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29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中考复习化学知识大全易错知识考点总结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人教版初中化学方程式归类大全 学案 学案 32 次下载
- 初中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学案 24 次下载
-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绝对全-中考必备) 学案 29 次下载
- 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总结最全的资料 学案 17 次下载
- 详细初中化学知识归纳总结 学案 13 次下载
化学冲刺班-陷阱题易错题(教师版)
展开
初三化学冲刺教案(教师版)
课题
陷阱题&易错题
教学目标
掌握题干中相关的知识点,解题时审清题干。
教学重点
常见的易错题和陷阱题,注意题干的阅读
陷阱题&易错题
题型分析
知识点1:分子和原子
考点一:分子和原子的语言描述题
例1:(2015上海中考)有关水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在固态时分子式静止不动的
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
C.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水分子质量变小
D.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是水分子的体积增大造成的
【难度】★★
【答案】B
变式1:(2016崇明二模)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
A.摩尔质量不同 B.用途不同 C.碳燃烧的条件不同 D.分子的构成不同
【难度】★★
【答案】D
考点二:分子和原子的微观示意图
例2:(2016奉贤二模)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备水煤气(混和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
+
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反应中氢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
C.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种类均不变 D.反应中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难度】★★
【答案】B
变式1:(2015上海中考)某反应涉及的四种分子如下图所示:
反应中甲、乙的分子个数之比是___________。
【难度】★★
【答案】1:2
变式2:(2016闵行二模)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B.生成物有三种
C.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 D.汞和氧气都由分子构成
【难度】★★
【答案】C
【方法提炼】
分子和原子的知识点总结:
1、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3、 有些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如金属、稀有气体、固态非金属。
4、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一定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只是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5、 发生物理变化时,比如水变成水蒸气,分子种类不会改变,只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改变。
6、 解分子原子微观示意图题目的时候,特别是涉及到化学反应的问题的,注意质量守恒定律,注意
知识点2:物质的鉴别
例3:(2015上海中考)鉴别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用酚酞鉴别食盐水和稀醋酸 B.用水鉴生石灰和石灰石
C.用燃着的木条鉴别空气和二氧化碳 D.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难度】★★
【答案】A
变式1:(2016奉贤二模)鉴别两瓶失去标签的稀盐酸和稀硫酸,可使用的试剂是( )
A.硝酸银溶液 B.石蕊试液 C.BaCl2溶液 D.锌
【难度】★★
【答案】C
变式2:(2016宝山二模)可一次性鉴别硫酸、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的试剂是( )
A. 氯化钡 B.碳酸钠 C.紫色石蕊试液 D.二氧化碳
【难度】★★
【答案】B
【方法提炼】
物质的鉴别:根据几种物质的不同性质,用实验的方法逐一区别的过程。如果只有两种物质,只要确定了一种,余下的就是另一种物质。
1、被鉴别的物质:①涉及到物质的类属:气体、单质、氧化物、酸、碱、盐。②涉及到物质的体系:同类物质的鉴别;不同类物质的鉴别;同一体系中不同物质的鉴别;不同体系中不同物质的鉴别。
2、考查形式:①围绕试剂的考查:根据物质的特性和特有的反应通过自选试剂、指定试剂或不加其它试剂来鉴别物质,要求达到反应灵敏、现象明显、操作简便、结论可靠的效果,前两者又涉及用一种试剂或一组试剂鉴别数种物质,常以填空题或选择题的形式出现。②围绕实验操作的考查:要求将试样的采集、试剂的加入、现象的观察与描述、结论的表述等过程加以阐述。③围绕评价的考查:要求从试剂正确、步骤合理、操作简便、现象明显等角度评价鉴别方案或结论等,常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3、答题要领:关键是对所给物质的一般性质及特殊性质(如颜色、气味等)、某些物质间能否发生反应以及反应是否有特殊现象等有所了解,并应用到解题的过程中。
知识点3:化学实验
考点一:简单的选择题实验
例4:(2015上海中考)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装置是( )
【难度】★★
【答案】B
变式1:验证Fe、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依次减弱,设计下图所示四个实验,其中不必进行的是( )
