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习题
展开六 全球航路的开辟
【合格性考试】
(选择题每小题3分,非选择题15分,共30分)
1.人类曾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后来世界逐步连成一体。在此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地理知识的积累
B.航海技术的进步
C.勇于探险的航海家的贡献
D.资本主义因素的出现
【解析】选D。材料考查的是世界一体化的开始阶段。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开始于地理大发现,促使探险家出海探险的因素是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大量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因此本题选择D。
【补偿训练】
据统计,麦哲伦船队的船员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葡萄牙人37人,意大利人30多人,法国人19人,此外还有佛兰德(今属比利时)人、德国人、英国人等。这表明当时( )
A.葡意法成为航海活动的领导者
B.各国间加强了航海方面的合作
C.航海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D.地圆学说的科学性已得到证实
【解析】选C。船队的船员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表明航海探险活动被多个国家的人所接受,航海活动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基础,故C正确。
2.15世纪前后欧洲的航海家们以空前的热情和勇气开辟了一条又一条通往欧洲以外世界的新航线,下列属于达·伽马开辟新航线的直接影响是( )
A.葡萄牙以侵占据点和商站为主,在非洲和亚洲殖民扩张
B.西班牙以掠夺金银为主,在中南美洲实行殖民扩张
C.在实践上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D.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解析】选A。达·伽马是在葡萄牙王室支持下开辟出了到印度的新航线,而葡萄牙王室成为最大的最直接的受益者,葡萄牙立足新航路开辟开展早期殖民扩张,故A正确;西班牙在中南美洲实行殖民扩张与达·伽马的航行方向是向东(沿着非洲东西海岸线到印度)无关,故B错误;达·伽马并没有完成环球航行,证明地圆学说正确性的是麦哲伦船队,故C错误;对世界的影响是新航路开辟(包括达·伽马开辟的航线)的影响,不是达·伽马开辟新航线的直接影响,故D错误。
【补偿训练】
“西纪一千五六百年之交,全欧沿岸诸民族,各以航海业相竞。……□□□沿亚非利加南岸,逾好望角,达印度,回航以归欧洲。”在□□□填写的航海家应是( )
A.迪亚士B.达·伽马
C.哥伦布D.麦哲伦
【解析】选B。好望角是由航海家迪亚士发现的,迪亚士的航海时期是1487年,并且他没有到过印度,达·伽马绕过非洲好望角到达印度,所以选择B。
3.在美国,以哥伦布命名的州、城市、乡镇、历史景点多达几十处。站在世界一体化角度来看,美国人对哥伦布的评价最有可能是( )
A.“殖民强盗”B.“民族英雄”
C.“移民之父”D.“救世之主”
【解析】选C。“殖民强盗”是站在受害国的角度来论述的,故A错误;“民族英雄”是站在哥伦布本民族的角度论述的,故B错误;“移民之父”从世界一体化的角度,反映了人员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体现了美国移民国家的特点,故C正确;“救世之主”过于拔高了哥伦布的历史作用,故D错误。
4.菲律宾马克坦岛上有一个双面碑亭,其正面刻有这样的文字:“1521年4月27日,费迪南德·麦哲伦死于此地。”下列与此相关的选项是( )
A.到达好望角B.发现美洲
C.直达印度D.环球航行
【解析】选D。曾到达好望角的是迪亚士与达·伽马,故A错误;发现美洲的是哥伦布,故B错误;直达印度的是达·伽马,故C错误;从材料“费迪南德·麦哲伦死于此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19—1521年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球航行,1521年,麦哲伦在菲律宾群岛干预当地人内讧而被杀死,故D正确。
5.15世纪以来欧洲人不断进行海上探险,开辟了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多条海上航线。下列对全球海路大通认识错误的是( )
A.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
B.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
C.建立了大洋和大陆之间的直接联系
D.从整体上阻碍了人类文明的演进
【解析】选D。抓住题干的限定词“认识错误的是”,全球海路大通虽然也引发了殖民侵略,但从整体上还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演进,故D符合题意。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金、香料、珠宝是西班牙人和哥伦布海外冒险的另一个重要动因。《马可·波罗行纪》中关于中国与日本的财富无穷的神话在当时的欧洲广为流传,激起欧洲人的无限遐想。
材料二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编自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哥伦布海外冒险的动力因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单列举伊比利亚半岛国家的远航尝试。(11分)
【解析】第(1)题,“动力因素”抓住“传播上帝福音”“寻找黄金”等材料信息概括即可。第(2)题,首先要清楚“伊比利亚半岛国家”是指西班牙、葡萄牙,然后列举其航海活动。
答案:(1)传播宗教;追求黄金、香料、珠宝等。
(2)远航尝试: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远航非洲,发现好望角;1497-1498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到达印度;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哥伦布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1519-1522年,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的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等级性考试】
(选择题4分,非选择题16分,共20分)
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
A.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C.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解析】选C。“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指的是西欧当时有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国家西班牙和葡萄牙,有传播基督教欲望的宗教动力,有人文主义这一思想基础,有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经济活力,有造船航海技术的提高和地理知识的丰富,据此可知这指的是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和原因,故选C;A、B、D均不能完整表达题意,故排除。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你能提取哪些信息?(6分)
(2)根据材料二,比较郑和与哥伦布航行目的和行事方式上的差别。(10分)
【解析】第(1)题,两者在技术、规模方面差距大,原因在于背后支持力量的差异。第(2)题,从“目的”和“行事方式”两个角度分析即可。
答案:(1)郑和船队无论在航海技术还是规模上都远超哥伦布船队,由此也可以看出其背后的支持力度和国家实力的差距。
(2)郑和的目的是宣扬国威,交流文化,方式是和平与互利;哥伦布的目的是传播宗教、获取领土和财富,方式是侵占和掠夺。
关闭W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郑和船队
哥伦布船队
规模
最多200艘,最少62艘
第一次3艘,最多17艘
船种
各船种分别负责指挥、
运粮、运兵等任务
第一次1艘旗舰,2艘轻快帆船
配备
配有水手、船师、工匠、
医生、翻译、武装人员
第一次航行带了
约15个月的食物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课时作业,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迪亚士在谈到海上探险的目的时说,黑格尔说,印第安人认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精练: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精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副纲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课后复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