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试题全集 (2)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最全易考、易错重点题目大全 试卷 1 次下载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试题全集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一)及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试卷 1 次下载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知识点梳理(暑期预习)
展开三年级(上)数学期末知识点梳理
第一部分 计算
一、巧算
1、相同因数圈一圈,不同因数加一加(或减一减),最后再乘
128×6 + 6×172
=(128+172)×6
=300×6
=1800
2、“带符号交换位置”
568+136-268 240-87+160 555 ×4÷5
3、“+”“×”后“添括号不变号”
234+164+136 621×8÷4
4、“—”“÷”后“添括号要变号”
798-275-125
5、不能巧算的题
356-70+30 1280-280×4(同级才能添括号)
3×5÷3×5 (应从左到右的依次计算,答案不是1,而是25)
6、 知道三个乘法好朋友:2×5=10, 4×25=100, 8×125=1000
巧算:8×5×125 9×25×4
二、竖式计算
如:588+1323 7006-963 891×9 836÷6 735÷7
注意:乘法竖式中这样的题型:405×6 2300×8(末尾的“00”别忘了要放回去)
除法竖式时,735÷7十位上的0不能漏写,答案不是15,而是105
三、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1、两位数 × 一位数 积可能是( 两 )位数(不进位时)
也可能是( 三 )位数(进位时)
三位数 × 一位数 积可能是( 三 )位数(不进位时)
也可能是( 四 )位数(进位时)
2、口算:15×200= ?
( 方法: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0,注意添几个0。)
易错题:30×400=12000
先算3×4=12,然后在末尾添上相应数量的0。
(添0过程中注意两个因数末尾的0要加起来。)
3 、乘法估算:如 73×8的积在(560 )和( 640 )之间,更接近(560 )
解题方法:找出73的相邻整十数分别是70和80,分别与8相乘得到70×8=560 80×8=640,更接近几?就是观察原题目73更接近于70,所以积也更接近与560
4、凡是问 够不够,能不能 等的题,都要三大步:
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 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四、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1、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例:某数除以8,商是23,余数是3,求这个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例:843÷( )=6......3
除数最小=余数+1 例:126÷( )= ......6 ( )最小填几?
余数最大=除数-1 例:126÷9= ......( ) ( )最大填几?
2、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如:30÷5 = 6,600÷5=120)
3、笔算除法:
(1)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 除法验算:→用乘法
① 没有余数:商×除数=被除数;( 别忘了写验算两个字。)
② 有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 验算时别忘了加余数。
(3)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 0不能做除数,如:0÷( )=0括号里只有( 0 )不能填。
4、除法的读法:
如18÷3可以读作
① 18除以3
② 18被3除
③ 3除18
5、三位数 ÷ 一位数 商可能是三位数(够除时)
也可能是两位数(不够除时)
第二部分 概念
一、长度单位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填面积单位的关键字(“面积是”、“有多大”)
填长度单位的关键字(“长”、“宽”、“高”、“厚”)
3、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4、进率表如下:( 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填低单位,×进率
填高单位, ÷进率
二、年 月 日
(一)年、月、日
1、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和(时、分、秒)。
2、 每年有(12)个月,其中( 7 )个大月,每个大月有( 31 )天,分别是(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有 ( 4 )个小月,每个小月有30天,分别是( 四、六、九、十一 )月。
3、连续的大月有( 7 )月和 ( 8 )月,或12月和明年的1月,天数是共( 62 )天。
4、① 平年:2月(28)天,全年(365)天;上半年有(181)天。
② 闰年:2月(29)天,全年(366)天,上半年有(182)天。
③ 每年下半年都是(184)天。
5 、一年分为四个季度:
1、2、3月 —— 第一季度 90天(平年) 91天(闰年)
4、5、6月 —— 第二季度 91天
7、8、9月 —— 第三季度 92天
10、11、12月—— 第四季度 92天
6 、求有多少个星期?用天数÷7。→ 如:52天 52÷7=7(个)……3(天)
7、 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① 一般的公历年份÷4,没有余数,就是闰年;
② 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400,没有余数,就是闰年。如2000÷400=5,是闰年。
8 、通常每4年里有( 1 )个闰年, ( 3 )个平年。
(如果说某个人不是每年都能过到生日,8岁过两次生日,12岁过3次生日,那么他的生日就是2月29日。)
9 、 计算经过的年份:就用2014 - 给的年份。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到2014年是65周年。(2014-1949=65)
10、各类节日:
元旦节1月1日 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
国际儿童节6月1日、建军节8月1日、建党节7月1日、
国庆节10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等。
11、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
① 1小时 = 60分 ② 1分 = 60秒
③ 1天=24小时 ④ 1周 = 7天
12、经过的天数的计算:
公式→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1
例如:6月12到8月17日是多少天?
