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同步鲁教版地理必修三新突破单元综合测评4
展开单元综合测评(四)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简称“长治”工程)自1989年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目前长江流域仍有近50万平方千米的水土流失土地未得到根治,“长治”工程仍任重道远。据此完成1~3题。
1.长江上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土质疏松 ②夏季暴雨集中 ③植被破坏严重 ④地势起伏大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长江上中游水土流失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
A.使上中游地区土壤贫瘠
B.三峡库区泥沙淤积速度加快
C.中游河床淤积,水患频率增加
D.下游河床淤积,影响船只通航
3.根据长江上游的优势,在流域综合开发中,今后的重点应该是( )
①大力发展机械制造业 ②大力发展水电工业 ③大力发展旅游业 ④大力发展商品农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D 2.B 3.D [第1题,土质疏松是黄土的特点。第2题,长江上中游水土流失带来的泥沙进入河道,在三峡大坝的拦截作用下,水速降低而迅速沉积下来,从而使三峡库区泥沙淤积速度加快。第3题,长江上游水量大、落差大,适宜大力发展水电工业;上游旅游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旅游业。]
红水河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上游干流,发源于云南省东部,其上游称南盘江,东出云南后穿越广西的西北部和中部,至广西象州县石龙镇与柳江汇合后改称黔江。读“红水河流域图”,回答4~5题。
4.红水河被称为我国水能资源的“富矿”,导致其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因素有( )
①降水 ②气温 ③地形 ④植被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5.下列不符合红水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是( )
A.大量开垦坡地,发展种植业
B.发展少数民族风情旅游
C.发展交通,促进对外经济联系
D.结合资源优势,发展能源工业
4.C 5.A [第4题,水能资源与其流域的地形(起伏大)和降水(降水多)有密切的关系。第5题,大量开垦坡地易造成水土流失。]
特威德河是一条重要的区域性河流,一直以来,它为捕鱼业和商贸业提供了一个避风的港口。20世纪60年代,当地政府在特威德河河口修建了两座堤坝,结果给当地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据此完成6~7题。
6.特威德河河口修筑堤坝是为了( )
A.减少泥沙堆积,保证河口通航能力
B.拓宽通航航道,提高船只通行速度
C.增加停船泊位,扩大港口的吞吐量
D.杜绝风浪影响,保障船只通航安全
7.特威德河河口堤坝的修建,产生的负面影响是( )
A.海水倒灌频繁发生 B.河口鱼类资源减少
C.黄金海岸海滩退缩 D.堤坝南侧泥沙堆积
6.A 7.C [第6题,根据材料,特威德河为商业贸易提供了避风港口,河口修筑堤坝是为了减少泥沙堆积,防止淤浅河道或码头,保证河口通航能力,A对。修建堤坝,没有拓宽通航航道,B错。修建的是堤坝,不是码头,不能增加停船泊位,C错。河口处修筑堤坝,主要作用是防泥沙淤积码头,不能减小风浪影响,D错。第7题,特威德河河口堤坝的修建,不是蓄水,河流水面不会降低,没有海水倒灌频繁发生,A错。没有截断鱼类通道,河口鱼类资源不会减少,B错。黄金海岸泥沙沉积减少,海滩退缩,C对。河口南侧即堤坝的南侧泥沙会减少,D错。]
下图为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以及该流域A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8~9题。
8.田纳西河流域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下列关于其降水季节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终年湿润,降水分布均匀
B.夏秋多,冬春少
C.春夏多,秋冬少
D.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
9.兴修水坝在流域综合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近年来一些国家兴起“废坝”运动,“废坝”的可能原因是( )
①河口三角洲淤积缓慢 ②海水倒灌,海岸受侵蚀
③航运条件变差 ④近海鱼类减少 ⑤灌溉水源减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8.D 9.B [第8题,田纳西河河水流量季节变化大,降水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夏秋季节降水量少。第9题,水坝阻碍河流流动,促使泥沙沉积,导致河口处泥沙减少,河流三角洲淤积缓慢,①正确;三角洲淤积缓慢可能导致海水倒灌,海岸受侵蚀,②正确;海水倒灌使近海地区水体理化性质发生变化,鱼类生存环境改变,鱼类减少,④正确;水坝修建改善了航运条件,有利于灌溉,③⑤错误。]
读我国某区域地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A、B两地湿地分布广泛的原因是( )
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②黑土土质肥沃 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④冻土层厚,地表水不易下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11.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图中A、B两地发展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是( )
A.热量充足 B.降水丰沛
C.土壤肥沃 D.地广人稀
10.C 11.D [第10题,据图中信息可知,A、B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黑土土质与湿地形成无关。第11题,东北地区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是作为商品粮基地的主要优势条件。]
