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0-2021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展开
2020-2021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 对空气成分研究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
A. 道尔顿 B. 拉瓦锡 C. 门捷列夫 D. 牛顿
2. 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 )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3.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酒精挥发 B. 铁水铸锅 C. 冰雪融化 D. 蜡烛燃烧
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过滤 B. 滴加液体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 倾倒液体
5. 下列变化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 动物的呼吸 B. 双氧水制氧气 C. 酒的酿造 D. 天然气燃烧
6. 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首要污染物”等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 二氧化硫 B. 二氧化碳 C. 一氧化碳 D. 可吸入颗粒物
7. 下列各种都是生活中常见物质,其中按混合物、纯净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
A. 食盐水、过氧化氢、液态氧 B. 高锰酸钾、二氧化氮、氮气
C. 洁净的空气、氯化钠、水 D. 大理石、水银、干冰
8.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
B. 分子比原子大
C. 电解水实验说明了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D. 分子之间有间隔,而原子之间没有间隔
9. 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 )
A. O2 B. H2O2 C. H2CO3 D. SO2
10. 2020年6月23日,我国“长三乙”火箭将第55颗北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网。该火箭第三级的推进剂为液氢和液氧组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氢气液化过程中,氢分子之间的间隔保持不变
B. 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液氧的过程中,氧分子静止不动
C. 液氧变成气态氧时,放出热量
D. 氢气与氧气反应的本质是氢、氧原子的重新组合
11. 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A. 氧分子 B. 碳分子
C. 二氧化碳分子 D. 碳原子和氧原子
12. 下列关于“不一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B. 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C.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一定是单质
D. 能分解出氧气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13. 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氧气能用作燃料 B. 氮气可用来制造硝酸和氮肥
C. 稀有气体可用于填充霓虹灯 D. 红磷可用于运动会上的发令枪
14. 关于催化剂说法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B.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性质不变
C.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D. 制氧气时加入催化剂后氧气产量变大
15. 1800年,人类电解水获得成功。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该实验时,发现左、右两侧试管内气体体积比略大于2: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已知:①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分子个数比;
②常温常压时,1L水可溶解0.031LO2、0.57L O3。
A. 水在通电时能发生化合反应
B. 实验中若加入少量NaOH溶液,则导电性增强
C. 从实验结果可以确定,相同条件下,H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O2的小
D. 若右侧试管内产生少量O3,也会使左右两侧试管内气体体积比略大于2:1
16. 为及时发现燃气泄漏,常在燃气中加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碳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 点燃 4CO2+2X+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 SO2 B. H2S C. CO D. H2
17. 钪(Kc)是一种“工业的维生素”。图为钪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钪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钪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1
C.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10 D. 钪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
18. 下列对有关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含有不同种分子
B. 水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
C. 电解水属于化学变化--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D. 水与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19. 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达的意义对应正确的是( )
A. Fe2+--铁离子 B. --铝原子
C. 2He--2个氦元素 D. 2NO2--2个二氧化氮分子
20. 在一定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40
5
16
15
反应后的质量/g
X
5
30
26
A. b可能是催化剂
B. X的值等于15
C.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 参加反应的c与d的质量比为15:13
21.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
C. 反应中甲、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
D. 甲和丙都属于氧化物
22. 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A
B
C
D
实
验
装
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排水法收集氧气
解释
集气瓶中的水:
吸收放出的热量
量筒中的水:
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
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集气瓶中的水:
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O2何时收集满
A. A B. B C. C D. D
23. 现有四种含铁化合物:①FeO ②Fe2O3 ③Fe3O4 ④FeS,其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A. ③>②>①>④ B. ①>③>②>④
C. ④>③>②>① D. ①>②>③>④
24. 学会用化学解决生活问题是学习化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括号内是区别下列各组物质用的试剂或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白醋与白酒(观察颜色)
B. 水与双氧水(取样,加少量二氧化锰)
C. 空气与氮气(闻气味)
D. 食盐与蔗糖(加水溶解)
25. 人人行动,推进垃圾分类,推动绿色发展。矿泉水瓶、旧报纸属于( )
A. 湿垃圾 B. 干垃圾 C. 有害垃圾 D. 可回收垃圾
26. 用正确的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
(1)2个氖原子______;
(2)碳酸根离子______;
(3)标出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4)写出Mg2+中“2“的含义______。
27. 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电解水实验(图A)揭示了水的组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______ (填名称).
(2)图B是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不仅可以 ______ (填操作名称,下同)其中的不溶性物质,还可以 ______ 掉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臭味.
(3)硬水属于 _____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生活中常用 ______ 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4)节约用水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你认为下列做法与之相符的是 ______ .
