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优质学案
展开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要点识记一
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
㈠英国
1.背景: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
2.表现:
⑴机器大生产:
①条件:
A.工业革命前,英国分散的手工工场已经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专业化。
B.18世纪60年代以来,以改良蒸汽机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革命发生。
②地位:是从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的劳作方式变革。
③影响:引起了生产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工厂出现了,大批产业工人被工厂主聚集起来,在专门化的厂房中劳作,彻底改变了手工作坊零碎分散的生产状态。
⑵工厂制度逐渐形成:
①条件:
A.机器大生产的出现,工厂出现。
B.随着工厂的出现,工厂制度逐渐形成。
②表现:
A.倒班制:为保证机器的昼夜运行,工人往往实行倒班制。
B.规章制度:工厂主制定了严格规章制度,以罚款、体罚和解雇等方式强化纪律意识,迫使工人服从管理。
C.生产流水线:被广泛应用到生产过程中,各生产环节协同劳作,整个生产过程处于工厂主的监督管理之下,以保证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D.原料:由工厂统一供应,合理调配。
③影响: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质,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㈡中国
1.洋务运动中:19世纪中后期,清朝洋务派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系列近代企业,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
2.民族工业中:张謇、范旭东等一批民族资本家主张实业救国,也开办工厂并借鉴西方工厂的管理经验,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起来。
要点识记二
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㈠积极:
1.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
⑴表现:伦敦、巴黎等大城市工业人口猛增。
⑵问题:城市规划建设滞后,工人的生活环境相当恶劣。
⑶改进: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逐渐建设新城,疏解中心城市人口,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
2.交通运输业的进步,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⑴运河:工业革命对煤等矿石的需求刺激了运河的开凿,1830年英国已拥有人工运河400多千米;
⑵铁路:铁路运输以其速度快、成本低而受人青睐,1870年英国铁路里程已达2.5万千米。
⑶水陆运输网:欧美国家形成了水陆运输网,促进了城际间、国际间的人口交流与贸易往来,大大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
3.工业革命也促进了乡村的改变。
⑴农业现代化: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农业机械日益普及,普遍建立了大农场,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
⑵开阔眼界:大量人口从闭塞、宁静的乡村田园生活中走出,人们的眼界开阔了。
4.时间观念增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时间观念更为增强。
①工厂制度及蒸汽机车等交通工具出现以后,人们必须守时,准时准点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
②城市中社会上层人士出行往往戴表,大城市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有标准钟。
5.初等教育不断推广,人们的文化素质逐渐提升。
⑴原因:
①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城市化迅猛发展等现实因素,对广大民众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②1802年英国颁布第一部《工厂法》后,西方国家不断通过立法推行初等教育,并加大政府对教育的经费支持。
⑵教育发展表现:
①英国: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格兰5-12岁儿童的入学率已达80%。
②中国:自20世纪初清政府推行“癸卯学制”以来,中国出现了大量小学堂和中学堂,这对普及初等教育起到重要作用。
㈡消极:工业革命也给民众的生活带来消极影响。
⒈工人劳动时间过长,工作与生活环境恶劣,传染病与职业病严重危害产业工人的健康。
⒉阶级矛盾加剧。
★欧洲社会主义运动兴起:
1.表现:19世纪,欧洲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等工人运动。
2.意义: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结果:经过系列斗争,产业工人的待遇有所改善,最长工时受到限制,最低工资得到一定保障。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优秀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优秀学案及答案,共3页。
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精品导学案: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精品导学案,共5页。
高中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优秀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优秀学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