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届高考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生态环境的保护训练卷 B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届高考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生态环境的保护训练卷 B卷第1页
    2021届高考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生态环境的保护训练卷 B卷第2页
    2021届高考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生态环境的保护训练卷 B卷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届高考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生态环境的保护训练卷 B卷

    展开

    2021届单元训练卷·高三·生物卷(B)
    第十一单元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生态环境的保护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某一生态系统的下列组分中,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是
    A.大肠杆菌 B.田螺 C.小球藻 D.草鱼
    2.下列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菌都是生态系统中分解者
    B.蓝藻都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C.植物都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D.动物都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3.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能量通常越多
    B.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绿色植物都属于生产者营养级
    C.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同种生物的总和
    D.食物链中的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相同的
    4.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释放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5.下列有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B.在食物链中,捕食者消化道内未被吸收的能量属于其所同化能量的一部分
    C.设计生态农业时增加食物链中营养级的数量,能够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6.下图是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
    B.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中,该图只体现了2种成分
    C.题图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3种
    D.题图中的初级消费者只有植食性鸟
    7.果树—草菇立体农业是利用果树下微弱的光照、较高的空气湿度和较低的风速等特殊环境条件,在果树下人工栽培草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树下的蚯蚓是消费者,草菇等真菌是分解者
    B.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可能存在鼠→蛇→鹰这样一条食物链
    C.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D.各种消费者的存在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并使其更加稳定
    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物质多级利用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
    B.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能量输入与输出相对稳定
    C.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流动渠道
    D.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属于兔子通过同化作用获得的能量的一部分
    9.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
    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10.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营养级的生物,E1、E2代表两种能量形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生产者、分解者,是实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关键成分
    B.畜牧业中,放养与圈养相比,可提高Ⅱ到Ⅰ的传递效率
    C.E2表示的能量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
    D.生态系统中的CO2、H2S等在Ⅰ、Ⅱ、Ⅲ、Ⅳ之间循环利用
    1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叙述,错误的是
    A.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C.某些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可能占有多个营养级
    D.在人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可反复利用
    12.氟利昂大量逸散到大气层中会直接导致
    A.臭氧层破坏 B.酸雨形成 C.水体污染 D.温室效应
    13.某研究小组,对从亚北极到热带的五个地点进行研究发现,降低食碎屑生物的多样性,会降低凋落物碳和氮的循环速度和分解速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食碎屑生物可获得凋落物的能量,对凋落物具有选择性
    B.食碎屑生物在生态系统扮演着把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的角色
    C.碳元素和氮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以能量为动力,单向流动
    D.食碎屑生物在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处于最高营养级
    1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及其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动物的特殊行为可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传递信息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传递
    C.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15.高密度水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如图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鱼塘富营养化水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N、P等元素
    B.鱼类与稻田生态系统的其他生物存在捕食、竞争的关系
    C.鱼塘尾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能被稻田中的植物直接吸收利用
    D.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过程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
    16.假设在某岛屿上多年来总是存在一个约由m只狼组成的狼群、一个约由n只狼组成的狼群和若干只单独生活的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岛上的狼能够依据猎物留下的气味信息追捕猎物
    B.狼从猎物获得的能量大于猎物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
    C.岛上狼的总数可能已接近该岛允许狼生存的最大数量
    D.从岛上狼的数量相对稳定可推测岛上环境条件相对稳定
    17.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生态系统中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B.将其他受灾地的珍稀动物迁入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
    C.全球气候变暖和生物多样性锐减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D.对生态系统稳态的调节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18.呼伦贝尔草原四季分明,动植物资源丰富,被世人誉为世界美丽的花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草原上狼数量的变化与野生黄羊数量的变化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
    B.该草原抵抗力稳定性低于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
    C.该草原内的载畜量需合理,才能保持畜产品的持续高产
    D.该草原是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
    19.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一条食物链中的三个种群一年内能量流动统计的部分数据。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三个种群组成的食物链是Ⅰ→Ⅱ→Ⅲ
    B.种群Ⅱ全部生物的呼吸消耗能量约为6.95×107kJ
    C.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以有机物为载体
    D.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
    20.将某小型天然湖泊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肉食性鱼类。5年后,藻类暴发,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发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B.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有利于该湖泊的生态恢复