A.洗菜、洗衣、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B.农业上改浸灌为喷灌
C.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
D.加热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
28. 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A:图甲为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①表示的是______。
B:根据图乙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
(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的粒子是______。
(3)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______。
(4)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______。
29. 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完成化学实验的基础和保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药品通常盛放在______里;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名称是______;
(2)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
(3)用量筒量取8毫升水时,若仰视读数,则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______8毫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蒸发操作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
30. 如图中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在常温下,C、D是气体,A、B是液体,E、F是固体;组成A、B的元素种类相同,物质F为红色金属,图中“一”表示两端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A______,D______。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式:A→B: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3)若E为淡黄色固体,在C中燃烧发出______色的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在D→F的反应中,金属F元素的化合价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31. 实验室可选用如图装置,制取气体和进行相关实验操作:
(1)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加一团棉花,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仪器X的名称:______;A~D装置中收集干燥的氧气可以选择______。
(3)E装置装入某液体,可以干燥CO2,则气体应从______导管端(填“长”或“短”)通入。
(4)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______端(填“a”或“b”)通入。
(5)H装置是医用输液观察滴液快慢的滴壶,若用它做微型实验装置检验CO2,其中盛装的液体是______(填名称),气体应该从______(填“c”或“d”)端通入。
(6)用F装置收集NH3,由图可知NH3具有______的性质。
32.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他们使用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所示,现分别以A、B、C表示如下:
A、B、C三个实验分别由甲、乙、丙三个组的同学来完成,他们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1)A实验:锥形瓶底放层细沙的原因是______.引燃白磷待反应结束,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结论是:质量守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实验过程中小气球的变化是______.
(2)乙组同学认为B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此处化学反应的现象是______.
请结合该反应表述质量守恒定律______.
(3)丙组同学得到的错误结论是“C实验说明质量不守恒”.你认为C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3. 为测定某过氧化钠样品的纯度,将2g该样品与足量水发生如下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2Na2O2+2H2O=4NaOH+O2↑生成气体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生成氧气的质量是______g。
(2)列式计算该样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故错误;
B、拉瓦锡确定了空气的组成,故正确;
C、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制定了元素周期表,故错误;
D、牛顿提出了地球引力,故错误;
故选:B。
根据选项中所提及到的科学家的贡献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史,难度不大,平时注意知识的积累。了解化学的发展史,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
2.【答案】A
【解析】解:A、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最大,因此“a”代表的是氮气,故选项正确;
B、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故选项错误;
D、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最大,因此“a”代表的是氮气。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答案】D
【解析】解:A、酒精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铁水铸锅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和判断依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本题判断的关键是根据物质变化的特征,进行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看变化的前后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
4.【答案】C
【解析】解: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图中所示装置正确。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A、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B、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析】解:A、动物的呼吸,是与空气的氧气等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属于氧化反应,故错误。
B、双氧水制氧气,是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不是氧化反应,故正确。
C、酒的酿造,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属于氧化反应,故错误。
D、天然气燃烧,是天然气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错误。
故选:B。
根据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化反应的概念以及缓慢氧化的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B
【解析】解: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二氧化碳过多会形成温室效应,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故选:B。
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
本题较简单,要熟悉空气的污染物和空气质量日报的知识。
7.【答案】A
【解析】解:A、食盐水属于混合物,过氧化氢属于纯净物,液态氧属于单质,故选项正确;
B、高锰酸钾属于纯净物,二氧化氮属于纯净物中的氧化物,氮气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C、洁净的空气属于混合物,氯化钠、水都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D、大理石属于混合物,水银属于纯净物,干冰不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8.【答案】C
【解析】解:A、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分子和原子的大小没有可比性,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只有在同一种分子中,分子一定比构成它的原子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此变化过程中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一个氧分子,在该变化过程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故选项说法正确.
D、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也有间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B、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
C、根据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微观粒子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微观粒子的性质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9.【答案】A
【解析】解:A、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B、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C、H2CO3是由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D、SO2是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空气中含有氧气,含有氧分子的物质为氧气或空气;化合物中都不含氧分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化合物中都不含氧分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D
【解析】解:A.氢气液化过程中,氢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选项说法错误;
B.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选项说法错误;
C.液氧变成气态氧时,需要吸收热量,选项说法错误;
D.由化学反应的实质可知,氢气与氧气反应的本质是氢分子分成氢原子,氧分子分成氧原子,然后氢原子和氧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B.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C.根据三态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来分析;
D.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分子的性质、物质三态变化的吸热与放热、化学反应的实质,难度不大。
11.【答案】C
【解析】解:A、氧分子是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A错误。
B、碳是原子,不是分子,这种说法本身错误。故B错误。
C、二氧化碳分子是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C正确。
D、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碳分子能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原子和氧原子不能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D错误。
故选:C。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其相应的构成微粒保持.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只是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的,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是由原子来保持的.
