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一遍过
考点4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一遍过 学案
展开
考点4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调节基础:负反馈调节。
4.特点: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5.两种类型的比较
项目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区别
实质
保持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
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
核心
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影响
因素
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小,营养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二者联系
①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弱,反之亦然;②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图所示:
6.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7.人口增长
(1)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①现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
②前景:人口基数大,在较长的时期内仍将持续增长。
③目标:202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5亿以内;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
(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①人均耕地减少,粮食需求增加。
②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
③环境污染加剧等。
(3)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①继续控制人口增长。
②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③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④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⑤推进生态农业。
8.全球性环境问题
(1)列举环境问题
(2)不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连线)
9.生物多样性的构成
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10.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分析
1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连线)
1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
(2)易地保护。
(3)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
(4)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考向一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基础的分析
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食物链中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B.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升高,其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C.在农作物种植期间要及时除草、除虫,以免因竞争加剧而造成减产
D.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某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应用
【答案】C
【解析】 食物链中捕食者的存在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是有利的,A正确;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越高,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也越强,B正确;杂草与农作物之间为竞争关系,害虫与农作物之间为捕食关系,农作物种植期间要及时除草、除虫,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农作物,提高农作物的产量,C错误;利用黑光灯诱捕昆虫,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是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在生产中的应用,D正确。
解题技巧
生态系统调节中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比较
比较项目
正反馈调节
负反馈调节
调节方式
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结果
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
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实例分析
2.如图所示为不同生态系统在相同的环境条件变化下,甲和乙两个生物群落所表现出来的反应。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生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高于乙生物群落的
B.甲和乙群落所在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同,生物种类完全不同
C.不同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维持着不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甲所在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弱,则其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在相同环境条件的影响下,甲生物群落的变化明显,说明其生物多样性较低,A错误;甲生物群落和乙生物群落对外界环境变化表现出的反应不同,说明它们所在的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同,但有些生物种类可能会相同,B错误;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正确;并非所有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都呈负相关,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其恢复力稳定性也低,D错误。
考向二 运用曲线模型理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3.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图解,对此图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下,b可代表恢复力稳定性
B.一般情况下,自我调节能力与a曲线相似
C.抵抗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呈正相关
D.所有生态系统都符合这一数学模型
【答案】D
【解析】选项A,一般情况下,营养结构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越弱;选项B,一般情况下,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与a曲线相似;选项C,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大,二者呈正相关;选项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也弱,不符合这一模型。
