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同步作业与测评:阶段水平检测(四) 地表形态的塑造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2773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同步作业与测评:阶段水平检测(四) 地表形态的塑造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2773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同步作业与测评:阶段水平检测(四) 地表形态的塑造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2773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综合与测试精练
展开阶段水平检测(四) 地表形态的塑造
对应学生用书P77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点 | 题号 |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 1、2、3、4、5、6、7、8、13、14、17、18、26、29(3) |
山地的形成 | 9、10、11、12、23、24、25、27、29(1)(4) |
河流地貌的发育 | 15、16、19、20、21、22、28、29(2) |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下列景观图,回答1~2题。
1.四种地貌中,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有( )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 B
解析 四种地貌分别是河口三角洲、风积沙丘、河流侵蚀峡谷、风蚀雅丹地貌。
2.四种地貌中,因堆积作用形成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A
解析 河流入海时,因流速降低,所携带的大量泥沙在河口前方堆积延伸,逐渐形成河口三角洲。风力携带的沙粒在遇到阻力或风速减弱时,堆积下来形成沙丘。
同一时期在海洋中形成的砂岩、页岩、石灰岩在水平方向上是从浅海到深海依次排列的。在地质时期内,海退是指海岸线向海洋推进的现象,海进是指海岸线向陆地推进的现象。下图是某海域不同地质时期(Ⅰ→Ⅴ)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3~4题。
3.在图示地质时期(Ⅰ→Ⅴ)内,该地海岸线的变化是( )
A.Ⅰ→Ⅲ海退,Ⅲ→Ⅴ海进
B.Ⅰ→Ⅲ海进,Ⅲ→Ⅴ海退
C.Ⅰ→Ⅳ海退,Ⅳ→Ⅴ海进
D.Ⅰ→Ⅳ海进,Ⅳ→Ⅴ海退
答案 B
解析 同一时期在海洋中形成的砂岩、页岩、石灰岩,在水平方向上是从浅海到深海依次排列的。即石灰岩是在深海环境下形成的。根据岩石类型,在图示地质时期(Ⅰ→Ⅴ)内,该地海岸线的变化是Ⅰ→Ⅲ由浅海变成深海环境,海进。Ⅲ→Ⅴ由深海变成浅海环境,海退。
4.能体现图中岩石类型的旅游景观是( )
A.华山悬崖峭壁 B.云南路南石林
C.黄山石猴观海 D.黑龙江五大连池
答案 B
解析 能体现图中岩石类型的旅游景观是云南路南石林,是石灰岩被侵蚀、溶蚀形成,B项正确;华山悬崖峭壁、黄山石猴观海是花岗岩,黑龙江五大连池是玄武岩,A、C、D三项错误。
内蒙古东部的阿斯哈图分布着一片花岗岩石林,下图为石林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地质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与图中岩石成因有关的是( )
A.变质作用 B.岩浆活动
C.溶蚀作用 D.风化作用
答案 B
解析 材料显示图中岩石为花岗岩,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凝结形成的岩浆岩,B项正确。
6.关于花岗岩石林形成的地质过程的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①④③ D.④③②①
答案 C
解析 岩浆在地表以下凝结形成花岗岩;花岗岩形成后,经过地壳的抬升出露地表,在风吹、日晒、雨淋等作用下不断风化,经外力侵蚀最终形成图示景观。所以图中的地貌形成的过程: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风化→侵蚀。
下面两图中,左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右图为“巨蟒出山”景观图。“巨蟒出山”是江西三清山的标志性景观,海拔1 200多米,相对高度128米,是由风化作用和重力崩解作用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结合相关知识回答7~8题。
7.形成“巨蟒出山”景观的岩石属于左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可知形成“巨蟒出山”景观的岩石为花岗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左图中乙为岩浆岩,甲为变质岩,丙为沉积岩,丁为岩浆。
8.该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有( )