12.【答案】C
【解析】
【分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物质的微观构成等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解答】
A.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高锰酸钾是含氧化合物,含有三种元素,但是不属于氧化物,正确;
B.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例如汞是纯净物,它是由原子构成的.正确;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如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但是属于两种不同的物质,故选项不正确;
D.能分解出氧气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高锰酸钾分解能生成氧气,但是高锰酸钾不是氧化物,正确。
故选C。
13.【答案】A
【解析】解:A、氧气能支持燃烧,但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燃料,故A错误;
B、氮气可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故B正确;
C、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填充霓虹灯,故C正确;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可用于运动会上的发令枪,故D正确。
故选:A。
A、根据氧气不具有可燃性分析解答;
B、根据氮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解答;
C、根据稀有气体的性质与用途分析;
D、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具有多种性质,解答时应该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哪种性质决定的。
14.【答案】C
【解析】解:A、二氧化锰在双氧水、氯酸钾分解反应中是催化剂,而在高锰酸钾分解反应中则是生成物,故A错误;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B说法错误;
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C说法正确;
D、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本题考查了对催化剂特点的理解,解题时只要把握催化剂的特点是只改变反应的速度,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的特性即可。
15.【答案】A
【解析】解:A、水在通电时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能发生分解反应,故A说法错误;
B、由于NaOH在水中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实验中若加入少量NaOH溶液,则导电性增强,故B说法正确。
C、从实验结果可以确定,相同条件下,H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O2的小,故C说法正确。
D、若右侧试管内产生少量O3,会减少O2的生成,也会使左右两侧试管内气体体积比略大于2:1,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本题较为全面地考查了电解水的实验,难度不大,了解电解水的现象、结论、注意事项和生成气体的性质等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16.【答案】A
【解析】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碳、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12、2、18,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12、0、1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2个硫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SO2。
故选:A。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7.【答案】D
【解析】解:A、钪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钪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4.96,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8,这是因为第二层电子数最多是8个,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钪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单位不是g。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18.【答案】B
【解析】解:A、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分子和水分子,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C、电解水属于化学变化,水分子变为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水与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9.【答案】D
【解析】解:A、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Fe2+可表示亚铁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铝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He可表示2个氦原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NO2可表示2个二氧化氮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B、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C、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D、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0.【答案】D
【解析】解:A、b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该选项说法正确;
B、X=40+5+16+15−5−30−26=15,该选项说法正确;
C、反应后a质量减小,是反应物,cd质量增大,是生成物,该反应是分解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D、参加反应的c与d的质量比为:(30−16):(26−15)=14:1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21.【答案】D
【解析】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在新型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CH2O2,化学方程式为:CO2+H2− 新型催化剂 CH2O2。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新物质,属于化合反应,选项说法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均不改变,选项说法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甲、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选项说法正确;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而丙(CH2O2)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根据微粒的构成及变化,分析物质的构成及分子、原子的变化;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图示结合物质间的反应进行。
22.【答案】A
【解析】解:
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有毒,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水能够吸收二氧化硫,从而防止了二氧化硫向外扩散。高锰酸钾溶液的主要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故错误。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通过量筒中水的体积变化可知氧气的体积。水的主要作用是间接测定氧气的体积;故正确。
C、铁在氧气中燃烧时,水的用途是冷却溅落的四氧化三铁,防止炸裂集气瓶;故正确。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中加入水主要是为了是为了排出集气瓶中的空气;故正确。
故选:A。
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有毒,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水能吸收二氧化硫,从而防止了二氧化硫向外扩散.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通过量筒中水的体积变化可知氧气的体积.铁在氧气中燃烧时,水的用途是冷却溅落的四氧化三铁,防止炸裂集气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中加入水是为了排出集气瓶中的空气.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容器中加入水的主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3.【答案】B
【解析】解:在①FeO ②Fe2O3 ③Fe3O4 ④FeS四种含铁化合物中,
将化学式变形得①6FeO ②3Fe2O3 ③2Fe3O4 ④6FeS,
因32×6>16×3×3>16×4×2>16×6,
则①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含铁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排列为①③②④,
故选:B。
根据几种铁的化合物的化学式,通过变式使铁的原子个数相等,然后比较化合物中其它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其它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越大的,在该化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就越小.
本题考查化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的比较,学生利用化学式的变形,将铁原子个数化为相等是解答的关键,然后直接比较其它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即可快速得出答案.
24.【答案】B
【解析】解:A、白醋与白酒均为无色液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B、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水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C、空气与氮气均没有气味,用闻气味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D、食盐与蔗糖均易溶于水,用加水溶解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B。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本题有一定难度,解答物质的鉴别题时要熟练掌握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25.【答案】D
【解析】解:矿泉水瓶、旧报纸可回收再利用,结合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矿泉水瓶、旧报纸可回收再利用,属于可回收垃圾。
故选:D。
根据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物垃圾、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分为四大类,以及矿泉水瓶、旧报纸可回收再利用回答。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26.【答案】2Ne CO32− Fe+2O 一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解析】解:(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氖原子表示为:2Ne。
(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碳酸根离子可表示为:CO32−。
(3)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Fe+2O。
(4)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Mg2+中的“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故答案为:
(1)2Ne;
(2)CO32−;
(3)Fe+2O;
(4)一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3)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4)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7.【答案】2H2O. 通电 2H2↑+O2↑;水分子;过滤;吸附;混合物;煮沸;ABCD
【解析】解:(1)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揭示了水的组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通电 2H2↑+O2↑.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2)图B是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不仅可以过滤其中的不溶性物质,还可以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臭味.
(3)硬水中含有钙、镁离子的化合物,属于混合物.生活中常用煮沸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4)A、洗菜、洗衣、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属于一水多用,可以节约用水,故A正确;
B、农业上改漫灌为喷灌,能节约水资源,故B正确;
C、合理使用农药、化肥,能减少水体污染,故C正确;
D、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会减少水资源的污染,故D正确.
故答为:(1):2H2O. 通电 2H2↑+O2↑,水分子.(2)过滤,吸附.(3)混合物,煮沸.(4)ABCD.
(1)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根据过滤的原理和活性炭的吸附性分析回答;
(3)根据硬水的组成和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分析回答;
(4)根据爱护水资源的措施分析判断.
水资源的污染与保护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之相关的问题也就成为考查的重点内容.