易错警示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4个易混点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与生物种类有关,还要考虑生物的个体数量。食物链数量越多越稳定,若食物链数量相同,再看生产者,生产者多的稳定程度高。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是恒定不变的,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
(3)强调“生态系统稳定性高低”时,必须明确是抵抗力稳定性还是恢复力稳定性,因为二者一般呈负相关。
(4)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辨析:某一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恢复的过程,应视为抵抗力稳定性,如河流轻度污染的净化;若遭到彻底破坏,则其恢复过程应视为恢复力稳定性,如火灾后草原的恢复等。
4.如图所示,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y表示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正常作用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
B.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y值和x值之间呈正相关
C.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数量无关
D.TS值越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小
【答案】B
【解析】正常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及数量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而不是保持不变。y的大小反映了被干扰的程度,x表示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的大小,对于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被破坏的程度越大,则恢复到原来状态所需要的时间越长;x、y值的大小不仅与生物种类有关,还与数量有关;TS值是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偏离正常水平的程度,该值越小,则表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大。
考向三 环境污染实例分析
5.如图表示某河流随生活污水的流入,其溶解氧量(DO)、生物耗氧量(BOD)、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A地有机物浓度低于B地
B.生活污水对无机物(N、P)的浓度变化无影响
C.在A、B两地间,DO值的增加是因为水体的稀释使植物数量增加的结果
D.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将大量繁殖
【答案】D
【解析】A地的有机物浓度较高,随着有机物的分解,到了B地有机物浓度较低;生活污水的排放会导致无机物(N、P)的浓度增加;在A、B两地间随着无机物的增加,植物的数量逐渐增加,使得DO值不断增加;随着大量无机物(N、P)进入湖泊,会使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
解题技巧
水污染类型的判断技巧
(1)根据污染成因判断
①若水中富含N、P等营养元素引起的污染,则为无机污染。
②若水中富含有机物引起的污染,则为有机污染。
③若重金属、农药进入食物链引起的污染,则为重金属、农药污染。
(2)根据危害结果判断
①若湖泊中表现为水华,水体缺氧,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则为无机污染。
②若异养生物大量繁殖,使河水变黑发臭,则为有机污染。
③若较高营养级生物体内重金属、农药浓度高,则为重金属、农药污染。
6.下图是人们设想的宇宙飞船生态系统模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 B、C、D 可表示宇航员所需食物、氧气和水等生活资源
B.精心设计的密封飞船作为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不需要外界物质和能量供应
C.分解罐的分解产物 E 可以向藻类植物提供多种无机盐和二氧化碳
D.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需宇航员进行调控
【答案】B
【解析】A、藻类植物在太阳能的作用下,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所以图中B、C、D可表示航天员所需食物、氧气和水等生活资源,A正确;B、密封飞船需要外界提供能量,B错误;
C、分解罐的分解产物E是分解者通过其分解作用,将粪便中的有机物等分解成无机物,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因而可以向藻类植物提供多种无机盐和二氧化碳, C正确;D、该生态系统涉及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因而自我调节能力差,需宇航员进行调控,D正确。
考向四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价值的辨析
7.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重要途径,是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增进民生福祉的必然要求。分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包含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间接和潜在价值
B.植树造林会增加生态系统的营养级别而提高其稳定性因为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C.在农田、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中,人们可以通过增加或延长食物链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获得更多的产品,比如“桑基鱼塘”
D.多数生态系统都需要通过植物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于维持其正常功能
【答案】 B
【解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A正确;树木是生产者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植树造林没有增加生态系统的营养级别,B错误;适当增加或延长食物链可以增加物种丰富度,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农业生产中还可以获得更多的产品,C正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点为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需要外来能量的输入,D正确。
易错警示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3个易错点
(1)从不同角度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基因(DNA)多样性→蛋白质多样性→生物性状多样性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体现生物多样性)
(2)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种方法中保护的对象不同
就地保护除了保护区域内的物种,还应保护相应的生态环境;而当物种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不再适于物种生存后,就只能实行易地保护。
(3)外来物种的入侵不一定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的增加。如果入侵的物种对当地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则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锐减。