①岩浆侵入 ②地壳运动 ③外力作用 ④火山喷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依据材料可判断其形成过程:首先岩浆侵入形成岩浆岩(花岗岩),然后岩块随着地壳运动出露地表形成高山,再受外力作用形成此景观。
读地质构造图,回答9~10题。
9.图中⑤处的岩浆侵入活动发生在( )
A.褶皱运动之前
B.断层运动之后
C.断层运动之前
D.比图中⑧处岩层形成时代早
答案 B
解析 由构造图可确定此处岩层先发生褶皱运动,后发生断层活动,⑤处岩浆侵入活动发生的最晚。
10.下列名山或山脉的地质构造与图中①处地质构造相类似的是( )
A.泰山 B.富士山
C.天山 D.丹霞山
答案 A
解析 ①处为断层形成的断块山如华山、庐山、泰山等。
读下图,回答11~12题。
11.下列对图示内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处都是断层
B.甲为断层,受挤压力作用形成
C.乙为断层,受张力作用形成
D.该地质构造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答案 A
解析 断层是地壳运动的结果,甲、乙两处都是断层,但甲处显然是受张力,乙处断层是受挤压力形成的。
12.下列地貌的形成与图示构造无关的是( )
A.泰山 B.渭河平原
C.庐山 D.华北平原
答案 D
解析 华北平原主要是河流冲积形成的;泰山、庐山都是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而形成的山岭;渭河平原是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的谷地,并受流水堆积作用的影响。
读某地区的等高线图,回答13~14题。
13.该地区的盛行风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答案 B
解析 根据图中等高线分析,该地形为沙丘。图中沙丘的西北侧坡度缓,所以该地的盛行风向为西北风。
14.此种地形可能分布在我国的( )
A.云贵高原 B.塔里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珠江三角洲
答案 B
解析 沙丘主要分布在我国降水稀少的西北地区,如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
读某大陆海岸变迁示意图,完成15~16题。
15.引起海岸变迁的主要外力是( )
A.海浪 B.流水 C.风 D.冰川
答案 B
解析 由图可知,该地海岸带向海洋发展,应该是河流沉积作用所致。
16.图中海岸地带不能见到的地貌是( )
A.三角洲 B.海滩 C.沙丘 D.沙堤
答案 C
解析 该地河流众多,不可能见到沙丘。
“仙人烟囱”位于土耳其安那托利亚的腹地卡帕多奇亚。据介绍,喷出的大量岩浆冷却、钙化,凝固成的风化岩层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外力作用侵蚀出一条条沟壑,便形成了陡峭的神奇烟囱景观。据此完成17~18题。
17.“仙人烟囱”的岩石类型最可能是( )
A.花岗岩 B.大理岩 C.石灰岩 D.玄武岩
答案 D
解析 “仙人烟囱”是由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再经外力作用侵蚀形成的,所以属于岩浆岩里的喷出岩,花岗岩是侵入岩,大理岩是变质岩,石灰岩是沉积岩,只有玄武岩是喷出岩。
18.“仙人烟囱”反映了卡帕多奇亚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地理现象为( )
A.造山运动 B.地壳隆起
C.火山喷发 D.强烈地震
答案 C
解析 岩浆喷出是火山喷发的现象。
读我国南方山区某水系部分河段示意图,回答19~20题。
19.流水侵蚀作用比较强烈的地区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①处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区,流水的侵蚀作用较强;③处位于河流的峡谷处,流水的速度快,流水侵蚀作用也强烈。
20.冲积扇最有可能形成在(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答案 D
解析 冲积扇一般形成在河流的出山口处,即④处。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村镇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下列关于该地居民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居民点呈集中团块状分布
B.大部分居民点分布在地势比较高的开阔地带
C.居民点大多分布在水能丰富的峡谷区
D.大部分居民点沿交通干线分布
答案 D
解析 由图可知,该地居民点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且相对平坦开阔的地区;大部分居民点沿交通干线分布,呈带状。
22.①②③三条规划公路中,设计最合理的线路及原因是( )
A.①线路最合理,位于居民点的中间位置
B.②线路最合理,沿等高线分布,线路最短
C.③线路最合理,线路最短,地势最低
D.②线路最合理,地势较平坦,占用的农田最少
答案 D
解析 由图可知,②线路最短,占用的农田最少,并且大致位于居民点的中间位置。
读某板块轮廓图,回答23~25题。
