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粤沪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浮力与升力1 认识浮力优秀教案及反思
展开eq \x(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浮力以及浮力的方向。
2.能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3.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体所受到的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密度有关。
eq \x(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浮力概念的建立;2.“称重法”测浮力。
教学难点:1.浮力产生的原因;2.清楚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eq \x(教学准备)
弹簧测力计,乒乓球,金属块,装有水的烧杯,去掉底的饮料瓶,装有水的水槽,多媒体课件等。
一、新课引入
传说大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下令处决俘虏来的奴隶。奴隶们被扔入死海,并没有沉到水里淹死,却被波浪送回岸边。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俘虏扔到海里,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狄杜大惊失色,认为奴隶们受到神灵保佑,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由此引入浮力。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什么是浮力
多媒体展示:教材P84图9-1
讨论:(1)这里面的物体除了受重力以外,还受什么力?方向如何?
(2)浮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什么?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教师总结: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向上的浮力。一般用F浮表示。
学生活动:浮力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很普遍,能否列举几个事例呢?学生尽可能列举一些常见的事例。
学生实验:比较金属块在空气和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实验后请学生汇报实验方法、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论。
教师总结:金属块浸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说明金属块受到了向上托的力,可见金属块在水中受浮力。
教师提问:刚才的实验说明浸在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浮力,你能通过实验进一步知道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大吗?
讨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是由于金属块受到浮力造成的,所以弹簧测力计减小的示数等于浮力。
教师总结:浮力=物重G-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即
F浮=G-F
讨论:如果换用其他液体进行实验,你也会得到同样的结果吗?
教师总结:浸在任何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托力,这就是浮力。
探究点二: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问题引入: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浮力,不禁想到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为什么受到向上的浮力。
演示实验:取一个去掉底的饮料瓶,瓶口朝下放置,把一个乒乓球放入瓶内,乒乓球落在瓶颈处。当向瓶内倒水时,乒乓球是否会浮起?先让学生猜一猜。倒水后乒乓球并没有浮起来。再将饮料瓶的下部浸入大水槽中,看此时乒乓球会怎样。
讨论:为什么开始乒乓球没有浮起来?当饮料瓶下部浸入大水槽时,乒乓球为什么浮起来了?
学生阅读:阅读教材P85-86“活动2”中的内容,并思考讨论其中的问题。
教师总结:因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强比上表面受到的压强大。浮力就是由于液体对物体产生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
学生活动: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分析回答刚才乒乓球的两种情况。
探究点三: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多媒体展示:人悠闲地躺在死海中看书;钢铁制造的万吨巨轮浮在水面上。
提出问题:看到上述情景,你想到了什么?浮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猜想与假设:学生结合上面的情景并联系实际提出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体积、物体的形状、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液体的密度、物体的密度有关。
制定实验方案:教师巡视辅导,视学生的情况点拨。如研究浮力与哪个因素有关时,需要控制哪些量不变?改变哪个物理量?怎样改变?怎样比较浮力的大小?要完成实验需要用到哪些器材?需要记录哪些数据等。
进行实验:学生实验,实验后分析记录的数据得出结论,作好总结。
分析论证:分组实验后,全班集中交流实验结果,各小组汇报实验的方法和数据、结论。
教师总结: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材料、浸没的深度无关。
教师讲解:并非物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关键取决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部分有多少,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浮力就越大。
想一想:游泳者感觉到潜入水中时比浮在水面游泳时受到的浮力大,其原因是什么?
9.1 认识浮力
1.浮力的定义
2.称重法测浮力
3.浮力产生的原因
4.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1.本节课内容增加了许多学生能亲自探究的实验,让学生动手去体验、讨论、分析、猜想和实验,从而体现了物理课程的构建,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也突出了物理课堂的主旋律“活动教学”。
2.本节课的另一个特点是讲练结合,学习新的知识以后及时练习、巩固学习的效果很好。整节课学生情绪高涨,参与积极,讨论热烈,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增强了学生创新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基础。
粤沪版八年级下册1 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粤沪版八年级下册1 认识浮力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认识浮力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认识浮力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课前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认识浮力教学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