A. B. C. D.
【难度】★★
【答案】C
变式2: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NaOH溶液中Na2CO3
加入适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B
检验CH4中是否含有CO
将气体点燃
C
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加入足量水,溶解、蒸发、结晶
D
比较Fe、Cu、Ag的金属活动性
将Fe和Ag分别放入Cu(NO3)2溶液中
【难度】★★
【答案】D
考点二:实验操作题
例5:(2015上海中考)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蒸发皿时垫上石棉网 B.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称量
C.在量筒中溶解氯化钠固体 D.将pH试纸浸入待测液中测定pH
【难度】★★
【答案】B
变式1:(2015上海中考)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如下:
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搭建B装置时,酒精灯应在固定仪器a之_____(选填“前”或“后”)放置。
【难度】★★
【答案】试管 前
变式2:(2016奉贤二模)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难度】★★
【答案】B
变式3:(2016上海中考)量筒的局部示意见图,量取水时应沿____________视线(选填“a”或“b”)进行读数,___________视线(选填“a”或“b”)对应的读数较大。
【难度】★★
【答案】b a
【方法提炼】1、实验仪器的使用
2、各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比较表:
物质
空气中
氧气中
磷
产生大量白烟
火光明亮,产生大量白烟
硫
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
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木炭
持续红热,无烟无焰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镁带
发出耀眼光芒,生成白色固体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有白色固体(白烟)生成
铁丝
不燃烧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3、实验操作及安全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_________中,液体药品放在________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________中),白磷存放在________中(白磷的着火点低)。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________,固体以_______为宜,液体以________为宜。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另一洁净的指定的容器内(废液缸)。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____________ ②块状药品:用________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取下瓶盖,________在桌上,(以免药品污染或者腐蚀桌面)。标签应____________,(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液体试剂的滴加法:
滴管的使用:a、先挤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
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________,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造成试剂污染。
c、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以免被试剂腐蚀
d、滴管用毕,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直接放回原滴瓶,切不可放在其它的滴瓶中)
(二)连接仪器装置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装置气密性检查:
方法1: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气密性良好(原理:热胀冷缩);
方法2:将导管放入水中,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装置不漏气(原理:大气压强和容器内压强不同)。
说明:无论装置有多复杂,有“动静”就说明气密性好!比如冒气泡(图A),比如有液面差(图B、C)
(三)物质的加热
①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________(防止加热时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爆裂),试管受热时先均匀受热(预热),再集中加热。
②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度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答案】广口瓶 细口瓶 滴瓶 水 最少量 盖满试管底部 1-2mL 药匙 镊子
倒放 贴着手心 竖直方向 略向下倾斜 1/3
知识点4:描述题
例6:(2016黄浦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混合物中元素的存在形态都是化合态
B.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C.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D.某物质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则该物质一定是酸
【难度】★★
【答案】B
变式1:(2016闵行二模)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推理正确的是( )
A.碱的水溶液通常呈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所以物质一定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难度】★★
【答案】B
变式2:(2016松江二模)推理合理的是( )
A.某固体中加入稀硫酸,产生气泡,则该固体为活泼金属
B.某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则该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
C.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则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D.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则该溶液中含有钠元素
【难度】★★
【答案】D
变式3:(2016闸北二模)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通入CO2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CO2属于酸
B.中和反应产生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C.碱溶液的pH大于7,碳酸钠溶液的pH大于7,所以碳酸钠属于碱
D.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水由氢、氧元素组成,水属于氧化物
【难度】★★
【答案】D
【方法提炼】
此类题型中涉及到的都是比较基础的知识点,一定要注意题干中的因果关系、对应关系是否符合逻辑,注意“一定”、“肯定”、“都”等这些绝对性的字眼。
知识点5:溶解度
考点一:溶解度表格问题
例7:(2015年上海中考题)溶解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下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I.上表中的两种物质在40℃时,________的溶解度较大;请用相应的数据列式表示该温度时KN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不要求计算)。
II.请写出一种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20℃时,将20gNaCl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g。
IV.从NaCl溶液中得到NaCl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
【难度】★★
【答案】KNO3 63.9/(63.9+100)×100% 降低温度或加入KNO3等合理即可
68 蒸发结晶
变式1:(2016崇明二模)下表是KCl和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 ℃
20
30
40
50
溶解度(g/100g水)
KCl
34.0
37.0
40.0
42.6
KNO3
31.6
45.8
63.9
85.5
①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②用同一种方法可以使KCl、KNO3二种物质的溶液都析出晶体,该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KCl、KNO3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_________之间(用编号表示)
A.20℃以下 B.20℃~30℃ C.30℃~40℃ D.40℃~50℃
④2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KCl______g;40℃时,将70g KCl的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加水___________g。
⑤将某温度下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下列有关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图像不正确的是________(用编号表示)