28.【答案】原子 ②④ ③ ①④ ②⑤
【解析】解:A:由于原子构成了分子,分子再分为原子,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了离子,所以①是原子;
B:(1)②④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
(2)③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3)①④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是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
(4)②⑤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是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
故答案为:A:原子。
B:(1)②④;
(2)③;
(3)①④;
(4)②⑤。
A:根据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转化分析回答;
B:(1)根据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分析。
(2)根据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分析。
(3)根据最外层电子数是8(氦为2个)的结构为稳定结构分析。
(4)根据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原子和分子、离子的相互转化、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9.【答案】广口瓶 胶头滴管 13 大于 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解析】解:(1)固体药品通常盛放在广口瓶里;胶头滴管可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故填:广口瓶;胶头滴管;
(2)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以免液体沸腾、溅出伤人;故填:13;
(3)用量筒量取8毫升水时,若仰视读数,则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大于8毫升;故填:大于;
(4)蒸发操作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故填: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1)根据仪器的用途来分析;
(2)根据加热时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3)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来分析;
(4)根据实验操作的仪器的作用来分析。
了解各种操作的注意事项,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只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才能安全、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
30.【答案】H2O2 H2 2H2O2− MnO2 2H2O+O2↑ 分解反应 蓝紫 降低
【解析】解:由题意可知,A、B是液体,组成A、B的元素种类相同,由图示知A能生成B,故A是双氧水,B是水,B能生成C、D,且D能生成红色固体铜,所以D是氢气,C是氧气,由A可以生成C,故C是氧气,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推断正确,所以:
(1)由分析知,A的化学式为:H2O2,D的化学式是:H2。
(2)A→B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2H2O2− MnO2 2H2O+O2↑,该反应的特征是“一变多”,故反应的类型为分解反应。
(3)若E为淡黄色固体,则E是硫,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的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D→F的反应是氢气与氧化铜的反应,铜由+2价变为0价,化合价降低。
故答案为:(1)H2O2;H2。
(2)2H2O2− MnO2 2H2O+O2↑;分解反应。
(3)蓝紫。
(4)降低。
根据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在常温下,C、D是气体,A、B是液体,E,F是固体,组成A、B的元素种类相同,物质F为红色金属,所以F是铜,A转化成的B会转化成C,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B是水,C是氧气,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据此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31.【答案】2KMnO4− △ K2MnO4+MnO2+O2↑ 锥形瓶 C 长 a 澄清石灰水 d 极易溶于水
【解析】解:(1)装置A属于固、固加热型,试管口有棉花,适合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 K2MnO4+MnO2+O2↑;
(2)仪器X的名称是锥形瓶;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A~D装置中收集干燥的氧气可以选择C;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和二氧化碳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干燥时,二氧化碳必须要和浓硫酸接触,气体应从长导管端通入;
(4)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a通入;
(5)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是二氧化碳;H装置是医用输液观察滴液快慢的滴壶,若用它做微型实验装置检验CO2,其中盛装的液体是澄清的石灰水,气体应该从d端通入;
(6)由装置F中水的上层有一层植物油可以分析出,氨气是极易溶于水的。
故答案为:
(1)2KMnO4− △ K2MnO4+MnO2+O2↑;
(2)锥形瓶;C;
(3)长;
(4)a;
(5)澄清石灰水;d;
(6)极易溶于水。
(1)根据装置A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药品制取氧气,并书写化学方程式;
(2)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及特殊要求选收集择装置;
(3)根据用试剂干燥气体,气体必须要和试剂接触进行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和装置G的特点进行分析;
(5)根据实验室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6)根据装置的特点推测氨气的性质。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检验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32.【答案】防止因燃烧放热导致瓶底炸裂 4P+5O2− 点燃 2P2O5 先变大后变小 铁钉上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颜色变浅 参加反应的铁和硫酸铜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铜和硫酸亚铁的质量之和 反应生成的氧气逸出装置外 2H2O2− MnO2 2H2O+O2↑
【解析】解:(1)A实验中,锥形瓶底放层细沙的原因是防止因燃烧放热导致瓶底炸裂;
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 点燃 2P2O5;
实验过程中,白磷燃烧放热,锥形瓶中的气压增大,气球膨胀,完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时,锥形瓶中的气体减少,气压减小,气球缩小,逸出小气球的变化是先变大后变小.
故填:防止因燃烧放热导致瓶底炸裂;4P+5O2− 点燃 2P2O5;先变大后变小.
(2)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过程中,铁钉上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颜色变浅;
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参加反应的铁和硫酸铜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铜和硫酸亚铁的质量之和.
故填:铁钉上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颜色变浅;参加反应的铁和硫酸铜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铜和硫酸亚铁的质量之和.
(3)C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MnO2 2H2O+O2↑.