8.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自然保护区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这里所有生物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B.将受灾地的珍稀动物迁入到动物园加以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C.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
D.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体现在药用及对生态系统的调节等功能上
【答案】C
【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而自然保护区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这里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物种多样性,A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的措施,B错误;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C正确;生态系统的调节等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
考向五 结合实例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9.在青藏铁路穿越可可西里的一段,专为藏羚羊设计的33条走廊——野生动物通道(如桥洞)格外引人注目。该设计目的不包括
A.降低青藏铁路对藏羚羊等高原上的大型迁徙动物的不利影响,保护其自然栖息环境
B.尽量保护青藏高原的原生态环境,保持物种多样性
C.避免因青藏铁路的阻隔出现地理隔离而出现新物种,保持藏羚羊等物种的遗传性
D.防止藏羚羊出生率下降,维护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
【答案】C
【解析】青藏铁路的阻隔不能形成地理隔离,该措施可以降低青藏铁路对藏羚羊等高原上的大型迁徙动物的不利影响,C错误。
10.朱鹮是一种稀有的美丽鸟类,为了拯救野生朱鹮,我国各级政府和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我国野生朱鹮的种群数量由1981年的7只发展到16年的2 200多只。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导致野生朱鹮大量减少的原因有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等
B.对野生朱鹮可进行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其中易地保护是最有效的方式
C.之所以要保护野生朱鹮,是因为其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D.朱鹮数量的大量减少,使得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多样性也遭到破坏
【答案】B
【解析】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等都能导致环境容纳量即K值减小,因此都是导致野生朱鹮大量减少的原因,A正确;对野生朱鹮最有效的保护方式是就地保护,B错误;保护野生朱鹮的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价值包括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C正确;朱鹮数量的大量减少会使得部分基因丢失,使得遗传多样性也遭到破坏,D正确。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污染的湖泊,鱼类大量死亡,腐生细菌增多,进一步加重污染,这种调节是负反馈调节
C.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
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高
2.如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比乙生态系统强
②甲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一定较乙长
③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营养结构会变得更简单
④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如图表示正常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关系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物种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
B.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C.不同生态系统C→D时间不同,说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大小不同
D.S3所代表的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高
4.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
B.该食物网由8条食物链组成,蛇与鼠、食虫鸟与蛙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竞争
C.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就是分解者
D.鹰在植物→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属于三级消费者、第四营养级
5.假如某食物网中有一种大型杂食性的海洋鱼类,它的食物有1/2来自海洋植物,1/4来自草食性鱼类,1/4来自以草食性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性鱼类。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此食物网中包括四条食物链
B.这种杂食性鱼与小型肉食性鱼只有竞争关系
C.经测定此食物网的四种生物体内DDT浓度最高的是海洋植物
D.从理论上计算,杂食性鱼每增加1千克体重最多需要海洋植物280千克
6.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羊粪便中的能量为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则( )
A.羊同化的能量为64%n
B.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52%n
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n
D.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64%n
7.下列关于能量金字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能量金字塔中的a、c分别代表生产者、三级消费者
B.图中生物能构成一条食物链
C.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
D.对于森林生态系统来说,往往一棵树上栖息着好多昆虫,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金字塔则呈倒置状态
8.稳态概念起源于内环境的稳定,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适用于整个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 )
A.人体内环境稳态具体是指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的恒定不变
B.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变化,从而保持稳态平衡,这种调节方式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人体、种群、生态系统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均存在稳态
D.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生态系统存在自我调节能力
9.如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图中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