冷却时间
溶质质量
0
冷却时间
析出
晶体
质量
0
冷却时间
溶剂质量
0
冷却时间
0
溶质
质量
分数
A. B. C. D.
⑥实验设计:将不饱和氯化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不饱和的氯化钾溶液
中不断加入氯化钾固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
KCl不饱和溶液
变为饱和溶液
【难度】★★★
【答案】增大 蒸发结晶(或蒸发水) B 34.0 30 D 有固体不再溶解
考点二:溶解度曲线问题
例8:(2016奉贤二模)右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g/100g水)
甲
乙
丙
温度/℃
0
t1
t2
20
50
溶解度
·
·b
·
c
a
③t2℃时,将20g 甲加入到100 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是甲的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可以用右图中______点(填“a”、“b”、“c”)表示。
④甲溶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通过__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甲。⑤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都是饱和溶液 B.溶剂质量:甲<乙
C.析出固体质量:甲>乙 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难度】★★
【答案】不饱和 b 降温结晶(或冷却结晶、冷 却热饱和溶液) A、D
变式2:(2016闵行二模)根据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0 20 40 60 80 t℃
50
40
30
20
s(g/100g)
.
.
甲
乙
a
b
① 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____;
80℃时,乙物质在1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___________g,
此时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精确到0.1%)
② 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提纯甲物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③ 将b点的甲溶液转化为a点的甲溶液,采取的方法是_____
(选填编号)。
A.增加溶质 B.恒温蒸发溶剂
C.升高温度 D.降低温度
④ 将8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析出固体的质量:甲>乙 B.降温后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C.降温后溶剂质量:甲<乙 D.降温后溶质质量:甲<乙
【难度】★★
【答案】40g/100g水 5 33.3% 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
AB B
考点三:烧杯问题
例9:(2015上海中考)用硫酸铜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完成下列填空(用编号表示)。
所得三个溶液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
【难度】★★
【答案】A B>C>A
变式1:(2016静安二模)右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1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充分搅拌后静置片刻,再升温至30℃,现象如下图所示。
① 20℃时,甲的溶解度_________(填“>”、“<”或“=”)乙的溶解度;
② 所得a、b、c、d四个溶液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用“a”、“b”、“c”、“d”表示)。
③ 溶解度曲线图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_(填“A”或“B”)。
④ 将d中的乙溶液降温至20℃________(填“会”或“不会”)析出晶体。
⑤ 30℃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精确到0.1%)。
【难度】★★
【答案】= a cd B 不会 33.3%
【方法提炼】常考知识点汇总:
1、20℃时,将20gNaCl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g。(答案:68)
类似这样的问题,要去考虑该温度下溶质的溶解度,在这种情况下此溶液是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还是悬浊液。
2、用烧杯内溶剂溶解溶质的题,要注意不同实验中,给的温度、溶剂的量、是否有晶体析出、量的多少等。
3、将8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解此类问题要注意,区分清楚甲、乙两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如果温度越低,溶解度越小,则在降温过程中一定会有晶体析出,此时溶质质量变小,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如果温度越低,溶解度越大,则在降温的过程中,原饱和溶液就会变成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保持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
知识点6:差量法计算
例10:(2015上海中考)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某次实验中固体的质量变化如下:
①生成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g,其物质的量为______mol。
②求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物质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难度】★★
【答案】①4.8 0.15 ②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物质量的为0.1mol。
变式1:(2016奉贤二模)为测定某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一定量该溶液,滴入硝酸银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到0.2mol沉淀,其它实验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反应后
实验数据
氯化钠溶液的质量
加入硝酸银溶液的质量
过滤后剩余溶液的质量
117g
140g
?