    C.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的污染,这属于正反馈调节
    D.导致水草死亡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
    21.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自身结构与功能的相对稳定,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以下不属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实例的是
    A.某森林经过火灾后,许多种子萌发,迅速长成新植株
    B.某种动物在其种群密度较高时繁殖能力下降
    C.使用毒鼠药控制农田中老鼠的种群增长
    D.某森林食虫鸟的数量因害虫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2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能体现的生态学原理不包括下列哪项
    A.该现象可以反映生物群落的次生演替
    B.该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C.“火烧”可加快生态系统的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
    D.“又生”一般存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
    23.运用生态学的相关原理,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实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防治水稻害虫能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间能量传递效率
    B.多给作物施用有机肥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以提高作物的产量
    C.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杀雄虫降低出生率属于化学防治
    D.将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混种充分利用空间,以提高对光能的利用率
    24.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①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
    ②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③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
    ④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25.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多年,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如“天人合一”的基本内涵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适时、有计划地采伐、捕捞有利于保护生态系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B.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C.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D.若“天人合一”,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便可自我循环,但能量需系统外提供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假设某种蓝藻(A)是某湖泊中唯一的生产者,其密度极大,使湖水能见度降低。某种动物(B)是该湖泊中唯一的消费者。 回答下列问题:
    (1)该湖泊水体中A种群密度极大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 (答出2 点即可)。
    (2)画出该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_______。
    (3)假设该湖泊中引入一种仅以A为食的动物(C)后,C种群能够迅速壮大,则C和B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
    27.鄱阳湖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湖,湖区的水稻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有水稻、杂草、食草昆虫、食虫鸟、细菌和真菌等。回答下列问题:
    (1)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的是___________。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由巴西引入我国进行人工养殖,后来由于某些原因福寿螺在野外迅速蔓延。若侵入水稻生态系统,会疯狂吞噬水稻等水生作物,导致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稳定性下降。
    (3)鳖和水稻生活在一起,鳖可以吃掉稻叶上的草籽、害虫等,对水稻来说不需要除草、施肥和用农药。由此推测,鳖处于第____营养级,从生态学原理上分析,这种做法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
    28.塞罕坝曾被称作“千里松林”,但由于过度采伐,成为荒原。经林场的建设者们的设计和努力,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目前,这片人造林每年向北京和天津供应1.37亿立方米的清洁水,同时释放约54.5万吨氧气。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塞罕坝林场由荒原变为林海的过程属于________演替。
    (2)塞罕坝的建设者的改造工程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价值,抵抗了北方的风沙。整个变迁过程体现了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是塞罕坝松树的碳元素的流动过程模型,请将内容补充完整,其中①②③代表的碳元素流动形式。

    A._________,B._________,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
    29.“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南方某地为了恢复被破坏的常绿阔叶林而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逐渐得以恢复。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地区常绿阔叶林的恢复过程中群落的演替类型为_____________,其速度比裸岩上进行的演替要快一些,速度较快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能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_________条件得到了基本保留。
    (2)太阳能输入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后,以______能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中流动。输入第一营养级能量的去向,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地区某养鸡场为了提高家禽产蛋率,在增加营养的基础上延长光照时间,这一过程中光刺激传递的信息属于______信息。生态系统中,各种各样的信息在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4)与苔原生态系统相比,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更高,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景观式人工生态湿地兼有观赏与污水处理功能,如图表示人工湿地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阳光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填成分)。消费者的存在可以加速该人工湿地的______________。
    (2)该人工湿地中含有硝化细菌,硝化细菌合成糖类时利用的能量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该人工湿地中增种芦苇后其生长迅速,试从光合作用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生物兴趣小组在调查该湿地后,向相关部门提出建议:应对流入该人工湿地的重点污染源进行控制,提出此建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案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田螺、大肠杆菌、草鱼均属于消费者,不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小球藻具有叶绿体,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C项符合题意。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细菌不都是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如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A项错误;蓝藻能进行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产生放氧气,因此蓝藻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项正确;植物不都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如菟丝子属于消费者,C项错误;动物不都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如蚯蚓属于分解者,D项错误。
    3.【答案】B