月 份 思 考
6 月 12日----30日 30-12+1=19天
7 月 大月 31天 31天
8 月 1日-----17日 17天
( 合计:19+31+17=67天 )
三、 面积
1、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 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 背熟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 = 长×宽(或宽×长)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的宽 =面积÷长
长方形的长 =面积÷宽
4、 熟 记 :
(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反过来也要会说。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厘米。)
(2)边长 (1米 )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四、多连块(通过旋转得到的算一种)
一连块,1种
两连块,1种
三连块,2种
四连块,5种
五、轴对称图形
对折后,图形的两边能完全重合,像这样的图形称为“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熟记: 1条对称轴的有:等腰三角形
2条对称轴的有:长方形
3条对称轴的有:等边三角形(正三角形)
4条对称轴的有:正方形
无数条对称轴的有:圆形
没有对称轴的有:不等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六、三角形的分类
1、三角形按角来分:(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2、三角形按边来分:(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都相等,有3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它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2条边相等,两个底角相等,有1条对称轴。
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不相等,不是轴对称图形,它没有对称轴。
七、流程图
1、最高的减法塔有(5)层。
2、求最大差:最大数 — 最小数 = 最大差
3、求(三位数)最小差的方法:
①选两个最小的数卡组成最小的数后放在被减数的十位和个位上(提醒如果是0和1的数卡,就组成01放十位和个位上)
②选两个最大的数卡组成最大的数放在减数的十位和个位上。
③被减数和减数的百位上相差1就可以了。
例:用数卡0、1、2、3、4、5、6、7、8、9摆两个三位数,求最大差和最小差
最大差:987-102=885
最小差: 百位 十位 个位
想:被减数 4(5、6、7) 0 1
减数 3(4、5、6) 9 8
所以算式:401-398=3 或501-498=3或601-598=3或701-698=3
第三部分 应用题
一、做应用题时应注意:
1、从问题入手,自己问自己→想求出这个问题,必须先知道哪些条件;
2、从题目中找条件;
3、并不是所有的条件都有用;
4、题目中没有给的条件不能直接用;
5、画出关键词;
6、列综合算式时:先算那一步,必须加上小括号“( )”。
二、需掌握的应用题类型
1、有余数除法的应用题(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去尾法”或“不进不去”)
注意:商的单位名称看问句
余数的单位名称看被除数,因为余数是从被除数里多余出来的。
2、连乘连除的应用题:
★1箱牛奶有8盒,每盒有4包,2箱牛奶一共有几包?
2×8×4
★牛奶每9包装1盒,每3盒装1箱,81包牛奶可以装几箱?
81÷9÷3
3、求多倍数或一倍数的应用题(求多倍数用乘法,求一倍数用除法)
熟记:多倍数= 一倍数×倍数
一倍数= 多倍数÷倍数
倍数= 多倍数÷一倍数
虎妈妈的体重是138千克,刚好是虎宝宝体重的6倍,虎宝宝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38÷6=23(千克)
答:虎宝宝的体重是23千克。
虎妈妈的体重是138千克,虎爸爸是虎妈妈体重的2倍,虎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38×2=276(千克)
答:虎爸爸的体重是276千克。
4、求单价、数量、总价的应用题
熟记:总价= 单价×数量
单价= 总价÷数量
数量= 总价÷单价
5、植树问题
①剪绳子问题中:次数=段数-1
段数=次数+1
(次数比段数少1)
②植树问题:
两端都种: 棵树=段数+1
一端种,一端不种: 棵树=段数
(环形)
两端都不种: 棵树=段数-1
总长 = 每段长×段数
段数 = 总长 ÷ 每段长
每段长 = 总长 ÷ 段数
6、周期问题
总数 ÷ 周期 = 几组周期……余数
看余数: 没有余数 看一个周期中的最后一个
有余数 余数是几看一个周期的第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