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必修二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第二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课后篇巩固探究
1.所给四幅图中,黑点表示乡镇、圆圈表示城市,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 )
解析城市一般都是由小到大发展起来的,先是小的乡镇,不断发展变大成为一个城市,城市规模扩大后又可能在郊区出现卫星城镇,以分散大城市的职能和人口。故A图反映了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
答案A
2.下图表示世界及四个大洲城市化发展统计情况。据图可推断( )
A.目前北美洲平均城市化速度最慢
B.亚洲城市化水平总体处于缓慢发展阶段
C.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呈正相关
D.非洲城市整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解析读图中曲线可知,北美洲城市化速度最低,故 A项正确;亚洲城市化水平总体处于加速阶段,故B项错误;从图中可知欧洲和北美洲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但现阶段城市化速度较慢,故C项错误;非洲地区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并未整体出现逆城市化,故D项错误。
答案A
下图示意安徽省1990—2030年城市化水平统计及预测。读图,完成第3~4题。
3.安徽省城市化进程的表现有( )
A.2000—2010年已进入城市化成熟阶段
B.2020—2030年城市化速度最快
C.2010—2012年城市化速度减缓
D.1990—1995年城市化速度最慢
4.目前安徽省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是( )
A.水平较低,发展较快
B.水平较高,发展快
C.水平低,发展慢
D.水平高,发展慢
解析第3题,仔细阅读城市化进程图就可以判读。2000—2010年为城市化加速阶段;2010—2012年城市化仍在快速增长;1990—1995年城市化速度最慢。2010—2012年与2015—2017年的人口年增长速度均高于2020—2030年。故D项正确。第4题,安徽省的城市化水平较低,处于城市化加速阶段,A项正确。
答案3.D 4.A
读我国某省1990—2030年城镇化水平统计及预测图,完成第5~6题。
5.有关该省城市化的进程说法正确的是( )
A.1990—1995年处于城市化加速阶段
B.2005—2010年城市化速度最快
C.2010—2012年城市化速度下降
D.2015年后城市人口将超过农村人口
6.近年来引起该省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根本原因是( )
A.户籍政策的放开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基础设施的完善 D.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解析第5题,据图可知,1990—1995年城市人口不足25%,因此未进入城市化加速阶段;2005—2010年城市化速度比2000—2005年慢,2010—2012年城市化速度未下降;2015年后城镇化水平大于50%,城市人口将超过农村人口。第6题,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主要动力,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该省的城市化水平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答案5.D 6.B
图甲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图乙为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读图,完成第7~8题。
7.在图甲中,字母E→F反映的是( )
A.城市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
B.城市化进程进入衰退阶段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城乡差距扩大
8.图乙中a、b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b最可能处在图甲中的( )
A.D时段 B.B时段 C.E时段 D.F时段
解析第7题,E—F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即逆城市化阶段。逆城市化现象是乡村基础设施完善,城乡差距缩小,城市化进一步发展的体现。第8题,图乙中b阶段农业就业比重最大,工业、服务业就业比重较小,应为城市化缓慢发展阶段。
答案7.C 8.B
下图为某市过去五年内城市人口变化分布图。读图,完成第9~10题。
9.该市不同区域人口变化反映的是( )
①人口增长类型的差异 ②人口迁移的方向 ③再城市化现象 ④郊区城市化现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近郊区常住人口增长率约为26%,主要是由于近郊区( )
①环境质量好 ②交通通达度提高 ③土地价格高 ④人文环境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9题,近郊区人口增加,核心区人口减少,说明人口由核心区迁向了郊区;城市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所给信息并没有反映出不同区域人口增长类型的差异。第10题,近郊区基础设施条件逐步改善,交通通达度提高,环境质量相对较好,吸引了大量人口的迁入。
答案9.D 10.A
读图,完成第11~12题。
11.图甲中,直接反映出来的从阶段Ⅰ到阶段Ⅱ城市化的主要特点是( )
A.非农业人口增加
B.中心商务区服务范围扩大
C.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D.城市等级扩大
甲
乙
12.据图乙推断,该城市容易出现的问题是( )
A.温室效应B.交通拥堵 C.城市内涝D.住房紧张
解析第11题,图甲直接反映出来的是城市用地面积增加,城市规模扩大,而耕地面积减少。第12题,由图乙可知,城市化主要对降水量、径流量产生影响,由于城市化致使地表硬化面积、建筑面积增加,植被减少,降水下渗减少,使降水在短时间内汇集,造成城市内涝。
答案11.C 12.C
导学号46404016(2017·天津文综,1~2)天津既有优美的盘山自然景观,又有海河沿岸的历史遗迹。读图,完成第13~14题。
图1 盘山景观图
图2 天津部分“沽”村落旧址示意图
