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
展开第二单元测评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为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图示圈层②是( )
A.水圈 B.岩石圈
C.生物圈 D.大气圈
2.地球圈层中( )
A.外部和内部圈层称为“同心圈层”
B.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下部
C.内核是由液态物质组成的
D.地壳在陆地上具有不连续分布的特点
解析:第1题,图中①圈层能为③圈层供水且能渗透进②圈层,因此①是水圈,②是岩石圈;③可为④供氧,④可为②提供降水,因此③是生物圈,④是大气圈。第2题,地球的圈层可分为外部和内部圈层两个部分,外部和内部圈层共同以地心为中心,故二者又称为“同心圈层”。而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地核可分为内核与外核,内核为固态,外核则是由液态物质组成的;地壳在陆地上具有连续分布的特点。故A项正确。
答案:1.B 2.A
读下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完成第3~4题。
3.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①—a,②—b,③—c
B.①—b,②—a,③—c
C.①—c,②—b,③—a
D.①—c,②—a,③—b
4.与河流位置a、b、c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
A.侵蚀、搬运、沉积
B.侵蚀、沉积、搬运
C.沉积、搬运、侵蚀
D.搬运、沉积、侵蚀
解析:第3题,①为宽阔的河谷,多在河流下游;②为“V”型谷,多位于河流上游;③河谷比较开阔,多位于河流中游。第4题,河流上游以侵蚀作用为主,中游以搬运作用为主,下游以沉积作用为主。
答案:3.D 4.A
黄山有著名的“天狗望月”景观。“天狗”由花岗岩组成,独居峰顶,翘首望月。据此完成第5~6题。
5.“天狗”的岩石类型及形成的地质作用对应下图中的( )
A.c① B.a②
C.c③ D.d④
6.将棱角分明的花岗岩,塑造成栩栩如生的“天狗”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风化作用
解析:第5题,由题干可知,“天狗”的岩石类型是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形成的。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可知图中b为岩浆,c为侵入岩,故A项正确。第6题,黄山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明显。但此岩石位于山顶部位,更多是受外力对岩石的各种破坏作用,即风化作用,才能塑造成现在的“天狗”形状。
答案:5.A 6.D
夏季绿洲、湖泊的最高气温比其毗邻的沙漠、戈壁低30 ℃左右,水分的蒸发量要少一半,几乎和沿海湿润地区差不多。其原因是沙漠戈壁和绿洲、湖泊对于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在白昼阳光辐射下,沙漠、戈壁干燥地面强烈增温,通过大气的平流作用,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的热交换难以进行,下层冷空气团得以保持稳定,因而形成一个湿润、凉爽的小气候。这种现象称之为“冷岛效应”。据此完成第7~8题。
7.“冷岛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不同纬度的光照差异
B.不同下垫面的热量差异
C.不同高度的气压差异
D.不同海陆位置的水分差异
8.“冷岛效应”产生时,与绿洲、湖泊上空气温变化规律相符的是( )
解析:第7题,气温是热量的体现,绿洲、湖泊气温低于周边沙漠、戈壁,说明绿洲、湖泊热量少于周边沙漠、戈壁。第8题,由“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可知,大气层出现了逆温层,C图符合题意。
答案:7.B 8.C
读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高空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完成第9~10题。
9.气压大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D>C>A>B
B.A>B>D>C
C.C>D>A>B
D.C>D>B>A
10.此季节,对图中所示大陆上的等温线,说法正确的是( )
①向高纬凸出 ②向低纬凸出 ③向北凸出 ④向南凸出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第9题,由同一水平面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形状之间的关系是“凸高凹低”可知,等压面向上弯曲的A处气压较高,而向下弯曲的B处气压较低,位于低空的C、D处气压与高空相反,且均高于高空A、B处。第10题,因为C处是低压,由温度与气压相互关系可知此季节陆地气温较海洋高,为北半球夏季,大陆等温线向高纬方向凸出,即向北凸出。
答案:9.A 10.A
下图是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分析完成第11~12题。
11.该月份,①②两地的平均风力相比较( )
A.①地的较大
B.②地的较大
C.两地相当
D.上半月①地的较大
12.③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此时的盛行风向为(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解析: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②地气压差比①地大,说明②地平均风力较①地大。第12题,结合该经纬度地区的海陆分布和沿23°26'N的气压变化分析,③地印度半岛附近为低气压中心,此时为北半球夏季,③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盛行西南风。
答案:11.B 12.B
下图是某区域某月盛行风向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3~14题。
1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降水最少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14.图示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澳大利亚西北部受西北季风影响多雨
B.洛杉矶森林火险等级最高
C.非洲热带草原上植被枯黄
D.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动频繁
解析:第13题,①地气流运动方向为从中心向外辐散,所以为高压中心,垂直方向上气流以下沉运动为主,降水少。第14题,图中显示亚欧大陆被高压控制,故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季风,给澳大利亚西北部带来降水,A选项正确。洛杉矶处于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时,降水少,森林火险等级最高;此季节南半球非洲的热带草原区草类茂密;我国东南沿海夏秋季节多台风活动,B、C、D选项都错。
答案:13.A 14.A
读北半球某地某天气系统过境时风向、风速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图中符号表示风向,此图例表示北风;风速与风级的对应关系:5级为8~10.7米/秒;12级为28.5~32.6米/秒),完成第15~16题。
15.此天气系统( )
A.多生成在赤道地区的海洋上
B.过境时气温骤降,带来大雪冻害