①沉淀质量________g,过滤后剩余溶液的质量_________g;
②该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难度】★★
【答案】28.7 228.3 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方法提炼】
运用的是差量法的计算。
题干中已知的是反应前后混合物的量,没有办法直接利用进行计算;这个时候可以考虑利用差量法来解题,考虑一下将反应前后的量做差后,得到的数值具有什么含义。
知识点7:气体的制备实验
考点一:装置的选择连接以及药品的选择
例11:(2016奉贤二模)经实验验证,以下四种物质:红砖粉、细砂、金属铜网、水泥块,都可作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其中适合在D装置中使用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红砖粉 b.金属铜网、水泥块
c.细砂、金属铜网、水泥块 d.都可以
【难度】★
【答案】b
变式1:(2016宝山二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为了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可选用下图中的________装置(填编号),选用该发生装置制取气体需满足的一般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答案】D 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反应不需要加热
变式2:(2016上海中考)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实验如下:
①控制所加盐酸的量,使反应时甲装置内液面位于______处(选填“x”或“y”)为宜。
②收集二氧化碳,应将甲的______处于乙的_______处连接(选填有关编号)。
【难度】★★
【答案】y f j
考点二:气体制备相关基础问题
例12:(2016崇明二模)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水
A B C D E F G
a
b
c
塑料隔板
止水夹
实验室常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I.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甲同学选择B装置为发生装置,使用长颈漏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乙同学选择C装置为发生装置,一段时间后不再有气泡产生,在解释“不再有气泡产生”的原因时,乙同学认为可能是石灰石与稀盐酸脱离了接触,你认为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检验气体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V.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常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某同学想通过装置G探究是否有HCl气体,你认为G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混合气体应从__________(填“b”或“c”)进入。
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学习,你认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共同点是_________(填序号)。
A.需要加热 B.反应物中没有气体参加
C.需要催化剂 D.反应物中必须含有要制取物质的元素
【难度】★★
【答案】CaCO3+2HCl →CaCl2+ H2O +CO2↑ 方便添加液体
可能是某种反应物已经消耗完毕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熄灭则集满
硝酸银溶液 b BD(错漏一个不得分)
变式1:(2016闵行二模)实验室制取气体是初中重要的一组实验,结合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①写出仪器D的名称______________。
②装置I是固固加热型装置,指出其中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改正错误需要操作的按钮是___________(填字母)。
③使用装置II制取O2时仪器D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要使装置II具有能随时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的功能,则需要对装置作的改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室制取H2、O2、CO2三种气体,可选用装置III来收集的气体有___________(填化学式)。
【难度】★★
【答案】长颈漏斗 试管口向上倾斜 A(或AB)
起到液封作用(或防止气体逸出)
2H2O22H2O + O2↑ 添加多孔隔板和止水夹 H2、O2
【方法提炼】
这部分的知识点比较基础也比较杂乱和多,学生要注重平时的积累和记忆。
知识点8:较冷门的知识点
例1:(2016奉贤二模)今年我们遭遇了特大寒潮袭击,造成很多家庭水管爆裂,这是由于水具有_____________的性质。
【难度】★★
【答案】反常膨胀或缔合
例2:(2016上海中考)空气的组成(按体积分数)见下图,甲气体的名称是_________;乙中含多种气体,其中可用于填充飞艇且性质稳定的气体名称是____________。
【难度】★★
【答案】氮气 氦气(注意写名称)
例3: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下列实验中水起吸收热量作用的是 ( )
A.溶解 B.铁丝在O2中燃烧 C.测定空气中O2含量 D.探究CO2的性质
弹簧夹
【难度】★★
【答案】B
例4:用嘴将蜡烛吹灭,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B.吹出大量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
C.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 D.将氧气吹走了
【难度】★★
【答案】A
随堂检测
1. (2016崇明二模)对于以下4种化学符号:①H2 ②Fe ③H ④H2O,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①④ B.能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的是①②④
C.能表示一个原子的是②③ D.④中的数字“2”表示水中有2个氢原子
【难度】★★
【答案】D
2. (2016崇明二模)说法正确的是( )
A.由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B.胆矾常常用于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
C.金属与酸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D.某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难度】★★
【答案】C
3.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 )
A.水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 B.水分子中的原子构成发生变化
C.水分子的质量发生变化 D.水分子之间的间隙发生变化
【难度】★
【答案】D
4. (2016静安二模)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振荡试管 B.加热液体 C.放回滴瓶 D.检查气密性
【难度】★
【答案】B
5. (2016黄浦二模)右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
A.①变红,③不变红
B.④变红,③不变红
C.①、④同时变红,②、③不变红
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难度】★★
【答案】D
6. (2016松江二模)右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错误的是( )
(其中 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比为1:2
D.两种反应物均为单质
【难度】★★
【答案】C
7. (2016上海中考)关于双氧水制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水的质量不变 B.只有加入二氧化锰才能制得氧气
C.液体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变大 D.氧元素全部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
【难度】★★
【答案】C
8. (2016上海中考)在氯化钡溶液中滴入某种液体,生成白色沉淀。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滴入的可能是硝酸银溶液 B.反应后溶液可能呈酸性
C.白色沉淀可能溶于盐酸 D.该反应可能是中和反应
【难度】★★
【答案】D
9. (2016上海中考)根据如表回答问题.
