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工业公开课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工业公开课教案,共5页。
教学内容
第四章第三节 工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工业的生产过程和工业的重要作用;
能看图说出我国工业的分布特征;
知道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条件。
过程与方法:
通过日常的事物生产过程理解工业的生产过程;
利用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分布图,认识我国工业分布特点;
通过“四大件”的发展变化认识我国工业和科技的发展;
通过对美国硅谷和北京中关村的认识,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我国工业迅速发展的认识,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我国的工业分布;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条件。
教学难点
我国的工业分布;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条件。
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相关资料查阅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知道我国工业的生产过程和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利用对常见事物的分类进行导入。
选择其中两样常见事物,展示它们简单的生产过程。
通过这两类生产过程的理解,请学生总结出一般的工业生产过程:
原料→加工→再加工
接着请学生在此基础上说出一个其他的实例,反馈对工业生产过程的理解。
请学生通过图片展示和日常生活积累说一说工业为哪些行业提供了支持?
工业能为社会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工具和设备、原材料和动力等必需的物质条件。
介绍我国工业发展现状:目前,我国工业门类齐全,基础雄厚,规模庞大,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的大国,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知道我国工业的分布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结合所学的世界上主要国家的工业分布特点,它们都与什么条件有关?
学生回答:交通、资源、市场。
接着展示我国的交通、资源、市场分布资料,提问:我国工业分布特点可能是什么?假设后,展示我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分布图,和假设对比分析。
提问:请学生找出工业中心最为集中的几个地区?
学生:辽中南、京津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长江沿岸。
展示我国人均工业总产值分布情况,并提出问题:
比较我国人均工业总产值与工业中心的分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比较内蒙古自治区(人口数约为2 472万)和山东省(人口数约为9 588万)工业总产值的差异。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国工业的分布:中东部密集,西部稀疏;沿海多,内陆少;长江下游多,上游少。
利用图片展示“四大件”的变化。
“四大件”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工业生产水平和能力的变化,更体现出了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
展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的变化图,思考其增长特点是什么?
展示图片,请学生说出图中的高新技术类型。
强调高新技术产业不只是出现在高新领域,也出现我们日常生活中。
那么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发展条件呢?
展示美国硅谷所在地,回顾上学期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交通:邻近旧金山的航空港,并有高速公路贯穿全境。
科技:这里大学和科研单位众多。斯坦福大学在硅谷崛起的早期起了关键性作用。
工业基础:旧金山工厂林立,这里有全球闻名的的惠普公司、英特尔公司和苹果公司等企业。为硅谷的发展奠定了强大工业基础。
知识迁移:中关村作为我国首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它有哪些优越的条件呢?
交通: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科技:科技力量雄厚,人才众多。(决定性因素)
工业基础:工业基础好。
展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布图,找出我国三大高新技术中心:
环渤海高新技术产业区、长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区和珠江三角洲产业区
总结:新中国建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工业和科技都得到了迅速发展,由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国家成为一个制造业大国,现在我国正在想制造业强国迈进。
安全提示
上下楼梯不打闹,放学路上要慢行!
练习设计
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板书设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工业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三节 工业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工业优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流程,当堂练习,课程小结,板书设计,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