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 数列专题复习 二十五 等差数列考点汇编
展开专题二十五 等差数列
模块一、思维导图
模块二、考法梳理
考法一:等差数列定义的运用
1.已知数列中,,,证明数列为等差数列,并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析】
因为,且,所以数列为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所以,即.
2.已知数列中,, ,数列满足。
(1)求证:数列为等差数列。
(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析】(1)证明:由题意知,,又,
故,又易知,
故数列是首项为,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2)由(1)知,所以由,可得,故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考法二:等差中项性质
1.等差数列,,,的第四项等于 。
【解析】由题得.所以等差数列的前三项为0,3,6,公差为3,所以等差数列的第四项为9.
2.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 。
【解析】由等差数列性质可知:,解得:
3.已知数列为等差数列,为其前 项和,,则 。
【解析】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得,
4.已知,,并且,,成等差数列,则的最小值为 。
【答案】9
【解析】因为,,且,,成等差数列,所以,
因此,
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
5.在等差数列 中,若 为方程 的两根,则 。
【解析】 为方程 的两根,,
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得,即,.
6.等差数列中,若,则的值是 。
【解析】依题意,由,得,即
所以
7.在中,若,,成等差数列,,则当取最大值时, 。
【解析】因为,,成等差数列
所以所以由正弦定理得
由余弦定理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所以此时
8.的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 ,若角依次成等差数列,且,则的面积 。
【答案】
【解析】依次成等差数列,,
因为,由余弦定理得,得,
9.已知,,且,,成等差数列,则有最小值 。
【答案】100
【解析】由题意可知: ,且: ,
由均值不等式有: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
10.设有四个数的数列,该数列前项成等比数列,其和为m,后项成等差数列,其和为. 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 。
【解析】设的前项为,由于数列的前项成等比数列,其和为m,后项成等差数列,
其和为,所以,由(3)(4)得,所以即,先将(2)代入(1),然后将(3)代入(1)得,整理得.
考法三:前n项和的性质
1.设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的值为 。
【答案】6
【解析】因为,所以,故.
2.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则= 。
【答案】1
【解析】∵等差数列{an}中,,∴,∴,.
3.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且,,则 ;
【答案】60
【解析】数列{an}为等差数列则Sm,S2m-Sm,S3m-S2m成等差数列.S10,S20-S10,S30-S20仍然成等差数列.因为在等差数列{an}中有S10=10,S20=30,所以S30=60.
4.数列的通项公式为,要使数列的前项和最大,则的值为 。
【答案】13或12
【解析】因为,所以数列是以为首项,公差的等差数列,
所以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当或时,最大。
5.若数列是等差数列,首项,,则使前项和成立的最大自然数是__________.
【解析】由于等差数列首项,而,故公差,且,所以,,故使前项和成立的最大自然数是.故填:.
6.是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则时的最大值是 。
【答案】4034
【解析】由所以所以
可知等差数列是单调递增的,且前2017项均是负数,又
即
故当时,的最大值是4034
7.设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且,则满足的最大自然数的值为 。
【解析】由,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得:,又<0,>0,
∴>0,<0.∴,
则满足Sn>0的最大自然数n的值为12.
考法四:实际运用
1.《九章算术》有这样一个问题:今有男子善走,日增等里,九日共走一千二百六十里,第一日、第四日、第七日所走之和为三百九十里,问第一日所走里数为 。
【答案】100
【解析】由题意,该男子每日走的路程数构成等差数列,,,
则,解得,
,解得,
所以公差,.
2.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有这样一个问题:“某贾人擅营,月入益功疾(注:从第2月开始,每月比前一月多入相同量的铜钱),3月入25贯,全年(按12个月计)共入510贯”,则该人12月营收贯数为 。
【答案】70
【解析】设每个月的收入为等差数列{an}.公差为d.则a3=25,S12=510.∴a1+2d=25,12a1+d=510,解得a1=15,d=5,
3.朱世杰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他所著的《四元玉鉴》卷中“如像招数”五问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官司差夫一千八百六十四人筑堤,只云初日差六十四人,次日转多七人.”其大意为“官府陆续派遣1864人前往修筑堤坝,第一天派出64人,从第二天开始每天派出的人数比前一天多7人.”在该问题中的1864人全部派遣到位需要的天数为 。
【答案】16
【解析】根据题意设每天派出的人数组成数列,
分析可得数列是首项,公差的等差数列,
该问题中的1864人全部派遣到位的天数为,则,
依次将选项中的值代入检验得,满足方程.
