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四教案: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2.2 运动的规律性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580542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四教案: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2.2 运动的规律性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580542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四教案: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2.2 运动的规律性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580542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政治思品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运动的规律性教学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
(1)必备知识:识记运动、相对静止、规律的含义,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意识的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
(2)关键能力:能列举实例,结合哲学原理分析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通过分析哲学家的重要思想、言论,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在对生活现象的解析中,加深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通过学习意识作用的原理,使自己对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估计,逐步培养起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通过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原理的学习,明确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途径,培养自己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相结合的能力。
【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认识到世界是可知的,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避免犯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澄清对规律认识的几个误区,懂得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自觉地按客观规律办事。
公共参与: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旺盛的斗志,积极投身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中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教学难点: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又是怎么样的呢?它以什么方式存在着?对我们有什么要求?这是我们这一节课要探究的内容。
2.新课讲授
一、规律是客观的
1、什么是运动?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从物体位置的推移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变化,从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到社会生产方式的更替,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宏观物体是机械运动的载体,原子、离子等是化学运动的载体,生命有机体是生物运动的载体,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载体,人脑是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总之,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合作探究1:《刻舟求剑》的故事。本故事中的主人公到底犯了什么错误?--形而上学
慧能的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的观点犯了什么错误? ----唯心主义
(3)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观点。
3、运动与静止
(1)静止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
合作探究2: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 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却认为:“人不仅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甚 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运用所学哲理,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强调了运动变化,因而是正确的。
(2)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是绝对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克拉底鲁借口事物的运动变化,否认静止的存在,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东西,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我们在肯定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要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而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是有规律的。什么是规律?
投影几组说法:①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彗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②水往低处流;苹果落地③守株待兔等。让学生思考:以上说法是规律吗?
教师引领学生分析归纳出规律的含义
2.运动是有规律的
①什么是规律?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方法论要求: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投影材料:水从高处向低处流,但现代水利设施却可以把水从低处引到高处,灌溉农田;人们可以克服地球引力,把神州飞船准确地送上太空;认识了生物变化规律,就能自觉地培育农作物的新品种。
提出问题:这些是否说明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规律?
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人们只能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但是,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③人与规律的关系
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人们只能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但是,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探究活动1:多媒体展示:动物的鸟巢和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对比图片
师:蜜蜂筑巢、蜘蛛织网,鸟儿搭窝,我们叫鸟巢,国家体育场的绰号也叫“鸟巢”,两者有何区别?
(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马克思的名言,学生回答)
蜜蜂筑巢、蜘蛛织网是一种本能,建筑师在建造“鸟巢”之前,就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房屋设计出来了,建筑师建造房屋的过程,也是实现自己目的的过程,充分说明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
教师归纳: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动之前对该行动做出相关的计划。这与动物纯粹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意识的作用首先表现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活动具有怎样的特征呢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案例:有一种动物叫水獭,生活在湖泊沼泽等淡水区,水獭能筑堤,但是人们把一只幼獭关在笼子里,在它身边放一些泥土,等它长大时,它就会自动筑起堤来,尽管在笼子里筑堤是完全不必要的。很明显,水獭筑堤只不过是一种本能。人的活动就不同了。人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活动与客观事物的关系,预见自己活动的结果,并使自己的活动按照既定的计划向着一定的目标进行。
多媒体展示:
国家体育创世界“七最” ,中国人的骄傲!
学名:国家体育场 绰号:鸟巢
赛时功能:奥运会的开幕式、闭幕式、田径比赛
赛后功能:将用于国际国内体育比赛和文化、娱乐活动
规模最大(建筑面积25.8万平米,座席数:91000个)
设计最新奇
钢结构用钢最多(4.2万吨)
钢材强度最高(强度是普通钢材的两倍,抗震性能强)
双项跨度最大设施
最先进体育场馆工程。
空间弯扭箱型截面构件及多向微扭空间节点的加工制作安装最难
师:上述材料分别体现意识活动的哪个特征?