B.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
C.旅鼠的种群数量主要是由外源性因素调节的
D.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的数量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
10.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碳循环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
B.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中e生物数量大量减少,推测短期内与之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生物数量发生的变化是d增多,f减少
C.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的d、e、f、b
D.在a→c过程中碳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在f→b过程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
11.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
A.许多野生生物是新药开发的原料
B.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
C.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定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
12.下表显示2017年孝感市东北部地区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及其比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入侵可以提高生物的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B.就地保护是对该地区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C.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使其栖息地丧失
D.该地区大力发展旅游观赏,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13.人类只是“地球村”中的成员之一,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才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类利用信息传递原理,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虽然氮元素能在生物圈内循环,但是人们还是需要往农田不断地施加氮肥
C.水资源短缺、酸雨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
D.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两大类
1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碧海连天远,琼崖尽是春”,是国家战略也是海南岛的真实写照。海南岛环境资源正日渐成为当地居民和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禁止海南岛的开发,继续保持现状
B.“碧海连天远,琼崖尽是春”的美景,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D.如果在海南岛建设生态工程,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提高生产力
15.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下图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微生物失水过多死亡
B.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除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无机盐被充分吸收,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
C.输入氧化塘的能量有太阳能和化学能,氧化塘前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后部的多
D.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
16.如图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其中,甲和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丁为分解者。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人工湿地受到轻微污染后很快恢复原样,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B.若没有丙,该人工湿地易产生水华等生态危害
C.在水域中增设一些搅拌装置,去污效率会更高
D.该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于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
17.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包括结构和功能上的稳定。图中“置位点”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某个理想状态,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三大功能。
(2)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加速水蚤死亡,加重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可知早期属于________反馈调节,后期属于________反馈调节。
(3)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一定抵抗外界干扰、保持生态平衡的特性,该特性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该稳定性越________(填“强”或“弱”)。
(4)近年来我国多个城市出现雾霾,甚至PM 2.5爆表的现象,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18.2017年12月我国塞罕坝机械林场获得联合国环境保护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塞罕坝机械林场初期土层薄,植物难以生长,经建设者几十年的努力现已成为森林覆盖率超过80%的林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塞罕坝机械林场进行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_,在林场起伏的地势上生活着不同的生物,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
(2)某种害虫刚迁入该区域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变化呈“J”曲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林业人员及时引入该害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比,生物防治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塞罕坝机械林场风景优美,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价值。
(4)林场中生活着多种动物,其中兔狲以野兔为食,兔狲属于________消费者,兔狲获得的能量比野兔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野兔能感受到兔狲粪尿的气味,躲避兔狲的捕食,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19.(2020年山东省高考生物试卷(新高考)·10)为加大对濒危物种绿孔雀的保护,我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起来,促进了绿孔雀种群数量的增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促进了绿孔雀间的基因交流
