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外国语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展开2020-2021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
化学试卷(人教版)
本试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卷Ⅰ为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
本试卷共6页,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2.答案须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书写。
卷Ⅰ(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四个短语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 花香四溢 B. 海市蜃楼 C. 木已成舟 D. 蜡炬成灰
【答案】D
2.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生铁制成铁锅
B. 金刚石作装饰品
C. 一氧化碳冶炼金属
D. 氢气填充气球
【答案】C
3. 规范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放入滴瓶 B. 检查气密性
C. 过滤天然水 D. 二氧化碳验满
【答案】B
4.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自来水属于纯净物
B. 水广泛用于工农业生产
C. 为了节约用水,可以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
D. 水在自然界中不断循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答案】B
5. 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 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因为温度升高原子体积变大
C.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D. 稀有气体可作保护气,因为原子最外层电子层达到稳定结构
【答案】B
6.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高锰酸钾的化学式:K2MnO4 B. 60个碳原子:C60
C. 2个氯离子:2Cl- D. Mg2+结构示意图:
【答案】C
7. 液化石油气是经加压后压缩到钢瓶中的,瓶内压强是大气压强的7﹣8倍。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和丁烯等。下列有关丁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丁烷中碳、氢元素的个数比为2:5
B. 丁烷分子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丁烷是由碳、氢原子构成的纯净物
D. 在通常状况下,丁烷是气体
【答案】D
8. 硅是生产计算机、手机等高科技产品芯片的重要原料,工业上还原SiO2来生产高纯度的硅,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2
B. +4
C. 0
D. +6
【答案】B
9. 紫薯中的硒元素被誉为“抗癌大王”,硒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B. 一个硒原子中有34个中子
C. 硒原子的核电荷数是34
D. 硒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答案】B
10. 分类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是小李整理的一些化学规律,其中错误的是
A.
B.
C.
D.
【答案】D
11.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但推理必须科学、严谨。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B. 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则利用木炭也可以
C.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也不变
D.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所以金属腐蚀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
【答案】D
12. 2020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美丽中国,我们在行动”,下列认识不合理的是( )
A. 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B. 开发新能源,禁止开采和使用化石燃料
C. 提倡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的出行方式
D. 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答案】B
13. 交警常用“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是否饮酒,其检测原理是让司机呼出气体中的酒精与检测仪的物质发生反应: 。其中X的化学式是( )
A. CO
B. O2
C. H2CO3
D. CO2
【答案】D
14. 科学家发现,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成超级储能装置。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均保持不变
B. 反应生成的Z、W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3
C.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 参加反应的X、Y的质量比等于生成的Z、W的质量比
【答案】D
15.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工业中利用活性炭脱色以制白糖
B. 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
C. 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D. 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作燃料
【答案】B
16. 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逃离火灾区
B. 被围困在火灾区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C. 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
D. 夜间发现燃气泄漏应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不能立即开灯
【答案】A
17. 如图,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氧气,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 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B. 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C. 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
D. 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答案】D
18. 下图为教材中的部分实验,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实验可检验氢气的纯度,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
B. 乙实验通过A烧杯中酚酞变红,可说明分子不断运动
C. 丙实验塑料瓶变瘪既可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D. 丁实验铜片上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接触氧气
【答案】C
19. 鉴别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各组物质,其操作不正确的是
A. N₂和CO2:伸入燃着的木条
B. 铁粉和碳粉:磁铁吸引
C. 氯化钠和硝酸铵:加水
D. CO和CO2: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答案】A
20.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4 | 1 | 42 | 10 |
反应后质量(g) | 待测 | 20 | 6 | 31 |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 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B. 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为1:9
C. 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9:21
D. 甲反应后的质量为8g
【答案】B
卷Ⅱ(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化学反应表达式2分,共34分)
21. 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氦气_____;
(2)人们常说“高空缺氧”中的氧是_____;
(3)2个铁离子_____;
(4)硫的+6价氧化物_____;
(5)“干冰用于人工降雨”中的干冰是_____;
(6)由70个碳原子构成的单质的分子_____。
【答案】 (1). He (2). O2
(3). 2Fe3+ (4). (5). CO2 (6). C70
22. 日常生活中蕴含着许许多多的化学知识。请按照要求填空。
(1)用洗涤灵可以洗净沾有油的碗,利用的是_____作用。
(2)有人告诉你在屋里放一盆水就可以“预防煤气中毒”,你要告诉他煤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它在水中_____,所以水不能吸收煤气。
(3)能用氮气作为食品保鲜填充气的主要原因是_____。
(4)过滤时要用到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答案】 (1). 乳化 (2). 一氧化碳 (3). 难溶 (4).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5). 引流
23. 校园里的直饮水机通过多级净化,保证师生放心直饮,其主要水处理步骤如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检验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用的物质是_____。
(2)①的主要作用是_____,③的作用是_____。
(3)②中反渗透膜是直饮水机的核心技术,反渗透膜上的孔径只有0.0001-0.001微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百万分之一,它的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反渗透膜_____(填“能”或“不能”)将硬水软化,此操作的原理与净水方法中的_____操作相似。
(4)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 减少化肥、农药使用
B 工业用水处理后重复利用
C 生活中充分利用每一滴水
D 生活污水不需处理可直接排放
【答案】 (1). 肥皂水 (2). 吸附色素、异味 (3). 杀菌消毒 (4). 不能 (5). 过滤 (6). D
24. “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式。
(1)硒对人体有防癌、抗癌作用,如图1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图2是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①在图2中,Y的值为_____。
②图3的A、B、C、D中,共有_____种元素。
③在图3的A、B、C、D中,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
(2)工业上使用种国产低温催化剂生产氢气的反应过程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 (1). 6 (2). 三 (3). A和B (4). CO+H2OCO2+H2
25. 如图是某同学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请回答:
(1)依据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的性质设计甲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________ 。
(2)乙实验,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请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答案】 (1).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 下端的小木条先熄灭,上端小木条后熄灭 (3). 紫色石蕊变红,试管内水面上升 (4).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碳反应后试管内压强减小 (5).
