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12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12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第1页
    12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第2页
    12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示儿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示儿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 四 单元
    科目
    语文
    授课


    班级
    授课时间
    备课组
    执教人
    课题
    12 古诗三首
    课时安排
    2
    课型
    新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乃、熏”等5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示儿》。


    3.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多种方法探究诗句的意思,理解古诗的寓意。



    学习重难点



    1.能够运用多种方式理解古诗的意思。


    2.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怀。










    1.自由读两遍古诗。


    2.思考:读懂了哪些内容?体验到怎样的情感?


    3.陆游的“悲”从何而来,为什么而悲?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二次备课
    一、揭示主题,引入新课(用时:4分钟)
    1.PPT出示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引导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爱国情感。


    3.(1)引入新课:学习三首有关爱国的著名诗篇。


    (2)板书课题:古诗三首。
    1.大声朗诵给大家听。








    2.交流:(1)对艾青这段诗的理解。


    (2)从中体会到艾青怎样的情感?


    3.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用时:10分钟)
    1.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读好古诗。


    2.指导学生自学生字,然后检查自学情况。重点指导读准“祭”的音。


    3.指导书写生字:祭、乃。重点指导“祭”的上半部分和“乃”的笔顺。
    1.自由读两遍古诗,读第一遍时可以查字典、看注音读准字音;读第二遍时注意读准停顿,把古诗读通顺。


    2.汇报自学成果:小组逐一朗读三首古诗,读准“乃”等生字,注意读好停顿。


    3.(1)交流书写要点。


    (2)每个字仿写两个。


    (3)交流评价。
    三、探究古诗《示儿》,理解诗意(用时:18分钟)
    1.引导学生理解诗题,再质疑。


    2.组织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资料。


    3.提出自学要求,组织合作学习。


    (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流畅地描述出来。


    (3)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以及从诗中领悟到了哪些情感。


    4.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懂了哪些内容?体验到怎样的情感?


    5.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指导朗读。重点强调:一、二句突出“悲”;三、四句要读得“激昂”。
    1.交流质疑:


    (1)说说“示”的意思。(告诉、告知)


    (2)根据题目提出问题:谁告诉儿子?告诉什么给儿子?为什么告诉儿子?





    2.交流资料:


    (1)作者陆游的简介。


    (2)写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3.按照提示,先自学,然后进行合作学习。


    4.汇报,小结:


    先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再连起来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无所牵挂,我唯独因为看不到全国统一而感到伤悲。我大宋军队收复失地、平定中原的时候,你们祭祀祖宗时千万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喜讯告诉你们的父亲啊!


    5.结合体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四、品悟情感,拓展延伸(用时:5分钟)
    1.启发质疑:陆游既然知道人死后万事空,为什么还叮嘱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呢?从这首陆游写给儿子的绝笔诗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抓住“悲”字,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


    3.引导诵读:《满江红》。
    1.交流总结,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陆游:忧国忧民。








    2.陆游的“悲”从何而来,为什么而悲?





    3.齐读岳飞的《满江红》。
    五、背诵古诗,总结学法(用时:3分钟)
    1.引导背诵。


    2.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1.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2.交流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诵诗句,背诗文。
    板 书 设 计



    示 儿





    感慨eq \b\lc\{(\a\vs4\al\c1(知―→万事空,悲―→不见九州同))





    嘱托eq \b\lc\{(\a\vs4\al\c1(五师―→定中原,家祭―→告乃翁))






    作 业 布 置
    A组
    会写8个生字,写到生字本上(组两词)。


    背诵默写《示儿》。
    B组
    会写8个生字,写到生字本上(组两词)。


    背诵默写《示儿》。
    C组
    会写8个生字,写到生字本上(组一词)。


    背诵默写《示儿》。
    第二课时
    学习 目标
    1.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多种方法探究诗句的意思,理解古诗的寓意。


    2.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怀,感悟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爱国热情。
    学习 重点
    1.能够运用多种方式理解古诗的意思。


    2.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怀。










    思考:自己的国家被别人占领,南宋的军队都干什么去了?南宋的权贵都干什么去了?