B.提高出生率是增加绿孔雀种群数量的重要途径
C.绿孔雀成年雄鸟在繁殖期为驱赶其他雄鸟发出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
D.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是保护绿孔雀的有效措施
20.(2020年浙江省高考生物试卷(7月选考)·1)氟利昂大量逸散到大气层中会直接导致( )
A.臭氧层破坏 B.酸雨形成 C.水体污染 D.温室效应
21.(2020年浙江省高考生物试卷(7月选考)·11)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能量通常越多
B.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绿色植物都属于生产者营养级
C.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同种生物的总和
D.食物链中的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相同的
22.(2020年山东省高考生物试卷(新高考)·24)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通过禁止或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大有机肥的应用,对土壤生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某土壤中部分生物类群及食物关系如图所示,三种农业模式土壤生物情况如表所示。
(1)土壤中的线虫类群丰富,是土壤食物网的关键组分。若捕食性线虫为该土壤中的最高营养级,与食细菌线虫相比,捕食性线虫同化能量的去向不包括___________。 某同学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认为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2)取样深度不同,土壤中生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 由表中数据可知,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最高的农业模式为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
(3)经测定该土壤中捕食性线虫体内的镉含量远远大于其他生物类群,从土壤生物食物关系的角度分析,捕食性线虫体内镉含量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植食性线虫主要危害植物根系,研究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后土壤中植食性线虫的数量减少,依据图中信息分析,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23.(2020年天津高考生物试卷·13)鬼箭锦鸡儿(灌木)和紫羊茅(草本)是高寒草甸系统的常见植物。科研人员分别模拟了温室效应加剧对两种植物各自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见下图。
据图回答:
(1)CO2浓度和温度都会影响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CO2转变为有机物,同时将光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体现了植物在生态系统________和________中的重要作用。
(2)本研究中,仅CO2浓度升高对两种植物的影响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仅温度升高对两种植物的影响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个实验的C2T2组研究结果表明温室效应加剧对两种植物各自生长的影响不同。科研人员据此推测,在群落水平,温室效应加剧可能会导致生活在同一高寒草甸中的这两种植物比例发生改变。为验证该推测是否成立,应做进一步实验。请给出简单的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推测成立,说明温室效应加剧可能影响群落________的速度与方向。
25.(2018·海南卷)对于一个结构和功能处于恢复过程中的生态系统,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
B.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C.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
D.生物多样性提高后,某营养级的能量可全部流入下一营养级
26.(2016·新课标1卷)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1.【答案】C
【解析】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导致其它杂草减少,营养结构变得简单,因此其抵抗力稳定性下降,A错误;污染的湖泊,鱼类大量死亡,腐生细菌增多,进一步加重污染,这种调节是正反馈调节,B错误;城市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因此其抵抗力稳定性低,C正确;在北极苔原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其中生产者主要是地衣,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间接地依靠地衣来维持生活,气候恶劣,破坏后不容易恢复,D错误。
2.【答案】B
【解析】①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在气候条件骤变后,甲种群数量能保持相对稳定,而乙种群数量变化较大,说明甲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比乙生态系统强,①正确;②从图中可以看出,有两个区间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都少于乙,因此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不一定较乙复杂,食物链不一定比乙长,②错误;③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经历了演替过程,种群类型越来越多,营养结构变得复杂,③错误;④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种群类型数量降到最低,随后种群类型数量又逐渐增加,可见S点后一定经历过一个次生演替的过程,④正确。故正确的有①④,选B。
3.【答案】C
【解析】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物种越复杂,营养结构也越复杂,A正确;在受到干扰之前,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B正确;不同生态系统C→D时间不同,说明不同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大小不同,C错误;S3所代表的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高,D正确。
4.【答案】C
【解析】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A正确;该食物网由8条食物链组成,分别是①植物→食植昆虫→食虫鸟→鹰、②植物→食植昆虫→食虫昆虫→食虫鸟→鹰、③植物→食植昆虫→食虫昆虫→食虫鸟→蛇→鹰、④植物→食植昆虫→食虫昆虫→蛙→蛇→鹰、⑤植物→食植昆虫→蛙→蛇→鹰、⑥植物→鼠→蛇→鹰、⑦植物→鼠→鹰、⑧植物→食植昆虫→食虫鸟→蛇→鹰,其中蛇与鼠是捕食关系,食虫鸟与蛙是竞争关系,B正确;食物网只体现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错误;鹰在植物→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属于三级消费者、第四营养级,D正确。
5.【答案】C
【解析】 此食物网中共包括海洋植物→大型海洋鱼类,海洋植物→草食性鱼类→大型海洋鱼类,海洋植物→草食性鱼类→小型肉食性鱼类→大型海洋鱼类3条食物链,A错误;这种杂食性鱼和小型肉食性鱼都捕食草食性鱼类,所以二者之间具有竞争关系,同时这种杂食性鱼又以小型肉食性鱼为食物,二者之间又具有捕食关系,B错误;由于食物链的富集作用,此食物链中的四种生物体内DDT浓度最高的是大型的杂食性海洋鱼,C错误;根据该杂食性鱼的食物结构可以知道该鱼的食物链有3条,当能量传递效率是10%时,消耗植物最多,故该鱼每增加1千克体重,需消耗海洋植物最多为:1×1/4÷10%÷10%÷10%+1×1/4÷10%÷10%+1/2÷10%=280千克,D正确。
