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三节 我国的防灾减灾优秀练习题
展开一、选择题
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自然灾害每年都给我国造成很大的损失,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我国减灾防灾模式的说法,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
B.面临重大灾害,要各自为战,无需统一行动
C.严密组织各种力量,全民参与抗灾
D.中央统一决策,部门、地方要分工协作
2.下列工程中,属于减灾防灾设施建设的是( )
①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
②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③修建“西气东输”管道
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
⑤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
⑥加固长江、黄河、珠江大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⑥
C.①②③⑥ D.②③④⑤
解析:第1题,面临重大灾害,应当采取中央统一决策,部门、地方分工协作的方式,严密组织各种力量,全民参与抗御灾害。第2题,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首要任务是防洪;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主要作用是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海防林工程的作用是防风抗灾和固岸;加固长江、黄河、珠江大堤的作用是防洪;修建“西气东输”管道和兴建大亚湾、阳江核电站是为了解决能源短缺问题。
答案:1.B 2.B
我国自然灾害频次多、范围广、强度大,为防御自然灾害,我们要采取工程性防御和非工程性防御两种措施,抓好落实和相互配合。据此回答3~4题。
3.在干旱地区修建水库可以起到的减灾作用有( )
A.改变地表环境,提高灾害强度
B.控制灾害与人口的直接相遇
C.改变水循环,提高抗灾能力
D.消除旱灾灾情
4.下列哪一措施能起到改变地表环境、减轻灾害强度的作用( )
A.加固房屋,提高坑震强度
B.修建防洪大堤
C.植树造林
D.挖掘机井
解析:第3题,修建水库可以保证人畜、作物的正常需水,提高抗灾性能。第4题,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抗灾能力;挖掘机井、加固房屋属于改变财物特征;修建防洪大堤属于阻隔灾害与人口、财产的直接相遇。
答案:3.C 4.C
读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示意图,回答5~6题。
5.关于图中各防护林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B.b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C.c是防止海风、海浪和暴雨的袭击,保护农田与城市
D.c是进行平原绿化、美化城市环境
6.图中a工程主要减轻的灾害是( )
①霜冻 ②干旱 ③土地荒漠化 ④泥石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5题,a是三北防护林,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b是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洪涝等;c是沿海防护林,主要是防止海风、海浪和暴雨对沿海地区的侵袭。第6题,“三北”地区历史上曾有茂密的森林、肥美的草原,由于人类不合理活动,大面积的森林与草原变为裸地,进而导致日益严重的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和干旱。“三北”防护林工程就是要减轻上述自然灾害。
答案:5.C 6.B
新华网北京2015年3月2日电 据临沧市政府新闻办消息,截至2日12时,云南沧源5.5级地震造成81 287人受灾,32人受伤,54 542间民房不同程度受损,紧急转移安置群众75 764人。另据民政部网站2日发布信息称,3月2日16时,国家减灾委、民政部针对云南省沧源县5.5级地震灾情启动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属于灾中应急行动和对策的是( )
①对生命线工程采取紧急防护措施 ②对次生灾害源进行检查加固 ③对灾区进行民间救济 ④按照救灾预案进入应急状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救灾应急预案( )
①主要目的是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 ②应急预案主要是在灾中应急中发挥作用 ③对于不可准确预测的突发性灾害,应急预案也毫无办法 ④各应急机构应职责分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第7题,对灾区进行民间救济属于灾后恢复工作。第8题,救灾应急预案主要目的是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主要是在灾中应急中发挥作用,各应急机构职责分明。对于不可准确预测的突发性灾害,应急预案就显得更为重要。
答案:7.B 8.C
读我国主要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分布示意图,完成 9~10 题。
9.京珠高速广东粤北段沿线受灾,从图中调运救灾物资最近的基地是( )
A.a B.b
C.c D.d
10.图中b、c两个救灾物资储备基地中,应大量储备的物资是( )
A.冲锋舟 B.食品
C.矿泉水 D.棉衣
解析:由图中经纬度可知,a为南宁,b为长沙,c为武汉,d为郑州;粤北段高速离长沙最近。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发洪水灾害,应大量储备冲锋舟。
答案:9.B 10.A
二、综合题
11.读中国主要减灾工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防护林工程是中国____________建设的基本框架,覆盖我国主要的________区、________区、________区和_______区。图中面积最大的生态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__,它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的生态作用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可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灾害。
(3)地面沉降治理城市分布在________地区,说出该地区地面沉降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沿海防护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滑坡、泥石流防御城市主要的防灾措施有哪些?
