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19-2020学年鲁科版新教材必修2第3章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3课时作业 练习

    2019-2020学年鲁科版新教材必修2第3章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3课时作业第1页
    2019-2020学年鲁科版新教材必修2第3章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3课时作业第2页
    2019-2020学年鲁科版新教材必修2第3章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3课时作业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3章 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第3节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3课时同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3章 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第3节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3课时同步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物质属于油脂的是,下列有关油脂的说法,错误的是,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习·理解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凡符合Cn(H2O)m通式的化合物一定属于糖类,不符合此通式的不属于糖类


    B.凡能溶于水且具有甜味的化合物都属于糖类


    C.淀粉和纤维素都可以用(C6H10O5)n表示分子组成,它们是同分异构体


    D.纤维素、淀粉、蔗糖和油脂在一定条件下都可发生水解反应


    答案 D


    解析 符合Cn(H2O)m通式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糖,如乙酸(C2H4O2)等符合通式Cn(H2O)m,不属于糖,也并不是所有的糖都符合Cn(H2O)m通式,A错误;糖类不一定有甜味,如纤维素属于糖类但没有甜味,有甜味的物质不一定都是糖类,例如糖精甜味是葡萄糖的几百倍,但它是人工合成的酰胺类物质,甘油、木糖醇虽然都有甜味,但它们属于多羟基醇而不属于糖类,B错误;淀粉、纤维素的通式都可表示为(C6H10O5)n,但n值不同,故不是同分异构体,C错误。


    2.葡萄糖(C6H12O6)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是一种单糖,能发生水解反应


    B.葡萄糖分子中有6个碳原子、6个水分子


    C.常温下,葡萄糖可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


    D.1 ml葡萄糖完全燃烧需要6 ml氧气


    答案 D


    解析 A项,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错误;B项,葡萄糖分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1,但不是以水分子的形式存在,错误;C项,葡萄糖和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必须加热,错误;D项,理论计算时,葡萄糖的分子式可变形为C6(H2O)6,正确。


    3.下列有关糖类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葡萄糖和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B.蔗糖和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C.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D.糖类可分为单糖、低聚糖和多糖


    答案 C


    解析 葡萄糖和果糖的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A正确;蔗糖和麦芽糖的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B正确;淀粉和纤维素的聚合度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C错误;根据糖类能否水解以及水解产物的不同,可分为单糖、低聚糖和多糖,其中单糖不能水解,低聚糖和多糖能够水解,D正确。


    4.下列方法中能检验尿液中存在葡萄糖的是( )


    A.加金属钠,看是否有氢气放出


    B.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混合后加热,观察有无砖红色沉淀生成


    C.与醋酸和浓硫酸共热,看能否发生酯化反应


    D.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看是否分层


    答案 B


    解析 尿液中含有水,无论是否含葡萄糖,加入钠都会有氢气放出,A错误;检验葡萄糖可利用其分子结构中含有醛基,将其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共热,根据是否有砖红色沉淀生成来鉴定,B正确;因尿液中葡萄糖含量很低,与醋酸反应现象不明显,C错误;葡萄糖与饱和碳酸钠溶液互溶,不会分层,D错误。


    5.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情况。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淀粉尚有部分未水解


    B.淀粉已完全水解


    C.淀粉没有水解


    D.淀粉已发生水解,但不知是否完全水解


    答案 D


    解析 淀粉为多糖,遇碘变蓝色,淀粉在酸性环境下水解生成葡萄糖,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呈碱性,再加入碘水,因为碘水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不能通过溶液不变蓝说明溶液中不含淀粉。在碱性环境下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至沸腾,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水解液中含有葡萄糖,则淀粉已经水解,所以通过上述实验能够证明淀粉已经水解,但无法确定是否完全水解,D正确。


    6.下列物质属于油脂的是( )





    A.①② B.④⑤ C.①⑤ D.①③


    答案 C


    解析 所有的油脂水解都得到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盐),而②水解不能得到甘油,③水解不能得到高级脂肪酸(盐);润滑油和石蜡是石油炼制的产品,主要成分是烃类化合物;花生油是植物油,属于油脂。C项正确。


    7.下列有关油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油脂的组成元素为C、H、O


    B.沾有油脂的试管可使用硫酸洗涤


    C.天然油脂大多数是混合物


    D.乙酸和油脂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


    答案 B


    解析 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丙三醇)形成的酯,其组成元素为C、H、O,A正确;油脂在酸性和碱性环境中均可水解,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比较彻底,沾有油脂的试管应用强碱溶液或碳酸钠溶液等碱性溶液洗涤,B不正确;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混合物,C正确;乙酸与NaOH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油脂在碱性条件下能水解,D正确。