6.【答案】C
【解析】 生态系统某营养级生物摄入的能量=同化的总能量+粪便中的能量;生物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羊同化的能量为n-36%n=64%n,A正确;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n-36%n-48%n=16%n,B错误;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和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皆小于16%n,C、D错误。
7.【答案】C
【解析】 c为次级消费者,处于第三营养级,A错误;图中生物构成多条食物链并形成食物网,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所以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C正确;对于一个生态系统来说,它的能量是由生产者固定的,且能量沿食物链传递时是逐级递减的,因此按营养级由低到高绘制成的能量金字塔是正金字塔形,D错误。
8.【答案】A
【解析】 人体内环境稳态具体是指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A错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变化,从而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这种调节方式是负反馈调节,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正确;从细胞到生态系统,生命系统各层次均存在稳态,C正确;由于自我调节能力的存在,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D正确。
9.【答案】A
【解析】 由植物、旅鼠及其天敌形成的食物链为植物→旅鼠→旅鼠的天敌,此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A正确;三种生物都生存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都存在环境容纳量(K值),在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种群数量都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B正确;旅鼠的种群数量变化主要是由食物和天敌的变化引起的,C正确;在这三种生物所形成的食物链中,捕食者数量的增多,必然会引起被捕食者种群数量的减少,这属于负反馈调节,D错误。
10.【答案】C
【解析】 分析图形,a、b、d、e、f均有箭头指向c,则c是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a、c之间为双向箭头,a为生产者,a、d、e、f均有箭头指向b,则b为分解者,d、e、f为消费者,C错误;图示中包含的食物链为a→d→e→f,故e减少,短时间内d增多,f减少,B正确;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D正确。
11.【答案】C
【解析】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一般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的重要调节功能,也叫做生态功能,故C项正确;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功能,故A、B、D项均属于直接价值,均不符合题意。
12.【答案】A
【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生物入侵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A错误;就地保护是保持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B正确;由表中数据可知,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使其栖息地丧失,C正确;该地区大力发展旅游观赏,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正确。
13.【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A正确;虽然氮元素能在生物圈内循环,但农田生态系统中输出量大于输入量,因此人们还是需要往农田不断地施加氮肥,B正确;水资源短缺、酸雨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C正确;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此外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还有易地保护、法律保护、生物技术保护等,D错误。
14.【答案】C
【解析】保证绿水青山,必须避免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做到合理的利用,而不是禁止海南岛的开发与继续保持现状,A错误;“碧海连天远,琼崖尽是春”的美景,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错误;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使自然、经济、社会持久而协调的发展,C正确;如果在海南岛建设生态工程,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提高生产力,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D错误。
15.【答案】C
【解析】输入氧化塘的能量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流入的有机物中含有的化学能;氧化塘前部的有机物含量较高,需氧微生物大量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故溶解氧含量比后部的低,C错误。
16.【答案】D
【解析】人工湿地可以净化城市污水,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A正确;丙为消费者,可摄食浮游植物等生物,若没有丙,该人工湿地易产生水华等生态危害,B正确;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净化污水的重要途径,很多分解者属于异养需氧型微生物,在水域中增设一些搅拌装置可增加污水的溶氧量,去污效率会更高,C正确;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和污水中的有机物的能量之和,D错误。
17.【答案】(1)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2)负 正
(3)抵抗力稳定性 强 (4)自我调节
【解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2)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加速水蚤死亡,加重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可知早期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正反馈调节。(3)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外界干扰、保持生态平衡的特性,称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4)雾霾的出现及PM 2.5爆表现象的发生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影响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18.【答案】(1)次生演替 水平
(2)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对环境无污染、防治效果持续时间长
