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秋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比一比(教案)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583469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秋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比一比(教案)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583469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冀教版一 比一比教学设计
展开单元概述和狂扫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开始的。比较的思想和方法是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结合学生的游戏和身边熟悉的事物,通过学生能够理解的一些简单概念,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主要内容有“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等,教学中既要注意加强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书本内容的联系,更要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交流、丰富和提高,使学生体会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比一比”是学生学习认数、计算的准备性知识。教科书共安排了两个内容:一是主题图;二是练一练。具体编排特点如下:
创设了“比身高”“比铅笔”等情节,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
情境图中提供了丰富的“比较”资源。
情境图中提供了学生、老师、铅笔、大象、松鼠、西瓜、西红柿等可供比较的资源。利用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身高的比较;铅笔与粉笔的比较;铅笔与铅笔的比较;饼干盒与魔方的比较;大象与松鼠的比较。建立“高”“矮”“长”“短”“大”“小”“轻”与“重”的含义。
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生活常识基础上,学习用“高矮”“长短”“大小”与“轻重”比较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这样有序地讲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感知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近感。
教学目标
1.了解“高矮”“长短”“大小”与“轻重”的含义,会判断并会用这些术语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2.通过“做游戏”“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将生活中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描述的过程。
3.了解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情都是数学的内容,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1.知道“高矮”“长短”“大小”与“轻重”的含义。
2.初步懂得比较的思维方法。
难点: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
教学建议
本单元主要将学生已有对事物的比较经验加以提升,用“高矮”“长短”“大小”与“长短”等来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进一步发展学生比较的思维方法。在教学中要注意一下方面。
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由于年龄特点,学生在观察教材插图时,往往只对其中的色彩、人物等感兴趣。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
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教材的主题图或情境图都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材只抽取出其中一种或两种进行了展示。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图中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去比较,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全面了解学生比一比的基本经验。
在“比一比”的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在做中调用已有的“比一比”的经验,理解“比一比”的道理。
课时安排
本单元用2课时完成教学
课题
课时
高矮长短的认识
1课时
大小轻重的认识
1课时
总计
2课时
小学数学冀教版一年级上册二 1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冀教版一年级上册二 1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设计,共5页。
小学数学冀教版一年级上册三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冀教版一年级上册三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四 合与分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冀教版一年级上册四 合与分教案及反思,共3页。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