4.《莱因德纸草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数学著作之一,书中有一道这样的题目:把100个面包分给五个人,使每个人所得成等差数列,最大的三份之和的是最小的两份之和,则最小的一份的量是 。
【答案】
【解析】由题意可得中间的那份为20个面包,设最小的一份为,公差为,
由题意可得,解得.
5.《算法统宗》是中国古代数学名著,由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编著,它对我国民间普及珠算和数学知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是东方古代数学的名著.在这部著作中,许多数学问题都是以歌诀形式呈现的,如“九儿问甲歌”就是其中一首:一个公公九个儿,若问生年总不知,自长排来差三岁,共年二百又零七,借问长儿多少岁,各儿岁数要详推.在这个问题中,这位公公的长儿的年龄为 。
【答案】35岁
【解析】设这位公公的第个儿子的年龄为,由题可知是等差数列,设公差为,则,
又由,即,解得,即这位公公的长儿的年龄为岁.
模块三、巩固提升
【考法一 定义的运用】
1.已知为数列的前项和,,,.求证:为等差数列;
【解析】证明:,,
可得:,时,.时,,
,可得.为等差数列,公差为,首项为.
2.已知数列中, ,.设,求证:是等差数列;
【解析】(1),,
又,,是等差数列,首项为3,公差为3
3.在正项数列中,已知且.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
【解析】∵∴,∴数列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
∴,∴数列是等差数列.
4.已知数列满足,.证明:数列为等差数列;
【解析】(1)由得,
又,所以数列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5.已知数列满足,且.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并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析】因为两边都加上,得
所以,即,
所以数列是以为公差,首项为的等差数列.所以,即.
6.数列中,,,数列满足.求证:数列是等差数列;
【解析】,而,
,,因此,数列是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考法二 中项性质】
1.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若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则角的值为 。
【答案】
【解析】由题意得:,
由余弦定理得:
2.设,,是与的等差中项,则的最小值为 。
【答案】
【解析】∵是与的等差中项,∴,即,
∴.所以
当且仅当即时取等号,∴的最小值为9.
3.正项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已知,则 。
【答案】55
【解析】由是等差数列,得,因为,所以
,或,又,得,所以,
4.在等差数列中,已知,则的值为______.
【答案】
【解析】由等差中项的性质可得,,
因此,.故答案为:.
5.设等差数列的前n项的和为,且,则 。
【答案】12
【解析】设数列公差为,则,,
∴..
6.已知是与的等差中项,则的最小值为______.
【答案】
【解析】因为是与的等差中项则
所以
由基本不等式可得
当且仅当时取等号,此时所以的最小值为故答案为:
【考法三---前n项和的性质】
1.等差数列前3项的和为30,前6项的和为100,则它的前9项的和为 。
【答案】210
【解析】∵等差数列{an}的前3项和为30,前6项和为100,即S3=30,S6=100,
又S3、S6﹣S3、S9﹣S6成等差数列,∴2(S6﹣S3)=(S9﹣S6)+S3,即140=S9﹣100+30,
解得S9=210。
2.已知等差数列前项和为,若,,则 。
【答案】280
【解析】等差数列前项和为,,,也成等差数列
故 ,
又
3.设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 。
【解析】∵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得:
成等比数列又
∴.
4.设Sn是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若,则为 。
【解析】设,根据是一个首项为a,公差为a的等差数列,各项分别为a,2a,3a,4a..
5.已知两个等差数列和的前项和分别为和,且,则 。
【解析】依题意,
故.
6.已知两个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分别为,,若对任意的正整数,都有,则等于 。
【解析】∵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分别为,,对任意的正整数,都有
∴
7.有两个等差数列,若,则( )
A. B. C. D.
【解析】设等差数列前项和分别为,
,,故选B.
8.已知两个等差数列和的前项和分别为和,且,则使得为整数的正整数的个数是___.
【解析】解:根据题意,两个等差数列和,
则======7+,
若为整数,则n+1为12的因数,又n为正整数,
则为正整数,验证可得:当n=1,2,3,5,11满足题意,故答案为:5.
9.已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则使取得最大值的n为_______.