    应用·实践


    8.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只有碳、氢、氧、氮


    B.加热会使蛋白质变性,因此食生鸡蛋的营养价值更高


    C.向鸡蛋中加入(NH4)2SO4溶液,会使蛋白质凝固变性


    D.用一束光照射蛋白质溶液,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


    答案 D


    解析 A项,蛋白质含C、H、O、N、S等,故错误;B项,蛋白质变性不改变其营养价值,故错误;C项,向鸡蛋中加入(NH4)2SO4溶液使蛋白质盐析,故错误。


    9.“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下面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以通过灼烧时的特殊气味来鉴别蛋白质


    B.部分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


    C.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D.若误食重金属盐,可服用大量鲜牛奶或豆浆进行解救


    答案 C


    解析 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部分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为蛋白质的显色反应,蛋白质遇重金属盐会发生变性,服用鲜牛奶或豆浆可以缓解重金属盐对人体的伤害,故A、B、D三项均正确;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C项错误。


    10.误服BaCl2溶液后会引起中毒,下列解毒方法最恰当的是( )


    A.服用CuSO4稀溶液,使Ba2+变成硫酸钡不溶物


    B.服用小苏打溶液,使Ba2+变成碳酸钡不溶物


    C.服用大量豆浆,使Ba2+与大豆蛋白质结合聚沉


    D.饮用大量的水,使血液中凝聚的蛋白质重新溶解


    答案 C


    解析 A项,BaCl2+CuSO4===BaSO4↓+CuCl2,铜盐也可使人体中毒,不恰当;B项,Ba2+与HCOeq \\al(-,3)不反应,无法解毒,不恰当;D项,蛋白质的变性是不可逆的,不正确。


    11.实验室用牛油、乙醇、氢氧化钠等物质,按一定顺序、一定比例混合共热可以制备肥皂。下列有关皂化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乙醇的作用是为了在微热条件下溶解牛油


    B.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边搅拌边小心加热,反应液逐渐变成黄棕色黏稠状


    C.蘸取反应液,滴入热水中,若无油滴浮在液面上说明已完全反应


    D.完全反应后,加入热的饱和食盐水,有固体析出,固体沉于液体底部


    答案 D


    解析 牛油的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属于酯,易溶于有机溶剂,难溶于NaOH溶液,乙醇的作用是为了在微热条件下溶解牛油,A正确;牛油属于酯,能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所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边搅拌边小心加热,反应液逐渐变成黄棕色黏稠状,B正确;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的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均溶于水,所以蘸取反应液,滴入热水中,若无油滴浮在液面上说明已完全反应,C正确;完全反应后,加入热的饱和食盐水,有固体析出,该固体是高级脂肪酸钠,密度比水小,所以固体浮于液面上,D错误。


    12.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与生命息息相关的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葡萄糖和蔗糖互为同系物,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B.淀粉、纤维素、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C.葡萄糖和蔗糖都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产生砖红色沉淀


    D.天然油脂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所以天然油脂是混合物


    答案 D


    解析 葡萄糖和蔗糖不互为同系物,淀粉和纤维素均可用(C6H10O5)n表示,但n值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A错误;淀粉、纤维素、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而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错误;葡萄糖是多羟基醛,含有醛基,能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蔗糖分子中没有醛基,不能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C错误;纯净物有固定的熔、沸点,而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D正确。


    13.有关营养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淀粉与稀硫酸共热后的溶液中,滴加新制Cu(OH)2悬浊液,检验水解产物中的葡萄糖


    B.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生成葡萄糖,进而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


    C.油脂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可生产肥皂


    D.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答案 D


    解析 葡萄糖与新制Cu(OH)2悬浊液的反应需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发生,若不加入过量NaOH溶液,无论淀粉是否水解,滴加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均不生成砖红色沉淀,A错误;人体内没有纤维素水解需要的酶,故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B错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可生产肥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C错误;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D正确。


    14.糖类、油脂、蛋白质为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


    (1)蛋白质、淀粉、油脂三种营养物质中水解的最终产物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的是________,制造肥皂的主要原料是______________。


    (2)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


    (3)淀粉溶液和蛋白质溶液都是胶体,用一束光通过其溶液,都产生________,若检验它们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淀粉 油脂 (2)氨基酸


    (3)丁达尔效应 碘水


    解析 (1)淀粉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可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蛋白质的水解产物是氨基酸;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的高级脂肪酸盐是肥皂的主要成分。


    (3)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淀粉溶液遇碘变蓝。


    迁移·创新


    15.淀粉通过如图所示转化可以得到多种有机物:





    (1)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可以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填序号)。


    a.石蕊试液 b.淀粉碘化钾溶液 c.碘水


    (2)B是一种单糖,则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3)B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分子B可在乳酸菌作用下分解生成两分子D,D与乙酸、乙醇均能发生酯化反应,且D的结构中含有甲基,则D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葡萄糖