“鸟巢”的赛时功能说明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赛后将用于举行各种文化、娱乐活动说明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规模最大、设计最新奇说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选用的钢材是普通钢材的抗震性两倍说明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教师归纳: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不仅表现在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还表现在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又总是在不断地深化、扩展、推移的。随着人们实践的发展和认识能力的提高,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科学知识正在迅速增加。人类应当为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而自豪,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3)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举例:像肺结核病,在上个世纪还是绝症,现在已经可以彻底治愈了。现在癌症是绝症,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也会被攻克的。
(4)对事物的认识,不同的人对于相同的事物有不同的认识。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认识问题,主观客观两个方面会产生不同的结论,主观上,由于人的立场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知识水平的不同,会有不同的结论。
案例:以前有个秀才赶考,晚上做了个梦,第一个是梦见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梦见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又打着伞。秀才第二天找了个算命的解梦,这个算命的就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秀才准备收拾包袱回家,旅店老板就问他怎么回事,他说后,这个老板说:“我倒觉得,你这次是大有希望,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中)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是万无一失吗?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过渡:人类有两项基本活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人类认识世界就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因此,人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能动地改造世界。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鸟类动物筑巢是人类产生之前就存在的,但是国家体育场“鸟巢”却不是,它是由人设计并建造起来的。鸟类可以筑许多的巢,但它们永远也不可能建造出国家体育场。人能够制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东西,这说明人的意识具有极大的能动作用。
师:科学家关于“鸟巢”的设计理念是从哪里来的?意识在建筑“鸟巢”过程中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学生讨论、回答)
设计理念是从现实生活中的鸟巢得来的,意识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为现实。
自然界本来没有电脑,没有航天飞船,人能制造出这些东西。燕子能筑巢,蜜蜂能酿蜜,也能创造出世界上原本没有的东西。人与动物都能使自然界发生变化,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科学家关于电脑的设计理念是从客观事物中来的。因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人的意识能够制造出自然界原本没有的东西。这充分说明了意识的巨大能动作用:一是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二是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世界。
动物只能用自己的身体器官使自然界改变,这种对自然界的改变是极其有限的。例如,蜜蜂只能依靠自己的特殊器官采集花的甜液,酿成蜂蜜,它既不能织网,也不能筑堤。如果这个地区没有花了,它就毫无办法,只好远走高飞,或者活活饿死。
人类能制造并使用生产工具,把自然界改造得合乎自己的需要。人没有狮虎那样的坚牙利爪,不像鹰隼那样能展翅高飞,奔跑的能力甚至不如一只兔子。但凭借种种工具,人类可以制服狮虎,飞得比鹰隼更高,跑得比兔子更快。人们可以制造锄犁拖拉机,耕种土地,生产出粮食来;还可以驯养牛羊猪鸡鸭,让它们生养繁殖。
总之,人的意识使人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并且使人能制造和使用越来越先进的生产工具,按照计划实现自己预定的目的,在自然界打上自己意志的印记,因而对自然界起着真正的改造作用。人们不但改造着自然界,也不断改造着由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社会环境。意识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必须通过实践,表现为
1.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是指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意识能动作用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意识可以根据客观实际在观念中构建客观上尚未出现的事物,并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活动,使意识反作用于现有的客观事物,从而引起客观事物的某种变化,制造出新的事物,促进人们改造世界活动的发展,为人类造福。但是那些错误的思想和意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入歧途。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能动的反映。人的意志是人的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的活动的动机部分,是人类活动的动力所在。精神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具有极大的影响,它能够调节和控制人的生理活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这都说明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我们要自觉利用好意识这种调控作用,在生活中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过渡:我们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承认人的精神对人产生的调节和控制作用,但不能片面夸大精神的作用,把精神看作是万能的,就会陷入唯心主义。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正确方法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所谓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要求我们做事情要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首先,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办事情才能取得成功。其次,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作用,能够认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并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3)怎样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皮匠和和尚的故事:从前,三个皮匠结伴而行,途中遇雨便走进一间破庙,恰巧小庙里也有三个和尚,他们看见这三个皮匠,质问道:“凭什么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三个和尚无水喝’?和尚们要讨回公道,官司一直打到上帝那里。上帝一言不发,把他们分别锁进两间神奇的房子里——只见房子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内有一口装满食物的大锅,每人只发一只长柄的勺子。三天后,上帝把三个和尚放出来,只见他们饿得面黄肌瘦,有气无力。上帝奇怪的问:“大锅里有饭有菜,你们为啥不吃东西?”和尚们哭丧着脸说:“我们每个人手里拿的勺子,柄太长送不到嘴里,大家都吃不着呵!”上帝嗟叹着,又把三个皮匠放出来。只见他们精神焕发,乐呵呵地说:“感谢上帝,让我们尝到了世界上最精美的佳肴!”和尚们不解地问:“你们是怎样吃到食物的?”皮匠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是互相喂着吃的!”
——哲理: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但客观条件虽然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却又给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因此我们应该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起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课堂小结】
通过本框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是有规律的、意识的能动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不能夸大意识的作用,认为人的意志可以决定一切,盲目蛮干;也不能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片面地强调客观规律对人的支配作用。
【板书设计】
运动的规律性
一、规律是客观的
1.物质与运动
①什么是运动?
②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③运动与静止
2.运动是有规律的
①什么是规律?
②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③人与规律的关系
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③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④对事物的认识,不同的人对于相同的事物有不同的认识。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怎样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合作探究,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政治思品必修4 哲学与文化运动的规律性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政治思品必修4 哲学与文化运动的规律性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阅读与思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思品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追求智慧的学问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思品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追求智慧的学问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