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课件)(29张)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580647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课件)(29张)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580647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课件)(29张)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580647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课件)(29张)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5806471/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课件)(29张)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5806471/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课件)(29张)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5806471/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课件)(29张)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5806471/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课件)(29张)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5806471/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示范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示范课ppt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解题指导,答案A,史料二,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1.背景(1)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它们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亚洲诸国很快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非洲被瓜分殆尽。(2)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3)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它们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特别提示:正确认识两大军事集团对立的实质三国同盟以德国为核心,三国协约以英国为核心,两大军事集团对立的实质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强国与老牌的资本主义强国在争夺霸权和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和斗争。
(4)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夫人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性质: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归纳总结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和实质(1)根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德经济实力居世界前列,但殖民地较少。②英、法经济实力相对落后,所占殖民地较多。③帝国主义国家间实力对比与所占殖民地出现不相称的状况。(2)实质: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过程(1)第一阶段:1914年,德国进攻法国,主张“速决战”,马恩河战役中德国失败,“速决战”计划破产;日本对德国宣战,占领了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的租借地。(2)第二阶段:1915—1916年,德奥军队在东线和南线取胜;1916年,西线相继发生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双方均投入巨大兵力,伤亡惨重;英德在日德兰海域进行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易错提示: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战役,但不是规模最大的,规模最大的是索姆河战役。(3)第三阶段: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俄国在十月革命后于1918年退出了战争。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知识图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经过
2.结果:战后形成了新的国际秩序。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容(1)①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②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③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④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⑤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特别提示:《凡尔赛条约》初步建立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体系。但它是一个强加给德国的苛刻条约,对德国过分的宰割,使德国埋下了复仇的种子。(2)①成立国际联盟,其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②国联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发生,英法则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知识点拨国联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政治性的国际组织,它反映了20世纪的世界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但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国没有加入,严重削弱了国联的权威性。
四、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1.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2.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3.这场空前惨烈的战争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史料一 英、德、法、美的工业发展和殖民地占有情况
史料二 “英国……与德国……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会发生这种大战。假使德国明天从地面上被消灭掉,那么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不因此而更富的英国人。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五十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从事战争吗?”——摘编自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集·近代部分》
读史技巧(1)表格中工业增长倍数和工业产量居世界位次反映了四国的经济实力,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反映了其世界影响,这种差异表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2)史料二分析了英德之间的商业利益的竞争。互动探究(1)表格内容反映了什么基本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取决于什么?(2)根据史料一、史料二,分析这种局面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示:(1)现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取决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利用程度。(2)英德之间的矛盾尖锐,以及各国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列强之间矛盾日益尖锐,成为世界战争的根源。
历史解释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条件(1)原因①根本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②军事上:列强相互之间的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推动了世界大战的爆发。③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④物质上: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发展成为世界性大战。⑤意识形态上: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2)条件①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②可能条件: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③现实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典例剖析例1下图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欧洲列强之间的基本矛盾。图中“▲”处应填入( )
A.英国B.法国C.德国D.俄国题目立意通过图标的形式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错综复杂的矛盾,考查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及特点史料一 西线三大战役中交战双方投入和伤亡情况
读史技巧通过史料一中的两组数据可知西线战役规模大,伤亡惨重,战争异常残酷;史料二展示了飞机、毒气、坦克等新式武器被投入战争,反映出科技进步奠定了战争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使战争更加残酷。互动探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史料一、史料二反映的主要问题。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战场上的战争呈现的特点。提示:问题:交战双方投入大量兵力,消耗巨大,伤亡惨重。特点:战争规模空前,异常残酷。
历史解释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持久战和阵地战的原因及影响(1)原因①德军战前计划的失误。德军在制订计划时,过高估计了自身的力量,认为西线战事可以速战速决,没有预料到会遭遇协约国的顽强抵抗,特别是俄军的进攻使德军腹背受敌,对德国更为不利。②协约国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物质力量雄厚,再加上当时步枪、机枪、重炮等现代武器装备的使用,使防御一方的实力大大增强,而进攻一方主要是在战争主动性方面占优势,必然要付出巨大的代价。③当时军队机动性差,后勤保障能力低下,而德军是长途作战,主动入侵,使得德军受到了极大制约,尤其是由于其计划受挫,大战就变成了持久战和阵地战。
(2)影响①德军“速决战”的企图落空,打乱了德军的作战计划,使其越来越处于被动局面。②英法军队依靠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的武器装备,更适于持久战和阵地战,便于协约国军队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典例剖析例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相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 )A.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B.意在掩盖参战意图C.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D.力图保护东亚和平题目立意材料考查的是日本对德宣战的意图,考查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
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史料一
史料二 1919年6月《凡尔赛条约》签字的消息被法国元帅福煦听到后,他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读史技巧(1)史料一两幅图片说明凡尔赛体系对战败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宰割,激化了战败国与战胜国、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2)史料二体现了法国元帅福煦的担心,认为《凡尔赛条约》埋下了引发下一场战争的种子。
互动探究(1)凡尔赛体系下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史料一中图1、图2各反映了哪一对矛盾?除了上述矛盾之外,凡尔赛体系还包含哪些矛盾?(2)史料二中福煦元帅对《凡尔赛条约》的签订持什么态度?结合史实说明他持这一态度的理由。提示:(1)图1反映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图2反映了被压迫国家和民族与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还包含: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矛盾。(2)态度:担心。理由:《凡尔赛条约》具有掠夺性,必然招致德国的不满和报复。史实:德国要支付巨额赔款(或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瓜分)。
历史解释凡尔赛体系的特点及评价(1)特点①该体系的基本特点是仍以欧洲,尤其以英法为优势。②该体系具有不牢固性、脆弱性。由于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斗争是不可避免的,这一体系建立在对战败国的掠夺和重新分割殖民地的基础上,稳定只是相对的、暂时的。同时由于这一体系中战胜国与战败国德国的矛盾、战胜国之间分赃不均的矛盾、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等诸多矛盾的存在,使这一体系必然不能持久。
③该体系具有反动性。以“委任统治”的形式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转让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给日本等,维持了殖民主义的统治秩序。④该体系具有不全面性。出于社会制度的区别,把苏俄排斥在外;出于分赃的目的,排斥了德国。
(2)评价①进步性:凡尔赛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在欧洲和西亚地区的矛盾,虽然这种矛盾是以不公平的方式和在牺牲小国利益的基础上加以解决的,但它的确使很多矛盾得到暂时解决或缓和,这有利于缓和紧张的国际局势,成为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相对繁荣局面的基本前提。这种通过国际会议上的外交争斗与妥协达成相关国际条约来对国际关系进行整体安排的方式,相对于此前帝国主义的同盟竞争和军事对抗来说,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②局限性:由于没有公平原则,帝国主义在许多安排上往往出于各自的私利,凡尔赛体系不仅没有使许多旧有的矛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而且还滋生了许多新的矛盾,这些矛盾使该体系不能维持长期的稳定。
典例剖析例3国际联盟的宗旨是制止战争、制止侵略,而事实上这一宗旨却成为空谈。从机制方面来看,主要是因为( )A.形成决议需“全体一致”B.国联行政院的权力过大C.吸收德国等战败国加入D.把苏俄排除在国联之外题目立意通过考查国联的作用,探究其特点,考查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教课内容课件ppt,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帝国主义,瓜分世界,不平衡,萨拉热窝,协约国,同盟国,塞尔维亚,帝国主义之战,凡尔登战役,日德兰海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图片课件ppt,共44页。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七单元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备课课件ppt,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战爆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