(3)直接 (4)次级 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解析】(1)塞罕坝机械林场初期有一定的土层(土壤基质),所以其上进行的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在林场起伏的地势上生活着不同的生物,这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2)某区域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变化呈“J”曲线增长,说明该种群处在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环境条件下。与化学防治相比,生物防治的优点是对环境无污染、防治效果持续时间长。(3)塞罕坝机械林场风景优美,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4)由于野兔是以植物为食,而兔狲以野兔为食,所以兔狲属于第三营养级,即次级消费者;由于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而兔狲比野兔的营养级高,所以兔狲获得的能量比野兔少。野兔能感受到兔狲粪尿的气味,躲避兔狲的捕食,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功能。
19.【答案】 D
【解析】A、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打破了种群之间的地理隔离,促进绿孔雀间的基因交流,A正确;B、提高出生率可以增加绿孔雀的种群数量,B正确;C、雄鸟发出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C正确;D、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D错误。
20【答案】A
【解析】A、臭氧层的作用是吸收对人体和生物有致癌和杀伤作用的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短波辐射的伤害,由分析可知,氟利昂会使大气圈上层的臭氧量减少,使臭氧层遭到破坏,A正确;B、酸雨是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所产生的硫和氮的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结合而形成的酸性产物,B错误;C、水体污染是指家庭污水、微生物病原体、化学肥料、杀虫剂等被人类排放到水体中的污染物使江、河、湖、海变质造成的污染,C错误;D、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煤、石油和天然气大量燃烧,使二氧化碳的全球平衡收到严重干扰而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现象,D错误。
21.【答案】B
【解析】 A、由于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每传递一次损失一大半,从一个营养级传到下一个营养级的效率只有约10%,所以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能量通常越少,A错误;B、 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绿色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所以属于生产者营养级,B正确;C、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生物,C错误;D、能量从植物到植食动物或从植食动物到肉食动物的传递效率一般只有约10%,不同食物链中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一定相同, 即使在同一条食物链中, 不同的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也不一定相同,D错误。
22.【答案】(1)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土壤是由各类土壤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垂直 有机农业 生物组分多,食物网复杂程度高 (3)镉随着食物链的延长逐渐积累
(4)长期施用有机肥后腐生细菌增加使食细菌线虫增加,引起捕食性线虫增加,植食性线虫因被大量捕食而减少,减少量多于其因植物根系增长而增加的量
【解析】(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着的能量一般用于4个方面:一是呼吸消耗;二是分解者分解;三是流入下一营养级;四是未利用的能量。根据图示可知图中捕食性线虫处于最高营养级,因此与食细菌线虫相比同化能量的去向不包括流入下一营养级。根据以上生态系统的概念分析可知,土壤是由各类土壤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与土壤无机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整体,因此属于生态系统。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的特点是分层现象,水平结构的特点是镶嵌分布,因此土壤中深度不同,土壤动物的不同体现了明显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生态系统稳定性与自我调节能力有关,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稳定性就越高,因此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有机农业土壤中生物组分多,食物网复杂程度高,是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最高的农业模式。
(3)生物富集作用亦称“生物放大作用”。指通过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或食物网的各营养级的传递,某些污染物,如放射性化学物质和合成农药等,在生物体内逐步浓集增大的趋势。而且随着营养级的不断提高,有害污染物的浓集程度也越高,因此土壤中的污染物铬随着食物链延长逐渐积累,出现富集现象,在最高营养级生物捕食性线虫体内含量最高。
(4)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长期施用有机肥后,土壤中腐生细菌数量增加,导致食细菌线虫数量增加,在食物网中引起捕食性线虫数量的增加,这使得植食性线虫由于被大量捕食而数量减少,且减少量多与因植物根系增长而增加的数量。
23.【答案】(1)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2)促进两种植物生长 抑制鬼箭锦鸡儿生,促进紫羊茅生长
(3)将紫羊茅与鬼箭锦鸡儿种在一起,比较温室效应加剧前后相对生物量的变化 演替
【解析】(1)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分别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CO2转变为有机物,同时将光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体现了植物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重要作用。(2)据图可知,相同条件下,提高CO2浓度,都可以提高鬼箭锦鸡儿和紫羊茅的相对生物量,故仅CO2浓度的升高,都可以促进两种植物的生长。若仅提高温度,在鬼箭锦鸡儿实验中,相同条件下常温组的相对生物量都高于高温组,而紫羊茅实验中,相同条件下高温组的相对生物量高于常温组,因此,仅提高温度,会抑制鬼箭锦鸡儿的生长,而促进紫羊茅的生长。(3)根据题意,在群落水平上,温室效应加剧可能导致生活在同一高寒草甸中的鬼箭锦鸡儿和紫羊茅的比例发生变化,即导致群落发生了演替。若要验证该推测,则可将鬼箭锦鸡儿和紫羊茅种植在一起,比较温室效应加剧前后该区域两种植物的相对生物量的变化。若推测成立,说明温室效应加剧可能会对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产生影响。
25.【答案】D
【解析】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A正确;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B正确;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C正确;生物多样性提高,但能量传递效率保持不变,D错误。
26.【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前者具有全球性、可以被生物群落循环反复利用,后者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二者都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A项正确、B项错误;“退耕还林、还草”是提高并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措施,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C项正确;人类的活动应该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