温度(℃)
20
40
50
60
80
溶解度
(g/100g水)
NaCl
36.0
36.6
37.0
37.3
38.4
NH4Cl
37.2
45.8
50.4
55.2
65.6
KNO3
31.6
63.9
85.5
110
169
①5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NaCl________g
②A是80℃含有120g水的KNO3溶液,经过如下操作,得到102gKNO3固体.
I.A溶液为___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II.对以上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_(选填编号)
a.A到B的过程中,溶质质量没有改变
b.B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69:100
c.开始析出KNO3固体的温度在60℃至80℃之间
d.A溶液的质量等于222g.
【难度】★★★
【答案】①37.0 ②不饱和 ac
10. (2016静安二模)利用下列仪器进行气体的制取实验。请根据要求填空。
①实验室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选择图1中的仪器G、I外,还需要仪器________(填字母,夹持装置略)组合装置。开始收集氧气的最佳时机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②若要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一瓶CO2,并随时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应选择图1中的仪器__________(填字母,夹持装置略)组合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用下图2所示装置检验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是否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请写出气体通过装置的接口顺序___________(用“a”、“b”、“c”、“d”表示)。
图2
图3
④用对比实验方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中振荡三个软塑料瓶(见上图3),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程度大小为A瓶>B瓶>C瓶,其中石灰水变浑浊的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A瓶与_____(选填“B”或“C”)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
【难度】★★
【答案】B F 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 B D E H
CaCO3+2HCl→CaCl2+H2O+CO2↑ c d a b (或d c a b)
Ca(OH)2+CO2→CaCO3↓+H2O C
课后作业
1. (2016黄浦二模)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结论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氢原子
碳原子
氧原子
A.反应过程中只有丁属于氧化物 B.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 22:3
C.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D.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2:1
【难度】★★
【答案】B
2. (2016黄浦二模)关于玻璃导气管的使用正确的图示(省略夹持和加热装置)是( )
A.用排水法集气 B.向上排空气法集气 C.用氯酸钾制氧气 D.检验二氧化碳
【难度】★★
【答案】D
3. (2016普陀二模)喝剩的半瓶汽水(如右图),对剩余的汽水描述正确的是( )
A.瓶内上部没有二氧化碳存在
B.剩余饮料一定是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
C.如果置于冰箱中一段时间,饮料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将更少
D.打开瓶盖有二氧化碳气体冒出,这时饮料就不会是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
【难度】★★
【答案】B
4. 能达到目的的实验是( )
A.探究MnO2对
反应速率的影响
B.验证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C.测定水的
组成
D.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硝酸钾
大理石
试管
烧杯
稀盐酸
【难度】★★
【答案】C
5. (2016徐汇二模)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CO2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B.酸性溶液的pH小于7。食醋是酸性溶液,所以食醋的pH小于7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难度】★★
【答案】B
6. (2016徐汇二模)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把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的石灰水区分开来的试剂是( )
A.氧化铜 B.石蕊试液 C.碳酸钠溶液 D.氯化钡溶液
【难度】★★
【答案】C
7. (2016徐汇二模)空气、水、天然气、石油和煤等自然资源对人类的生存、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有着重要的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生活中常用作溶剂的__________;生产中可用从________中获取充霓虹灯的气体。
②天然气用作燃料,其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而被称为“工业血液”的是____________。
③因为煤中含有___________元素,所以燃烧生成的气体,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因此,工业上煤燃烧后气体要通过盛有石灰浆(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的吸收塔,吸收塔吸收的气体是________。
【难度】★★
【答案】(1)水 (2)空气 (3)CH4+2O2CO2+2H2O (4)石油 (5)硫
(6)二氧化硫
8. (2016黄浦二模)下表是NaOH和Ca(OH)2的溶解度数据(单位:g/100g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
NaOH
31
90
111
X
313
336
Ca(OH)2
0.19
0.17
0.14
0.12
0.09
0.08
