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过关训练:卤素 海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解析版)
展开卤素 海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已知与浓盐酸在常温下能反应产生。若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并与金属反应。每个虚线框表示一个单元装置,其中有错误的是( )
A.①处和②处 B.只有②处 C.只有②处和③处 D.②处、③处和④处
【答案】D
【详解】
①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产生,①正确;
②浓盐酸易挥发,生成的氯气中混有和水蒸气,应通入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除去,会与溶液反应,故不能选择氢氧化钠溶液,②错误;
③用浓硫酸干燥氯气,导管应长进短出,③错误;
④氯气与金属在试管中反应,若用单孔塞,容易造成试管内压强过大,且导管应伸到试管底部,④错误。
综上,答案选D。
2.如图是制取和收集某气体的实验装置,该装置可用于
A.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Cl2
B.用浓氨水和生石灰反应制取NH3
C.用浓硝酸与铜反应制取NO2
D.用过氧化钠固体和水反应制取O2
【答案】D
【分析】
从反应装置分析知,该装置属于固液混合不加热型装置,所以只能制取固液混合不加热得到的气体;从收集装置分析知,该气体不溶于水,和水不反应。
【详解】
A. 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需要加热,且生成的氯气能和水反应,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A错误;
B. 用生石灰和浓氨水制取氨气不需加热,但氨气易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B错误;
C. NO2能与水反应生成NO,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错误;
D. 用过氧化钠固体和水制取氧气不需加热,且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用该实验装置制取氧气,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3.海藻中含丰富的、以离子形式存在的碘元素。下图是实验室从海藻里提取碘的流程的一部分: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步骤①、③的操作分别是过滤、萃取分液
B.可用淀粉溶液检验步骤②的反应是否进行完全
C.步骤③中加入的有机溶剂是乙醇
D.步骤④的操作是过滤
【答案】A
【解析】A、①分离悬浊液可用过滤除去不溶物,③是将水中的碘单质萃取到有机层,用到操作为萃取分液,故A正确;B、淀粉可检验碘单质是否生成;检验反应是否进行完全,应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碘离子,若无碘离子则证明反应完全,故B错误;C、萃取剂必须要求与原溶剂不互溶,酒精与水互溶,故C错误;
D、步骤④的操作应该是蒸馏,故D错误。
4.由于碘是卤素中原子半径较大的元素,可能呈现金属性。下列事实能够说明这个结论的
A.已经制得了IBr、ICl等卤素互化物
B.已经制得了I2O5等碘的氧化物
C.已经制得了I(NO3)3、I(CIO4)3·H2O等含I3+离子的化合物
D.碘易溶于KI等碘化物溶液,形成I3-离子。
【答案】C
【解析】A.IBr、ICl是共价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中都不存在单个碘原子的阳离子,所以不能根据这些事实证明碘元素呈现金属性,A错误; B.I2O5等碘的氧化物是共价化合物,不存在单个碘原子的阳离子,所以不能根据这些事实证明碘元素呈现金属性,B错误;C.I(NO3)3、I(CIO4)3·H2O等化合物中碘呈正价,含I3+离子,体现了金属性,C正确;D.碘易溶于KI等碘化物溶液形成I3-离子,但不存在单个碘原子的阳离子,D错误。
5.痕检是公安机关提取犯罪嫌疑人指纹的一种重要方法,硝酸银显像法就是其中的一种:人的手上有汗渍,用手动过白纸后,手指纹线就留在纸上。如果将溶液①小心地涂到纸上,溶液①中的溶质就与汗渍中的物质②反应,生成物质③,物质③在光照下,分解出的银粒呈灰褐色,随着反应的进行,银粒逐渐增多,指纹线就由棕色变成黑色。则这三种物质是( )
A.①硝酸银、②溴化钠、③溴化银 B.①硝酸银、②氯化钠、③氯化银
C.①氯化银、②硝酸银、③氯化钠 D.①硝酸银、②碘化钠、③碘化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推断。汗渍中含有NaCl,即②为NaCl,AgCl不稳定,在光照条件下分解生成灰褐色银粒,而物质③在光照下,分解出的银粒呈灰褐色,则说明①为AgNO3,③为AgCl,将AgNO3涂在纸上,发生AgNO3+NaClAgCl↓+NaNO3,故该题选B。