    【解析】由于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每传递一次损失一大半,从一个营养级传到下一个营养级的效率只有约10%,所以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能量通常越少,A错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绿色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所以属于生产者营养级,B正确;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生物,C错误;能量从植物到植食动物或从植食动物到肉食动物的传递效率一般只有约10%,不同食物链中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一定相同, 即使在同一条食物链中, 不同的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也不一定相同,D错误。故选B。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鹰的迁入短时间内会使该树林中黄雀的数量减少,螳螂的数量增多,螳螂是蝉的天敌,使得蝉数量减少,A项错误;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细菌是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即细菌的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B项错误;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没有改变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C项正确;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没有改变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D项错误。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主要食物链有关知识。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是共同顺着食物链与食物网进行的,二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A项错误。食物链中,捕食者消化道内未被利用的能量是未被消化和吸收的食物残渣,属于被捕食者所同化能量的一部分,B项错误。设计生态农业时适当增加食物链中营养级的数量,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C项错误。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D项正确。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食物网的相关知识。分析图中的食物网,有5条食物链,A项错误;题图只体现了生产者、消费者2种成分,B项正确;题图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4种,C项错误;初级消费者有植食性鸟和食草昆虫,D项错误。
    7.【答案】D
    【解析】本题以果树—草菇立体农业为背景,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蚯蚓和草菇在生态系统中都是作分解者,A项错误;食物链起始端必须是生产者,B项错误;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但有光能自养和化能自养之分,故并不是都能进行光合作用,C项错误;消费者具有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D项正确。
    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通过物质多级利用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A项正确;处于稳态时生态系统能量输入与输出相对稳定,保持动态平衡,B项正确;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到生态系统之中,C项正确;兔子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兔子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D项错误。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的数量金字塔。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可能出现正金字塔形,也可能出现倒金字塔形。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则牧草的数量比羊多,绘制的数量金字塔为正金字塔形;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一棵树上可以有很多昆虫,因此,昆虫的数目比乔木的数量多,绘制的数量金字塔为倒金字塔形。综上分析,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A 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金字塔。题图是能量金字塔,最底层是生产者,以上全是消费者,而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是分解者和生产者,A项错误;畜牧业中,放养与圈养相比,可提高能量利用率,但无法提高能量传递效率,B项错误;Ⅰ是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故E2表示的能量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C项正确;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以元素形式)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而在Ⅰ、Ⅱ、Ⅲ、Ⅳ之间(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之间)不能循环利用,D项错误。
    11.【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可将动植物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可作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A项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项正确;在复杂的食物网中,某些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可能占有多个营养级,C项正确;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可多级利用,但不能反复利用,D项错误。
    12.【答案】A
    【解析】臭氧层的作用是吸收对人体和生物有致癌和杀伤作用的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短波辐射的伤害,由分析可知,氟利昂会使大气圈上层的臭氧量减少,使臭氧层遭到破坏,A正确;酸雨是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所产生的硫和氮的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结合而形成的酸性产物,B错误;水体污染是指家庭污水、微生物病原体、化学肥料、杀虫剂等被人类排放到水体中的污染物使江、河、湖、海变质造成的污染,C错误;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煤、石油和天然气大量燃烧,使二氧化碳的全球平衡收到严重干扰而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现象,D错误。
    1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降低食碎屑生物的多样性,会降低凋落物碳和氮的循环速度和分解速度,则食碎屑生物对凋落物具有选择性,可获得凋落物的能量,A项正确;食碎屑生物在生态系统的中的成分属于分解者,能把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B项正确;碳元素和氮元素在生物群落中沿食物链和食物网单向流动,以能量为动力,C项正确;分解者不属于任何营养级,D项错误。
    1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及其应用。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来说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即行为信息,A项正确;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可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不一定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传递,B项错误;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有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作用,C项正确;利用昆虫信息素(即化学信息)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可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D项正确。
    15.【答案】C
    【解析】出现富营养化的水体流经稻田时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N、P等元素,A正确;藻类与稻田生态系统的其他生物存在捕食、竞争的关系,B正确;鱼塘尾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主要被稻田中的分解者利用,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C错误;据分析知: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过程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D正确。
    1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猎物的气味信息属于化学信息,可以为狼追捕猎物提供依据,A项正确;由于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只占10%-20%,能量流动逐级递减,因此猎物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大于狼从猎物获得的能量,B项错误;由于岛上狼的数量长期稳定在m+n+若干只,说明岛上狼的总数可能已接近该岛允许狼生存的最大数量,C项正确;从岛上狼的数量多年来保持相对稳定,可推测岛上环境条件相对稳定,若环境条件变化较大,则狼的数量会出现较大变化,D项正确。
    17.【答案】C
    【解析】生物多样性不仅仅包括物种多样性,还包括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将其他受灾地的珍稀动物迁入其他地方进行保护属于易地保护;对生态系统稳态的调节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18.【答案】D
    【解析】本题以呼伦贝尔草原为背景,考查生态系统有关知识。该草原生态系统,在物质上能够自给自足,但在能量上,需吸收太阳能,即在能量上不能自给自足,D项错误。