故填:反应生成的氧气逸出装置外;2H2O2− MnO2 2H2O+O2↑.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和质量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33.【答案】0.32
【解析】解:(1)由图象可知,生成氧气的质量是0.32g
(2)设样品的过氧化钠的质量为x。
2Na2O2+2H2O=4NaOH+O2↑
156 32
x 0.32g
15632=x0.32g 解得; x=1.56g
该样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56g2g×100%=78%
故答为:(1)0.32;(2)该样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78%。
(1)根据生成气体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分析生成的氧气的质量;
(2)根据氧气的质量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过氧化钠的质量及质量分数;
本题的难度不大,通过图象分析生成生成的氧气的质量是进行计算的基础。
2020-2021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 对空气成分研究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
A. 道尔顿 B. 拉瓦锡 C. 门捷列夫 D. 牛顿
2. 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 )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3.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酒精挥发 B. 铁水铸锅 C. 冰雪融化 D. 蜡烛燃烧
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过滤 B. 滴加液体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 倾倒液体
5. 下列变化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 动物的呼吸 B. 双氧水制氧气 C. 酒的酿造 D. 天然气燃烧
6. 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首要污染物”等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 二氧化硫 B. 二氧化碳 C. 一氧化碳 D. 可吸入颗粒物
7. 下列各种都是生活中常见物质,其中按混合物、纯净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
A. 食盐水、过氧化氢、液态氧 B. 高锰酸钾、二氧化氮、氮气
C. 洁净的空气、氯化钠、水 D. 大理石、水银、干冰
8.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
B. 分子比原子大
C. 电解水实验说明了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D. 分子之间有间隔,而原子之间没有间隔
9. 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 )
A. O2 B. H2O2 C. H2CO3 D. SO2
10. 2020年6月23日,我国“长三乙”火箭将第55颗北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网。该火箭第三级的推进剂为液氢和液氧组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氢气液化过程中,氢分子之间的间隔保持不变
B. 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液氧的过程中,氧分子静止不动
C. 液氧变成气态氧时,放出热量
D. 氢气与氧气反应的本质是氢、氧原子的重新组合
11. 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A. 氧分子 B. 碳分子
C. 二氧化碳分子 D. 碳原子和氧原子
12. 下列关于“不一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B. 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C.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一定是单质
D. 能分解出氧气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13. 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氧气能用作燃料 B. 氮气可用来制造硝酸和氮肥
C. 稀有气体可用于填充霓虹灯 D. 红磷可用于运动会上的发令枪
14. 关于催化剂说法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B.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性质不变
C.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D. 制氧气时加入催化剂后氧气产量变大
15. 1800年,人类电解水获得成功。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该实验时,发现左、右两侧试管内气体体积比略大于2: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已知:①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分子个数比;
②常温常压时,1L水可溶解0.031LO2、0.57L O3。
A. 水在通电时能发生化合反应
B. 实验中若加入少量NaOH溶液,则导电性增强
C. 从实验结果可以确定,相同条件下,H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O2的小
D. 若右侧试管内产生少量O3,也会使左右两侧试管内气体体积比略大于2:1
16. 为及时发现燃气泄漏,常在燃气中加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碳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 点燃 4CO2+2X+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 SO2 B. H2S C. CO D. H2
17. 钪(Kc)是一种“工业的维生素”。图为钪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钪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钪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1
C.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10 D. 钪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
18. 下列对有关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含有不同种分子
B. 水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
C. 电解水属于化学变化--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D. 水与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19. 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达的意义对应正确的是( )
A. Fe2+--铁离子 B. --铝原子
C. 2He--2个氦元素 D. 2NO2--2个二氧化氮分子
20. 在一定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40
5
16
15
反应后的质量/g
X
5
30
26
A. b可能是催化剂
B. X的值等于15
C.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 参加反应的c与d的质量比为15:13
21.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
C. 反应中甲、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
D. 甲和丙都属于氧化物
22. 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A
B
C
D
实
验
装
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排水法收集氧气
解释
集气瓶中的水:
吸收放出的热量
量筒中的水:
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
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集气瓶中的水:
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O2何时收集满
A. A B. B C. C D. D
23. 现有四种含铁化合物:①FeO ②Fe2O3 ③Fe3O4 ④FeS,其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A. ③>②>①>④ B. ①>③>②>④
C. ④>③>②>① D. ①>②>③>④
24. 学会用化学解决生活问题是学习化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括号内是区别下列各组物质用的试剂或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白醋与白酒(观察颜色)
B. 水与双氧水(取样,加少量二氧化锰)
C. 空气与氮气(闻气味)
D. 食盐与蔗糖(加水溶解)
25. 人人行动,推进垃圾分类,推动绿色发展。矿泉水瓶、旧报纸属于( )
A. 湿垃圾 B. 干垃圾 C. 有害垃圾 D. 可回收垃圾
26. 用正确的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
(1)2个氖原子______;
(2)碳酸根离子______;
(3)标出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4)写出Mg2+中“2“的含义______。
27. 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电解水实验(图A)揭示了水的组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______ (填名称).
(2)图B是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不仅可以 ______ (填操作名称,下同)其中的不溶性物质,还可以 ______ 掉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臭味.
(3)硬水属于 _____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生活中常用 ______ 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4)节约用水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你认为下列做法与之相符的是 ______ .
