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三 分数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20秋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按比例分配》说课稿
一、分析教材、明确目标 。
《按比例分配》是苏教版六年制数学上册的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分数与比的联系,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问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生产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今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数学课程标准》四个关注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知识方面: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问题。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及归纳、总结、概括的能力。
3、情感方面: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关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意识、灵活思维品质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让学生学会评价自我,欣赏他人。
根据上述观点,我认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理解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新时代的课堂,是信息技术的课堂,本课我设计了一个多媒体课件予辅助教学。
二、教中孕法、学中得法。
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教学中要因势利导,采用合理的教法,教给学法,掌握学法,学会用法。因此本课的教学法我总体归纳为两点:
1、 创设情境,为自主探究形成氛围。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要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本课教学设计时,考虑到教材中例5较枯燥乏味,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有一定难度。为了创设好学生自主探索的情境,本课设计从学生感兴趣的两个年级分保洁区面积的实例引入教学。
根据劳动付出比为3︰2,总面积为500㎡,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得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这样,在解题策略的过程中:学生既懂得用已掌握的方法解决新问题,又发现了新的解题方法;每位学生都体验着参与探索的乐趣。而在拓展延伸时,诱导学生迁移运用探索发现的新方法来解决新问题,并分析用新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思路。从而也就解决了课本例11的问题。
这整个环节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方法——运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在这样的探索学习中,使每位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拓展,每位学生都体验着探索成功的喜悦。
2、 自主探究,为合作学习创设平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本课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在沟通比与分数的联系基础上,发现问题、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探究、发现新方法。
在与他人交流中选择合适策略,丰富自己数学活动经验过程中,学会分析、比较、归纳、综合,促使数学思想方法的发展,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体验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获得新知识的愉悦。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不同程度发展。
三、情境铺垫、设计教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新课标提出:通过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到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所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六年级有3个班和一年级有2个班,共同承担了面积为500平方米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平均每个年级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
这样分合理吗?怎样分才合理呢?小朋友们,你们想想,那应该怎么分才合理呢?这样,学生的兴趣马上就来了。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首先让学生自主探究,独立解答之后再让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这里就要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时间,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再进行全班交流,归纳总结:得出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那也许在小朋友分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1︰1平均分配的形式,这里也可借此引发讨论,进而进行思想教育。)
通过这个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学生已初步了解了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那接下来就可以顺水推舟,指导自学例11、感悟新知。
(进一步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同时自然的过渡到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上。)
第三个环节:拓展延伸、发展提高。
(这一环节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发现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同时也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数学。在某种意义上说:也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所以我还设计这么一道题用以拓展延伸。
1、一个长方形周长是2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7 ︰3,求长与宽各是多少厘米?
2、思考:平均分是不是按比例分配的问题题?按照几比几分配的?
3、趣味数学
大象最近开办了一家公司,小猪、小狗、 狐狸因工作努力,大象决定拿出一笔钱, 按4︰5︰6奖赏给小猪、小狗、狐狸。正当小猪、小狗想着自己拿钱的份数时,狐狸眼珠一转,说道:“各位,为了计算简单一点,我们每人去掉自己三份的钱,按1︰2︰3来分这笔钱,怎么样?反正大家也没任何损失。” 同
学们,你们觉得狐狸说得有道理吗?
学生的答案可能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对此进行优化,如果出现不当,也告诉了学生:学好按比例分配,不但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且还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分析问题。
第四个环节:质疑总结、反思提高。
一说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还有疑惑吗?
还可以各抒已见,自己在本节课中的表现怎么样,同桌的表现又怎么样,你认为本节课谁的表现最好。
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的基础上发展,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使学生认识自我与他人,从而促进自己的再发展。
教学反思
一、情境引入,切入课题。
精彩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知识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创设了分配保洁区域的情境。实践证明:这个情境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学生在这个情境中经历了从易到难,从知道到不知道,从平衡到不平衡的过程,这很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坚信: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演绎的问题情境,能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是实实在在的。
二、自学互学,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感受合作中的快乐。
标准指出:过程和结果同等重要。我们要注重过程,经历过程学生才能见到更美的彩虹。这节课,我改变以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方法,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让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到学习的探究过程,开展自学互学、小组交流、自由汇报等形式,使他们成了真正的“主角”,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学生进行思考。如本节课中,在处理“怎样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含义,怎样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这两个环节的教学时,通过小组讨论,发表每个个体的意见,形成小组意见,又通过组际间的交流,得出综合完整较理想的结论,让同学们感到合作的力量,得到成功体验的机会。通过让学生在疑惑中去探索,在探索中去思考,在思考中去发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感受到合作的乐趣、成功的愉悦。
三、联系实际,学有所用。
在教学活动中,有时不只创设一个情境,而是教师利用声音、画面、实物场景等多种手段创设多种情境。本节课所创设的情境,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阶梯式的情境系统。能给学生一种整体的、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注重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以前的课,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很少顾及学生的情感体验。本节课本人很注重对学生各方面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是我们教师每一节课都必备的,它起到了磨刀不误砍柴工的作用。我们大人做什么事,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也都希望得到另人的尊重,学生是人,是还长不大的人,他们在课堂上付出了努力,为什么就不能得到该有的表扬呢?
五、存在的不足:
1、教学语言不够精炼,课上教师激情,情绪也不够到位。
2、还不太善于挖掘教材的问题性、情境性,培养学生多角度、个性化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今后努力的方向:
深入挖掘教材,研究教法,找到最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学到有根的数学,有营养的数学,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三 分数除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三 分数除法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三 分数除法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三 分数除法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揭示课题,专项练习与基本练习,对比练习与开放练习,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六年级上册三 分数除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册三 分数除法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