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三轮冲刺新课标专用版题型增分练辑:小题快练六
展开快练六 特征分析判断型
(2019·全国文综Ⅲ)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公路南端海拔约1 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据此完成1~3题。
1.该公路位于( )
A.吉林 B.内蒙古
C.西藏 D.新疆
2.该公路山区段定期封路禁行主要是因为( )
A.洪水频发
B.路面积雪严重
C.泥石流多发
D.路面冻融沉降
3.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是( )
A.针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
C.高寒草甸带 D.灌丛荒漠带
答案 1.D 2.B 3.D
解析 第1题,该公路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公路南端海拔约1 070米且为山前洪积平原,可推知该公路位于高海拔地区,A、B错;该公路南端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故该公路应位于气候干旱的新疆,C错,D对。第2题,该公路山区段封路禁行的时间是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此时段纬度较高的新疆降水以降雪为主,不会出现洪水和泥石流,A、C错;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该公路山区段降雪量较大,气温低,路面积雪严重,加之该公路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道路曲折、陡坡较多,严重影响交通安全,故该公路山区段定期封路禁行,B对;路面冻融沉降主要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夏半年,D错。第3题,分析材料可知,该公路南北贯穿的应是多冰川的天山山脉,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应位于山麓地带。天山北坡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依次是荒漠草原、山地草原、针叶林、高山草甸、高山垫状植被、积雪冰川,故该公路北端所处的自然带应是灌丛荒漠带,D正确。
(2019·江苏地理)下图为“某月19日18时澳大利亚海平面等压线(百帕)分布图”。读图,回答4~5题。
4.该月最可能是( )
A.3月 B.6月
C.8月 D.10月
5.此时,澳大利亚( )
A.①地天高云淡
B.②地干热风大
C.③地南风暴雨
D.④地北风酷热
答案 4.A 5.A
解析 第4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澳大利亚大陆气压较海洋低,是夏季大陆增温强烈所致,故选A。另外也可以根据澳大利亚西南部地中海气候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确定该日南半球处于夏季。第5题,①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天气晴朗,天高云淡,A正确;②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弱,B错误;③地处于强热带气旋东南部,吹偏东风,C错误;④地处于强热带气旋西部,吹西南风,D错误。
(2019·北京通州区模拟)2018年8月18日~9月2日,第18届夏季亚运会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行。读图,回答6~8题。
6.本届亚运会期间( )
A.甲地6点前日出东北方向
B.乙地比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小
C.适逢中国农历白露节气
D.南极大陆极夜范围不断扩大
7.图中( )
A.马六甲海峡地处板块生长边界
B.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地幔底部
C.新加坡航运发达
D.雅加达气候湿热,人口密度小
8.途经丁处的洋流( )
A.流向和寒暖流性质随季节变化
B.属风海流,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大
C.进入到马六甲海峡,使当地能见度变好
D.冬季能使印度至中国的海轮航行速度加快
答案 6.A 7.C 8.B