13.盘山从山顶至山脚分上、中、下三盘,夏季常出现“三盘暮雨”的现象。图1中受“三盘暮雨”影响最明显的自然景观是( )
A.a B.b C.c D.d
14.目前,天津部分称“沽”的村落(图2所示)已难寻觅,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的扩展 B.河流的改道
C.人口的迁移 D.文化的融合
解析第13题,读图可知,盘山的上盘以松取胜,中盘以石取胜,下盘以水取胜。“暮雨”影响地表径流,进而影响以水取胜的“下盘飞瀑”。故选C项。第14题,考查城市化的过程。从图中可以看出,天津带“沽”字的村落多分布在河流沿岸。近年来,城市化不断推进,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很多原来的村落变为城市地区。故选A项。
答案13.C 14.A
15.城市渠化是指将城市内河河道取直,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天然河道变成人工明渠,如下图所示。城市渠化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是( )
A.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加重
B.底栖生物生存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C.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地下水水位上升
D.河道取直,水质恶化
解析城市渠化使河流流速加快,会减少泥沙淤积,A项错误;河道硬化,破坏了河底生物的生存环境,一些生物因难以生存而消失,B项正确;渠化阻断了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的联系,使下渗减少,地下水水位会下降,C项错误;河道取直,水流速度加快,水质在一定程度上净化加快,D项错误。
答案B
16.下图是1950—2050年世界上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变化趋势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比较欠发达地区与较发达地区农村人口数量的变化差异。
(2)据图分析2010年之后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
(3)据此推断欠发达地区城市化发展特点。
解析第(1)题,根据图例判断,图中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2010年之前一直增加,之后递减。较发达地区农村人口一直缓慢减少。第(2)题,图中2010年后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数量减少,主要是因为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力过剩。而城市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剩余的农村人口迁往城市,导致农村人口减少。第(3)题,欠发达地区城市化发展特点是城市化水平低,近年来发展速度快,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在不断缩小。
答案(1)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2010年之前一直增加,之后递减;较发达地区农村人口一直缓慢减少。
(2)2010年后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数量减少的原因: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力过剩,城市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农村人口迁往城市。
(3)城市化水平低,近年来发展速度快,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在不断缩小。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东亚25大人口都市区
材料 2015年1月26日,世界银行发布《东亚变化中的城市图景:度量十年的空间增长》。报告指出,2000年至2010年东亚地区有近2亿人迁入城市。无论从地域还是人口规模看,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10年就已超过日本东京地区,成为全球最大城市片区。
(1)分析2000年至201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特点。
(2)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全球最大城市片区的原因。
(3)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会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解析第(1)题,城市化特点包括城市数量增多、城市人口数量增多、城市用地规模增大及城市人口比重增加等方面。第(2)题,可从地理位置、工农业发展、交通、人口、政策等方面分析。第(3)题,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可从对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水循环等的影响方面分析。
答案(1)城市数量增多,城市等级提升,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2)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工农业发达;我国人口多,该区人口密集;改革开放及户籍管理政策有利于人口迁移,城市得以快速发展。
(3)生物栖息地及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水循环,使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后复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必修二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鲁教版必修二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课堂检测,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2练习:模块综合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本册综合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