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第一节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练习题
展开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课后篇巩固探究
下图是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关于该国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时期人口出生率最高
B.②到③期间,人口总数不断增加
C.④时期人口变化幅度最小,人口总数稳定
D.③与⑤时期相比,人口总数一定相等
2.目前人口增长特点与②时期相符合的国家是( )
A.尼日利亚 B.韩国
C.澳大利亚 D.美国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只能看出人口自然增长率,看不出出生率的高低;②时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但并非人口最多之时;②到③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在逐渐降低,但仍大于0,故人口总数不断增加,到③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此时该国人口数量最多;③与⑤时期相比,③人口总数大于⑤时期人口总数。第2题,图中②时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28‰,目前韩国、澳大利亚、美国人口增长模式均为现代型,人口自然增长率均较低。尼日利亚是非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故目前处于②时期的国家最可能是尼日利亚。
答案1.B 2.A
读不同国家出生率、死亡率统计图(图中1~12代表不同的国家),完成第3~4题。
3.图中出生率、死亡率最高的国家分别是( )
A.10、11 B.11、12
C.11、10 D.12、10
4.图中呈现“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特点的一组国家是( )
A.1、2、3 B.4、5、8
C.7、9、10 D.6、11、12
解析第3题,纵坐标表示出生率,最高的国家是11,横坐标表示死亡率,最高的国家是10,故C项正确。第4题,“低低低”模式应是坐标系左下角的1、2、3、7等国家,故A项正确。
答案3.C 4.A
在人口转变过程中,由于出生率与死亡率下降初始时间与速度不同步,后者先于前者发生,因而在人口转变的前一阶段,易出现人口年轻化趋势,少年儿童人口快速增长,而老年人口增长缓慢,其结果是总抚养比主要是少儿抚养比快速上升,经济增长将深受其累,这时就形成了所谓的“人口负债”。读人口增长模式图,完成第5~6题。
5.在人口增长的四个阶段中,人口负债最高的阶段是( )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四阶段
6.关于四个阶段人口增长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第一阶段
B.人口出现负增长的阶段是第二阶段
C.人口数量最多的是第三阶段
D.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处于第四阶段
解析第5题,依据材料,“人口负债”较高的阶段,少儿抚养比较高,应为人口增长较快的时期。第6题,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第三阶段,人口出现负增长的阶段是第四阶段,人口数量最多的是第四阶段,目前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处于低增长阶段。
答案5.B 6.D
联合国历年发布的“人类发展程度指标(HDI)”,是以“预期寿命、教育水准和生活质量”三项基础变量按照一定计算方法组成的综合指标,用来衡量各国的发展水平。下表为四个国家2010年的统计资料,阅读分析表格,完成第7~8题。
国家 | 人口密度 (人/千米2) | HDI | 平均寿 命(岁) | 国民平均 就学年数 | 老年人口 比例(%) |
甲 | 403 | 0.385 | 51.1 | 3.3 | 2.98 |
乙 | 126 | 0.385 | 54.6 | 4.3 | 3.41 |
丙 | 111 | 0.719 | 76.9 | 10.4 | 11.04 |
丁 | 8 | 0.719 | 67.2 | 8.8 | 15.26 |
7.就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的四个阶段而言,最可能已经进入“低增长阶段”的国家是( )
A.甲、乙 B.甲、丁
C.乙、丙 D.丙、丁
8.关于四个国家发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国人口数量最多
B.乙国老年人口数量比甲国多
C.丙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D.丁国最易出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解析第7题,丙、丁两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同时人口平均寿命高,说明是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最可能已进入低增长阶段。第8题,丁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人口密度最小,属于典型的地广人稀国家类型,最易出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因没有提供各国的面积,故从表格数据中不能确定各国人口数量,从而不能判断A、B两项。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要高于发达国家,故C项错误。
答案7.D 8.D
导学号46404002读台湾省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完成第9~10题。
9.图示男女性别比例构成及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的变化过程,能够明显地反映出台湾省人口变化特征的是( )
A.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
B.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C.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D.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
10.预测到2031年,台湾省所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B.人口老龄化程度高
C.青壮年劳力严重过剩
D.老年人口性别比例均衡
解析第9题,对比台湾省1951年、1991年两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可以得出台湾人口变化特征: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老年人口比重有上升趋势。第10题,从台湾省2031年(预测)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可得出,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图中显示老年人口女性多于男性,人口增长速度减慢,青壮年劳动力减少。
答案9.A 10.B
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把实行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30多年后,我国人口总量增长势头明显减弱,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为了促使人口均衡发展,完善人口发展战略,我国从2016年起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读我国老年人口统计及预测图,完成第11~12题。
11.据材料可知( )
A.2000年后,我国人口老龄化愈发严重
B.2023年我国60~65岁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C.2010年我国未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D.204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12.为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状况,下列可行的是( )
A.建立统一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B.调整和完善生育政策
C.大量接纳海外移民
D.取消计划生育政策
解析第11题,2000年后,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7%,说明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因此C项错;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年人口所占比重越来越高,说明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A项对;分别读出不同年份60岁和65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二者之差最大的年份才是60~65岁人口数量最大的年份,而二者之差最大的年份并不是2023年,所以B项错;由图可知,2050年老年人口数量大于2040年,所以D项错。第12题,我国目前人口仍然过多,故不能取消计划生育政策;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我们应调整和完善人口政策,如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等;大量接纳移民不可取;建立统一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不能解决赡养费用高、社会负担重等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答案11.A 12.B
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少儿、老年)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下图示意2010—2030年(含预测)我国少儿、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据此完成第13~14题。