【解析】因为等差数列中,,所以,
,,∴Sn达到最大值时对应的项数n的值为6.故答案为:6
10.是等差数列,公差,前n项和记为,且,,则当取最大值时_____.
【解析】;;
故,即前项和最大,故答案为:
11.在等差数列中,,,则数列的前项和的最大值为 。
【答案】
【解析】∵等差数列中,,∴,
∴,又,∴,,即数列的前15项为正值,从第16项开始为负值.
∴数列的前项和的最大值为.
12.已知等差数列的项数为奇数,且奇数项的和为40,偶数项的和为32,则 。
【答案】8
【解析】设等差数列有奇数项,.公差为.
奇数项和为40,偶数项和为32,,,
,,
,即等差数列共项,且
13.设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分别为,若,则使的的个数为 。
【答案】5
【解析】因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分别为,所以,
又,所以,
为使,只需,又,所以可能取的值为:,
因此可能取的值为:.
【考法四 实际运用】
1.我国明代珠算家程大位的名著《直指算法统宗》中有如下问题:“今有白米一百八十石,令三人从上及和减率分之,只云甲多丙米三十六石,问:各该若干?”其意思为:“今有白米石,甲、乙、丙三人来分,他们分得的白米数构成等差数列,只知道甲比丙多分石,那么三人各分得多少白米?”.请问:丙应该分得 白米
【解析】依题意,设甲、乙、丙分得的米的重量分别为石、石、石,并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则,解得,
,因此,丙应该分得石白米.
2.据有关文献记载:我国古代一座9层塔共挂了126盏灯,且相邻两层中的下一层灯数比上一层灯数都多(为常数)盏,底层的灯数是顶层的13倍,则塔的底层共有灯 。
【解析】设最顶层有盏灯,则最下面一层有盏,,,
,,,,,,(盏),
所以最下面一层有灯,(盏).
3.《张丘建算经》是公元5世纪中国古代内容丰富的数学著作,书中卷上第二十三问:“今有女善织,日益功疾,初日织五尺,今一月织九匹三丈.问半月积几何?”其意思为“有个女子织布,每天比前一天多织相同量的布,第一天织五尺,一个月(按30天计)共织布9匹3丈.问:前半个月(按15天计)共织多少布?”已知1匹=4丈,1丈=10尺,可估算出前半个月一共织的布约有 。
【解析】9匹3丈为390尺,每天的织布数成等差数列,首项,记公差为
,.
4.朱世杰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他所著的《四元玉鉴》卷中“如像招数”五间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官司差夫一千九百八十四人筑堤,只云初日差六十四人,次日转多八人,每人日支米三升”.其大意为“官府陆续派遣人前往修筑堤坝,第一天派出人,从第二天开始每天派出的人数比前一天多人,修筑堤坝的每人每天分发大米升”.在该问题中前天共分发 升大米。
【解析】记第一天共分发大米为升,由题意,每天分发的大米构成等差数列,公差为,
因此,前天共分发大米为升.
5.明代数学家程大位在《算法统宗》中提出如下问题“九百九十六斤绵,赠分八子做盘缠,次第每人多十七,要将第八数来言,务要分明依次第,孝和休惹外人传.”意思是将996斤绵分给八个人,从第二个人开始,每个人分得的绵都比前一个人多17斤,则第八个人分得绵的斤数为 。
【解析】设第一个孩子分配到a1斤锦,则由题意得:7=996,
解得a1=65,∴第八个孩子分得斤数为a8=65+7×17=184.
6.我国古代名著《九章算术》中有这样一段话:“今有金锤,长五尺,斩本一尺,重四斤,斩末一尺,重二斤.”意思是:“现有一根金锤,长5尺,头部1尺,重4斤,尾部1尺,重2斤”,若该金锤从头到尾,每一尺的重量构成等差数列,该金锤共重 斤?
【解析】因为每一尺的重量构成等差数列,,,,
数列的前5项和为.即金锤共重15斤,
7.中国古代词中,有一道“八子分绵”的数学名题:“九百九十六斤绵,赠分八子做盘缠,次第每人多十七,要将第八数来言”.题意是:把996斤绵分给8个儿子作盘缠,按照年龄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分绵,年龄小的比年龄大的多17斤绵,那么第8个儿子分到的绵是 。
【解析】用表示8个儿按照年龄从大到小得到的绵数,
由题意得数列是公差为17的等差数列,且这8项的和为996,
∴,解得.∴.