26. 现有A、B、C、D、E、F、G、M八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B、D、E在通常状况下是气体,F的水溶液经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
请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A的化学式_____。
(2)物质M在反应①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
(3)化学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4)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
(5)反应③的用途是_____。
【答案】 (1). H2O2 (2). 催化作用 (3). 分解反应 (4).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5).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除水垢等等,答案合理即可)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7小题8分,第28小题8分,共16分)
27.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研究气体制取,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上图所示装置,不能完成下面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是_____(填字母)。
A 用③⑥制取氧气
B 用①④制取氧气
C 用②④制取二氧化碳
D 用③④制取氢气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较纯净的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请你和小明一起进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
Ⅰ、选择药品。小明对三组药品进行了研究,实验记录如下:
组别 | 药品 | 实验现象 |
A | 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 | 产生气泡速率适中 |
B | 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 | 产生气泡速率缓慢并逐渐停止 |
C | 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 | 产生气泡速率很快 |
从制取和收集的角度分析,一般选A组药品,该组药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不选择C组药品的原因是_____。
Ⅱ、选择装置。他想制取较多的二氧化碳,最好选择_____(填序号)作为气体发生装置,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
【答案】 (1). D (2). (3). (4). 反应速率快,不利于气体收集; (5). ② (6). 便于添加实验药品
28. 为探究某脱氧剂的成分(由两种单质组成)及利用该脱氧剂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探究脱氧剂成分
【实验观察】脱氧剂为灰黑色粉末,若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有红棕色固体生成。
【实验猜想】根据颜色变化,猜想该脱氧剂中含铁或木炭粉;
【验证猜想】方法为:用磁铁吸引,能被吸引,证明脱氧剂中含有_____(填化学式)。
【实验探究】新取一定量的脱氧剂,将已验证的成分分离。取剩余固体与少量氧化铜混合,置于如图1所示装置中加热,观察到黑色固体变成红色,同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该脱氧剂中还含有_____(填化学式),写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Ⅱ、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使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应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
【实验过程】步骤1:在注射器中放入足量脱氧剂粉末(体积2mL),封闭。
步骤2:打开弹簧夹,将活塞向右拉至50mL,关闭弹簧夹。
【数据处理】根据上述实验测定最终活塞停在39.5mL处,则所测氧气含量为_____。
【实验对比】小组成员联系课本中曾学过的燃烧红磷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该实验中发现虽然多次实验,但集气瓶内上升的水的体积始终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1/5。
【拓展探究】查阅资料得知,当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降至约7%以下时,红磷不再燃烧。由此可知,燃烧红磷法测定结果不够准确的原因是_____。
【实验评价】与燃烧红磷法相比,脱氧剂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优点有_____(写一点即可)。
【答案】 (1). Fe (2). C (3). CO2+Ca(OH)2 = CaCO3↓+H2O (4). 检查装置气密性 (5). 21.9% (6). 红磷并不能将装置内氧气全部消耗 (7). 减小污染,准确率更高
四、计算应用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29. 为了测量某石灰石矿中碳酸钙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称取10g石灰石样品,反复灼烧至质量不再改变,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6.7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假设杂质不参与反应)请计算:
(1)反应生成的CO2的质量为_____g。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的CO2的质量为10g﹣6.7g=3.3g;
(2)设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由 解得:x=7.5g
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