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增分练习题 【含解析】
【精品试题】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增分练25含解析
展开
基础增分练25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幕幕的令人咋(zhà)舌的车祸惨剧,很多都是酒后驾驶造成的。在春节即将到来之际,市交警支队方面表示,今年治理酒驾仍坚持以往“零容忍”的态度,杜绝讲人情、“挈(qiè)篮儿”。B.文化名人洪晃被外交部起诉退房事件,因其为一代名媛(yuán)章含之的女儿而备受关注,也凸显了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经济纠葛(gě)的特殊性。C.孤独,荡涤(dí)人的矫饰和浮躁;孤独,诠释人的淳朴和淡泊;孤独,凝聚人的内涵和睿智;孤独,提升人的品位和境界。D.这一次他攥(zuǎn)得很紧,让手忍住了疼痛不缩回来,一面注意着鲨鱼的来到……要是它们在夜里窜(cuān)上来,你该怎么办?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3题。作为散文家,李娟最大的美德是:不抒情。【甲】曾几何时,抒情成为熬制散文的底料(尤其是“美文”)。有的作者像撒鸡精般拼命往文章里撒“抒情”,以至于整锅汤漂浮着炫丽的辞藻,闻起来芳香馥郁,一打捞,却没什么干货。李娟不同。【乙】她描述,叙述,讲述,但不抒情,换言之,李娟不是用语言装束生活,而是让语言从生活里长出来。李娟一定是先深入到了生活内部,然后再跳出来。【丙】只有“深入”,语言才能和生活长在一起;而只有“跳出来”,语言才能从生活里面长出来,反过来,不够深入会显得空,跳不出来则意味着被生活吞没。这两种情况都将导向滥发抒情——前者用抒情填补内容的空洞,后者把抒情当作顾影自怜的工具。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几何时 B.以至于C.装束 D.顾影自怜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日前,来自京津冀的近千名鸟类摄影爱好者相聚在北大港湿地,在与可爱的飞翔精灵亲密接触并拍摄了大量照片的同时,还无形中上了一堂爱鸟护鸟知识课。B.“双创特区”以围绕聚集青年大学生、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才、海外人才、企事业人员四类人才为重点,创新创业。C.这场专项整治行动是为规范互联网金融在迅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乱象,经过广泛征集意见,酝酿一年之久,形成最终方案。D.京剧是中国独有的表演艺术,它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是中国文化的形象代言之一,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5.阅读下面的图,写一段话,说明成交量(或价格)的态势。(不超过100字)某市第6~13周房屋成交套数和价格统计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吾恐季孙之忧, , 。 (《论语》)(2) ,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 。 (杜牧《阿房宫赋》)(3)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4)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 。 (白居易《琵琶行》)(5)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 。 (《庄子·逍遥游》)
基础增分练251.C A项,“咋”应读“zé”;B项,“媛”应读“yuàn”,“葛”应读“gé”;D项,“攥”应读“zuàn”,“窜”应为“蹿”。2.C C项“装束”改为“修饰”。3.A A项应改为:抒情成为熬制散文(尤其是“美文”)的底料。4.A B项,“围绕以……为重点”句式杂糅;C项,“这场专项整治行动是为……”“形成最终方案”中途易辙;D项,“它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是”“奇葩”搭配不当。5.示例(1)某市第6~13周房屋成交量呈有升有降的态势。第6周房屋成交量为7套,第7周开始上升,到第8周升至1 293套,第9周开始下降,到第10周降至579套,第11周重新开始缓升,到第12周升至860套,第13周又降至578套。(2)某市第6~13周房屋价格呈有升有降的态势。每平方米的成交均价第6周为17 939元,第7周则升至24 882元,第8周开始下降,到第10周降至20 921元,第11周开始上升,到第12周升至最高点27 372元,第13周则降至21 438元。6.(1)不在颛臾 而在萧墙之内也 (2)使负栋之柱 多于机上之工女 (3)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4)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 (5)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