23.图示板块为( )
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非洲板块 D.美洲板块
答案 C
解析 读图分析可知,根据图中板块的轮廓形状和相邻板块的边界类型可以判断,该板块属于非洲板块。
24.Ⅰ类板块边界附近最不可能出现( )
A.褶皱山脉 B.裂谷
C.岛弧 D.海沟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分析可知,Ⅰ类板块边界属于消亡边界。在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消亡边界,会形成高大山脉、高原;在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在大洋板块边缘会形成海沟,大陆板块边缘会形成海岸山脉和岛弧,而裂谷主要形成在生长边界,故B项正确。
25.有关甲、乙两处地理事物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地中海—面积缩小
B.乙:红海—面积缩小
C.甲:红海—面积扩大
D.乙:地中海—面积扩大
答案 A
解析 图示板块为非洲板块。甲处为地中海,地处消亡边界,面积缩小;乙处为红海,地处生长边界,面积扩大。
第Ⅱ卷 (综合题,共50分)
二、综合题(共50分)
26.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2016年7月3日上午,位于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洼地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正式完工。大窝凼洼地,岩溶漏斗、落水洞、天坑以及溶洞较发育,是罗甸县大小井地下暗河的核心地段,是研究岩溶地区地下暗河和岩溶漏斗发育的典型地区。
材料二 大窝凼地貌图及其所在地局部区域图。
(1)简述大窝凼从海底石灰岩形成天坑的地质过程,并分析在该地貌条件下形成的自然环境特征。(4分)
(2)从地形角度分析射电望远镜项目选址该地的优势条件。(4分)
(3)图示地区除石灰岩外,花岗岩、大理岩等也分布广泛。推测该地花岗岩、大理岩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4分)
答案 (1)形成过程:地壳隆升(或地壳抬升);流水溶蚀(或侵蚀),地面塌陷。
自然环境特征:土层薄,土壤贫瘠,地表水储存条件差,地势起伏较大。
(2)可利用天然形成的喀斯特洼地,工程开挖量小;喀斯特地貌区,岩石透水性强,有利于地表水向地下渗透,便于排水;位于高原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清洁或大气透明度高);周围高山环绕,能有效屏蔽周围的人为电磁波干扰。
(3)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处附近,岩浆活动频繁,岩浆侵入形成众多的岩浆岩(花岗岩)。地质时期形成的石灰岩,受岩浆的影响(温度、压力变化),发生变质作用成为大理岩。
解析 第(1)题,石灰岩是在海底沉积形成的,后由于地壳隆升(或地壳抬升),石灰岩出露地表;再经流水溶蚀(或侵蚀),地面塌陷,形成天坑。地貌环境下的自然条件主要是地形影响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壤分布特点;该地喀斯特地貌,地势起伏大,土层薄,土壤贫瘠;地势起伏较大,渗水性岩石,地表水下渗严重,地表水储存条件差。第(2)题,射电望远镜项目选址的优势条件要考虑工程量、受周边电磁影响大小等因素;望远镜安装在天坑,可利用天然形成的喀斯特洼地,工程开挖量小;喀斯特地貌区,岩石透水性强,有利于地表水向地下渗透,便于排水;位于高原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周围高山环绕,能有效屏蔽周围的人为电磁波干扰。第(3)题,花岗岩是岩浆岩的侵入岩、大理岩是石灰岩的变质岩;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处附近,岩浆活动频繁,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地质时期形成的石灰岩,受岩浆的影响,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成为大理岩。
27.如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问题。(12分)
(1)A、B两处,属于背斜的是________处,判断理由是什么?(4分)
(2)A、B两处,适合建采石场的是________。(2分)
(3)A地成山的原因是什么?(4分)
(4)已知③岩层为石灰岩,图中阴影区域可能为________岩。(2分)
答案 (1)B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部分岩层较新。
(2)B
(3)向斜槽部因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4)变质(大理)
解析 第(1)、(2)题,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破碎,适合建采石场。第(3)题,A地地质构造为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坚实,不容易遭受侵蚀,反而成为山地。第(4)题,③岩层为石灰岩,图中阴影区域受到岩浆活动影响,会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大理)岩。
