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第二单元 旅游景观欣赏与旅游活动设.第四节 旅游安全防范一课一练
展开课时分层作业(六)
(建议用时:45分钟)
[基础达标练]
2014年9月27日,日本中部的御岳山火山突然爆发,导致30多名登山客遇难。据此,回答1~2题。
1.造成此次登山探险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事故 B.疾病
C.自然灾害 D.社会动荡
2.此次事故,提醒我们确保旅游安全的关键是( )
A.增强安全意识
B.加强预防和管理
C.做好自我防范
D.快速处理旅游安全事故
[解析] 由于地质、天气等原因引起的安全问题属于自然灾害,确保旅游安全的关键是自我防范。
[答案] 1.C 2.C
3.旅游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
A.对旅游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缺乏认识
B.旅游者自身的不安全行为
C.社会文化背景对旅游环境的影响
D.旅游者自身的安全意识强烈
[解析] 旅游者自身的安全意识强烈不易出事故。
[答案] D
4.下列旅游活动中不正确的行为方式是( )
A.走路不观景,观景不走路
B.每到一处旅游景点,都要注意观察安全警示标志
C.树立“安全第一、秩序第二、效益第三”的理念
D.险要景观一律不去观看
[解析] 只要做好旅游安全防范,遵守旅游秩序,险要景观同样可以观看欣赏。
[答案] D
圣洁的雪山,洁白的哈达,蔚蓝的天空,明媚的阳光,多彩的民族风情,独特的高原风光,随着青藏铁路的全线贯通,“进藏游”热已渐渐兴起。据此回答5~7题。
5.结伴去西藏自助游时应准备的物品有( )
①通信工具 ②应对重大事故的医疗器械 ③指南针
④旅游地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进藏旅游的人应带的必要的安全防范物品有( )
①防缺氧的氧气袋 ②防高原反应的药品 ③防强紫外线的太阳帽、墨镜 ④防暴雨的雨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有人提出赴西藏旅游宜采用“渐进——阶梯式”模式,其目的是为了( )
A.抵御恶劣的气候环境
B.适应海拔高度的变化
C.适应当地的交通条件
D.躲避山洪暴发等灾害
[解析] 第5题,自助旅游准备医疗器械,显然不合适。第6题,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缺氧,易引起高原反应,同时紫外线辐射强烈。第7题,渐进——阶梯式赴藏旅游,目的是适应海拔高度的变化。
[答案] 5.B 6.A 7.B
8.在野外寻找饮用水,做法正确的是( )
A.森林茂密的山区,多为死水,要烧开后再煮10分钟才能饮用
B.平川找到的水,一般都可直接饮用
C.在雪地,可将冰雪融化、烧开后饮用
D.如果水源不洁或有毒,可将水烧开,再煮上10分钟后饮用
[解析] 森林茂密的山区的水一般都可以直接饮用。平川找到的水多为死水,要烧开后再煮10分钟才能饮用。如果水源不洁或有毒,要将水反复过滤后烧开再煮上10分钟后饮用。
[答案] C
9.阅读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东海岛在广东省湛江市区东南面,东海岛旅游度假区的海滩海水洁净,海沙粗细适中,且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进行沙浴可以治疗各种皮肤病。独具南国海滨风情的椰林清吧园,是度假区的又一景观,在这里乘凉、观海、品尝多种美味小吃,令人悠然自得。刻着“中国第一长滩”字样的大石龙海天沙滩,俗称龙海滩,仅次于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是中国第一长滩,世界第二长滩。
(1)结合图文资料,分析东海岛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2)你认为在海边游玩时,当地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游客安全?
[解析] 第(1)题,考查旅游资源评价,主要从资源价值、经济距离、市场、交通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管理者要从游客安全着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答案] (1)东海岛旅游资源风光独特,地域组合及集群状况好、游览价值高;位于我国南部沿海,距经济发达地区近,国内和国际市场广阔;交通位置和通达度好;经济较发达,地区接待能力较好。(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2)划定游人禁止进入游玩的区域;设立安全警示牌;大潮来时及时提醒游客等。
10.根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4年7月14日,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罗布泊地区自然与文化遗产综合科学考察”项目专家组在京召开,标志着罗布泊地区自然与文化遗产综合科学考察正式启动。下图是罗布泊地区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目前,旅游形式日趋多样化,自驾车、骑自行车或徒步旅游的规模变大,人数增多;到野外去回归大自然的生态旅游、探险旅游等各项旅游活动更是精彩纷呈。
(1)可以从哪些方面获得关于旅游安全的知识?