浙江东南部青田县地处瓯江中下游地区。地形崎岖,山地丘陵地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溪谷纵横,烟江秀丽,山峦连绵,奇峰挺拔,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境内形成了独特的“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列为世界四大农业遗产之一,读示意图回答12~13题。
12.保障该种农业生产模式稳定发展主要措施是( )
A.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 B.修建温室改善热量
C.兴修排灌水利设施 D.拓展市场推进产业化
13.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该农业模式( )
A.能灵活地适应市场 B.农产品的类型多样
C.提高了生产效率 D.稻鱼共生,保护环境
12.C 13.D [第12题,图示农业模式有种植业和养殖业,并未反映当地农业结构的调整;此模式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不能体现拓展市场,推进产业化的特点;该模式露天生产,没有修建温室;水稻生产,要求排灌便利,加上图中稻田最低水渠的高度考虑到鱼群通过能力,所以保障该种农业生产模式稳定发展主要措施是兴修排灌水利设施。第13题,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该农业模式属于生态农业,实现了稻鱼共生,保护环境。从生产特征角度评价,该模式也属于混合农业,能灵活适应市场;农产品的类型多样,生产效率高。]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对2008~2015年优化我国农业区域布局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进行了总体部署。据此完成14~15题。
14.确定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主要依据是( )
①自然条件好 ②生产规模小 ③产业化基础好
④劳动力数量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以下各地区与其优势农产品对应正确的是( )
A.成都平原——苹果、油菜、柑橘
B.南疆平原——棉花、水稻、大豆
C.渭河平原——小麦、玉米、柑橘
D.海南岛——天然橡胶、甘蔗、出口水产品
14.A 15.D [第14题,确定某区域能否成为优势农产品的主要产区,一是要依据当地的自然条件,二是要看当地的产业化基础。第15题,成都平原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而苹果属于温带水果;南疆地区降水少,不适宜种植水稻;渭河平原处于温带地区,其优势水果应是苹果而非柑橘;海南岛地处热带,是我国重要的热带农产品生产基地,且周围海域广阔,区位优势突出,适宜发展出口水产品生产。]
中国各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主要表现为北方旱作区与南方水田区不平衡,粮食主产区与非粮食主产区的不平衡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6~17题。
16.近年来,我国农机装备水平提高对农村来说( )
A.消除了人多地少矛盾 B.缓解了劳动力短缺
C.降低了土壤肥力 D.加大了水利工程量
17.推测目前下列地区农机装备水平最高的是( )
A.河套平原 B.华北平原
C.东北平原 D.成都平原
16.B 17.C [第16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可以缓解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人均土地面积不变,不能消除人多地少的矛盾;对土壤肥力、水利工程量没有影响。第17题,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是东北平原,东北平原地广人稀,是我国商品粮基地,人均耕地多,是国营农场,便于机械化生产;河套平原位于西北地区,经济水平低,机械化水平低;华北平原、成都平原人多地少,地块小,以家庭为单位,不便于机械化水平提高。]
下图示意2010年我国各省区外向型制造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读图,完成18~19题。
18.导致我国外向型制造业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劳动力、政策 B.交通、劳动力
C.技术、市场 D.交通、政策
19.外向型制造业布局在开发区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就业机会 B.减轻环境污染
C.节省内部交易成本 D.减少职工工资支出
18.D 19.C [第18题,读图可知,我国外向型制造业产值在东部沿海地区分布的比重大,西部内陆比重小。根据材料,外向型制造业的生产和经营主要面向国外市场,东部沿海地区港口优良,海上运输便利,便于产品出口;沿海地区改革开放政策实行得早,有多种形式的经济开发区。第19题,外向型制造业在开发区布局,形成相关产业集聚的效应,可以节省内部交易成本。]
读“1985年、2005年珠江三角洲城市发展示意图”,完成20~21题。
20.图中反映出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过程的具体表现有( )
①城市数量增多 ②外来人口增多 ③城市规模扩大
④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1.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地表水下渗增加 B.土壤肥力提高
C.生物多样性增加 D.环境压力增大
20.C 21.D [第20题,从图中看珠江三角洲城市数量增多,城市规模扩大;外来人口和第三产业比重从图中不能直接读出。第21题,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地表水下渗减少,土壤肥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压力增大。]
珠江三角洲地区要推进城市规划一体化,努力构建世界级城市群,据此并结合三种工业化、城市化模式图,完成22~23题。
22.与图中①②③对应的工业区是( )
A.美国硅谷、辽中南工业区、英国中部
B.班加罗尔、浙江温州、珠江三角洲
C.日本九州岛、意大利的中部、德国鲁尔区
D.长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23.珠江三角洲工业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①政策和区位优势完全丧失 ②交通发展缓慢,不能满足运输需要 ③工人的工资水平提高 ④能源短缺,能源价格上涨 ⑤产业升级投入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⑤
