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2020学年鲁教版地理选修五新素养同步练习:第三单元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课后检测能力提升 试卷 0 次下载
- 2019-2020学年鲁教版地理选修五新素养同步练习:第三单元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的地理背景 课后检测能力提升 试卷 0 次下载
- 2019-2020学年鲁教版地理选修五新素养同步练习:第三单元以地理视角分析自然灾害单元综合检测 试卷 0 次下载
- 2019-2020学年鲁教版地理选修五新素养同步练习:第四单元第一节 深入理解减灾防灾 课后检测能力提升 试卷 0 次下载
- 2019-2020学年鲁教版地理选修五新素养同步练习:第四单元第二节 科学技术与减灾防灾 课后检测能力提升 试卷 0 次下载
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三单元 以地理视角分析自然灾害第三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优秀同步训练题
展开一、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图,甲、乙图例各代表一类生态环境问题。读图,完成1~2题。
1.乙图例代表的生态问题是( )
A.森林锐减 B.水土流失
C.土地荒漠化 D.湿地减少
2.上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间接危害不包括( )
A.土壤变薄,土地肥力下降
B.加剧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C.抬高河床,影响航运
D.淤塞水库,增大洪涝
解析:第1题,图示区域为我国西南地区长江中上游的一部分。该区域降水丰沛,地势崎岖,落差较大,而人类活动对该区的植被破坏又较为严重,因此极易引起水土流失问题。第2题,土壤变薄,土地肥力下降是水土流失的直接危害;加剧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发生,抬高河床,影响航运,淤塞水库,增大洪涝均为间接危害。
答案:1.B 2.A
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属我国丘陵山区,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水土流失造成的侵蚀作用严重,使得红土地区放眼望去一片红色,故称为“红色荒漠”。据此完成3~4题。
3.“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滥伐森林 B.开山取石
C.过度放牧 D.环境污染
4.上述情况反映了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是( )
A.使环境更不稳定,更易引发自然灾害
B.产生新的环境,更不易引发自然灾害
C.使环境更稳定,更不易引发自然灾害
D.使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解析:南方的“红色荒漠”是由人类过度砍伐森林,导致山体红色基岩裸露形成的,这体现了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使地表环境更不稳定,更易引发自然灾害。
答案:3.A 4.A
2月22日开始新疆南疆地区遭遇2015年首场持续三天的强沙尘暴天气,最小能见度仅10米,最大风速达23.9 m/s,呼啸的大风卷着沙粒狂啸着扑向大地,使市民感觉呼吸困难,很多行驶的车辆不得不打开双闪灯停靠在路边,一些骑着自行车的行人将车子扔在路边寻找避风场所,大风卷起的垃圾和扬起的沙尘让街道一片狼藉。受大风沙尘暴袭击,部分农田遭沙埋,部分塑料大棚被沙尘暴袭击破坏。据此完成5~6题。
5.沙尘暴的主要污染物是(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碳氧化合物 D.悬浮颗粒
6.近些年来沙尘暴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
①人们过度放牧,羊群破坏草原
②采掘发菜,导致草场破坏,泥沙裸露
③西西伯利亚冷高压势力逐年增强,风力逐年增大
④世界气候越来越干,降雨量渐少,蒸发量不断增大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沙尘暴的主要污染物是从地表吹起的悬浮颗粒。沙尘暴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全球气候在变暖,冷高压不会逐年增强;沙尘源于草场的荒漠化,其主要原因是牧区的过度放牧。
答案:5.D 6.D
2015年1月4日15时46分许,蓉遵高速公路贵州习水县境内发生一起山体滑坡。经现场初步勘探已发现3人被掩埋死亡,1车被埋。蓉遵高速公路双向交通中断。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时会掩埋、摧毁道路,严重影响交通正常运行。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铁路线受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危害严重的是( )
A.京广线、京九线 B.石太线、石德线
C.成昆线、宝成线 D.包兰线、兰新线
8.在修筑铁路时,为防止泥石流或者滑坡的发生,在设计中应注意( )
A.加固路基,植树种草护坡
B.大量开挖坡脚,以增加铁路周围的宽度
C.驱散积雨云,减少暴雨洪水的发生
D.发射卫星及时监测灾害,进行卫星导航
解析:第7题,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生在我国西南地区,西南地区的铁路干线有宝成线、成昆线等,C项符合题意。第8题,根据滑坡、泥石流形成的条件,修筑铁路时,应加固路基,植树种草护坡,以减少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答案:7.C 8.A
读下图,完成9~10题。
9.造成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包括( )
①CO2 ②CH4
③氟氯烃 ④O3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0.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不包括( )
A.海平面上升
B.臭氧层破坏
C.加剧世界局部地区的干旱和洪涝
D.高山雪线升高,两极冰川融化
解析:第9题,温室气体是指能吸收红外线辐射的气体,题中四种气体都能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使大气吸收热量增加,导致全球变暖。第10题,臭氧层破坏是人类排放氟氯烃化合物造成的,而不是全球变暖造成的。
答案:9.C 10.B
二、综合题
11.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该城镇在利用地下水方面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该问题导致的不良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图中西侧的森林被砍伐,引起地下水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河水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示地区应怎样“缩小”灾情?