13.据图示信息推测,2025年后我国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是( )
A.人口出生率上升
B.人口老龄化加重
C.人口分布失衡
D.社会负担减轻
14.为应对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带来的影响,可采取的措施有( )
A.废除计划生育 B.提高工资待遇
C.鼓励劳务输出 D.推迟退休年龄
解析第13题,2025年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增长明显,说明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负担加重。第14题,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太大,废除计划生育不可行。针对劳动年龄人口减少,推迟退休年龄是可行措施。
答案13.B 14.D
15.读某国家近十年来人口统计资料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该图表示了人口增长率下降情况下的人口减少情况
②该图表示了人口增长率下降情况下的人口增加情况
③该图反映了该国人口增长处于增长减缓阶段 ④该国应适当提高人口增长率以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从图中能看出近十年来,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是逐渐下降的,但仍然是正值,故人口总数仍是增加的;从纵坐标(即人口自然增长率)上能看出增长率还是较高的,大于15‰,人口增长模式应属于增长减缓阶段,所以该国应继续控制人口增长。
答案C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从2005年开始到2030年的25年,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准备期。25年准备期这个概念,是相对2030年到2050年人口老龄化最严峻时期而言的。到那个时候,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超过30%,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难度将更大。
材料二 2016年末,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已经达到了104.98,促进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平衡仍非常重要。
(1)以上材料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存在 和 问题。
(2)我国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速度较任何国家都快,这是我国实行 政策的必然结果,如何应对老龄化问题,试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
(3)目前我国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调,人口性别比失调有什么影响?为平衡人口性别比,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第(1)题,我国已进入老龄化阶段,说明我国存在老龄化问题,出生人口男女比例104.98,性别比例失调。第(2)题,应对老龄化问题,既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又要结合我国的国情。第(3)题,人口性别比例失调,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秩序和安定。要从改变人们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和依法对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鉴定行为严惩等方面论述。
答案(1)老龄化 性别比例失调
(2)计划生育 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关心照顾老人,弘扬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
(3)影响:造成将来男性婚配困难,影响社会秩序及社会经济结构。措施:①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尤其是在农村;②消除社会性别不平等现象;③加强文化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改变生育观念;④医院加强医德建设,禁止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鉴定。
17.(研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人口红利是指人口的结构性变化所导致的积极经济结果。中国目前正处于人口红利期,这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下图显示了我国的人口红利期及人口负债期。图中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材料二 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枯竭。目前我国人口增长的刘易斯拐点已经来临,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向不利于经济增长的方向转变。
(1)说明抚养比与就业比的关系。
(2)新中国成立初期与2013年后我国的抚养比均快速上升,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3)分析人口红利期的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及其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4)我国人口增长的刘易斯拐点的出现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5)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是什么?如何才能解决我国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解析第(1)题,抚养比=(少儿人口+老年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就业比=劳动年龄人口/总人口,由此可见,抚养比越高,就业比越低。第(2)题,抚养比上升的原因是少儿人口与老年人口增加,根据两个时期的社会经济特点分析原因。第(3)题,从图中看,人口红利期的抚养比较低,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较小,因此该时期劳动力丰富,社会负担较轻,但就业压力较大。第(4)题,从材料二看出,刘易斯拐点体现为劳动力短缺、老龄化现象加重等。第(5)题,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主要有来势猛,速度快,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等,解决措施主要从延迟退休年龄、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调整生育政策等方面分析。
答案(1)抚养比越高,就业比越低。
(2)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迅速下降,而出生率较高,少儿人口迅速增多,导致抚养比快速上升。2013年后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老年人口迅速增多,导致抚养比快速上升。
(3)人口红利期的人口特点是劳动人口的比重大,而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较小。有利影响:为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劳动力,且价格低廉;社会负担相对较轻,社会保障支出少,财富积累速度快。不利影响:就业压力大。
(4)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比重降低,社会抚养比增加。
(5)特点:来势猛,速度快;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社会养老负担重。解决措施:延迟退休年龄;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适当调整生育政策。
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认识区域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认识区域复习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区域划分的基础是,图示区域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与图示区域A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该图,影响辣度的主要因素包括有,该流域新垦区,从区域尺度来看,该区域属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认识区域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认识区域同步测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区域划分的基础是,图示区域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与图示区域A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该图,影响辣度的主要因素包括有,该流域新垦区,从区域尺度来看,该区域属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第一节 人口分布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第一节 人口分布同步训练题,文件包含新教材精创11人口分布同步练习2原卷版docx、新教材精创11人口分布同步练习2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