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教案)2.2《蜗牛(一)》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581630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教案)2.2《蜗牛(一)》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581630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科学2、蜗牛(一)教案及反思
展开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教案)
课题:2、蜗牛(一)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掌握
1、 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 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 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科学探究能力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3、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4、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手段】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教师: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教学策略】在交流捕捉蜗牛的经历、丰富学生对蜗牛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有目的的运用多种感官,借助观察仪器依次观察蜗牛的头部、腹部和尾部,重点观察头部的眼睛、触角和嘴,并随时记录观察到的内容和发现的问题。
【教学资源】 校园中的蜗牛。
【教学活动】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
师:请大家在课前每人捉一只蜗牛,准备尚可使用。捉蜗牛的时候要注意在哪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教学评价】教师要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涉及本环节不仅是为了捉到蜗牛上课使用,而且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 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
(1)师:想一想,我们准备观察蜗牛的哪些方面?
(2)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回答情况预设:蜗牛的身体、壳、实物等。)教师板书研究内容。
(3)师:我们准备怎样观察蜗牛的身体?观察时,应该注意什么?
(4)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回答情况预设:先从整体观察蜗牛的身体分为几部分,然后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每一部分的特点;用看、闻、摸等方法观察;观察时要安静,不要打扰蜗牛的活动。)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教学评价】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三、观察蜗牛的反应。
1、师:要观察蜗牛对刺激的反应,我们应该怎么做?
2、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回答情况预设:可以用铅笔和小木棒轻轻接触它的身体,看蜗牛有什么反应,但接触的次数不能多,否则蜗牛会感到害怕。)
【教学评价】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四、观察蜗牛的运动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予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教学评价】认识蜗牛运动的特点: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黏液,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四、饲养蜗牛
1、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生饲养、观察蜗牛并记录发现和产生的新问题。
【教学评价】教师要关注饲养过程中是否坚持观察、记录。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饲养过程中了解更多有关蜗牛的信息。
【板书设计】 第2节 蜗牛(一 )
头部:眼睛、口、触角(2对)
腹部:运动(腹足)
尾部: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2、蜗牛(一)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三年级上册2、蜗牛(一)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2、蜗牛(一)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2、蜗牛(一)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观察蜗牛的身体,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饲养蜗牛新课|标第|一|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2、蜗牛(一)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2、蜗牛(一)教案,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