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讲 数形结合思想 学案 学案 5 次下载
- 第四讲 转化与化归思想 学案 学案 5 次下载
- 第六讲 填空题的解题方法 学案 6 次下载
- 第一讲 函数与方程思想 学案 学案 6 次下载
- 第五讲 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学案 7 次下载
第三讲 分类与整合思想 学案
展开第三讲 分类与整合思想
Z
一、分类与整合思想的含义
分类与整合思想就是当问题所给的对象不能进行统一研究时,需要把研究对象按某个标准分类,然后对每一类分别研究得出结论,最后综合各类结果得到整个问题的解答.实质上,分类与整合是“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再积零为整”的解题策略.
二、分类与整合的常见类型
有关分类与整合的数学问题需要运用分类与整合思想来解决,引起分类与整合的原因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种:
1.由数学概念引起的分类与整合:有的概念本身是分类的,如绝对值、直线斜率、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
2.由性质、定理、公式的限制引起的分类与整合:有的数学定理、公式、性质是分类给出的,在不同的条件下结论不一致,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函数的单调性等.
3.由数学运算要求引起的分类与整合:如除法运算中除数不为零,偶次方根被开方数为非负,对数真数与底数的要求,指数运算中底数的要求,不等式两边同乘以一个正数、负数,三角函数的定义域等.
4.由图形的不确定性引起的分类与整合:有的图形类型、位置需要分类,如角的终边所在的象限,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等.
5.由参数的变化引起的分类与整合:某些含有参数的问题,如含参数的方程、不等式,由于参数的取值不同会导致所得结果不同,或对于不同的参数值要运用不同的求解或证明方法.
6.由实际意义引起的讨论:此类问题常常出现在应用题中.
例1 已知函数f(x)=ax+b(a>0,a≠1)的定义域和值域都是[-1,0],则a+b=-.
[解析] 当a>1时,函数f(x)=ax+b在[-1,0]上为增函数,由题意,得无解.
当0<a<1时,函数f(x)=ax+b在[-1,0]上为减函数,由题意得解得
所以a+b=-.
『规律总结』
“四步”解决由概念、法则、公式引起的分类与整合问题
第一步:确定分类对象:一般把需要用到概念、法则、公式解决问题的对象作为分类目标.
第二步:确定分类标准:运用概念、法则、公式对分类对象进行区分.
第三步:分类解决“分目标”:对分类出来的“分目标”分别进行处理.
第四步:汇总“分目标”:将“分目标”问题进行汇总,并作进一步处理.
G
1.若函数f(x)=ax(a>0,a≠1)在区间[-1,2]上的最大值为4,最小值为m,且函数g(x)=(1-4m)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则a=.
[解析] 若a>1,则a2=4,a-1=m,此时a=2,m=,此时g(x)=-在[0,+∞)上为减函数,不合题意.
若0<a<1,有a-1=4,a2=m,
故a=,m=,此时g(x)=在[0,+∞)上为增函数,符合题意.
综上可知,a=.
2.已知函数f(x)=若f(1)+f(a)=2,则a的所有可能值为1或-.
[解析] f(1)=e0=1,,即f(1)=1,
由f(1)+f(a)=2,得f(a)=1.
当a≥0时,f(a)=1=ea-1,所以a=1,
当-1<a<0时,f(a)=sin(πa2)=1,
所以πa2=2kπ+(k∈Z).
所以a2=2k+(k∈Z),k只能取0,此时a2=.因为-1<a<0,所以a=-.故a=1或-.
例2 (1)在约束条件下,当3≤s≤5时,z=3x+2y的最大值的变化范围是( D )
A.[6,15] B.[7,15]
C.[6,8] D.[7,8]
[解析] (1)由⇒取点A(2,0),B(4-s,2s-4),C(0,s),C′(0,4).
①当3≤s<4时,可行域是四边形OABC,如图1所示.此时,7≤z<8.
②当4≤s≤5时,此时可行域是△OAC′,如图2所示,zmax=8.
综上,z=3x+2y最大值的变化范围是[7,8].
(2)设圆锥曲线T的两个焦点分别为F1,F2,若曲线T上存在点P满足|PF1|∶|F1F2|∶|PF2|=4∶3∶2,则曲线T的离心率为或.
[解析] 不妨设|PF1|=4t,|F1F2|=3t,|PF2|=2t,
若该圆锥曲线为椭圆,则有|PF1|+|PF2|=6t=2a,
|F1F2|=3t=2c,e====;
若该圆锥曲线是双曲线,则有|PF1|-|PF2|=2t=2a,
|F1F2|=3t=2c,e===.
