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直线与平面的夹角(2)教学设计 教案 10 次下载
- 1.2.4 二面角(1)教学设计 教案 13 次下载
- 1.2.5 空间中的距离 教学设计 教案 10 次下载
- 2.1 坐标法 教学设计 教案 11 次下载
- 2.2.2 直线的方程(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 12 次下载
高中数学1.2.4 二面角一等奖教案
展开本节课选自《2019人教B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本节主要学习二面角。学生在学习了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概念及线面角的基础上,对空间角的问题有了一定的经验,二面角的问题,依然按照将空间问题化为平面问题、将立体几何问题化为空间向量运算问题的基本思路展开。为培养学生直观想象、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和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提供舞台。
1.教学重点:掌握求二面角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二面角综合问题的解决
多媒体
教学中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一是通过高考真题分析解决,帮助学生掌握二面角的基本解法。发展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和逻辑推理能力。二是典例解析,通过对典型问题的分析解决,帮助学生建立运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基本思路。教学设计尽量做到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思维教学代替单纯的记忆教学。注意在探究问题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从而发展学生的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
课程目标
学科素养
A.进一步理解二面角的定义;
B.掌握求二面角的两种基本方法,即空间向量法与几何法.
1.数学抽象:二面角的定义
2.逻辑推理:二面角的定义
3.直观想象:二面角的几何模型
4.数学运算:用向量法解决二面角的计算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意图
核心素养目标
一、真题链接
1.(2018·浙江高考真题)已知四棱锥的底面是正方形,侧棱长均相等,是线段上的点(不含端点),设与所成的角为,与平面所成的角为,二面角的平面角为,则( )
A.B.
C. D.
【答案】D
【解析】设为正方形的中心,为中点,过作的平行线,交于,过作垂直于,连接、、,则垂直于底面,垂直于, 因此
从而
因为,
所以即,选D.
2.(2020·天津高考真题)如图,在三棱柱中,平面,,点分别在棱和棱上,且为棱的中点.
(Ⅰ)求证:;
(Ⅱ)求二面角的正弦值;
(Ⅲ)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析】依题意,以为原点,分别以、、的方向为轴、轴、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可得、、、、、、、、.
(Ⅰ)依题意,,,
从而,所以;
(Ⅱ)依题意,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设为平面的法向量,则,
即,不妨设,可得.
,.
所以,二面角的正弦值为;
(Ⅲ)依题意,.
由(Ⅱ)知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于是.
所以,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二、典例解析
例1.(2020·全国高考真题(理))如图,为圆锥的顶点,是圆锥底面的圆心,为底面直径,.是底面的内接正三角形,为上一点,.
(1)证明:平面;
(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解析】(1)由题设,知为等边三角形,设,
则,,所以,
又为等边三角形,则,所以,
,则,所以,
同理,又,所以平面;
(2)过O作∥BC交AB于点N,因为平面,以O为坐标原点,OA为x轴,ON为y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
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由,得,令,得,
所以,
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由,得,令,得,
所以
故,
设二面角的大小为,则.
利用向量法求二面角的步骤
(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2)分别求出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所在平面的法向量;
(3)求两个法向量的夹角;
(4)判断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5)确定二面角的大小.
跟踪训练1.如图,几何体是圆柱的一部分,它是由矩形ABCD(及其内部)以AB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旋转120°得到的,G是eq \(DF,\s\up14(︵))的中点.
(1)设P是eq \(CE,\s\up14(︵))上的一点,且AP⊥BE,求∠CBP的大小;
(2)当AB=3,AD=2时,求二面角EAGC的大小.
[解] (1)因为AP⊥BE,AB⊥BE,AB,AP⊂平面ABP,AB∩AP=A,
所以BE⊥平面ABP.
又BP⊂平面ABP,所以BE⊥BP.
又∠EBC=120°,所以∠CBP=30°.
(2)以B为坐标原点,分别以BE,BP,BA所在的直线为x,y,z轴,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由题意得A(0,0,3),E(2,0,0),G(1,eq \r(3),3),C(-1,eq \r(3),0),
故eq \(AE,\s\up11(→))=(2,0,-3),eq \(AG,\s\up11(→))=(1,eq \r(3),0),eq \(CG,\s\up11(→))=(2,0,3).
设m=(x1,y1,z1)是平面AEG的一个法向量,
由eq \b\lc\{\rc\ (\a\vs4\al\c1(m·\(AE,\s\up11(→))=0,,m·\(AG,\s\up11(→))=0,))可得eq \b\lc\{\rc\ (\a\vs4\al\c1(2x1-3z1=0,,x1+\r(3)y1=0.))