    2.从诗句中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3.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4.通过这个“醉”字,体会到了什么?



    教学 环节
    导案
    学案
    二次备课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
    1.复习《示儿》,加深理解。


    2.启发思考:这首诗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他最盼望的是什么?


    3.引发思考,引入新课:自己的国家被别人占领,南宋的军队都干什么去了?南宋的权贵都干什么去了?我们这就去古诗《题临安邸》中寻找答案吧。
    1.集体背诵,回顾古诗的意思。


    2.交流:南宋诗人陆游在临终的时候最盼望的是收复被金国占领的中原失地。


    3.齐读课题。

    二、学习《题临安邸》(用时:20分钟)
    1.组织学生自学交流。


    (1)扫清字词障碍。


    (2)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理解题目的意思。




















    2.引导理解诗句的意思。


    (1)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巡视引导。


    (2)然后组织全班交流总结诗意。


    3.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品悟诗情。


    (1)从诗句中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2)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3)通过这个“醉”字,体会到了什么?


    4.组织自由表达: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面对水深火热的北宋遗民,面对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想说些什么?
    1.(1)读通诗文,认识并学写“熏、杭”,交流明确书写“熏”字时要紧凑。


    (2)交流资料,明确写作背景,解开诗题: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都城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北方大片土地被金人占领。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偷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诗人林升看到这样的情景,愤怒之极,在临安客店的墙壁上写下了这首诗。


    2.交流明确诗句的意思。


    (1)自主采用适当的方法自读自悟,理解古诗的意思。


    (2)交流、总结诗意:山外有青山楼外有楼,西湖的歌舞几时才能停止?温暖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都陶醉了,简直把杭州当作汴州。


    3.交流总结品读后的感悟。


    (1)从“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诗句中看到:西子湖畔歌舞升平,南宋的权贵们整日游山玩水、饮酒作乐……


    (2)从“几时休?”中体会到诗人的愤怒。


    (3)通过“醉”字,体会到权贵们只知道吃喝玩乐,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的情形。


    4.自由选择,畅谈体会。
    三、学习《己亥杂诗》(用时:10分钟)
    1.出示自学提示,组织自学。


    (1)借助注释或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联系课前收集的资料,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2)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


    2.领会诗句含义。指一个小组回答,引导集体订正,并适时用课件展示。


    3.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九州生气恃风雷”。


    4.引导学生探究“万马齐喑”。


    5.引导再读品悟:龚自珍在这首诗里表达了怎样的愿望?


    6.讲解写作方法:作者通过创造了“万马”“风雷”“天公”这样浩大的意象来表达愿望。这样的表达方法与我们常见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既相通又相异,也表现出龚自珍极高的艺术修养。
    1.根据自学提示,展开自学。重点读准“恃、擞”的音;明确“亥”在书写时要注意保持平衡,“恃”第三笔是“丨”。


    2.先在小组内交流诗句含义,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第一、二句诗:只有风雷激荡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第三、四句:我奉劝天帝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束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3.交流总结:诗人希望的“九州生气”是国泰民安、安居乐业;“风雷”是巨大的社会变革。


    4.联系上文的“九州生气”,感知“万马齐喑”是指“举国上下死气沉沉的局面”。


    5.交流汇报:


    (1)这首诗通过描写当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2)带着期盼,诵读古诗。


    6.理解表达方法。
    四、感情朗读,熟读成诵(用时:7分钟)
    1.朗读古诗《题临安邸》《己亥杂诗》。


    2.积累背诵。
    1.自由读一读。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背诵。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A组
    背诵默写《题临安邸》、《己亥杂诗》。


    完成配套练习。
    B组
    背诵默写《题临安邸》、《己亥杂诗》。


    2、完成配套练习。
    C组
    1、背诵《题临安邸》、《己亥杂诗》。


    2、完成配套练习。










    教研组审阅
    教务处 审阅

    相关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示儿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示儿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时间,教学过程,教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五年级上册示儿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上册示儿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首先这首诗我们要学会二个生字,题目解说,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朗读诗歌,理解大意,结构图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导入,比较课题,学习生字,初读三诗,以读求义,感受景色美,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