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课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地球的内部圈层,不连续面,读图思考,地球的外部圈层,外部圈层结构,大气圈,生物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想知道地球内部是什么,怎么办?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撞击,产生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2010年1月12日,加勒比海岛国海地发生里氏7级强震,给当地人们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灾后,从一个架设在马路上的监视器可以清楚地重现地震发生瞬间的情景:大地剧烈晃动,先是上下颠簸、再添加左右摇晃。这使一位当时在一艘等候进太子港的轮船上幸免于难的船员怀疑自己的记忆:当时只感觉到上下颠簸,并没有体会到监视器所拍摄到的左右摇晃。(1)解释材料中船员的记忆是否有误?(2)地震后,为何大地先是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纵波能在液态中传播,横波不能。
33千米(大陆部分)处莫霍界面
2900千米处古登堡界面
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附近,地震波的波速发生突然变化,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上下的物质性质发生了变化,由此可将地球内部划分出若干个圈层
地壳由坚硬岩石组成,大陆厚,海洋薄,陆地地壳平均厚度39-41千米,最厚达70千米;大洋地壳比较薄,一般为5-10千米。
软流层:上地幔上部,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圈层部分。
地核:位于古登堡面以下直至地心,厚度约3400千米。 分为:内核和外核。
内核:呈固态
地核:组成物质可能是高温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
外核:呈液体或熔融状态,它们相对地壳流动,可能是地球磁场产生的主要原因.
主要气体成分: 氮、氧
减少宇宙射线、紫外线的影响
地表和近地表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
主体是海洋,还包括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等
生物活动和影响大多集中在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很薄的接触带中
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
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
地表和近地表各种水体的总称
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生物水等
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表层接触带
1.找出照片中的主要事物。
2.这些事物都属于什么圈层?
3.思考各事物之间的关系?
地球外部圈层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地震波:横波(S波)纵波(P波)
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地壳 地幔 地核(岩石圈、软流层位置)
练习题1.地震发生时,坐在(震中上)湖中小船里的人( ) A.先感到上下颠簸,后感到左右、前后摇晃 B.只感到上下颠簸 C.先感到左右、前后摇晃,后感到上下颠簸 D.只感到左右、前后摇晃2.在莫霍界面以下( ) A.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增加 B.纵波传播速度下降,横波传播速度增加 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下降 D.纵波传播速度增加,横波传播速度下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背景图课件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整体感知全文,地震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课ppt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地球内部圈层,知识海洋,地震波分类,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岩石圈,上地幔,软流层,地壳与岩石圈的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图片ppt课件,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结构,划分依据地震波,1地壳,2地幔,3地核,大气圈,生物圈,课堂小结,当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