6.无水MgBr2可用作催化剂.实验室采用镁屑与液溴为原料制备无水MgBr2,装置如图1。已知:Mg与Br2反应剧烈放热;MgBr2具有强吸水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必须要缓慢通入干燥的N2以免反应过于剧烈
B.若用干燥的空气代替干燥的N2,其主要的缺点是制得的MgBr2中含有杂质。
C.装有无水CaCl2固体A的作用是防止外界水蒸气进入反应装置
D.冷凝管起冷凝回流作用,可防止乙醚、溴等的挥发
【答案】B
【解析】A.实验中要缓慢通入干燥的N2,使得溴蒸气的浓度减小,可以使镁屑和溴的反应速率减慢,故A正确;B. 本实验要用镁屑和液溴反应生成溴化镁,所以装置中不能有能与镁反应的气体,例如氧气,若用干燥的空气代替干燥的N2,空气中含有氧气,镁屑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镁阻碍Mg和Br2的反应,故B错误;C. 装有无水CaCl2固体的干燥管A可以防止外界水蒸气进入反应装置,因为MgBr2具有强吸水性,故C正确;D. 乙醚、溴均易挥发,冷凝管能够将乙醚、溴冷凝回流,提高乙醚、溴的利用率,故D正确。
7.氯气性质的微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①是浓盐酸,⑥是高锰酸钾,②至⑤是滤纸条,依次滴有石蕊试液、淀粉KI试液、KBr溶液、含KSCN的FeCl2几种溶液,实验时滴几滴浓盐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产生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16H++10C1-+2MnO4-=2Mn2++5Cl2↑+8H2O
B.⑤处变红色,发生反应为:2Fe2++Cl2=2Fe3++2C1-,Fe3++3SCN-=Fe(SCN)3
C.②处先变红后褪色,能说明氯气溶于水后,溶液有酸性和强氧化性
D.③处变蓝,④处变橙色能说明氧化性:Cl2>Br2>I2
【答案】D
【解析】A、高锰酸钾溶液和浓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16H++10Cl-+
2MnO4-=2Mn2++5Cl2↑+8H2O,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B、氯气氧化氯化亚铁为氯化铁,铁离子遇到硫氰酸钾溶液显红色,反应为:2Fe2++Cl2=2Fe3++2Cl-,Fe3++3SCN-=Fe(SCN)3,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C、氯气具有漂白性可以使品红褪色,氯气遇到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遇到石蕊试液先变红色后褪色,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D、氯气和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碘单质遇到淀粉变蓝色,氯气和溴化钾反应生成溴单质,溶液呈橙色,是溴单质溶于水的现象,上述反应说明氯气氧化性大于碘单质和溴单质,但不能证明溴单质氧化性大于碘单质,故D错误;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8.碘在自然界中有很多存在形式,在地壳中主要以NaIO3 形式存在,在海水中主要以I-形式存在,几种粒子与Cl2之间有以下转化关系: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发生的反应是:2I-+Cl2=I2+2Cl-
B.I-与过量Cl2发生的反应是:I-+3Cl2+3H2O=IO3-+6Cl-+6H+
C.以上反应中,氯气都体现氧化性,具体表现为:氯元素由0价降低为-1价
D.通过以上信息,可预测:若在加入淀粉的KI溶液中逐滴滴加氯水,不能观察到溶液变蓝的现象
【答案】D
【解析】A. ①中碘离子被氯气氧化生成X是单质碘,发生的反应是:2I-+Cl2=I2+2Cl-,A正确;B. 单质碘可以继续被氯气氧化为碘酸根离子,则I-与过量Cl2发生的反应是:I-+3Cl2+3H2O=IO3-+6Cl-+6H+,B正确;C. 以上反应中,氯气都体现氧化性,具体表现为:氯元素由0价降低为-1价,C正确;D. 通过以上信息,可预测:若在加入淀粉的KI溶液中逐滴滴加氯水,能观察到溶液变蓝的现象,D错误。
9.食盐中所加的碘以碘酸钾(KIO3)形式存在。根据反应:IO+5I+6H===3I2+3H2O,可用淀粉KI试纸和食醋进行实验,证明加碘食盐中存在I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可观察到试纸变蓝
B.实验可证明该条件下I可被IO氧化
C.上述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
D.可根据元素周期律推断出酸性:HIO3< HClO3
【答案】D