所以圆锥曲线T的离心率为或.
『规律总结』
图形位置或形状的变化中常见的分类
圆锥曲线形状不确定时,常按椭圆、双曲线来分类讨论,求圆锥曲线的方程时,常按焦点的位置不同来分类讨论;相关计算中,涉及图形问题时,也常按图形的位置不同、大小差异等来分类讨论.
G
(2017·郑州三模)设F1,F2为椭圆+=1的两个焦点,P为椭圆上一点.已知P,F1,F2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且|PF1|>|PF2|,则的值为或2.
[解析] 若∠PF2F1=90°.则|PF1|2=|PF2|2+|F1F2|2,
又因为|PF1|+|PF2|=6,|F1F2|=2,
解得|PF1|=,|PF2|=,
所以=.
若∠F1PF2=90°,则|F1F2|2=|PF1|2+|PF2|2,
所以|PF1|2+(6-|PF1|)2=20.
所以|PF1|=4,|PF2|=2,所以=2.
综上知,=或2.
(文) 例3 设函数f(x)=x3-ax-b,x∈R,其中a,b∈R.求f(x)的单调区间.
[思路探究] 看到求f(x)=x3-ax-b的单调区间,想到对参数a进行分类整合,分为a≤0和a>0两种情况.
[解析] 由f(x)=x3-ax-b,可得f′(x)=3x2-a.
下面分两种情况讨论:
①当a≤0时,f′(x)=3x2-a≥0恒成立.
所以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②当a>0时,令f′(x)=0,解得x=或x=-.
当x变化时,f′(x),f(x)的变化如表:
x | - | ||||
f′(x) | + | 0 | - | 0 | + |
f(x) | 单调递增 | 极大值 | 单调递减 | 极小值 | 单调递增 |
所以f(x)的单调递减区间为,单调递增区间为,.
『规律总结』
几种常见的由参数变化引起的分类与整合
(1)含有参数的不等式的求解.
(2)含有参数的方程的求解.
(3)对于解析式系数是参数的函数,求最值与单调性问题.
(4)二元二次方程表示曲线类型的判定等.
(5)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分类.
(理) 例3 已知函数g(x)=(a∈R),f(x)=ln(x+1)+g(x).
(1)若函数g(x)过点(1,1),求函数f(x)的图象在x=0处的切线方程;
(2)判断函数f(x)的单调性.
[解析] (1)因为函数g(x)过点(1,1),
所以1=,
解得a=2,所以f(x)=ln(x+1)+.
所以f ′(x)=+=.
所以f ′(0)=3.
所以所求的切线的斜率为3.
又f(0)=0,所以切点为(0,0).
故所求的切线方程为y=3x.
(2)因为f(x)=ln(x+1)+(x>-1),
所以f ′(x)=+=.
①当a≥0时,因为x>-1,所以f ′(x)>0.
②当a<0时,由得-1<x<-1-a;
由得x>-1-a.
综上可知,当a≥0时,函数f(x)在(-1,+∞)内单调递增;当a<0时,函数f(x)在(-1,-1-a)内单调递减,在(-1-a,+∞)内单调递增.
『规律总结』
1.几种常见的由参数变化引起的分类讨论
(1)含有参数的不等式的求解.
(2)含有参数的方程的求解.
(3)对于解析式系数是参数的函数,求最值与单调性问题.
(4)二元一次方程表示曲线类型的判定等.
2.利用分类讨论思想的注意点
(1)分类讨论要标准统一,层次分明,分类要做到“不重不漏”.
(2)分类讨论时要根据题设条件确定讨论的级别,再确定每级讨论的对象与标准,每级讨论中所分类别应做到与前面所述不重不漏.
(3)讨论结果归类合并,最后整合时要注意是取交集、并集,还是既不取交集也不取并集只是分条列出.
G
当实数x,y满足时,ax+y≤4恒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 由约束条件作可行域如图,
联立解得C(1,).
联立解得B(2,1).
在x-y-1=0中取y=0得A(1,0).
由ax+y≤4得y≤-ax+4,
要使ax+y≤4恒成立,
则平面区域在直线y=-ax+4的下方,
若a=0,则不等式等价于y≤4,此时满足条件,
若-a>0,即a<0,平面区域满足条件,
若-a<0,即a>0时,要使平面区域在直线y=-ax+4的下方,则只要B在直线上或直线下方即可.
即2a+1≤4,得0<a≤.综上a≤.
所以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