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冀教版一年级下册五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精品教学设计
展开第1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50~51页,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
教学提示
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本节课在此基础,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能准确的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分解及竖式写法
4.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能准确的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
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分解及竖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小棒。
学生准备:练习本,小棒。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境图导入新课:
师:多媒体播放动画:小强有46张花片,给了小红4张,小强还剩下多少张花片?
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
生:从46张里减去4张就是剩下的花片数。
师:求还剩多少张花片应该用减法,用原来的减去送给小红的,就是剩下的数。
设计意图:从故事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渴望解决问题的愿望。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借此了解学生对两位数减一位数的掌握程度以便合理的组织教学。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用原有的46张减去送给小红的4张,应该用减法计算,算式应该这样写师板书:46-4=42
师:两位数减一位数应该怎样计算呢?
方法一:先把46分成40和6,用6减去4等于2,再计算40加2等于42。
⑴学生用小棒自己摆一摆
⑵板书分解算式:46-4=42
40 6
2
引导学生认识到:46减4等于42。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分解算式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分解的计算方法,理解46减4等于42的计算原理。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自己动手摆一摆,教师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方法二、用计数器计算
4个十和6个一减去4个一等于4个十和2个一。
师用计数器演示
方法三,竖式算法
教师板书
4 6
- 4
4 2
教师边演示竖式写法,边提示学生注意:笔算减法,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三、巩固新知
教材51页,练一练。
1、78-5= 69-8= 46-6=
2、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式
3、全班交流(重点交流算法)
四、达标反馈
1、练一练
3 6
- 4
5 5
- 3
2、原来有45个桃子,小猴子吃掉了4个,还剩多少个桃子?
3、一个羽毛球3元,拿35元买它,应该找回多少元?
答案1、
3 6
- 4
3 2
5 5
- 3
5 2
2、45-4=41(个)
3、35-3=32(元)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分解和竖式算法,在竖式计算中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及时和大家交流。
设计意图: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相对而言比较简单,设计学生交流当堂所学遇到的问题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信学生能通过交流解决疑难。
六、布置作业
1、1、一箱水果有35个,吃了4个,还剩多少个?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58-6= 26-3= 35-4=
47-5= 89-7= 79-9=
3、用竖式计算
67-4= 89-6=
用分解的方式计算
56-4= 78-3=
公园里有45朵玫瑰花,枯萎了3多,还有几朵?
拿15元钱买一块3元的橡皮,应找回多少元?
一个练习本4元钱,拿15元钱买,应找回多少元?
答案1、35-4=31(个)
2、52、23、31、42、82、70
3、 6 7
- 4
6 3
8 9
- 6
8 3
4、
56- 4=52
50 6
2
78-4=74
70 8
4
5、45-3=42(朵)
6、15-3=12(元)
7、15-4=11(元)
板书设计
教学资料包
(一)数学资源
1、张爷爷家有56只小羊,其中小白羊有5只,小黑羊有几只?
2、红红收集了39张邮票,亮亮收集的比红红少5张,亮亮收集了多少张邮票?
3、红苹果有47个,青苹果有40个,黄苹果有5个。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答案:1、56-5=51(只)
2、39-5=34(张)
3、红苹果和青苹果共有多少个?
47+40=87(个)
红苹果比黄苹果多几个?
47-5=42(个)
(二)教学链接 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巧学活用,会使相对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会让学生学得兴味盎然,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在游戏中培养兴趣。例如: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碰球”,既能进行口算练习,也能激发学生进行计算的兴趣,2、用故事激发兴趣。如: 在教学简便运算前,首先给学生讲解数学家高斯创造性地解答“1+2+3+……+99+100”这100个自然数之和的故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不自觉地产生了和数学家比一比的念头。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既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
(二)、讲清算理,为正确计算提供依据。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计算依据法则,而法则是根据数的性质以及有关运算定律、运算性质推断得来的。充分重视算理,驭理入法,方能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计算能力的提高也就有了切实的保证。在计算8+6的教学时,教师没有停留在算法多样上,更没有让学生“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而是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算法相通的地方,都是通过凑十来达到口算的目的,使学生懂得这种题目通过“看大数,拆小数,先凑十,再加几”的方法口算,这种“凑十法”的口算策略同样适用于后续学习8加几、7加几的进位加法,因而这种策略的优化其潜在价值巨大。“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课堂上,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去做、去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之法。同时,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几种算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时对“多样化”进行“优化”,寻求简洁、容易、快速的方法。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交流,感受不同策略的特点,领悟不同方法的优劣,做出合理的判断和价值评价。为了使学生头脑中算理清楚,计算起来就有条不紊,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理清算理。1、领悟法。如:在低年级讲授进位加法时,可让学生在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的基础上体会凑十的过程,发现满十进一的现象,学生会对“十进制”这一自然数的进位方法有很好的认识。在计算中应用到满十进一的理论时才不会疑惑不解。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领悟法”。2、对比明理法。如:二年级学习三位数加、减法时,涉及到口算、估算、竖式计算,对于这一知识的教学,我改变计算题以做题为主的惯例,鼓励学生多动嘴说,说一说算理,说一说想的过程,目的在于使学生的思维高度活跃,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三)、培养学生计算细心、认真的好习惯。学生在计算中常会出现这样一些错误:看错抄错题目;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计算时不打草稿; 1、教师要做好示范和表率。教师的板演,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2、善于总结经验,归纳方法。比如我教给学生计算的检查方法是: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计算,四对得数。3、加强口算训练。学生做计算题的速度及正确率与每个学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我们注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口算练习,基本上采用听算和看算训练。持之一恒,学生计算速度和正确率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4、教育学生养成验算习惯。数学教学应当培养学生作业认真、仔细,书写整洁、格式符合规定,对计算结果自觉检查等学习习惯。我们要要求学生作业完成后要作自我检查,复核或验算。
(四)、练习题的筛选要恰到好处数学知识系统性很强,如果整数的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没有学好,那么小数的加、减、乘、除法就很难学会。因此说,计算教学需要做到新旧结合,精讲巧练,持之以恒。
两位数减一位数
1、板书分解算式:46-4=42
40 6
2
先把46分成40和6,用6减去4等于2,再计算40加2等于42。
2、
4 6
- 4
4 2
笔算减法,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数学一年级下册五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精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一年级下册<a href="/sx/tb_c4793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五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精品教案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知讲解,当堂巩固,易错警示,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一年级下册五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精品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一年级下册<a href="/sx/tb_c4793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五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精品教案</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知讲解,当堂巩固,易错警示,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冀教版6上数学 5.7 储蓄 教案: 这是一份冀教版6上数学 5.7 储蓄 教案,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