(4)下列措施能够稳定该地孕灾环境的是(双选)( )
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B.毁林开荒,开辟农田
C.大量开采地下水,解决水源不足问题
D.雨季回灌地下水
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地下水水位线向水井倾斜,形成了地下水漏斗,所以该地区一定存在着过量抽取地下水的问题,易导致地表沉降,诱发次生灾害。第(2)题,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若伐掉森林,河流含沙量将会增加,流量季节变化增大,洪水期水位变高。第(3)题,植树造林,恢复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不要在洪水高风险区有过多的经济活动,合理利用水资源,减轻地表沉降以及洪涝灾害的危害,从而“缩小”灾情。第(4)题,植树造林、雨季回灌地下水有助于稳定该地孕灾环境;毁林开荒,开辟农田,大量开采地下水则会破坏地表环境。
答案:(1)过度开采地下水 地表沉降、地面塌陷,并有可能由此诱发地震或塌方
(2)地下水补给减少,水位下降 河流含沙量增加,流量季节变化增大,洪水期水位变高
(3)植树造林,恢复植被,增加植被覆盖率;不要在洪水高风险区有过多的经济活动;合理利用水资源。
(4)AD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 000米的特殊天气现象。图甲为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沙尘天气分布,图乙为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分析,表格为华北地区某地多年气候资料统计。
项目 月份 | 风力>8级的日数 | 平均气温(℃) | 降水量(mm) |
1 | 1.5 | -3.2 | 3.3 |
2 | 1.9 | -0.7 | 7.3 |
3 | 3.7 | 6.4 | 9.1 |
4 | 5.6 | 13.7 | 43.2 |
5 | 3.6 | 21.2 | 33.3 |
6 | 1.0 | 26.0 | 54.5 |
7 | 0.6 | 27.3 | 247.3 |
8 | 0.3 | 26.3 | 166.8 |
9 | 0.4 | 20.6 | 48.9 |
10 | 0.8 | 14.4 | 26.2 |
11 | 1.4 | 6.3 | 26.0 |
12 | 0.6 | -0.7 | 3.5 |
(1)试分析我国沙尘暴多发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
(2)春季是华北地区沙尘暴多发季节,试分析其原因。
(3)针对沙尘暴多发现象,应如何规范人类活动?
解析:第(1)题,沙尘暴的发生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多大风,二是沙源物质多。另外,气候的干旱程度、植被覆盖率的高低也是重要影响因素。第(2)题,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稀少、表土疏松、自然植被稀疏、多大风天气是形成沙尘暴天气的地理背景。第(3)题,规范人类活动的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1)干旱半干旱地区(缺水);沙漠(荒漠、黄土)广布;植被稀疏。
(2)降水稀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表土疏松;植被稀疏;多大风天气。
(3)严禁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利用水资源;做好矿区复垦工作;保护地表植被,恢复自然植被;加强生态工程建设,如“三北”防护林工程。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球气温变化曲线图。
材料二 江湖很受伤,珠峰不下雪
隆冬时节,珠峰反倒没有大雪满山、冰川倾泻的风采,强烈的高空风吹走了珠峰“颈部”的一圈白色“围巾”,裸露出瘦骨嶙峋的青色岩石,尖尖的峰顶“雪帽”显得单薄而孤独,而珠峰“腰部”以下的“裙摆”则呈现一片赭黄色。“15年前,珠峰的冬天往往大雪封山。这两年夏天降水明显减少,冬天也几乎不下雪。”珠峰山脚下寺庙的一位僧人如是说。
(1)全球气温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珠峰不下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之而来的是珠峰的雪线不断________。
(3)冰川快速融化,对喜马拉雅地区造成的后果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导致________上升,危及沿海低地。
(4)应对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解析:第(1)题,注意准确描述气温的变化特点。第(2)题,气温的升高会使珠峰的冰雪融化,造成雪线的上升。第(3)题,喜马拉雅地区主要为高山,地形起伏大,大量的冰雪融水易诱发滑坡、泥石流、洪涝等灾害,冰川融水会导致海平面上升。第(4)题,针对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答案:(1)波动上升
(2)全球变暖 上升
(3)滑坡、泥石流、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 海平面
(4)减少化石燃料使用量,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率,采用新能源;大力植树造林,停止对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等。
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三节 我国的防灾减灾优秀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三节 我国的防灾减灾优秀练习题,共6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三单元 以地理视角分析自然灾害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的地理背景优秀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三单元 以地理视角分析自然灾害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的地理背景优秀课后复习题,共5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地域特征精品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地域特征精品同步训练题,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