    (3)C6H12O6eq \(―――――→,\s\up17(酒化酶))2C2H5OH+2CO2↑


    (4)CH3CH(OH)COOH


    解析 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CO2和乙醇,在乳酸菌的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乳酸。


    微项目 自制米酒


    ——领略我国传统酿造工艺的魅力





    1.回顾我国食品酿造的悠久历史,了解传统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2.认识酿造工艺中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反应,学会从化学的视角分析、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讨论酿造米酒的最佳条件,体会调控反应条件的重要性。


    【项目活动1】 调研我国古代的酿造工艺


    在我国古代,人们最早以发霉的谷物为引子催化蒸熟或者磨碎的谷物,酿制成酒。那些发霉的谷物就是最早的“酒曲”。那时人们就巧妙的运用了发酵的化学原理:谷粒发芽或发霉时会滋生毛霉菌、酵母菌等,毛霉菌会分泌出糖化酶,淀粉在糖化酶的作用下会水解成麦芽糖、葡萄糖。这些糖类化合物在酒化酶(由酵母菌分泌)的作用下可分解成乙醇。以葡萄糖为例,其分解反应如下:





    酿醋过程中,在发酵生成醋酸的同时,还有其他有机化合物在酶的作用下发生相应的转化,如丁醇被氧化生成丁酸,葡萄糖被氧化生成葡萄糖酸、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等。这些有机酸与醇类进一步反应生成具有芳香味的酯,从而使酿出的醋香鲜味美。


    【项目活动2】 酿制米酒


    从化学的角度分析,酿造过程中谷物发酵成酒发生的是特殊微生物参与的复杂的化学变化。为了让发酵过程和结果符合人们的预期,需要控制好反应条件。谷物酿酒的关键反应条件是使用酒曲和控制温度:酒曲相当于反应的催化剂,不同的谷物需要不同的酒曲;反应温度不宜过低或过高——过低不利于反应的进行,过高则可能导致酒曲中的酶失活。另外,还要注意控制其他反应条件:使用干净的原料,容器及凉开水,以防止对酿酒不利、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其他细菌的滋生;将酒曲与原料充分拌匀,以使反应充分发生;注意密封,以保证酵母菌在缺氧条件下更好地使葡萄糖转化为二氧化碳和乙醇;等等。


    蒸馏是一种物质分离方法,它利用液体混合物或液体—固体混合体系中各组分沸点的不同,使低沸点组分先蒸发再冷凝,从而实现混合物有关成分的分离,是蒸发和冷凝两种操作的联合。在白酒生产中,通过蒸馏可以将乙醇及其伴生的香味成分从发酵粮食酒中分离浓缩,再经过调制加工工艺,白酒就有了不同的酒精度和香型。


    将酒精度较低的酿造酒加热蒸馏时,由于乙醇的沸点较水低,控制一定的温度,可使加热时产生的蒸气中乙醇的浓度增加。收集蒸气并经过冷却,得到的酒液无色,气味辛辣浓烈,其酒精度可超过60%vl。





    富含淀粉的谷物、甘薯等可以酿酒。在酿酒过程中淀粉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发酵为酒精。香甜的酒酿就是利用该原理,用酒曲酶(俗称酒药)制作的,家庭一般制作酒酿的简单流程图如下:





    (1)配平化学方程式:





    (2)如温度、水分等因素控制不当,易导致乳酸量过多而味偏酸,请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6H12O6eq \(――→,\s\up7(乳化酶))2________(乳酸)。


    (3)成熟的酒酿放置时间越长酒味越浓,因为更多的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发酵分解为酒精(C2H5OH)和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n (2)C3H6O3


    (3)C6H12O6(葡萄糖)eq \(―――――→,\s\up17(酒化酶))2C2H5OH+2CO2↑


    解析 (1)只要在水分子前面加上n就平了。


    (2)反应物中含有6个碳,12个氢,6个氧,生成物中也必须有这些,又因为生成物前面的系数是2,所以化学式中含有3个碳,6个氢,3个氧就行,所以化学式为C3H6O3。


    (3)根据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发酵分解为酒精(C2H5OH)和二氧化碳,可知反应的反应物是C6H12O6,生成物是C2H5OH和CO2,用观察法配平即可。








    相关试卷

    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3节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3课时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3节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3课时课时作业,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棉花和羊毛都具有的特点是,“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下列物质中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下列物质转化关系中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3节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2课时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3节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2课时课堂检测,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若将转化为,可使用的试剂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3章 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第3节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1课时习题:

    这是一份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3章 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第3节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1课时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