22.C 23.D [第22题,图中①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新兴工业区,②为中小企业集聚的新兴工业区,③为传统工业区。美国硅谷、印度班加罗尔、日本九州岛都属于高新技术工业区;辽中南工业区、英国中部、德国鲁尔区都属于传统工业区;浙江温州、意大利中部属于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新兴工业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都是综合性的工业区,既有乡镇企业,也有高新技术产业。第23题,珠江三角洲工业成本上升的原因主要是:劳动力价格上涨,原料、能源价格上涨,发展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进行产业升级需大量成本。珠三角的政策和区位优势并没有完全丧失,该地交通发展也比较快。]
河北省规划以三河、香河、大厂为基础,建设京东新城,以涿州市为基础,建设京南新城,以怀来县、涿鹿县为基础,建设京北新城。而由于地价、工资、燃料和电力等费用的不断上涨,广东省原有产业逐渐失去竞争力,河北环京新城则给相对饱和的广东经济圈带来了更为宽广的发展平台。读环京新城位置示意图,回答24~25题。
24.“珠三角”产业向环渤海地区转移将( )
A.带动环渤海地区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B.促进“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C.使环渤海地区由城市化带动工业化
D.利于两地改善交通条件,缓解就业压力
25.环京新城建设对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是( )
①加快河北省城市化进程 ②利于北京分散城市职能
③加快北京周边交通建设 ④促进北京工业化快速发展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4.B 25.C [第24题,读材料可知,“珠三角”产业向环渤海地区转移的原因为“珠三角”地区地价、工资、燃料和电力等费用的不断上涨,那么转移的产业应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不会带动环渤海地区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珠三角”地区产业向环渤海地区转移,有利于“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环渤海地区工业化发展会带动城市化的发展。“珠三角”地区产业向环渤海地区转移,可能导致“珠三角”地区就业压力增大。第25题,环京新城建设可以加快河北省城市化进程,利于北京分散城市职能,加快北京周边交通建设,不会促进北京工业化快速发展。]
二、综合题(共50分)
26.黄河流域蕴藏有丰富的能源。读黄河流域图,回答下列各题。(13分)
(1)黄河上游有丰富的________资源;该资源蕴藏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3分)
(2)甲地区最具优势的资源是________;试评价其优势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4分)
(3)乙河段位于黄河下游,试分析该河段不适合发展航运的自然条件。(6分)
[解析] 第(1)题,结合图中水电站的分布可知,黄河上游水能资源丰富。水能丰富的原因可从水量和落差两方面分析。第(2)题,甲地区位于黄河中游,该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其开发条件可从资源、市场、交通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从该河段的水量、含沙量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1)水能 水量充足,落差大
(2)煤炭 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分布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开发条件好);市场广阔;位置适中,交通便利。
(3)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受降水的影响,河流流量的年际、季节变化大;为“地上河”,流域面积小,河流水量小;河流含沙量大,且河道淤塞严重。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位于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是闻名全国的冬枣之乡,冬枣密植园面积已达50万亩,冬枣产业已成为沾化最具特色、最具优势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枣农盲目大量使用氮肥和激素,造成了冬枣质量的下降以及周围环境的污染,不利于冬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降低了冬枣在全国市场的品牌影响力。
材料二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黄河入海口两侧新淤地带,总面积为15.3万公顷,该保护区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类型独特,是中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
(1)石油化工、石油装备制造和现代渔业是黄河三角洲的三大主导产业。简述该地区发展这三大产业的优势条件。(4分)
(2)为了实现冬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加枣农收入,沾化冬枣产业应该如何进一步发展?(5分)
(3)简要说明如何加强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的保护。(4分)
[解析] 第(1)题,黄河三角洲资源丰富,交通便捷,且靠近山东半岛城市群和济南都市圈,面向东北亚,消费市场广阔,生态环境良好。第(2)题,冬枣产业应该在绿色、科技、品牌、深加工、改变营销模式等方面寻求发展。第(3)题,黄河三角洲湿地的保护应从建立保护区、退田还湿等方面着手。
[答案] (1)黄河三角洲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石油资源和海洋资源;有诸多港口,对外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依托山东半岛城市群和济南都市圈,面向东北亚,拥有广阔的消费市场;产业发展基础良好;生态系统多样,生态环境良好。