A.洗菜、洗衣、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B.农业上改浸灌为喷灌
C.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
D.加热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
28. 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A:图甲为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①表示的是______。
B:根据图乙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
(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的粒子是______。
(3)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______。
(4)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______。
29. 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完成化学实验的基础和保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药品通常盛放在______里;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名称是______;
(2)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
(3)用量筒量取8毫升水时,若仰视读数,则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______8毫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蒸发操作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
30. 如图中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在常温下,C、D是气体,A、B是液体,E、F是固体;组成A、B的元素种类相同,物质F为红色金属,图中“一”表示两端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A______,D______。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式:A→B: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3)若E为淡黄色固体,在C中燃烧发出______色的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在D→F的反应中,金属F元素的化合价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31. 实验室可选用如图装置,制取气体和进行相关实验操作:
(1)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加一团棉花,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仪器X的名称:______;A~D装置中收集干燥的氧气可以选择______。
(3)E装置装入某液体,可以干燥CO2,则气体应从______导管端(填“长”或“短”)通入。
(4)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______端(填“a”或“b”)通入。
(5)H装置是医用输液观察滴液快慢的滴壶,若用它做微型实验装置检验CO2,其中盛装的液体是______(填名称),气体应该从______(填“c”或“d”)端通入。
(6)用F装置收集NH3,由图可知NH3具有______的性质。
32.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他们使用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所示,现分别以A、B、C表示如下:
A、B、C三个实验分别由甲、乙、丙三个组的同学来完成,他们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1)A实验:锥形瓶底放层细沙的原因是______.引燃白磷待反应结束,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结论是:质量守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实验过程中小气球的变化是______.
(2)乙组同学认为B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此处化学反应的现象是______.
请结合该反应表述质量守恒定律______.
(3)丙组同学得到的错误结论是“C实验说明质量不守恒”.你认为C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3. 为测定某过氧化钠样品的纯度,将2g该样品与足量水发生如下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2Na2O2+2H2O=4NaOH+O2↑生成气体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生成氧气的质量是______g。
(2)列式计算该样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故错误;
B、拉瓦锡确定了空气的组成,故正确;
C、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制定了元素周期表,故错误;
D、牛顿提出了地球引力,故错误;
故选:B。
根据选项中所提及到的科学家的贡献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史,难度不大,平时注意知识的积累。了解化学的发展史,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
2.【答案】A
【解析】解:A、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最大,因此“a”代表的是氮气,故选项正确;
B、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故选项错误;
D、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最大,因此“a”代表的是氮气。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答案】D
【解析】解:A、酒精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铁水铸锅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和判断依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本题判断的关键是根据物质变化的特征,进行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看变化的前后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
4.【答案】C
【解析】解: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图中所示装置正确。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A、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B、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析】解:A、动物的呼吸,是与空气的氧气等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属于氧化反应,故错误。
B、双氧水制氧气,是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不是氧化反应,故正确。
C、酒的酿造,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属于氧化反应,故错误。
D、天然气燃烧,是天然气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错误。
故选:B。
根据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化反应的概念以及缓慢氧化的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B
【解析】解: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二氧化碳过多会形成温室效应,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故选:B。
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
本题较简单,要熟悉空气的污染物和空气质量日报的知识。
7.【答案】A
【解析】解:A、食盐水属于混合物,过氧化氢属于纯净物,液态氧属于单质,故选项正确;
B、高锰酸钾属于纯净物,二氧化氮属于纯净物中的氧化物,氮气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C、洁净的空气属于混合物,氯化钠、水都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D、大理石属于混合物,水银属于纯净物,干冰不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8.【答案】C
【解析】解:A、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分子和原子的大小没有可比性,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只有在同一种分子中,分子一定比构成它的原子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此变化过程中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一个氧分子,在该变化过程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故选项说法正确.
D、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也有间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B、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
C、根据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微观粒子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微观粒子的性质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9.【答案】A
【解析】解:A、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B、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C、H2CO3是由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D、SO2是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空气中含有氧气,含有氧分子的物质为氧气或空气;化合物中都不含氧分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化合物中都不含氧分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D
【解析】解:A.氢气液化过程中,氢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选项说法错误;
B.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选项说法错误;
C.液氧变成气态氧时,需要吸收热量,选项说法错误;
D.由化学反应的实质可知,氢气与氧气反应的本质是氢分子分成氢原子,氧分子分成氧原子,然后氢原子和氧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B.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C.根据三态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来分析;
D.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分子的性质、物质三态变化的吸热与放热、化学反应的实质,难度不大。
11.【答案】C
【解析】解:A、氧分子是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A错误。
B、碳是原子,不是分子,这种说法本身错误。故B错误。
C、二氧化碳分子是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C正确。
D、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碳分子能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原子和氧原子不能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D错误。
故选:C。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其相应的构成微粒保持.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只是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的,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是由原子来保持的.
