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精练
展开【基础达标】
1.下列物质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 )
A.硝酸钠溶液 B.二氧化碳
C.稀硫酸 D.硫酸铜溶液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将试纸伸入待测液中
B.将试纸用水润湿后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试纸上
C.将待测液倒入玻璃片上的试纸上
D.把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试纸上
3.“雪碧”等碳酸型饮料的pH小于7,晃动后打开瓶盖,其pH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4.物质的分类非常重要。下列按酸、碱、盐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
A.H2SO4、Na2CO3、NaCl
B.Ca(OH)2、HCl、Na2SO4
C.NaOH、H2CO3、NaCl
D.H2SO4、NaOH、Na2CO3
5.正常人的体液pH都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否则人会生病。下列人体体液中,酸性最强的是 ( )
A.唾液(pH:6.6-7.1)
B.血浆(pH:7.35-7.45)
C.胆汁(pH:7.1-7.3)
D.胃液(pH:0.9-1.5)
6.下列示意图能表示加水稀释pH=10的溶液的是( )
7.下表是部分农作物生长对土壤pH的要求。如果某地区经常降酸雨,则该地区最不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是( )
A.大豆 B.茶
C.玉米 D.马铃薯
8.下图表示的是一些物质在常温下的近似pH,回答下列问题:
(1)厨房清洁剂呈_____________性,在少量厨房清洁剂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呈______________色。
(2)酸雨的酸性比正常雨水的酸性_____________ (填“强”或“弱”)。
(3)测量苹果汁pH时,pH试纸是否需要先用蒸馏水湿润_____________ (填“是”或“否”)。
9.如图所示是稀硫酸与40 g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的pH随加入溶液的质量m的变化关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物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溶质_____________克。
(2)据图分析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是往_____________溶液中滴加另一种溶液。
(3)某同学借助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反应进程,则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
反应获得的溶液pH恰好为7。
10.为从定量角度认识中和反应,小明同学自行设计并进行了下面实验:
①在小烧杯中倒入8%的氢氧化钠溶液10 g,滴入2滴酚酞溶液后,溶液呈红色;
②另取10%的稀盐酸逐滴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边振荡,随盐酸的滴入,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③在溶液红色消失瞬间,停止实验。
若停止实验时,两溶液恰好反应。
请分析小明实验后回答:
(1)实验中酚酞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出这时共用去稀盐酸的质量是多少?(精确到0.1)
【知能提升】
1.家庭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如下:
当我们被蚊虫叮咬后,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蚁酸(具有酸的性质),从而使皮肤肿痛。要减轻痛痒,应在叮咬处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 )
A.食醋 B.牛奶
C.食盐水 D.牙膏或肥皂水
2.少年儿童按下图时间就餐,口腔残留食物的pH在一天中的变化如下:
已知口腔若经常保持酸性,容易发生蛀牙,如果只从这一点考虑,你认为三次刷牙时间最好安排在( )
A.三次吃点心后
B.早、午、晚餐前
C.早餐、午餐、晚睡前
D.早、午、晚餐后
3.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烧碱溶液与盐酸混合后,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现的颜色是 ( )
A.红色 B.蓝色
C.无色 D.紫色
4.紫甘蓝汁性质稳定,其颜色随pH改变而发生如下变化: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紫甘蓝汁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B.将紫甘蓝汁加入到不同碱性溶液中,可能显示出多种颜色
C.与石蕊相比,紫甘蓝汁可粗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大小
D.向滴有紫甘蓝汁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若溶液变色则说明一定恰好完全反应
5.(1)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里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成____________色,pH____________7(填“>”“<”或“=”),逐滴向锥形瓶中滴入盐酸并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的pH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有一瓶溶液pH是4.5,如果要使溶液的pH升高,可以用___________的方法。
6.为测定某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某稀硫酸溶液20 g,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30 g,同时用pH计测定并记录反应过程中混合溶液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过滤后得滤液47.67 g。请你通过计算 ,求出氢氧化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探究创新】
小明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了稀盐酸,发现没有明显现象。为了判断两者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他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入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后观察到酚酞溶液不变色。
(1)根据上述现象,小明得出“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的结论。小白认为小明的结论是不合理的,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白利用pH试纸测反应后溶液的pH,以确定两者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请你选用其他试剂再设计一个实验,以验证氢氧化钠和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要求写出选用的试剂、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和相应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白为了继续探究“在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过程中,溶液的pH是如何变化的”这一问题,进行如下实验: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滴加盐酸,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记录数据如下表:
下图中能合理表示该反应过程中pH变化的图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基础达标】