取z1=2,可得平面AEG的一个法向量m=(3,-eq \r(3),2).
设n=(x2,y2,z2)是平面ACG的一个法向量,
由eq \b\lc\{\rc\ (\a\vs4\al\c1(n·\(AG,\s\up11(→))=0,,n·\(CG,\s\up11(→))=0,))可得eq \b\lc\{\rc\ (\a\vs4\al\c1(x2+\r(3)y2=0,,2x2+3z2=0.))
取z2=-2,可得平面ACG的一个法向量n=(3,-eq \r(3),-2).
所以cs〈m,n〉=eq \f(m·n,|m|·|n|)=eq \f(1,2).
故所求的角为60°.
例2 如图,已知四棱台ABCD-A1B1C1D1的上、下底面分别是边长为3和6的正方形,A1A=6,且A1A⊥底面ABCD,点P,Q分别在棱DD1,BC上.
(1)若P是DD1的中点,证明:AB1⊥PQ;
(2)若PQ∥平面ABB1A1,二面角P-QD-A的余弦值为37,求四面体ADPQ的体积.
(1)证明:由题设知,AA1,AB,AD两两垂直,
以A为坐标原点,AB,AD,AA1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相关各点的坐标为A(0,0,0),B1(3,0,6),D(0,6,0),D1(0,3,6),Q(6,m,0),其中m=BQ,0≤m≤6.
若P是DD1的中点,则P0,92,3,PQ=6,m-92,-3.
又AB1=(3,0,6),于是AB1·PQ=18-18=0,
所以AB1⊥PQ,即AB1⊥PQ.
(2)解:由题设知,DQ=(6,m-6,0),DD1=(0,-3,6)是平面PQD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
设n1=(x,y,z)是平面PQD的一个法向量.
则n1·DQ=0,n1·DD1=0,即6x+(m-6)y=0,-3y+6z=0.
取y=6,得n1=(6-m,6,3).
又平面AQD的一个法向量是n2=(0,0,1),
所以cs
而二面角P-QD-A的余弦值为37,
因此3(6-m)2+45=37,解得m=4,或m=8(舍去),此时Q(6,4,0).
设DP=λDD1(0<λ≤1),而DD1=(0,-3,6),
由此得点P(0,6-3λ,6λ),所以PQ=(6,3λ-2,-6λ).
因为PQ∥平面ABB1A1,且平面ABB1A1的一个法向量是n3=(0,1,0),所以PQ·n3=0,即3λ-2=0,亦即λ=23,从而P(0,4,4).
于是,将四面体ADPQ视为以△ADQ为底面的三棱锥P-ADQ,则其高h=4.
故四面体ADPQ的体积V=13S△ADQ·h=13×12×6×6×4=24.
此类问题属于结论探索类问题.解决此类问题要注意分析题目的整体结构,在此基础上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引入参数,将所求问题先转化为一个含参数的方程问题,参数确定后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
跟踪训练2.(2018·全国高考真题(理))如图,在三棱锥中,,,为的中点.
(1)证明:平面;
(2)若点在棱上,且二面角为,
求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析】(1)因为,为的中点,
所以,且.连结.
因为,所以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且 由知.
由知平面.
(2)如图,以为坐标原点,的方向为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
由已知得 取平面的法向量.
设,则.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由得 ,可取
所以 .由已知得 .
所以 .解得(舍去), .所以 .
又 ,所以 .
所以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通过高考真题的分析解决,帮助学生掌握二面角的基本解决方法。提升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
通过梳理求解二面角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提升运算速度和准确度,让学生感受,用代数方法解问题决立体几何问题。发展学生逻辑推理,数学抽象和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通过典例解析想,对二面角典型问题的分析解决,明确思考方向,让学生感受,用代数方法解问题决立体几何问题。发展学生逻辑推理,数学抽象和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和解决,让学生感受空间向量坐标运算在解决空间几何中的应用。发展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
三、达标检测
1.在一个二面角的两个面内都和二面角的棱垂直的两个向量分别为(0,-1,3),(2,2,4),则这个二面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
【答案】±eq \f(\r(15),6) [设a=(0,-1,3),b=(2,2,4),则cs〈a,b〉=eq \f(10,\r(10)×\r(24))=eq \f(\r(15),6),
又因为两向量的夹角与二面角相等或互补,所以这个二面角的余弦值为±eq \f(\r(15),6).]