12.【答案】C
【解析】
【分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物质的微观构成等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解答】
A.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高锰酸钾是含氧化合物,含有三种元素,但是不属于氧化物,正确;
B.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例如汞是纯净物,它是由原子构成的.正确;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如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但是属于两种不同的物质,故选项不正确;
D.能分解出氧气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高锰酸钾分解能生成氧气,但是高锰酸钾不是氧化物,正确。
故选C。
13.【答案】A
【解析】解:A、氧气能支持燃烧,但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燃料,故A错误;
B、氮气可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故B正确;
C、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填充霓虹灯,故C正确;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可用于运动会上的发令枪,故D正确。
故选:A。
A、根据氧气不具有可燃性分析解答;
B、根据氮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解答;
C、根据稀有气体的性质与用途分析;
D、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具有多种性质,解答时应该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哪种性质决定的。
14.【答案】C
【解析】解:A、二氧化锰在双氧水、氯酸钾分解反应中是催化剂,而在高锰酸钾分解反应中则是生成物,故A错误;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B说法错误;
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C说法正确;
D、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本题考查了对催化剂特点的理解,解题时只要把握催化剂的特点是只改变反应的速度,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的特性即可。
15.【答案】A
【解析】解:A、水在通电时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能发生分解反应,故A说法错误;
B、由于NaOH在水中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实验中若加入少量NaOH溶液,则导电性增强,故B说法正确。
C、从实验结果可以确定,相同条件下,H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O2的小,故C说法正确。
D、若右侧试管内产生少量O3,会减少O2的生成,也会使左右两侧试管内气体体积比略大于2:1,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本题较为全面地考查了电解水的实验,难度不大,了解电解水的现象、结论、注意事项和生成气体的性质等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16.【答案】A
【解析】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碳、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12、2、18,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12、0、1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2个硫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SO2。
故选:A。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7.【答案】D
【解析】解:A、钪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钪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4.96,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8,这是因为第二层电子数最多是8个,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钪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单位不是g。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18.【答案】B
【解析】解:A、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分子和水分子,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C、电解水属于化学变化,水分子变为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水与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9.【答案】D
【解析】解:A、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Fe2+可表示亚铁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铝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He可表示2个氦原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NO2可表示2个二氧化氮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B、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C、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D、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0.【答案】D
【解析】解:A、b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该选项说法正确;
B、X=40+5+16+15−5−30−26=15,该选项说法正确;
C、反应后a质量减小,是反应物,cd质量增大,是生成物,该反应是分解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D、参加反应的c与d的质量比为:(30−16):(26−15)=14:1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21.【答案】D
【解析】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在新型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CH2O2,化学方程式为:CO2+H2− 新型催化剂 CH2O2。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新物质,属于化合反应,选项说法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均不改变,选项说法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甲、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选项说法正确;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而丙(CH2O2)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根据微粒的构成及变化,分析物质的构成及分子、原子的变化;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图示结合物质间的反应进行。
22.【答案】A
【解析】解:
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有毒,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水能够吸收二氧化硫,从而防止了二氧化硫向外扩散。高锰酸钾溶液的主要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故错误。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通过量筒中水的体积变化可知氧气的体积。水的主要作用是间接测定氧气的体积;故正确。
C、铁在氧气中燃烧时,水的用途是冷却溅落的四氧化三铁,防止炸裂集气瓶;故正确。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中加入水主要是为了是为了排出集气瓶中的空气;故正确。
故选:A。
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有毒,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水能吸收二氧化硫,从而防止了二氧化硫向外扩散.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通过量筒中水的体积变化可知氧气的体积.铁在氧气中燃烧时,水的用途是冷却溅落的四氧化三铁,防止炸裂集气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中加入水是为了排出集气瓶中的空气.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容器中加入水的主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3.【答案】B
【解析】解:在①FeO ②Fe2O3 ③Fe3O4 ④FeS四种含铁化合物中,
将化学式变形得①6FeO ②3Fe2O3 ③2Fe3O4 ④6FeS,
因32×6>16×3×3>16×4×2>16×6,
则①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含铁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排列为①③②④,
故选:B。
根据几种铁的化合物的化学式,通过变式使铁的原子个数相等,然后比较化合物中其它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其它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越大的,在该化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就越小.
本题考查化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的比较,学生利用化学式的变形,将铁原子个数化为相等是解答的关键,然后直接比较其它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即可快速得出答案.
24.【答案】B
【解析】解:A、白醋与白酒均为无色液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B、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水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C、空气与氮气均没有气味,用闻气味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D、食盐与蔗糖均易溶于水,用加水溶解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B。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本题有一定难度,解答物质的鉴别题时要熟练掌握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25.【答案】D
【解析】解:矿泉水瓶、旧报纸可回收再利用,结合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矿泉水瓶、旧报纸可回收再利用,属于可回收垃圾。
故选:D。
根据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物垃圾、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分为四大类,以及矿泉水瓶、旧报纸可回收再利用回答。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26.【答案】2Ne CO32− Fe+2O 一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解析】解:(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氖原子表示为:2Ne。
(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碳酸根离子可表示为:CO32−。
(3)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Fe+2O。
(4)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Mg2+中的“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故答案为:
(1)2Ne;
(2)CO32−;
(3)Fe+2O;
(4)一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3)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4)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7.【答案】2H2O. 通电 2H2↑+O2↑;水分子;过滤;吸附;混合物;煮沸;ABCD
【解析】解:(1)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揭示了水的组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通电 2H2↑+O2↑.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2)图B是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不仅可以过滤其中的不溶性物质,还可以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臭味.
(3)硬水中含有钙、镁离子的化合物,属于混合物.生活中常用煮沸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4)A、洗菜、洗衣、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属于一水多用,可以节约用水,故A正确;
B、农业上改漫灌为喷灌,能节约水资源,故B正确;
C、合理使用农药、化肥,能减少水体污染,故C正确;
D、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会减少水资源的污染,故D正确.
故答为:(1):2H2O. 通电 2H2↑+O2↑,水分子.(2)过滤,吸附.(3)混合物,煮沸.(4)ABCD.
(1)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根据过滤的原理和活性炭的吸附性分析回答;
(3)根据硬水的组成和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分析回答;
(4)根据爱护水资源的措施分析判断.
水资源的污染与保护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之相关的问题也就成为考查的重点内容.