Ⅰ.表示溶解度的符号是_________;表中“111”数字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为测定X的值,取4份60℃的水各50克,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NaOH质量/g
50
60
70
80
H2O质量/g
50
50
50
50
溶液质量/g
100
110
114.5
114.5
【实验结果分析】实验1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由实验可知X的值为____________。
Ⅲ.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a(OH)2,通过蒸发浓缩、__________,然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NaOH固体。
Ⅳ.现有20℃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后,恢复到原来温度得到的溶液(乙溶液),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甲_______乙(填“>、<、=”)。
Ⅴ.在2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111gNaOH,欲使其完全溶解变成不饱和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溶液的质量可能不变 B.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增大 D.可以升温到40℃以上
E.NaOH的溶解度一定变大 F.20℃时加入的水的质量>23.4g
【难度】★★★
【答案】S 4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为111g/100g水 50% 129
降温结晶 > A、C、D、F
9. (2016普陀二模)右图是固体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根据图示回答:
①该图中,溶解度单位应该改为___________;
②随温度升高,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变小的是_______;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③t2℃时,a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
④t1℃时,在右图中标记的A、B、C、D四个点,这四个点中标示a、b、c三种物质的溶液质量分数相等的点,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A、B、C、D填空)。
⑤固体a物质中有少量的c杂质,若要得到较纯净的a物质,有以下两种方法:
甲同学采用的提纯方法主要步骤是:常温下的饱和溶液降温结晶,过滤,洗涤滤渣。
乙同学采用的提纯方法主要步骤是:常温下的饱和溶液升温结晶,过滤,蒸发滤液。
这两种方法,可行的是_________(填“甲”或“乙”或“都可以”)。
【难度】★★★
【答案】g/100g水 c a b c (或0.33或0.33%)
C D 乙方法中如果杂质较少,就不宜析出,所以甲方法更好。
10. 根据下图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
②采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
③若用G装置采用排空法收集氢气,氢气应从______进。(选“b”或“c”)
④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用C装置制取气体时,其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
在制取二氧化碳反应装置的残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溶液pH变化如图2所示(提示:氯化钙溶液呈中性):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滴入Na2CO3溶液的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答案】(1)集气瓶(2)AD(AE\AG)(3)略(4)催化(5)c(6)BC
(7)略(8)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或随开随用,随关随停)(9)NaCl、HCl、CaCl2(10)产生气泡、产生沉淀
课题
陷阱题&易错题
教学目标
掌握题干中相关的知识点,解题时审清题干。
教学重点
常见的易错题和陷阱题,注意题干的阅读
陷阱题&易错题
题型分析
知识点1:分子和原子
考点一:分子和原子的语言描述题
例1:(2015上海中考)有关水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在固态时分子式静止不动的
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
C.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水分子质量变小
D.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是水分子的体积增大造成的
【难度】★★
【答案】B
变式1:(2016崇明二模)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
A.摩尔质量不同 B.用途不同 C.碳燃烧的条件不同 D.分子的构成不同
【难度】★★
【答案】D
考点二:分子和原子的微观示意图
例2:(2016奉贤二模)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备水煤气(混和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
+
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反应中氢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
C.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种类均不变 D.反应中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难度】★★
【答案】B
变式1:(2015上海中考)某反应涉及的四种分子如下图所示:
反应中甲、乙的分子个数之比是___________。
【难度】★★
【答案】1:2
变式2:(2016闵行二模)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B.生成物有三种
C.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 D.汞和氧气都由分子构成
【难度】★★
【答案】C
【方法提炼】
分子和原子的知识点总结:
1、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3、 有些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如金属、稀有气体、固态非金属。
4、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一定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只是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5、 发生物理变化时,比如水变成水蒸气,分子种类不会改变,只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改变。