1.【解析】选C。中和反应是酸与碱的反应,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的应该是酸。
2.【解析】选D。不能将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试剂;不能用水润湿试纸,润湿后再测溶液的pH,可能产生误差。
3.【解析】选A。晃动后打开瓶盖,碳酸会分解,酸性减弱pH将变大。
4.【解析】选D。A项中H2SO4、Na2CO3、NaCl分别属于酸、盐、盐;B项中Ca(OH)2、HCl、Na2SO4分别属于碱、酸、盐;C项中NaOH、H2CO3、NaCl分别属于碱、酸、盐,上述三项都不符合题意,可以排除。只有D项H2SO4、NaOH、Na2CO3是按酸、碱、盐的顺序排列的。
5.【解析】选D。pH与酸碱性的对应关系为:
pH<7 溶液为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7 溶液为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7溶液为中性;A、B、C、D四个选项中 D中pH最小,酸性最强,故选D。
6.【解析】选D。pH=10的溶液呈碱性,加水稀释溶液变稀,其碱性逐渐减弱,但仍然是碱性溶液,所以它的pH会从10逐渐变小而无限接近于7,不会等于更不会小于7。
7.【解析】选C。玉米适合在碱性土壤中种植,该地经常降酸雨,不适合种玉米。
8.【解析】厨房清洁剂pH大于7,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酸雨的pH比正常雨水的pH小,酸性更强;测溶液的pH时,若将pH试纸先用蒸馏水润湿,则相当于将溶液稀释,可导致结果出现偏差。
答案:(1)碱 红 (2)强 (3)否
9.【解析】(1) 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为40 g×5%=2 g;(2)从图中可以看出pH随另一种溶液的滴加而变小,所以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3)无色酚酞溶液遇氢氧化钠溶液变为红色,遇酸或中性溶液不变色,当观察到溶液红色刚刚褪去时,正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pH恰好为7。
答案:(1)2 (2)氢氧化钠 (3)溶液红色刚刚褪去
10.【解析】由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无现象发生,故利用酚酞溶液来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以及反应进行的程度。当两溶液恰好反应时,根据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氢氧化钠的质量可求盐酸的质量。
答案:(1)判断反应是否进行和进行的程度
(2)解:设共用去稀盐酸的质量为x
HCl + NaOH====NaCl + H2O
36.5 40
x×10% 10 g×8%
x=7.3 g
答:共用去稀盐酸的质量是7.3 g
【知能提升】
1.【解析】选D。因为蚁酸具有酸的性质,要减轻被蚊虫叮咬后的痛痒,应在叮咬处涂抹碱性物质以中和蚊虫分泌出的蚁酸,食醋pH<7,呈酸性,牛奶pH<7,呈弱酸性,食盐水pH=7,呈中性,牙膏或肥皂水pH>7,呈碱性,故选D。
2.【解析】选A。由图可知,当三次吃点心的时候,口腔残留食物的pH都接近6.5,酸性较强,容易发生蛀牙,所以三次刷牙时间最好安排在三次吃点心后,故选A。
3.【解析】选A。根据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参加反应的NaOH与HCl的质量比40∶36.5。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烧碱溶液与盐酸所含的溶质的质量相等,二者反应后盐酸有剩余,反应后的溶液显酸性,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后溶液变为红色。
4.【解析】选D。紫甘蓝汁在不同酸碱度的溶液中呈现不同的颜色,可用作酸碱指示剂,A、B正确;石蕊只能测定溶液的酸碱性,而紫甘蓝汁能粗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C正确;紫甘蓝汁在不同酸碱度的溶液中颜色不同,只根据溶液颜色发生变化无法判断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5.【解析】(1)氢氧化钠属于碱,能使酚酞变红色,溶液的pH大于7;加入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若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为中性,pH等于7,红色溶液又变为无色(或红色逐渐褪去),pH减小 。(2)加碱或水都能使溶液的pH升高。
答案:(1)红 > 红色溶液又变为无色(或红色逐渐褪去) 减小
(2)加碱液(或加水、碱性溶液等合理即可)
6.【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求得反应后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根据硫酸钡的质量可求得恰好反应时消耗氢氧化钡的质量。根据图像可知,在滴加25 g氢氧化钡溶液时,溶液的pH为7,反应恰好完成,用所求得的氢氧化钡的质量除以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25 g)即可求出氢氧化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解:设参加反应的Ba(OH)2的质量为x
生成的BaSO4质量为:20 g+30 g-47.67 g=2.33 g
Ba(OH)2+H2SO4====BaSO4↓+2H2O
171 233
x 2.33 g
x=1.71 g
Ba(OH)2的溶质质量分数=1.71 g÷25 g×100%=6.84%
答:该溶液中Ba(OH)2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84%。
【探究创新】
【解析】(1)通过滴加酚酞溶液的方法来检验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是否完全反应是不合理的,因为酚酞溶液在中性或酸性溶液中都呈现无色。(2)可选用石蕊溶液来检验,这是因为石蕊溶液在酸性、中性、碱性溶液中会显示不同的颜色,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若石蕊溶液变红,那么盐酸有剩余,如果不变色,则恰好完全反应。(3)分析表中信息可知,随着盐酸的滴加,溶液pH的整体变化趋势是逐渐减小的,但并非直线下降,整个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滴入稀盐酸体积在0~19.5 mL时,pH下降较为缓慢,第二阶段是滴入稀盐酸体积在19.5 mL~20.5 mL时,pH有一个陡然的下降,第三阶段是在
20.5 mL~40 mL时,pH的下降又变得缓慢,且逐渐向横坐标靠拢,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出正确选项为C。
答案:(1)无色酚酞溶液遇到酸也是不变色
(2)石蕊溶液,若石蕊溶液变红,那么盐酸有剩余,如果不变色,则恰好完全反应(或锌,如果出现气泡,那么盐酸有剩余,溶液显酸性,如果没有气泡,则恰好完全反应)(答案合理即可) (3)C
农作物
大豆
茶
玉米
马铃薯
pH
6.0~7.0
5.0~5.5
7.0~8.1
4.8~5.5
物质
食醋
牛奶
食盐水
牙膏
肥皂水
pH
2~3
6~7
7
8~9
9~10
pH
<6.5
7.0~7.1
7.5~8.5
8.5~12.0
>12.5
颜色
粉红色
紫色
蓝色
绿色
黄色
盐酸的体积/mL
0
10
19.5
20
20.5
30
40
pH
13
12
11
7
3
2
1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a href="/hx/tb_c987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课后测评</a>,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填空与简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a href="/hx/tb_c987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测试题</a>,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精练: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a href="/hx/tb_c987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精练</a>,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