28.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河流两侧阶梯状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每一级阶地由平坦的或微向河流倾斜的阶地面和陡峭的阶坡组成。一条经历长期发展过程的河流,两岸常出现多级阶地,由河流河漫滩向谷坡上方,依次命名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下图为平原河谷冲积层剖面图。
材料二 河流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河流在以侧向侵蚀为主扩展谷底的基础上,转为下切侵蚀为主加深河谷。前者形成河漫滩或谷底平原,后者将河床位置降低到河漫滩或谷底平原以下。下图a、b、c按顺序表示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
材料三 半坡村落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6 200~6 800年。先民把村落选在浐河东岸的二级阶地上,它高出河床9米,西距浐河有800米。下图为半坡村遗址示意图。
(1)读材料一判断,河流阶地属于何种地貌类型?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什么?(2分)
(2)读材料二,按a、b、c三个阶段顺序,简述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3分)
(3)半坡遗址位于________平原,简要说明该平原的形成过程。(3分)
(4)读材料三,先民把村落选在浐河东岸的二级阶地上,有何益处?(2分)
(5)长江三角洲的形成与河流阶地的形成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请分别指出。(4分)
答案 (1)地貌类型:流水地貌(河流地貌、河谷地貌、河流侵蚀地貌)。主要外力作用:流水作用。
(2)a阶段,河流以侧蚀为主;b阶段,河流以下切侵蚀为主;c阶段,河流再一次转为以侧蚀为主。
(3)渭河(关中) 地壳下降形成地堑,流水堆积形成冲积平原。
(4)这里既接近水源,又不会被洪水淹没。
(5)相同:都受流水作用而形成。
不同:长江三角洲主要受流水的沉积作用而形成;河流阶地主要受流水的侵蚀作用而形成。
解析 第(1)题,河流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谷坡的地形。属于河流侵蚀地貌类型;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作用。第(2)题,读材料二可知,河流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河流在以侧向侵蚀为主扩展谷底的基础上,转为下切侵蚀为主加深河谷。a阶段以侧蚀为主,b阶段以下切侵蚀为主,c阶段再转为以侧蚀为主。第(3)题,半坡遗址位于西安市附近,地处渭河平原。渭河平原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第(4)题,读材料三可知,二级阶地高出河床9米,西距浐河有800米,这里既接近水源,又不会被洪水淹没。第(5)题,长江三角洲与河流阶地都受流水作用而形成。长江三角洲主要受流水的沉积作用而形成;河流阶地主要受流水的侵蚀作用而形成。
29.读我国南方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说出该区域的褶皱形态及判断依据。(3分)
(2)简述甲城镇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3分)
(3)简要说明图示甲地区主要外力作用类型及形成的地貌。(3分)
(4)该地打算修建一条连接聚落丙、丁的公路,请在图中设计一条较为合理的线路。(3分)
答案 (1)背斜。岩层中间老,两翼新。
(2)地形平坦开阔;地处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
(3)流水侵蚀作用,喀斯特地貌。
(4)绘图略。
解析 第(1)题,结合图例可判断出该区域岩层中间为形成时间早的石灰岩,两侧为形成晚的砂岩和花岗岩,因而为背斜构造。第(2)题,读图可知,甲城镇所在地地形起伏小,位于河流交汇处。第(3)题,图示地区的中部石灰岩广布,受流水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第(4)题,线路的设计尽量沿等高线延伸。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同步作业与测评:模块综合检测: 这是一份必修1本册综合课时作业,共13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同步作业与测评:阶段水平检测(第一、二章): 这是一份高中本册综合测试题,共1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同步作业与测评:阶段水平检测(第三~五章):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本册综合练习,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