    1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从图中可以看出,种群Ⅱ同化的能量最多,其次是种群I,最少的是种群Ⅲ,所以三个种群组成的食物链是Ⅱ→I→Ⅲ,A项错误;种群Ⅱ全部生物同化的能量有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少于6.95×107kJ,B项错误;能量在不同营养级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C项正确;能量传递效率=某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100%,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3.0÷15.0×100%=20%,D项错误。
    20.【答案】A
    【解析】人工鱼塘需要投饵向生态系统中提供物质和能量,所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输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A错误;藻类爆发的原因是营养物质丰富,缺少天敌,所以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有利于该湖泊的生态恢复,B正确;水草死亡腐烂,水质变坏引起浮游动物以及鱼类的死亡,会加重水体污染,这属于正反馈调节,C正确;藻类爆发,覆盖整个湖面,而使水草因缺少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D正确。因此,选A。
    2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森林经过火灾后,许多种子萌发,迅速长成新植株,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属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实例,A项不符合题意;某种动物在其种群密度较高时繁殖能力下降,使该种群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属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实例,B项不符合题意;使用毒鼠药控制农田中老鼠的种群增长,不属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实例,C项符合题意;森林食虫鸟的数量因害虫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使害虫种群的增长受抑制,属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实例,D项不符合题意。
    2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学原理等知识。“火烧”之后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未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C项错误。
    2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学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防治水稻害虫,其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更多的太阳能被生产者固定,从而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而不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A项错误;多给作物施用有机肥,土壤中的分解者将有机肥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生产者利用,以提高作物的产量,但不能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B项错误;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杀雄虫降低出生率属于生物防治,C项错误;将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混种充分利用空间,以提高对光能的利用率,D项正确。
    24.【答案】B
    【解析】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可提高作物产量,但会破坏土壤结构,污染环境;开荒辟地,围湖造田会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途径③和④都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5.【答案】D
    【解析】适时、有计划地采伐、捕捞有利于生态系统的保护,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A正确;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这属于生态功能,体现了其间接价值,B正确;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C正确;农业生态系统中,由于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以产品形式不断输出,因此仍然依赖于系统外的供应,D错误。故选D。
    26.【答案】(1)水体富营养化,没有其他生产者的竞争
    (2)
    (3)竞争
    【解析】(1)A是蓝藻,是该湖泊唯一的生产者,所以其种群密度极大的原因可能有该水域污染,水体富营养化,造成蓝藻爆发和缺少其他生产者竞争。(2)该生态系统存在唯一一条食物链A→B,所以能量流动关系如图:

    (3)C和B都以A为食,所以二者是竞争关系。
    27.【答案】(1)物种组成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
    (2)抵抗力
    (3)二、三 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减轻了环境污染
    【解析】(1)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的是物种组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2)生物入侵会导致本地物种减少,物种丰富度下降,最终导致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3)鳖和水稻生活在一起,鳖可以吃掉稻叶上的草籽、害虫等,对水稻来说不需要除草、施肥和用农药。由此推测,鳖处于第二、三营养级,从生态学原理上分析,这种做法最大的优点是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减轻了环境污染。
    28.【答案】(1)次生
    (2)间接 速度和方向
    (3)A.呼吸作用消耗 B.分解者(分解)
    ①CO2 ②CO2 ③有机物(含碳有机物)
    【解析】(1)塞罕坝林场由荒原变为林海的过程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所以该地区由荒原变为林海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2)塞罕坝的建设者的改造工程利用了森林和草原对水土的保持作用,在调节气候方面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即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人为植树造林,使群落由荒原向林海转变,并且加快了演替速度,所以整个变迁过程体现了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3)大气中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产者(松树)体中,生产者(松树)又可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部分有机物可通过捕食关系进入下一营养级,部分有机物会被分解者分解。故A为呼吸作用消耗;B 为分解者分解;①是CO2;②是CO2;③是有机物。
    29.【答案】(1)次生 土壤
    (2)化学 生产者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繁殖等
    (3)物理 调解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4)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组分多、食物网复杂
    【解析】(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地区常绿阔叶林的恢复过程中群落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由于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能保留和原有的土壤条件条件得到了基本保留,使得其速度相对于裸岩上进行的演替要快一些。(2)太阳能输入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后,能量以化学能形式储存在有机物中,伴随着物质循环在生物群落中流动的,输入第一营养级能量的去向,一部分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3)光刺激传递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各种各样的信息在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种群的繁衍、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4)与苔原生态系统相比,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较丰富,生态系统的组分多、营养结构较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抵抗力稳定性更高。
    30.【答案】(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物质循环
    (2)将氨(NH3)氧化成亚硝酸(HNO2)和将亚硝酸(HNO2)氧化成硝酸(HNO3)的过程中所释放出的化学能
    (3)微生物分解污水或污泥中的有机物,为芦苇的生长提供了大量的氮、磷等元素和CO2
    (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
    【解析】据图分析,图示为利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过程,其中细菌能分解污水中有机物为二氧化碳、氨气、水等无机物,属于分解者;藻类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若浮游藻类过度繁殖会导致水体溶氧的降低,好氧型细菌K值下降。(1)阳光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消费者的存在可以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硝化细菌可以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其不利用光能,而是利用将氨(NH3)氧化成亚硝酸(HNO2)和将亚硝酸(HNO2)氧化成硝酸(HNO3)的过程中所释放出的化学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糖类。(3)微生物分解污水或污泥中的有机物,为芦苇的生长提供了大量的氮、磷等元素和CO2,从而使芦苇生长迅速。(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应对流入该人工湿地的重点污染源进行控制。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