C.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D.常带来大风、特大暴雨等灾害
16.据图推断该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是( )
A.由西南向东北
B.由东南向西北
C.由东北向西南
D.由西北向东南
解析:第15题,根据该天气系统过境时风速较大,中心风速小,风向多变,可推断该天气系统为台风;台风过境时,常带来大风、特大暴雨灾害。第16题,从风向看,开始时该地为西北风,风速不断增大,表示位于台风的西北方;风速逐渐减小为0,表示台风中心经过;风向转化为东南风,说明台风离开,该地位于台风东南方,即台风由东南向西北移动。
答案:15.D 16.B
水文地质剖面图是反映某一地段在一定垂直深度内水文地质条件的图。它主要反映含水层的埋藏与分布,地下水位及地下水的补给、排泄等情况,地下水化学类型及其垂向变化等。下图是四川黄龙自然风景区水文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第17~18题。
17.被人们称为人间瑶池的黄龙,以其奇幻美丽的钙化池闻名于世,如“迎宾池”“争艳池”和“五彩池”,钙化池的水源补给主要来自( )
A.雨水和地下水
B.雨水和河流
C.冰雪融水和河流
D.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18.黄龙是一个比较脆弱的水文地质景观。有研究表明黄龙景区钙化池目前正处在衰变退化阶段,导致其衰退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气候干旱加剧
B.景区开发超载
C.地下水位上升
D.泉水溢出量减小
解析:第17题,四川黄龙自然风景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充沛;水文地质剖面图显示,山体地下贮存着丰富的地下水,地下水沿着断裂上升溢出地表形成泉水,并以地表径流形式沿沟直下,逐级注入“五彩池”“争艳池”和“迎宾池”。第18题,由上题可知,钙化池的补给水源为雨水和地下水。黄龙的兴衰取决于地下水的溢出状态,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景区地下水位下降,泉水溢出量减小,钙化池景观呈衰退之势。
答案:17.A 18.D
读某大洋局部环流示意图,完成第19~20题。
19.如果该大洋完全位于东半球,那么下列洋流中属于图示大洋环流的是( )
A.墨西哥湾暖流
B.加利福尼亚寒流
C.东澳大利亚暖流
D.西澳大利亚寒流
20.与图中②海岸相比,④海岸( )
A.气温较高,空气湿度较小
B.气温较高,空气湿度较大
C.气温较低,空气湿度较大
D.气温较低,空气湿度较小
解析:第19题,③处盛行东南风,①处盛行偏西风,且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可以判断该大洋环流是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若该大洋完全位于东半球,则该大洋为印度洋,因此选D项。第20题,②海岸沿岸洋流为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④海岸沿岸洋流为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
答案:19.D 20.B
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第21~22题。
21.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
A.1—3月
B.3—6月
C.6—9月
D.9—12月
22.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
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
解析:第21题,图中显示甲河床断面低于乙河床,甲到乙的变化过程是河床逐渐升高的过程,结合材料,甲为河流汛期对河床侵蚀作用强的阶段,乙为枯水期潮流带来泥沙堆积河床的阶段,由甲到乙为河流汛期结束转为枯水期的过程。浙江东部1—3月属于枯水期,3—6月为枯水期转为汛期,6—9月属于汛期,9—12月属于汛期转为枯水期的过程,故D项正确。第22题,河流上游水库对下游河段具有调蓄作用,导致下游河段径流量汛期减小、枯水期增大,A项错误;由于汛期流量减小,下泄径流对河床冲刷减弱,因此河道淤积加重,流速减慢,C项错误;图中显示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影响河床深度,对宽度影响较小,D项错误。
答案:21.D 22.B
23.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城市气候资料图,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分别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C.极地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解析:甲地冬季寒冷,夏季高温,降水量集中,应是温带季风气候;乙地全年高温,年降水量大于2 500毫米,并且季节变化大,应是热带季风气候;丙地夏季高温,冬季温和,年降水量大于500毫米,应是地中海气候;丁地冬冷夏凉,全年降水分配均匀,应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D
读世界上某种气候类型的局部分布地区示意图,完成第24~25题。
24.该种气候的分布地区中,①地区的最高纬度分布较低(低于35°S),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 D.洋流
25.②地区最热月均温为24~28 ℃,③地区西海岸最热月均温为16~21 ℃,产生这种气温差别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洋流 D.地形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第24题,①地区位于非洲南端,以南为海洋,没有陆地分布,故以南没有该类气候分布。第25题,②地区和③地区纬度大致相同,都位于沿海,但②地区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③地区有秘鲁寒流经过,故两地气温差别较大。
答案:24.A 25.C
二、综合题(共50分)
26.(13分)读我国东部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说出该地的气候类型及特征。(3分)
(2)分别指出影响图中①②两地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并分析这些外力作用在什么季节强度最大。(4分)
(3)简述甲山地的形成过程。(3分)
(4)由于人口增长,图中乙处森林正在被日益扩大的耕地所取代。简述这一现象的发生对当地气候或河流水文特征产生的影响。(任选其一回答,3分)
解析:第(1)题,由图名及图示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面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故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第(2)题,①地位于上游山区,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②地位于河流出山口,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洪积—冲积平原。河流流量大时,①地的侵蚀作用和②地的堆积作用明显。第(3)题,结合岩层的弯曲状况判断该山地是向斜成山。第(4)题,森林破坏会加剧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增大,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增大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同时影响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