解析:第(1)(2)(4)问,主要考查森林的生态功能,以及减灾目的。森林的生态功能集中体现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吸烟滞尘、净化空气等。在不同地区,其主导功能不同。第(3)问,根据图例,地面沉降治理城市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地区,这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农业用水量大,过量开采地下水等导致地面沉降。第(5)问,该类城市分布地区山高坡陡,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可采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加以防范。
答案:(1)生态工程 水土流失 风沙危害 盐碱
台风 “三北”防护林 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2)保持水土 涵养水源 洪水 水土流失
(3)长江三角洲 工农业发达,城市人口密集,过量开采地下水;三角洲为疏松沉积物沉积而成;高楼大厦林立,地表重量增加
(4)减弱台风危害 减轻海岸侵蚀
(5)工程措施:加固滑坡体。生物措施:植树造林。非工程措施:利用现代科技,加强监测预报,建立预警系统,设定应急方案。
12.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在山区公路和铁路道旁经常可以看到下图所示具有蜂巢结构的水泥防护工程建设。
(1)写出图中防护工程所能防御的自然灾害。
(2)请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说明边坡上网格状装置防灾减灾的功能。
解析:(1)注意图中该工程的位置,对于防御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作用较大。(2)水泥结构可以加固边坡,蜂巢结构不会大面积破坏原有地貌,为植被生长提供条件,从而有效防止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
答案:(1)崩塌、滑坡、泥石流、山洪。
(2)边坡上的水泥结构可以抑制原本裸露山体遭受进一步的风化剥蚀;加固山体坡面,具有稳定边坡的作用;蜂巢结构不会大面积破坏和改变坡面原有地貌形态和植被生长条件,绿色植物能够在其开放的空间上自由生长;可以有效地保证地下水的下渗和自由排泄,避免由于地下水压力的升高而引起边坡失稳;植物根系的固土作用与坡面防护系统结为一体,抑制坡面破坏和水土流失,有效地防止崩塌、滑坡等自然灾害。
1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2016年1月20日,一股来自西伯利亚的“霸王级”寒潮席卷我国南方,受寒潮和雨雪冰冻极端天气影响,我省部分地区灾情严重。截至23日12时统计,全省受灾人口49.36万人,因灾伤病人口3人,紧急转移安置31 852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 501公顷;倒塌房屋7间、一般损坏房屋9间;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 012.5万元。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的冻害发生频次(单位:次)分布图。
(1)若图中冻害频次等值线的间距为10,则P地的冻害频次值为多少?试分析P地冻害频次与周边差异较大的原因。
(2)该区域为我国南方柑橘的重要产地,为减轻冻害对柑橘生产的不利影响,宜采取哪些防灾减灾的措施?
解析:(1)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图中冻害频次等值线的间距为10,说明P点附近的等值线为40,则P点的冻害频次值为40~50。其形成原因主要与P地的地形相关。(2)措施类的试题,要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针对性分析。
答案:(1)P地的冻害频次值为40~50。
原因:P地北面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北方冷空气南下;东、南、西三面有山地阻挡,导致冷空气在该地堆积,且停留时间延长,故比周边地区冻害发生频次更高。
(2)加强对冻害的监测和预报,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培育和推广耐寒防冻品种,提高果树的抗灾能力;在果园地面铺设稻草等覆盖物,给果树树干包裹稻草等。
地理第二节 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精品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地理第二节 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精品课时训练,共6页。
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一节 深入理解减灾防灾优秀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一节 深入理解减灾防灾优秀巩固练习,共6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三单元 以地理视角分析自然灾害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的地理背景优秀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三单元 以地理视角分析自然灾害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的地理背景优秀课后复习题,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