解析 第6题,据材料可知,本届亚运会时间为8月18日~9月2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则北半球昼长夜短,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区外均东北日出西北日落,甲地6点前日出东北方向,A正确;乙地比丙地距直射点纬度近,因此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大,B错误;中国农历白露节气为每年9月7日到9日,C错误;南极大陆极夜范围不断缩小,D错误。故选A。第7题,马六甲海峡位于亚欧板块内部,A错误;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地幔顶部的软流层,B错误;新加坡扼马六甲海峡咽喉,航运发达,C正确;雅加达气候湿热,为印度尼西亚首都,人口密度大,D错误。故选C。第8题,据图可知,丁地处印度洋,受季风影响海水夏顺冬逆。本届亚运会期间,受夏季西南季风影响,海水自西向东流,属于风海流,B正确;流向随季节变化,而洋流性质不随季节变化,A错误;进入到马六甲海峡,当地多阴雨天气,能见度不好,C错误;冬季受东北季风和自东向西流的洋流影响,使印度至中国的海轮航行速度变慢,D错误。故选B。
(2019·北京东城区模拟)2018年11月27~29日,习近平主席对西班牙进行了国事访问,下图为“西班牙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西班牙( )
A.领土跨东、西两个半球
B.位于板块生长边界,多地震
C.南部滨海区旅游业发达
D.河流的流量稳定,流速较快
10.此次习主席访问期间,西班牙( )
A.白昼变长,黑夜变短
B.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C.日出东南,日落西北
D.地球公转的速度渐慢
答案 9.C 10.B
解析 第9题,西班牙位于东半球;南部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属消亡边界;南部滨海区为地中海气候,光照条件好,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受气候影响,河流的流量季节变化大。故C正确,A、B、D错误。第10题,习主席访问期间为11月27~29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变短,黑夜变长;正午太阳高度变小;日出东南,日落西南;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因此访问期间地球公转的速度渐快。故B正确,A、C、D错误。
(2019·山西晋城模拟)切尔滕纳姆荒地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市郊、克里蒂特河畔的绿色原野上,现在几乎寸草不生,和四周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荒地小丘绵延,呈波浪状,数条灰绿色的岩带嵌入其间。在安大略省,荒地很罕见,而在此地发现的荒地更是令人惊叹。为了保护这珍惜的自然景观,该荒地每年保持着有限的开放时间。下图示意“切尔滕纳姆荒地的位置及其开放期的景观(图中晨昏线为开放期的晨昏线)”。据此完成11~13题。
11.推测切尔滕纳姆荒地几乎寸草不生的原因是( )
A.植被破坏,土层薄
B.纬度高,气候干冷
C.花岗岩石,质地致密
D.地势陡峭,水源短缺
12.切尔滕纳姆荒地小丘绵延、呈波浪状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沉积
13.切尔滕纳姆荒地的开放时间最可能是( )
A.3月 B.6月
C.10月 D.12月
答案 11.A 12.A 13.C
解析 第11题,根据材料信息,绿色原野是该地典型的自然景观,判断该荒地的形成原因是后期人类破坏的结果,植被破坏,土层薄,A正确;该地位于北美五大湖地区,受大西洋影响,降水较多,B错误;该地岩石中有灰绿色岩带嵌入其间,应为沉积岩,C错误;该地地势起伏小,水源并不短缺,D错误。第12题,小丘裸露,是植被破坏后,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A正确;小丘为岩石,非流水沉积作用形成,B错误;该地气候湿润,风力侵蚀和沉积作用不明显,C、D错误。故选A。第13题,根据图中晨昏线和经线的夹角是10°可以判断,此时太阳直射10°N或10°S,10月较符合,选C。
铛铛车是车头挂有铜铃铛的老式有轨电车。近年来,一些城市消失多年的铛铛车得以重现。下图为电动铛铛车景观照片,其尽可能地还原了老式铛铛车的原貌,堪称现代与复古的结合体。据此完成14~15题。
14.一些城市推出复古铛铛车的主要目的是( )
A.方便居民出行 B.改善城市环境
C.传承城市文化 D.改善拥堵状况
15.下列城市发展复古铛铛车可能性最小的是( )
A.香港 B.深圳
C.济南 D.北京
答案 14.C 15.B
解析 第14题,结合材料分析可知,一些城市尽可能地还原了老式铛铛车的原貌,使其成为现代与复古的结合体。因此主要目的是为了传承和保护城市传统文化,故选C。第15题,根据材料分析可知,这些城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过挂了铜铃铛的老式有轨电车,城市发展历史较为悠久。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城市,因此该城市出现复古铛铛车的可能性最小,故选B。