6、 解分子原子微观示意图题目的时候,特别是涉及到化学反应的问题的,注意质量守恒定律,注意
知识点2:物质的鉴别
例3:(2015上海中考)鉴别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用酚酞鉴别食盐水和稀醋酸 B.用水鉴生石灰和石灰石
C.用燃着的木条鉴别空气和二氧化碳 D.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难度】★★
【答案】A
变式1:(2016奉贤二模)鉴别两瓶失去标签的稀盐酸和稀硫酸,可使用的试剂是( )
A.硝酸银溶液 B.石蕊试液 C.BaCl2溶液 D.锌
【难度】★★
【答案】C
变式2:(2016宝山二模)可一次性鉴别硫酸、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的试剂是( )
A. 氯化钡 B.碳酸钠 C.紫色石蕊试液 D.二氧化碳
【难度】★★
【答案】B
【方法提炼】
物质的鉴别:根据几种物质的不同性质,用实验的方法逐一区别的过程。如果只有两种物质,只要确定了一种,余下的就是另一种物质。
1、被鉴别的物质:①涉及到物质的类属:气体、单质、氧化物、酸、碱、盐。②涉及到物质的体系:同类物质的鉴别;不同类物质的鉴别;同一体系中不同物质的鉴别;不同体系中不同物质的鉴别。
2、考查形式:①围绕试剂的考查:根据物质的特性和特有的反应通过自选试剂、指定试剂或不加其它试剂来鉴别物质,要求达到反应灵敏、现象明显、操作简便、结论可靠的效果,前两者又涉及用一种试剂或一组试剂鉴别数种物质,常以填空题或选择题的形式出现。②围绕实验操作的考查:要求将试样的采集、试剂的加入、现象的观察与描述、结论的表述等过程加以阐述。③围绕评价的考查:要求从试剂正确、步骤合理、操作简便、现象明显等角度评价鉴别方案或结论等,常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3、答题要领:关键是对所给物质的一般性质及特殊性质(如颜色、气味等)、某些物质间能否发生反应以及反应是否有特殊现象等有所了解,并应用到解题的过程中。
知识点3:化学实验
考点一:简单的选择题实验
例4:(2015上海中考)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装置是( )
【难度】★★
【答案】B
变式1:验证Fe、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依次减弱,设计下图所示四个实验,其中不必进行的是( )
A. B. C. D.
【难度】★★
【答案】C
变式2: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NaOH溶液中Na2CO3
加入适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B
检验CH4中是否含有CO
将气体点燃
C
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加入足量水,溶解、蒸发、结晶
D
比较Fe、Cu、Ag的金属活动性
将Fe和Ag分别放入Cu(NO3)2溶液中
【难度】★★
【答案】D
考点二:实验操作题
例5:(2015上海中考)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蒸发皿时垫上石棉网 B.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称量
C.在量筒中溶解氯化钠固体 D.将pH试纸浸入待测液中测定pH
【难度】★★
【答案】B
变式1:(2015上海中考)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如下:
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搭建B装置时,酒精灯应在固定仪器a之_____(选填“前”或“后”)放置。
【难度】★★
【答案】试管 前
变式2:(2016奉贤二模)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难度】★★
【答案】B
变式3:(2016上海中考)量筒的局部示意见图,量取水时应沿____________视线(选填“a”或“b”)进行读数,___________视线(选填“a”或“b”)对应的读数较大。
【难度】★★
【答案】b a
【方法提炼】1、实验仪器的使用
2、各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比较表:
物质
空气中
氧气中
磷
产生大量白烟
火光明亮,产生大量白烟
硫
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
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木炭
持续红热,无烟无焰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镁带
发出耀眼光芒,生成白色固体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有白色固体(白烟)生成
铁丝
不燃烧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3、实验操作及安全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_________中,液体药品放在________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________中),白磷存放在________中(白磷的着火点低)。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________,固体以_______为宜,液体以________为宜。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另一洁净的指定的容器内(废液缸)。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____________ ②块状药品:用________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取下瓶盖,________在桌上,(以免药品污染或者腐蚀桌面)。标签应____________,(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液体试剂的滴加法:
滴管的使用:a、先挤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
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________,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造成试剂污染。
c、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以免被试剂腐蚀
d、滴管用毕,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直接放回原滴瓶,切不可放在其它的滴瓶中)
(二)连接仪器装置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装置气密性检查:
方法1: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气密性良好(原理:热胀冷缩);
方法2:将导管放入水中,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装置不漏气(原理:大气压强和容器内压强不同)。