8.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记载: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晷(gui)长损益相同(晷是按照日影测定时刻的仪器,晷长即为所测量影子的长).二十四个节气及晷长变化如图所示,相邻两个晷长的变化量相同,周而复始.若冬至晷长一丈四尺五寸,夏至晷长二尺五寸(一丈等于十尺,一尺等于十寸),则夏至之后的第三个节气(立秋)晷长是 。
【答案】五尺五寸
【解析】设晷影长为等差数列,公差为,,,则,解得.
夏至之后的第三个节气(立秋)晷长是五尺五寸.
9.《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大夫、不更、簪裹、上造、公士、凡五人,共猎得五鹿,欲以爵次分之,问各得几何?”其意思:“共有五头鹿,5人以爵次进行分配(古代数学中“以爵次分之”这种表达,一般表示等差分配,在本题中表示等差分配).”在这个问题中,若大夫得“一鹿、三分鹿之二”,则公士得 。
【答案】三分鹿之一
【解析】显然5人所得依次成等差数列,设公士所得为,则,解得.
10.《孙子算经》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五等诸侯,共分橘子六十颗,人别加三颗.问: 五人各得几何?”其意思为: 有5个人分60个橘子,他们分得的橘子数成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问5人各得多少个橘子.这个问题中,得到橘子最多的人所得的橘子个数是 。
【答案】18
【解析】设第一个人分到的橘子个数为,由题意得,解得,
则.
11. 已知从2开始的连续偶数蛇形排列形成宝塔形数表,第一行为2,第一行为46,第三行为12,10,8,第四行为14,16,18,20.如图所示,在宝塔形数表中位于第i行,第j列的数记为,比如,,,,若,则 。
【答案】71
【解析】由图可知,第一行放1个偶数,第二行放2个偶数,第3行放3个偶数…
又因为指图中摆放的第行第列,
所以先求第行的最后一个偶数,
该偶数小于2020且是最接近的,并且还能成为每一行最后一个数字的,
,
当时,,
第44行的最后一偶数是1980,又第45行的第45个偶数为1982,
利用等差数列的任意两项之间关系可知2020应出在该行的第45-19=26列,故,
所以.
12.《九章算术》卷第六《均输》中,有如下问题:“今有五人分五钱,令上二人所得与下三人等.问各得几何?”若将这五人从上到下分别记为甲、乙、丙、丁、戊,且五人所得依次成等差数列,则乙与丙两人共分得 。
【答案】钱
【解析】设甲、乙、丙、丁、戊五人所得分别为,公差为,则有
则,所以.
13.《九章算术》是人类科学史上应用数学的最早巅峰,书中有这样一道题:“今有大夫、不更、簪褭、上造、公士,凡五人,共猎得五鹿.欲以爵次分之,问各得几何?”其译文是“现有从高到低依次为大夫、不更、簪褭、上造、公士的五个不同爵次的官员,共猎得五只鹿,要按爵次高低分配(即根据爵次高低分配得到的猎物数依次成等差数列),问各得多少鹿?”已知上造分得 只鹿,则大夫所得鹿数为 。
【解析】设爵次高低分配得到的猎物数依次成等差数列,则
又,,
,即大夫所得鹿数为只
14.“中国剩余定理”又称“孙子定理”.1852年,英国来华传教士伟烈亚力将《孙子算经》中“物不知数”问题的解法传至欧洲.1874年,英国数学家马西森指出此法符合1801年由高斯得到的关于同余式解法的一般性定理,因而西方称之为“中国剩余定理”.“中国剩余定理”讲的是一个关于整除的问题,现有这样一个整除问题:将1到2019这2019个数中,能被3除余1且被4除余1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列,构成数列,则此数列的项数为 。
【解析】由题意得,被3除余1且被4除余1的数就是能被12除余1的数,
∴,,由,得,∵,∴此数列的项数为169.
15.《莱茵德纸草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数学著作之一,书中有一道这样的题目:把120个面包分给5个人,使每个人所得份量成等差数列,且较大的三份之和的七分之一是较小的两份之和,则最大一份的个数为 。
【解析】根据题意,设递增等差数列,首项为,公差,
则,所以解得
所以最大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