答案:(1)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①流水侵蚀,②流水堆积。夏(秋)季节,该地区进入雨季,河流流量大,①地的流水侵蚀和②地的流水堆积作用强度最大。
(3)(地质时期)地壳运动使岩层受挤压向下弯曲形成褶皱(向斜);(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4)对气候的影响:降水减少;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增大。对河流的影响: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增大。(任选其一回答)
27.(12分)读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图1)和亚洲季风环流图(图2),完成下列各题。
图1
图2
(1)说出A气压带名称及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2分)
(2)B风带名称是什么?(2分)
(3)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处于如图1所示位置时,亚洲季风环流为图2中 (填“甲”或“乙”)所示,此时东亚地区的风向为 。(4分)
(4)每年2月下旬,我国部分地区会出现“倒春寒”现象,当时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是什么?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特点是怎样的?(4分)
解析:第(1)题,A为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终年高温多雨。第(2)题,B为东北信风带。第(3)题,图1所示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为北半球冬季,图2中甲代表冬季,东亚盛行西北风。第(4)题,2月下旬,亚欧大陆仍然受亚洲高压(或蒙古高压)控制,气候寒冷干燥。
答案:(1)赤道低气压带;终年高温多雨。
(2)东北信风带。
(3)甲 西北风
(4)亚洲高压(或蒙古高压)。寒冷干燥。
28.(11分)读常见的气候类型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1 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图2 气候资料统计图
图3 三维坐标图
图4 直角坐标图
(1)图1中左、右两图所示的两种气候类型分别是什么?冬季时它们的气候特征分别是什么?其中左图所示的气候类型在全球的分布规律是什么?(6分)
(2)图2中所示气候主要分布特征是什么?其成因是什么?(2分)
(3)图3所示的气候类型具有怎样的分布规律?(1分)
(4)图4中全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类型数码是什么?⑤代表的气候类型是什么?(2分)
解析:第(1)题,图1中左图表示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冬季温暖湿润;右图表示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第(2)题,图2表示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是由于海陆热力差异而形成的。第(3)题,由图3可知,该气候类型终年温和多雨,且全年降水分配均匀,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第(4)题,由图4可得,全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类型为①热带雨林气候。其中⑤所表示的气候类型最冷月均温大于0 ℃,且降水量丰富,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1)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和多雨;寒冷干燥。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2)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海陆热力差异。
(3)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4)①。亚热带季风气候。
29.(14分)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三大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有哪些?我国西部地区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有哪些?(4分)
(2)我国西部干旱缺水地区修建的“母亲水窖”主要对水循环的 环节和 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是什么?(4分)
(3)增加丁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有哪些?(2分)
(4)乙循环除了能使陆地淡水得到更新外,其意义还有哪些?(2分)
(5)试根据水循环原理分析水资源出现枯竭的人为原因。(2分)
解析:本题以水循环示意图为背景,考查水循环的主要环节、类型以及意义等。第(1)题,考查水循环类型及主要环节,由图可知三大水循环都有蒸发和降水环节。我国西部地区的河流主要参与了陆上内循环,还有少部分河流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第(2)题,修建水窖主要影响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和下渗环节;对保障西部地区用水具有积极意义。第(3)题,提高植被覆盖率有利于增加丁环节水量。第(4)题,海陆间水循环对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塑造地表形态以及促进物质和能量交换具有重要意义。第(5)题,根据水循环原理可知,人类用水量超过水循环更新的数量或者水污染严重,都会造成区域水资源短缺。
答案:(1)蒸发、降水。甲、乙(或陆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
(2)地表径流 下渗 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保障人们的生产、生活。
(3)植树种草,保护地表植被。
(4)促进各种水体的转化,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塑造地表形态;促进物质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转化与交换。
(5)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数量;水资源遭到污染。
2019-2020学年地理鲁教必修1检测:模块综合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鲁教版本册综合练习题,共11页。
地理必修一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和环境综合与测试练习: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一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和环境综合与测试练习,共11页。
鲁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鲁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