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重力与基本相互作用 PPT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582122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3.1 重力与基本相互作用 PPT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582122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教案,共4页。
www.gkstk.com揭阳第三中学教案表 课题3.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4.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 5.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6.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 2. 通过对于生活中力的认识,学习重力的概念和其性质。 3. 总结力的产生,得出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全面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图示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2.重力的概念及重心的理解.教学难点 1.力的作用效果. 2.重心的概念和位置.教具准备多媒体 磁铁 阻力管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法、学情引入:生活中的物体都跟周围的物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同的物体之间总是存在着相互的作用,在物理学中,如何来概括这种相互作用?生活中又有哪些这种类型的相互作用,又有何性质? 教学环节一:1、 教师活动: 物体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如何称呼,对于物体的运动等又有什么影响呢? 演示:推东西,拉东西,磁铁吸引,阻力管......1、 学生活动: 思考教师所给问题,并观察教师的演示,结合初中学习到的知识和课本的研读,对于以上问题作出解答。 【总结】:物理学中,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抽象为一个概念—力。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使物体产生形变。 【说明】:通过问题、演示、讨论、总结。最终对于问题作出解答,调动学生积极性,也使学生对于所学到的概念更加的深刻。2、 教师活动: 物理学中,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力。其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测量出来。 国家单位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由于力是抽象的概念,所以,在表示力的时候用两种方法来表示力,分别是: (1)、力的图示法:如图3—1—1所示,绳对物体竖直向上的拉力大小为150N,用力的图示法表示拉力.(注:力的图示法要标明单位长度表示力的多少) (2)、力的示意图:(力的示意图只需大概反映力的作用点和方向)两种方法的区别:3、 学生活动: 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前面的观察得出的结论进一步的拓展,得出力的性质和表示方法。 【说明】:拓展对于力的性质的研究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环节二:1、 教师活动: 力会改变物理体的运动状态,地球上的物体,都要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下落,只要是地面附近的物体,只受地球的吸引,都要落到地球上,就如我们前面学到的落体一般。 演示:物理的下落.......1、 学生活动: 观察教师的演示,并根据提示还有初中的知识,回答关于教师提出的问题。 【总结】:地球上的物体,都要受到地球重力的影响而下落。 【说明】:根据观察,初步引出重力的概念,为继续学习重力的性质做铺垫。2、 教师活动: 要明白一个力的性质,就要明白一个力的三要素,也就是一个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大小:G=mg (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g=9.8米每平方秒) 方向:竖直向下。 重心:物体各个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称为重心。(重心位置与物体形状、质量分布有关,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2、 学生活动: 进一步学习重力,并学习如何来确定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等。 【说明】:在初中的基础上,继续对于重力的学习,并深化对于重力的认识。3、 教师活动: 课堂训练: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 C.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无论怎样运动都受到重力 D.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答案:CD解析: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产生两个效果:一个效果是吸引力的一部分使物体绕地球转动;另一个效果即另一部分力才是重力,也就是说重力通常只是吸引力的一部分.重力只决定于地球对物体的作用,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也与物体是否受到其他力的作用无关.4、 学生活动: 思考并回答问题。 【说明】:进一步加强对于重力的理解。教学环节三:1、 教师活动: 在科学的发展史中,对于力的研究从没有停止过,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共发现了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1)、万有引力:万有引力相互作用存在于一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2)、电磁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是存在于电荷之间和磁体之间,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称之为电磁相互作用(3)、强相互作用:(4)、弱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存在范围很小,它们的作用范围只有10-15m,但是弱相互作用的强度只有强相互作用的10—12. 1、学生活动: 初略了解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并学习他们的性质。 【说明】:了解人类的科学发展前沿和历史,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实验演示 启发教学 总结教学 场景演示 总结说明 练习巩固 思考记忆 说明介绍 加深理解 板 书§ 3.1 重 力一、力和力的图示1.定义2.单位3.力的作用效果4.力的图示和示意图二、重力1.重力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重力的三要素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1.万有引力2.电磁相互作用3.强相互作用4.弱相互作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对于建立清晰的力的概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节主要内容包括:力的概念、力的图示、重力、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过程安排合理,知识脉络清晰,重要知识点有强调。讲课语言清晰,较有亲和力。在力的图示教学中,我先详细示范做力图示的步骤,指出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和注意事项,再让学生上讲台练习。在重力的作用点重心的教学中,我先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寻找,发现了问题再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有时候语言不精简,或欠科学性。讲课过程中有些紧张,不能按照备课的内容讲下来。时间安排有些不合理,有拖堂的现象。在学生所学知识的衔接上,比如:重力不等于地球的吸引力,它只是其中的一个分力,暂时讲不清楚的内容的解释和过渡不是很好。 四大基本相互作用,不能一下讲清楚,我应该鼓励学生进一步自学,也可以培养其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2 弹力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课前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教案设计,共2页。
这是一份高中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力和力的图示,重力,课堂训练,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