【解析】A、生成的碘遇到淀粉变蓝,故A正确;B、酸性条件下,I― 能被IO3―氧化,故B正确;C、上述反应中氧化剂(IO3―)和还原剂(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故C正确;D、可根据元素周期律推断出酸性:HIO4< HClO4,故D错误;故选D。
10.下列有关卤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新制氯水显浅黄绿色,但放置一段时间之后颜色会褪去
B.由HF、HCl、HBr、HI酸性递增的事实,可推出F、Cl、Br、I的非金属性递增的规律
C.淀粉碘化钾在空气中变蓝,发生了4I—+O2+2H2O=2I2+4OH—
D.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还原性依次增强
【答案】B
【解析】A. 新制氯水中含有氯气,所以显浅黄绿色,但放置一段时间之后,因为次氯酸分解破坏了氯气与水反应的平衡状态,氯气完全反应后,颜色会褪去,故A正确;B.比较元素非金属性可以根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较,但不能依据其氢化物的酸性,故B错误;C. 淀粉碘化钾在空气中变蓝,是因为碘离子被氧气氧化,发生了4I—+O2+2H2O=2I2+4OH—,故C正确;D. F、Cl、Br、I的非金属性减弱,故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微粒半径增大,失电子能力增强,故还原性依次增强,故D正确。
11.氯化溴(BrCl)化学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生成金属卤化物,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rCl+H2O=HCl+HBrO。下列有关BrCl的说法错误的是
A.BrCl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B.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和NaBrO
C.它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D.与水反应时BrCl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答案】D
【解析】A. BrCl化学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故正确;B. 根据氯化溴和水的反应分析,其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和NaBrO,故正确;C. 氯化溴具有氧化性,能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故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故正确;D. 与水反应中没有化合价变化,故错误。
12.已知(CN)2的氧化性比Br2弱而比I2强,NaCN的水溶液呈碱性,则下列有关变化一般不能发生的是
A.CH2=CH2+(CN)2→NC-CH2-CH2-CN
B.(CN)2+2Br-→2CN-+Br2
C.(CN)2+2OH-→CN-+CNO-+H2O
D.HCNH++CN-
【答案】B
【解析】A. 根据卤素单质的性质,该反应是加成反应,故A正确;B. (CN)2与卤素单质的性质相似,(CN)2的氧化性比Br2弱而比I2强,因此选项B是不可能发生,因为单质溴的氧化性强于(CN)2的,故B错误;
C. (CN)2与卤素单质的性质相似,根据卤素单质的性质可推测该反应能发生,选项C正确;D. NaCN溶液呈碱性,说明HCN是弱酸,电离时发生部分电离,D正确。
13.类比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的思维方法,下列陈述Ⅰ及类比推理陈述Ⅱ均正确的是
选项 | 陈述Ⅰ | 类比推理陈述Ⅱ |
A | 单质的熔点 Br2 < I2 | 单质的熔点 Li < Na |
B | 工业上电解熔融的 Al2O3 得到铝单质 | 工业上电解熔融的 MgO 得到镁单质 |
C | 还原性:I->Br- | 还原性:P3->N3- |
D | 实验室:Cl2+2KBr(aq)=2KCl(aq)+Br2 | 实验室:F2+2KBr(aq)=2KF(aq)+Br2 |
【答案】C
【解析】A、Br2、I2属于分子晶体,影响熔沸点高低的因素是分子间作用力;碱金属Li、Na为金属晶体,单质熔点与金属键有关,没有因果关系,选项A错误;B、Al2O3 、MgO均为高熔点化合物,氯化铝为共价化合物熔融状态下不导电,工业上电解熔融的 Al2O3 得到铝单质,但工业上电解熔融的 MgCl2得到镁单质,选项B错误;C、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离子的还原性越强,故还原性I->Br-、P3->N3-,选项C正确;D、F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与溴化钾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生成HF和氧气,不能置换出溴单质,选项D错误。