(2019·湖南郴州模拟)伊朗亚兹德(下图)拥有5 000多年历史,被称为“地球上最古老的城市”,完整地保留了大量传统文化区域及古建筑。受自然条件影响,当地人把房子建在地下,并发明了“风塔”来通风。2017年7月,亚兹德历史城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据此完成16~17题。
16.伊朗亚兹德传统文化区域及古建筑保留完整的主要原因是亚兹德( )
A.地理环境闭塞 B.定期维护修理
C.地质构造稳定 D.气候条件干燥
17.当地人把房子建在地下,主要是由于当地( )
A.风沙侵袭频繁 B.地下水资源丰富
C.土壤直立性强 D.气温年较差较大
答案 16.A 17.D
解析 第16题,伊朗亚兹德位于伊朗高原北侧,周边群山环绕,环境闭塞,与外界交流少,外来干扰也少,这成为亚兹德传统文化区域及古建筑保留完整的主要原因;材料中并未提及该传统文化区及古建筑得到维护修理;这里处于板块交界附近,地质构造不稳定;气候条件干燥不是传统文化保留好的原因。据此分析选A。第17题,当地位于内陆荒漠地区,晴天多,气温年较差较大,当地人把房子建在地下,可营造冬温夏凉的居住环境;当地周边群山环绕,风沙并不频繁;区域降水少,地下水资源并不丰富;土壤沙性,直立性不强。据此分析选D。
(2019·天津十二校联考)我国传统民居以砖、木建筑为主,而在我国东南沿海某海岛上流传着“平潭岛,光长石头不长草,房子像碉堡”的民谚。这里有一种奇特的传统民居,以岛上特有的花岗岩、火山岩为主体材料,屋顶石块压瓦片,窗户一律开小窗。当地人称之为石厝(如下图)。读图,完成18~19题。
18.该海岛( )
A.“不长草”只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B.经历过岩浆活动
C.河流流域面积大
D.黑土广布
19.石厝“屋顶石块压瓦片,窗户一律开小窗”的主要目的是( )
A.防大风 B.防泥石流
C.防沙尘暴 D.防地震
答案 18.B 19.A
解析 第18题,由材料可知,岛上岩石有花岗岩、火山岩,故B正确。我国东南沿海岛屿受季风与台风影响,多大风天气,“不长草”应是当地多岩浆活动与大风天气所致,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故A错误。我国东南沿海岛屿一般面积不大,河流短小,因此流域面积较小,故C错误。黑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土壤多为红壤,故D错误。第19题,我国东南沿海岛屿受季风与台风影响,多大风天气,“屋顶石块压瓦片,窗户一律开小窗”可以有效抵御大风天气。故A正确。不能防泥石流与地震;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气候湿润,不易出现沙尘暴天气。故B、C、D错误。
(2019·广东茂名联考)某地质小组对图示区域进行地质地貌考察时,发现甲、乙两河中只有一条河的下游河床分布有大面积的河漫滩。当他们分别沿着两河溯游而上时,看到甲河两岸树叶在西风的吹拂下纷纷飘落,而乙河两岸树木却苍翠欲滴,景色迷人。据此完成20~22题。
20.该地质小组进行考察的时间大约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1.面积较大的河漫滩主要分布在( )
A.甲河南岸 B.甲河北岸
C.乙河南岸 D.乙河北岸
22.甲、乙两河共同的水文特征是( )
A.径流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B.没有明显的结冰期
C.含沙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D.对应河段流速大致相当
答案 20.D 21.C 22.B
解析 第20题,读图可知,图中区域位于40°纬线附近,且位于大陆西岸,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而甲河流两岸分布有落叶林,乙河附近没有,说明甲纬度较高,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而乙河纬度低,为地中海气候。而此时温带落叶阔叶林正值落叶时节,所以此时应为北半球秋季,故选D。第21题,两条河流中有一条有河漫滩,说明河流水位季节变化较大,汛期时将沿岸的平原(泥沙淤积而成)淹没,枯水期出露,应为河流的沉积岸,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南岸为沉积岸,北岸为冲刷岸,所以河漫滩位于乙河南岸,故选C。第22题,读图并结合上题分析,甲、乙两河分别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和地中海气候区,两河均没有明显的结冰期,B对。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季节变化不明显,含沙量变化较小,A、C错。甲河上游等高线密集,落差大,流速较乙河对应河段快,D错。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