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课时训练
展开(建议用时:45分钟)
[合格基础练]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若图中箭头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其迁移方向可能是( )
A.从北美迁往拉丁美洲 B.从亚洲迁往拉丁美洲
C.从非洲迁往西亚 D.从欧洲迁往非洲
2.若图中箭头表示近年来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其可能是( )
A.从湖南迁往广东 B.从河北迁往山东
C.从吉林迁往新疆 D.从湖北迁往重庆
1.C 2.A [第1题,“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迁往发达国家或地区。但是西亚石油产量大的地区需要大量劳动力,吸引非洲人口迁入。第2题,近年来,我国人口主要是从经济欠发达地区迁往经济发达地区。]
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北京市重点发展的三个新卫星城之一,其定位是京津城际发展走廊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近年来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读亦庄城镇人口构成比例图,完成3~4题。
3.亦庄新增城镇人口的主要来源包括( )
①中心城区迁出人口 ②本地区原有农业人口 ③来京务工人员 ④外国留学生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4.影响亦庄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B.政治因素
C.生态环境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
3.C 4.A [第3题,从题干可知,该区域并非高校集中的区域,因而外国留学生较少。第4题,该地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受经济因素影响,人口大量迁入。]
下表为2010年世界最大移民接收国和输出国人口迁移数量(单位:万人),据此完成5~6题。
5.根据上表,世界人口的主要接收国( )
A.多为发展中国家 B.多为发达国家
C.均为东半球国家 D.均为西半球国家
6.菲佣是指来自菲律宾的家政服务人员。菲佣有文化、懂英语,素有“世界最专业的保姆”之美誉。中国香港、新加坡和美国是菲佣的主要分布地,影响菲佣迁往上述各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语言优势 B.文化水平高
C.经济差异 D.政策优势
5.B 6.C [第5题,世界人口主要接收国是美国、德国等,所以多为发达国家。第6题,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菲律宾经济落后,而上述地区经济发达,菲佣迁移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
下图为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时绘制的江苏某市迁入人口的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回答7~8题。
7.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
①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②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 ③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④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
①缓和了该市就业紧张局面 ②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③增加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 ④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C 8.D [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市迁入的人口中女性多于男性,以青壮年人口为主,说明以务工经商为主,由此可知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 第8题,迁入该市的人口以15~29岁的女性为主,此年龄正值生育期,会增加该市的被抚养人口,同时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9.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下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
材料二 下表为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单位%)。
(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
(2)据材料二,分析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____________,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3)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________,原因主要有哪些?
[解析] 第(1)题,据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占全国人口比重的变化。第(2)题,南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早,经济发展迅速,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对劳动力需求量大,吸收流动人口数量最多。人口大量涌入对南部沿海地区的有利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方面;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环境压力和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第(3)题,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增多,主要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中部崛起等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等因素。
[答案] (1)数量大,规模持续增长,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增长。
(2)南部沿海地区
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不利影响: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秩序造成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3)增多 国家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等级过关练]
图1和图2分别为某年因务工经商的分年龄、性别的人口迁移率统计图和该年流动人口的就业特征图。读图,完成10~12题。
图1
图2
10.图1反映出( )
A.男性迁移率一直高于女性迁移率
B.不同年龄段女性迁移率变化幅度大于男性迁移率
C.男女性迁移率在25~30岁均处于上升时期
D.女性迁移率较男性迁移率提前达到峰值
11.图2反映出( )
A.跨省男性主要从事商业服务业
B.跨省女性较省内流动女性商业服务业就业比率高
C.专业技术人员中省内流动女性就业比率较高
D.农林牧渔水利业女性就业率低于男性就业率
12.流动人口的年龄、性别和就业特征揭示( )
A.男性迁移率变化受婚育、家庭等文化因素影响
B.女性迁移率变化中就业、收入是决定性因素
C.城乡就业岗位的不同,影响男性、女性迁移类型和数量的变化
D.绝大多数行业女性省内就业率低于省外就业率
10.D 11.C 12.C [第10题,从图1中发现,20岁以下,男女性迁移率相同;女性迁移率的变化幅度约为15个百分点,男性迁移率的变化幅度约为20个百分点,女性小于男性;25~30岁,女性迁移率在下降;女性迁移率在24岁左右达到峰值,而男性在26岁左右达到峰值,女性早于男性。第11题,从图2中发现,跨省男性主要从事生产运输设备操作;省内流动女性在商业服务业就业率高于跨省女性;专业技术人员中省内流动女性就业比率较高;农林牧渔水利业就业率女性高于男性。第12题,从迁移率的峰值及变化趋势看,影响男性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就业、收入及年龄等;而女性迁移率的变化受婚育、家庭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城乡就业岗位的分布影响人口迁移的类型和特点;女性倾向省内就业。]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茂密的森林,在明清时期,大量农民来此开荒种地并定居下来。移民主要来自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省,尤以山东人最多。由于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人们便把不顾政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迁入现象,称为“闯关东”。
材料二 我国东北地区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示意图。
材料三 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山东省高2/3,可到了1985年,山东农村经济大发展,超过了黑龙江。
材料四 2019年国庆节,山东某中学生小明调查“家族人口迁移”情况时了解到,他的爷爷在70年代从山东迁往东北,1990年又从东北迁回山东。
(1)结合材料二、三、四,试分析小明的爷爷70年代从山东迁往东北的原因,以及1990年又过回山东的原因。
(2)由材料一、二可知,1980年前人口迁入地区主要是________。迁移到此地的农民大量开荒种地,产生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3)1985年后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又称“雁南飞”现象,该现象给山东经济发展带来哪些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解析] 第(1)题,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小明爷爷迁移的原因要从当时的经济状况来分析。第(2)题,读图可知,人口迁入地是东北地区即“闯关东”。大量开荒种地必然存在盲目破坏植被的现象。第(3)题,人口迁移的影响有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有利方面可以从增加劳动力、促进发展等方面回答,不利方面可以从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方面回答。
[答案] (1)两次迁移的影响因素都是经济因素,70年代黑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山东,1985年山东农村经济大发展,农民收入高于黑龙江。
(2)东北 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受到严重破坏;黑土肥力下降;湿地减少。
(3)有利影响: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思想、文化交流。
不利影响:增加了交通、卫生、教育、环保、计生、住房等困难。
最大移民接收国
美国
4 280
俄罗斯
1 230
德国
1 080
最大移民输出国
中国
3 500
印度
2 000
菲律宾
700
2005年
2010年
东北地区
6.95
6.20
北部沿海
11.97
13.22
大西北地区
3.13
4.13
黄河中游地区
7.98
11.14
大西南地区
10.98
13.53
长江中下游地区
9.71
11.01
东部沿海地区
20.58
19.85
南部沿海地区
28.70
20.91
鲁教版必修二第二节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鲁教版必修二第二节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随堂练习题,共7页。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第一节 人口分布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第一节 人口分布课时作业,共7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城镇化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城镇化当堂达标检测题,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