14.为达成下列实验目的,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法 |
A. | 证明海带提碘实验中有碘生成 | 浸出液中加入足量氯水再加入少量淀粉溶液 |
B. | 检验FeSO4溶液是否完全变质 | 试样中滴酸性KMnO4溶液 |
C. | 实验室制取溴苯 | 光照苯和液溴的混合物 |
D. | 除去乙烷中的乙烯气体 | 催化加热条件下与H2反应 |
【答案】B
【解析】A.足量氯水可将碘离子氧化为碘酸根离子,加淀粉不能检验,故A错误;B.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能使高锰酸钾褪色,可检验FeSO4溶液是否完全变质,故B正确;C.苯与液溴在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反应条件不合理,故C错误;D.易引入新杂质氢气,不能除杂,应选溴水,采用洗气法除去,故D错误。
1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碘易升华,所以碘要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
B.液溴应保存在磨口玻璃塞试剂瓶中,并加少量水进行水封
C.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气体一定是氯气
D.碘易溶于酒精,所以用酒精从碘水中萃取碘
【答案】B
【解析】A.碘易升华,但碘是固体,所以碘不能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应该用广口瓶,A错误;B.液溴易挥发,应保存在磨口玻璃塞试剂瓶中,并进行水封,B正确;C.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气体可以是氯气或臭氧等氧化性气体,C错误;D.碘易溶于酒精,但是酒精和水互溶,不分层,不能用酒精从碘水中萃取碘,D错误。
16.食用加碘盐常是将KIO3或KI按一定比例加入食盐中配置而成。已知:氧化性:IO3->I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以 KIO3 作为加碘剂时,碘不易损失,说明 KIO3 稳定,在高温时不会分解
B.以 KIO3 作为加碘剂时,将该加碘盐溶于稀硫酸,将该溶液滴在淀粉碘化钾试纸上,试纸会变蓝色
C.以 KI 作为加碘剂时,可加入某些物质作为稳定剂以减少碘的损失
D.某地的食盐中含少量的Fe2+,宜选用KI作为加碘剂
【答案】A
【解析】A、KIO3在高温时分解,而不是不分解,故A错误;B.以KIO3作为加碘剂时,将该加碘盐溶于稀硫酸,碘酸根离子的氧化性大于碘,酸性条件下,碘酸根离子能氧化碘离子生成碘,碘遇淀粉变蓝色,故B正确;C、碘离子具有强还原性,所以以KI作为加碘剂时,加入还原剂防止被氧化,故C正确;D、Fe2+易被氧化成铁离子,若加入用KIO3作为加碘剂,则其易被亚铁离子还原成单质碘,碘易升高而损失,所以宜选用KI作为加碘剂,故D正确。
17.氰[(CN)2]的化学性质与卤素(X2)很相似,化学上称之为拟卤素,其氧化性介于Br2和I2之间,下列有关反应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CN)2和NaOH溶液反应:(CN)2+2OH-=CN-+CNO-+H2O
B.MnO2和HCN反应:MnO2+4HCN(浓)Mn(CN)2+(CN)2↑+2H2O
C.在NaBr和KCN混合溶液中通入少量Cl2:Cl2+2CN-=2Cl-+(CN)2
D.向KCN溶液中加入碘水:I2+2KCN=2KI+(CN)2
【答案】D
【解析】A.根据Cl2和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类推,(CN)2和NaOH溶液反应:(CN)2+2OH-=CN-+CNO-+H2O,A正确;B.根据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的方程式类推可知MnO2和HCN反应:MnO2+4HCN(浓)Mn(CN)2+(CN)2↑+2H2O,B正确;C.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当有多种还原剂时,往往是还原剂最强的优先反应,所以在NaBr和KCN混合溶液中通入少量Cl2,首先氧化CN-:Cl2+2CN-=2Cl-+(CN)2,C正确;D.若该反应能够发生,则说明I2的氧化性大于(CN)2,显然与题给的氧化性强、弱的信息不符,故该反应不能发生,D错误。
18.气体X可能含有Cl2、HBr、CO2中的一种或几种,已知X通入AgNO3溶液时产生淡黄色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若将X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却不见沉淀产生。则对气体X的成分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含有HBr,可能含有CO2
B.一定不含CO2
C.一定含有Cl2
