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粤沪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
粤沪版八年级下册6 探究滑轮的作用精品第2课时2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粤沪版八年级下册6 探究滑轮的作用精品第2课时2课时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引入,新课教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eq \x(知识目标)
1.通过图片介绍,让学生知道滑轮组的概念;使学生初步掌握滑轮组的特点。
2.知道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eq \x(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
教学难点:知道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
eq \x(教学准备)
弹簧测力计,动滑轮,定滑轮,钩码,多媒体课件等。
一、新课引入
多媒体展示:小孩吊起牛犊动画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一个小孩能自己把牛吊起来?这其中用到了什么原理呢?学完今天的课程我们就会知道。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滑轮组
教师:我们先来回顾上节课的知识,请同学回答动滑轮、定滑轮的特点。
学生回顾思考并作答。
教师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自然地引出滑轮组: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如果我们既想省力,又要改变力的方向,大家想想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作答。
1.提出问题
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合起来提升重物,你能设计出多少种方法?每种方法分别能省多少力?
2.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教师引导: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绳子的固定端与自由端的概念,提醒他们绳子的绕法是设计实验的关键。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科学地设计,实在设计不出来的话,可以参考教材P34图6-58进行实验。然后让学生交流设计的方案,并给予鼓励。
让学生按照设计的方案进行操作,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填在教材表格中,引导学生观察吊起动滑轮的绳子的股数。再次提醒学生注意操作安全,加强合作。
3.分析论证与实验结论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和吊起动滑轮的绳子的股数,可以得出结论:使用滑轮组吊重物时,若动滑轮重和摩擦不计,动滑轮被几股绳子吊起,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F=eq \f(1,n)G。
4.拓展与提高
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还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1)通过观察,思考:滑轮组省力的多少取决于什么?
(2)若不计摩擦但考虑动滑轮重,则拉力与物重、动滑轮的重之间有什么关系?
(3)课前多媒体所示的情景,你认为可能吗?理由是什么?
学完这部分内容后,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格的形式对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进行对比总结。
知识拓展:
活动1:布置学生阅读P34-35“信息浏览”,了解轮轴的知识及其应用。
活动2:多媒体展示我国古代对简单机械的利用情况。
第2课时 滑轮组和轮轴
1.滑轮组
(1)使用优点:既可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
(2)公式:F=eq \f(1,n)G(不计动滑轮重及摩擦)
2.轮轴
本节先回顾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后指出如果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就可以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接着研究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最后利用“信息浏览”介绍了另一种常见的简单机械——轮轴,通过图片、录像等媒体资料介绍我国古代对简单机械的利用情况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
定义
实质
特点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下册6 探究滑轮的作用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器材,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12.2 滑轮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引入,新课教学,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粤沪版3 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一等奖第2课时2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引入,新课教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