28.【答案】原子 ②④ ③ ①④ ②⑤
【解析】解:A:由于原子构成了分子,分子再分为原子,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了离子,所以①是原子;
B:(1)②④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
(2)③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3)①④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是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
(4)②⑤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是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
故答案为:A:原子。
B:(1)②④;
(2)③;
(3)①④;
(4)②⑤。
A:根据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转化分析回答;
B:(1)根据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分析。
(2)根据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分析。
(3)根据最外层电子数是8(氦为2个)的结构为稳定结构分析。
(4)根据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原子和分子、离子的相互转化、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9.【答案】广口瓶 胶头滴管 13 大于 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解析】解:(1)固体药品通常盛放在广口瓶里;胶头滴管可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故填:广口瓶;胶头滴管;
(2)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以免液体沸腾、溅出伤人;故填:13;
(3)用量筒量取8毫升水时,若仰视读数,则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大于8毫升;故填:大于;
(4)蒸发操作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故填: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1)根据仪器的用途来分析;
(2)根据加热时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3)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来分析;
(4)根据实验操作的仪器的作用来分析。
了解各种操作的注意事项,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只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才能安全、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
30.【答案】H2O2 H2 2H2O2− MnO2 2H2O+O2↑ 分解反应 蓝紫 降低
【解析】解:由题意可知,A、B是液体,组成A、B的元素种类相同,由图示知A能生成B,故A是双氧水,B是水,B能生成C、D,且D能生成红色固体铜,所以D是氢气,C是氧气,由A可以生成C,故C是氧气,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推断正确,所以:
(1)由分析知,A的化学式为:H2O2,D的化学式是:H2。
(2)A→B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2H2O2− MnO2 2H2O+O2↑,该反应的特征是“一变多”,故反应的类型为分解反应。
(3)若E为淡黄色固体,则E是硫,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的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D→F的反应是氢气与氧化铜的反应,铜由+2价变为0价,化合价降低。
故答案为:(1)H2O2;H2。
(2)2H2O2− MnO2 2H2O+O2↑;分解反应。
(3)蓝紫。
(4)降低。
根据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在常温下,C、D是气体,A、B是液体,E,F是固体,组成A、B的元素种类相同,物质F为红色金属,所以F是铜,A转化成的B会转化成C,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B是水,C是氧气,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据此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31.【答案】2KMnO4− △ K2MnO4+MnO2+O2↑ 锥形瓶 C 长 a 澄清石灰水 d 极易溶于水
【解析】解:(1)装置A属于固、固加热型,试管口有棉花,适合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 K2MnO4+MnO2+O2↑;
(2)仪器X的名称是锥形瓶;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A~D装置中收集干燥的氧气可以选择C;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和二氧化碳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干燥时,二氧化碳必须要和浓硫酸接触,气体应从长导管端通入;
(4)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a通入;
(5)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是二氧化碳;H装置是医用输液观察滴液快慢的滴壶,若用它做微型实验装置检验CO2,其中盛装的液体是澄清的石灰水,气体应该从d端通入;
(6)由装置F中水的上层有一层植物油可以分析出,氨气是极易溶于水的。
故答案为:
(1)2KMnO4− △ K2MnO4+MnO2+O2↑;
(2)锥形瓶;C;
(3)长;
(4)a;
(5)澄清石灰水;d;
(6)极易溶于水。
(1)根据装置A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药品制取氧气,并书写化学方程式;
(2)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及特殊要求选收集择装置;
(3)根据用试剂干燥气体,气体必须要和试剂接触进行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和装置G的特点进行分析;
(5)根据实验室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6)根据装置的特点推测氨气的性质。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检验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32.【答案】防止因燃烧放热导致瓶底炸裂 4P+5O2− 点燃 2P2O5 先变大后变小 铁钉上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颜色变浅 参加反应的铁和硫酸铜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铜和硫酸亚铁的质量之和 反应生成的氧气逸出装置外 2H2O2− MnO2 2H2O+O2↑
【解析】解:(1)A实验中,锥形瓶底放层细沙的原因是防止因燃烧放热导致瓶底炸裂;
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 点燃 2P2O5;
实验过程中,白磷燃烧放热,锥形瓶中的气压增大,气球膨胀,完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时,锥形瓶中的气体减少,气压减小,气球缩小,逸出小气球的变化是先变大后变小.
故填:防止因燃烧放热导致瓶底炸裂;4P+5O2− 点燃 2P2O5;先变大后变小.
(2)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过程中,铁钉上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颜色变浅;
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参加反应的铁和硫酸铜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铜和硫酸亚铁的质量之和.
故填:铁钉上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颜色变浅;参加反应的铁和硫酸铜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铜和硫酸亚铁的质量之和.
(3)C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MnO2 2H2O+O2↑.
故填:反应生成的氧气逸出装置外;2H2O2− MnO2 2H2O+O2↑.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和质量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33.【答案】0.32
【解析】解:(1)由图象可知,生成氧气的质量是0.32g
(2)设样品的过氧化钠的质量为x。
2Na2O2+2H2O=4NaOH+O2↑
156 32
x 0.32g
15632=x0.32g 解得; x=1.56g
该样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56g2g×100%=78%
故答为:(1)0.32;(2)该样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78%。
(1)根据生成气体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分析生成的氧气的质量;
(2)根据氧气的质量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过氧化钠的质量及质量分数;
本题的难度不大,通过图象分析生成生成的氧气的质量是进行计算的基础。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