(2)保护生态环境,推广冬枣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建设绿色冬枣生产基地;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冬枣质量;推广沾化冬枣品牌;建立冬枣采摘园,发展生态观光旅游;稳定产量,进行冬枣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打破传统销售模式,拓宽冬枣销售渠道。
(3)建立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对已经被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还湿;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对黄河全流域统筹调水调沙,保证黄河长年不断流;湿地的开发与保护并举,适当开发,合理应用,使人类活动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不对湿地生态环境构成破坏。
28.阅读图甲和图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图甲
图乙
(1)分析图甲区域发展水稻种植的有利区位条件。(2分)
(2)图甲区域农业低产田面积较大,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改造策略。(6分)
(3)图乙区域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但是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近年来,该区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你认为该区域今后适合发展哪些相关产业?(4分)
[解析] 第(1)题,图甲区域主要位于安徽省中南部,可从热量、光照、水源、劳动力、种植经验等角度进行分析。第(2)题,农业低产田面积较大的原因可从地形、地势、土壤、水土流失等方面进行分析,治理措施可根据其成因提出。第(3)题,乙区域为我国东北地区,其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今后适合发展的相关产业包括旅游业、中药材加工工业等。
[答案] (1)热量、光照充足;水源丰富;雨热同期;劳动力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2)原因:红壤广布,土壤贫瘠;多山地、丘陵,地势起伏较大;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策略:改良土壤(红壤);合理开发梯田;退耕还林还草;发展多种经营,防止水土流失。
(3)利用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发展旅游业;发展为旅游业服务的第三产业;发展中药材加工工业;利用边境贸易,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20世纪80年代,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合作中逐步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加工贸易模式。90年代中后期,这种分布格局逐渐改变。如今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粤东、粤西等地,正与“珠三角”联手,在当地划出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
“珠三角”产业结构演变图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图示地区产业发展与转移的趋势。(2分)
(2)粤北山区设立的产业转移园区主要有哪些优势?当地应采取哪些措施促进产业园区健康、快速发展?(4分)
(3)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汽车产业生产布局特点,并解释其形成原因。(4分)
(4)近年来外资向“长三角”流动趋势加强,“珠三角”发展的动力受到影响,同“长三角”相比,“珠三角”的劣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解析] 第(1)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地价上升,劳动力工资水平提高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原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转移。第(2)题,由于粤北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有大量廉价劳动力,且地价较低,以及政府在基础设施与政策方面的支持,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力较大。第(3)题,布局特点及形成原因由图中汽车产业布局模式可得出。第(4)题,“珠三角”的劣势主要表现在经济腹地比“长三角”小,地理区位不如“长三角”优越,依托的大城市不如“长三角”密集,科技力量和经济基础不如“长三角”好。
[答案] (1)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逐步向优势明显的周边地区转移;“珠三角”着重发展技术密集型及生态工业(和现代服务业)。
(2)优势: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地价较低。 措施:加快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对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营造良好的政策与创新环境;防治工业污染等。
(3)布局特点:汽车整车厂及其零部件厂在地理空间上集聚(以集群方式布局)。形成原因:及时交货、减少运费;便于交流协作与技术创新。
(4)经济腹地范围比“长三角”小,地理区位不如“长三角”优越,依托的大城市不如“长三角”密集,科技力量不如“长三角”雄厚,经济基础不如“长三角”好等。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共15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 产业活动和地理环境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 产业活动和地理环境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共13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三 旅游地理综合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三 旅游地理综合课后作业题,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