2.正方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P,PA⊥平面ABCD,若PA=AB,则平面PAB与平面PCD的夹角为( )
A.30° B.45° C.60° D.90°
【答案】B
[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PA=AB=1.则A(0,0,0),D(0,1,0),P(0,0,1).于是eq \(AD,\s\up11(→))=(0,1,0).
取PD中点为E,
则Eeq \b\lc\(\rc\)(\a\vs4\al\c1(0,\f(1,2),\f(1,2))),∴eq \(AE,\s\up11(→))=eq \b\lc\(\rc\)(\a\vs4\al\c1(0,\f(1,2),\f(1,2))),
易知eq \(AD,\s\up11(→))是平面PAB的法向量,eq \(AE,\s\up11(→))是平面PCD的法向量,
∴cs
∴平面PAB与平面PCD的夹角为45°.]
3.如图,在三棱锥PABQ中,PB⊥平面ABQ,BA=BP=BQ,D,C,E,F分别是AQ,BQ,AP,BP的中点,AQ=2BD,PD与EQ交于点G,PC与FQ交于点H,连接GH.
(1)求证:AB∥GH;
(2)求二面角DGHE的余弦值.
【解析】(1)证明:因为D,C,E,F分别是AQ,BQ,AP,BP的中点,所以EF∥AB,DC∥AB,所以EF∥DC.
又因为EF⊄平面PCD,DC⊂平面PCD,
所以EF∥平面PCD.
又因为EF⊂平面EFQ,平面EFQ∩平面PCD=GH,
所以EF∥GH.又因为EF∥AB,所以AB∥GH.
(2)在△ABQ中,AQ=2BD,AD=DQ,
以∠ABQ=90°.又因为PB⊥平面ABQ,
所以BA,BQ,BP两两垂直.
以点B为坐标原点,分别以BA,BQ,BP
所在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BA=BP=BQ=2,则E(1,0,1),F(0,0,1),Q(0,2,0),D(1,1,0),C(0,1,0),P(0,0,2),所以eq \(EQ,\s\up11(→))=(-1,2,-1),eq \(FQ,\s\up11(→))=(0,2,-1),
eq \(DP,\s\up11(→))=(-1,-1,2),eq \(CP,\s\up11(→))=(0,-1,2).
设平面EFQ的一个法向量为m=(x1,y1,z1),
由m·eq \(EQ,\s\up11(→))=0,m·eq \(FQ,\s\up11(→))=0,
得eq \b\lc\{\rc\ (\a\vs4\al\c1(-x1+2y1-z1=0,,2y1-z1=0,))取y1=1,得m=(0,1,2).
设平面PDC的一个法向量为n=(x2,y2,z2),
由n·eq \(DP,\s\up11(→))=0,n·eq \(CP,\s\up11(→))=0,
得eq \b\lc\{\rc\ (\a\vs4\al\c1(-x2-y2+2z2=0,,-y2+2z2=0,))取z2=1,得n=(0,2,1).
所以cs〈m,n〉=eq \f(m·n,|m||n|)=eq \f(4,5).
因为二面角DGHE为钝角,
所以二面角DGHE的余弦值为-eq \f(4,5).
4.(2017·全国高考真题(理))如图,四棱锥P-ABCD中,侧面PAD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是的中点.
(1)证明:直线平面;
(2)点在棱上,且直线与底面所成角为,
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解析】(1)取中点,连结,.
因为为的中点,所以,,
由得,又
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又,,
故
(2)由已知得,以A为坐标原点,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则
则,,,,
,,则
因为BM与底面ABCD所成的角为45°,而是底面ABCD的法向量,所以
,,
即(x-1)²+y²-z²=0
又M在棱PC上,设
由①,②得所以M,从而
设是平面ABM的法向量,则
所以可取.于是
因此二面角M-AB-D的余弦值为
通过练习巩固本节所学知识,通过学生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运算、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
四、小结
求二面所成角的基本方法
1.空间向量法:需注意所求两个法向量的夹角与二面角的关系(相等或互补);
2,几何法:需准确理解二面角的定义,熟悉基本的几何模型.
五、课时练
通过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所学内容,提高概括能力。
高中数学人教B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1.2.4 二面角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B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1.2.4 二面角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真题链接,典例解析,达标检测,小结,课时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1.2.4 二面角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1.2.4 二面角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学,典例解析,达标检测,小结,课时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 集合的概念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 集合的概念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归纳,典例分析,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