(2)从自然环境特点考虑,到该地区旅游应注意哪些方面的安全问题?
(3)材料二中,如果被困野外,应当如何求救?
[解析] 本题结合地区旅游资源开发,考查旅游安全防范、野外生存技能等知识。第(1)题,可从课本、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家人或朋友那里获得旅游安全的知识。第(2)题,该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是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围绕这一特点进行分析。第(3)题,遇险时,要运用各种方式发出求救信号,以获得救援。
[答案] (1)课本、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家人或朋友等。
(2)防止饮用水和食物短缺,防风沙,防晒防暑,保暖;防迷路。
(3)使用手机等通讯工具;点燃烟火;用声音或反光信号呼救;在地面上显示SOS字样或挥动颜色鲜艳的衣服进行求救。
[能力提升练]
重庆“驴友空间”组织的“驴友”自助游,在地处万州区与云阳县交界处的潭獐峡流域因短时阵雨引发山洪,河水猛涨,导致35名“驴友”被困。灾情发生后,搜救人员当晚不间断巡回搜救,成功营救16名“驴友”,其中5人受轻伤,被及时送往医院救治,其余11人全部得到妥善安置。下图是事发地点模拟等高线图,据此回答11~13题。
图甲 图乙
11.若图甲为该山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事故发生时,“驴友”们最有可能在图中哪个位置(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12.若图乙为图甲中某地等高线的一部分,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山洪路线,某“驴友”此时正好位于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图中①~④中的哪一条路线( )
A.① B.②
C.③ D.④
13.此次事件发生,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
A.地形、地貌 B.气象、气候
C.交通路线选择 D.景区安全设施
[解析] 第11题,山洪主要发生在山区的沟谷中,B处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应为沟谷。第12题,在野外遇到山洪(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山洪(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切忌顺着山洪(泥石流)方向跑。第13题,山洪(泥石流)的出现条件有两个:一是自然原因,山高谷深、暴雨突降;二是人为原因,“驴友”决策失误,选择交通线路时考虑不周全。
[答案] 11.B 12.B 13.D
14.在野炊时如果误食了有毒的蘑菇,出现食物中毒现象,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利用身体自身的免疫力,任其自然
B.多喝些饮料或盐水
C.多吃食物,降低毒性
D.尽量少运动,降低血液循环
[解析] 出现食物中毒现象,最好的方法是多喝些饮料或盐水。
[答案] B
15.地处中国西南地区的云南省,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清澈湛蓝的泸沽湖水、淳朴善良的摩梭人、秀美的丽江古城、高原明珠“洱海”、玉龙雪山的雪景、西双版纳的热带丛林、独特的民族风情……多彩云南正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但由于云南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再加上山地众多,旅游安全成为游客出游云南所必须考虑的问题。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在雨季,云南有可能会发生哪些旅游安全问题?
(2)引发旅游安全问题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3)如果你准备利用暑期去云南旅游,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来预防这些问题的发生?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旅游安全的知识。第(1)题,从材料可知,影响云南旅游安全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灾害,如洪涝、泥石流、滑坡等造成的道路中断,对游客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等。第(2)题,由于该地区夏季深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容易造成洪涝,再加上该地山体断裂发育,岩石破碎,促使滑坡、泥石流多发。第(3)题,预防这些问题应该留意天气变化,收听天气预报,查看地形,注意交通安全等。
[答案] (1)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引发交通安全事故,对游客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等。
(2)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山体多断裂发育,造成岩石破碎,风化严重。
(3)留意天气变化,注意当地天气预报;了解旅游地的地形、地质状况;注意交通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等。
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三 旅游地理第二节 旅游环境保护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三 旅游地理第二节 旅游环境保护同步测试题,共7页。
高中第二节 旅游规划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第二节 旅游规划测试题,共7页。
地理选修三 旅游地理第三节 旅游活动设计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地理选修三 旅游地理第三节 旅游活动设计课后测评,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