D.可能含有CO2、Cl2
【答案】A
【解析】因X通入AgNO3溶液时产生淡黄色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说明含有HBr,由于氯气能够氧化溴化氢,则混合气体中一定不含Cl2;由于气体X含有HBr,即使有CO2也不一定能生成沉淀,因为生成的沉淀能与HBr反应,所以X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却不见沉淀产生,故X中可能含有CO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X中一定含有HBr,一定不含Cl2,可能含CO2,故A正确。
19.在含有NaBr和NaI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l2,然后把溶液蒸干,并将剩余残渣蒸干灼烧,最后留下的物质为( )
A.NaCl和NaBr的混合物 B.NaCl和I2
C.NaCl D.NaCl、Br2和I2
【答案】C
【解析】在含有NaBr和NaI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l2,则氯气可将溴离子与碘离子氧化为溴单质与碘单质,同时生成氯化钠,溶液蒸干灼烧后,多余的氯气逸出,溴单质挥发、碘单质升华,最后会剩下氯化钠,故C项正确。
20.关于用CCl4萃取碘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萃取后水层颜色变浅 B.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C.萃取后CCl4溶液层为紫红色 D.萃取后水层颜色变红且在下层
【答案】D
【解析】A、碘进入四氯化碳层,水层颜色变浅,故A正确;B、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可用四氯化碳萃取,故B正确; C、碘的CCl4溶液呈紫红色,故C正确;D、萃取后水层颜色变浅且在上层,故D错误。
21.垃圾分类意义重大,工业上回收光盘金属层中的Ag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化过程中参加反应的Ag和NaClO的物质的量比之为1:1
B.为了提高氧化过程的反应速率和产率,氧化过程应该在酸性、加强热条件下进行
C.氧化过程中,可以用HNO3代替NaClO 氧化Ag
D.还原过程,若水合肼转化为无害气体,则还原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4Ag++N2H4H2O+4OH-=4Ag↓+N2↑+5H2O
【答案】A
【分析】
光盘中的Ag与次氯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银和氧气,氯化银不溶于水,过滤得到氯化银固体,加入10%的氨水进行溶解,再加入N2H4H2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单质银。
【详解】
A.氧化过程中方程式为4Ag+4NaClO+2H2O=4AgCl+4NaOH+O2↑,参加反应的Ag和NaClO的物质的量比之为1:1,A说法正确;
B.次氯酸钠在酸性、加热的条件下易分解,则为了提高氧化过程的反应速率和产率,氧化过程应该在碱性、温度不宜过高的条件下进行,B说法错误;
C.氧化过程中,若用HNO3代替NaClO氧化Ag,则产生含氮的氧化物,污染空气,C说法错误;
D.还原过程,若水合肼转化为无害气体N2,溶液中含银离子为[Ag(NH3)2]+,则还原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4[Ag(NH3)2]++N2H4∙H2O+4OH-=4Ag↓+N2↑+5H2O+8NH3↑,D说法错误;
答案为A。
22.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疫情期间让你更加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家用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Ca(ClO)2
B.酒精消毒液浓度越高,杀毒效果越好
C.消毒液和洁厕灵混合使用消毒效果更佳
D.据说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胶体胶粒直径在1~100nm之间
【答案】D
【详解】
A.家用84消毒液的主要有效成分是NaClO,故A错误;
B.家庭消毒选用75%的酒精,酒精浓度过大,会在病毒表面产生一层保护膜,这样会阻止酒精进入病毒内部,从而不能够有效的杀死病毒,故B错误;
C.“84消毒液”含NaClO,与含盐酸的洁厕灵混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氯气有毒,不能混合使用,故C错误;
D.据说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是胶体,故D正确;
答案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