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必修二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课堂检测
展开课时分层作业(五)
(建议用时:45分钟)
[合格基础练]
1.下列有关世界城市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产业革命前,城市数量少,规模大,多以经济职能为主
B.产业革命后,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
C.“二战”后,城市发展趋缓,逆城市化现象严重
D.世界城市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在20世纪初
B [世界城市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产业革命前,城市数量少,规模小,以政治职能为主;产业革命后,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城市成为区域经济中心;“二战”后,城市发展迅速,出现了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及专业化城市。]
下图表示某区域四个不同时期三大产业的就业构成情况。读图,回答2~3题。
2.由图判断,区域工业化程度最低的阶段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根据图中信息推断,四个阶段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C 3.A [第2题,由图可判断③阶段第一产业比例最大,第二、三产业比重最小,应该处于区域工业化程度最低的阶段。第3题,城市化水平高的时期第三产业比重大,由图示可判断①阶段第三产业比例最大,该阶段城市化水平应该最高。]
下图示意安徽省1990~2030年城市化水平统计及预测。读图,完成4~5题。
4.安徽省城市化进程的表现有( )
A.2000~2010年已进入城市化后期成熟阶段
B.2020~2030年城市化速度最快
C.2010~2012年城市速度减缓
D.1990~1995年城市化速度最慢
5.目前安徽省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是( )
A.水平较低,发展较快 B.水平较高,发展快
C.水平低,发展慢 D.水平高,发展慢
4.D 5.A [第4题,2000~2010年为城市化中期加速增长阶段;2010~2012年城市化水平仍在快速增长;1990~1995年城市化速度最慢;2010~2012年与2015~2017年的城市人口年增长速度均高于2020~2030年。第5题,安徽的城市化水平较低,处于城市化中期加速阶段。]
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先等原则。生态城市有利于解决因不合理城市化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据此回答6~8题。
6.目前,多数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结构不合理
B.人类活动产生大量废弃物
C.管理力度不够
D.地形、河流因素的不利影响
7.从发展生态城市要求来看,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 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 )
A.大气污染加剧,雾霾严重
B.降水量减少,水资源枯竭
C.噪声扰民,居住环境质量差
D.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8.为建设生态城市,安阳市推出了公共自行车租赁业务,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骑自行车出行。下列场所适合设置公共自行车存取点的是( )
①公交站附近 ②学校、医院旁边 ③高架桥上
④住宅小区周边 ⑤隧道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6.B 7.A 8.B [第6题,目前多数城市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不合理,排放了大量的废弃物,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第7题,中原城市群中的大气污染严重,雾霾天气频发,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第8题,公共自行车存取点应靠近人群流量大的地方,方便人们使用。]
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城市雨后“喷泉”图。
材料二 地面状况与降雨损失量关系图。
降雨损失量越高的地表越不容易积水
(1)有专家认为:“雨岛效应”是诱导和强化城市暴雨的因素之一,特别是在汛期,容易使城区出现强度大的降水,造成城市区域性内涝。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雨岛效应”的形成。
(2)根据材料二,判断降雨30分钟时草地的降雨损失量大约是混凝土方砖地的多少倍?并分析说明城市易出现雨涝的原因。
[解析] 第(1)题,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城市气流呈上升趋势,再加上城市大气污染增加了降水所需的凝结核时,城市降水多于郊区。第(2)题,城市地面硬化,植被破坏,造成下渗作用减弱,再加上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城市易出现雨涝。
[答案] (1)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余热和地表的硬化使城市成为“热岛”,促使空气对流上升;城市上空多降水所需的凝结核;城市增加地表空气运动摩擦力,使降水系统停留时间延长等。
(2)7~8倍。 城市建设使绿地减少,造成暴雨损失量锐减,地表径流会在短时间内积聚而形成雨涝;城市地下排水管道设计不合理,不能及时排泄下渗的雨水,甚至出现喷涌现象,加剧城市雨涝的形成。
[等级过关练]
下图为百度地图发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城市研究报告》中城市人口吸引力指数(是评估城市吸引力的重要指标)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10~12题。
10.图示城市人口吸引力指数排名靠前的主要原因是 ( )
A.经济水平高 B.生态环境好
C.交通状况好 D.人口素质高
11.图示城市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后,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 )
A.人口素质下降,管理难度加大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老龄化加剧
C.加剧交通拥堵,增加住房压力
D.就业岗位减少,失业率提高
12.针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图示城市应 ( )
A.迅速扩大城区规模,提高人口容量
B.大力发展制造业,增加就业机会
C.拓宽改造城市道路,解决交通拥堵
D.进行城市合理规划,分散城市职能
10.A 11.C 12.D [第10题,我国城市人口吸引力排名前十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少数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这些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A正确。前十名生态环境好的风景城市少,不是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B错误;城市交通通达度高,但交通拥堵严重,C错误;人口素质高对城市人口吸引力影响较小,D错误。第11题,图示城市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后,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加剧交通拥堵,增加住房压力,C正确。人口增加,不会导致人口素质下降,A错误;劳动力人口迁入,老龄化减轻,B错误;劳动力迁入,就业岗位不会减少,D错误。第12题,针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图示城市人口数量过大,应进行城市合理规划,分散城市职能,D正确。我国城市政策是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A错误;大力发展制造业,增加就业机会,会导致更多人口迁入,城市化问题加重,B错误;拓宽改造城市道路,不能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C错误。]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我国城市化“纳瑟姆”曲线图。
材料二 下表为某城市市中心与郊区16时的气温差表。
时间 | 1月 | 2月 | 7月 | 10月 | 全年 |
平均气温差/℃ | 5.2 | 6.0 | 5.4 | 6.0 | 5.5 |
(1)1990~2020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处在哪一阶段?该阶段有何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地理意义。
(3)据材料二表中数据,分析该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方向与原因,并提出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阶段处于加速发展阶段。第(2)题,城乡一体化的地理意义需要从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方面回答,其最终目的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第(3)题,城市中心区与郊区存在着热力环流,所以要合理规划城市,避免城市中心区与郊区的环境受到热力环流的影响。
[答案] (1)加速阶段。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聚集,城市化水平加速提高,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大幅度增加,出现城市密集地区和城市群。
(2)有利于缓解城市压力,壮大城市经济实力;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或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3)方向:高空污染物由城市向郊区扩散,近地面污染物由郊区流向城市。原因:城郊气温差产生了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或城市热岛效应)。措施:在郊区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时,应该选择在热力环流下沉气流之外的区域;提高郊区绿化率。
地理必修二第三节 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二第三节 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课后复习题,共6页。
必修二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练习题: 这是一份必修二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练习题,共7页。
地理鲁教版第三节 旅游业与地理环境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地理鲁教版第三节 旅游业与地理环境课时作业,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