说明:无论装置有多复杂,有“动静”就说明气密性好!比如冒气泡(图A),比如有液面差(图B、C)
(三)物质的加热
①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________(防止加热时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爆裂),试管受热时先均匀受热(预热),再集中加热。
②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度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答案】广口瓶 细口瓶 滴瓶 水 最少量 盖满试管底部 1-2mL 药匙 镊子
倒放 贴着手心 竖直方向 略向下倾斜 1/3
知识点4:描述题
例6:(2016黄浦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混合物中元素的存在形态都是化合态
B.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C.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D.某物质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则该物质一定是酸
【难度】★★
【答案】B
变式1:(2016闵行二模)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推理正确的是( )
A.碱的水溶液通常呈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所以物质一定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难度】★★
【答案】B
变式2:(2016松江二模)推理合理的是( )
A.某固体中加入稀硫酸,产生气泡,则该固体为活泼金属
B.某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则该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
C.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则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D.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则该溶液中含有钠元素
【难度】★★
【答案】D
变式3:(2016闸北二模)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通入CO2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CO2属于酸
B.中和反应产生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C.碱溶液的pH大于7,碳酸钠溶液的pH大于7,所以碳酸钠属于碱
D.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水由氢、氧元素组成,水属于氧化物
【难度】★★
【答案】D
【方法提炼】
此类题型中涉及到的都是比较基础的知识点,一定要注意题干中的因果关系、对应关系是否符合逻辑,注意“一定”、“肯定”、“都”等这些绝对性的字眼。
知识点5:溶解度
考点一:溶解度表格问题
例7:(2015年上海中考题)溶解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下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I.上表中的两种物质在40℃时,________的溶解度较大;请用相应的数据列式表示该温度时KN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不要求计算)。
II.请写出一种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20℃时,将20gNaCl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g。
IV.从NaCl溶液中得到NaCl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
【难度】★★
【答案】KNO3 63.9/(63.9+100)×100% 降低温度或加入KNO3等合理即可
68 蒸发结晶
变式1:(2016崇明二模)下表是KCl和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 ℃
20
30
40
50
溶解度(g/100g水)
KCl
34.0
37.0
40.0
42.6
KNO3
31.6
45.8
63.9
85.5
①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②用同一种方法可以使KCl、KNO3二种物质的溶液都析出晶体,该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KCl、KNO3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_________之间(用编号表示)
A.20℃以下 B.20℃~30℃ C.30℃~40℃ D.40℃~50℃
④2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KCl______g;40℃时,将70g KCl的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加水___________g。
⑤将某温度下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下列有关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图像不正确的是________(用编号表示)
冷却时间
溶质质量
0
冷却时间
析出
晶体
质量
0
冷却时间
溶剂质量
0
冷却时间
0
溶质
质量
分数
A. B. C. D.
⑥实验设计:将不饱和氯化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不饱和的氯化钾溶液
中不断加入氯化钾固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
KCl不饱和溶液
变为饱和溶液
【难度】★★★
【答案】增大 蒸发结晶(或蒸发水) B 34.0 30 D 有固体不再溶解
考点二:溶解度曲线问题
例8:(2016奉贤二模)右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g/100g水)
甲
乙
丙
温度/℃
0
t1
t2
20
50
溶解度
·
·b
·
c
a
③t2℃时,将20g 甲加入到100 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是甲的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可以用右图中______点(填“a”、“b”、“c”)表示。
④甲溶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通过__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甲。⑤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都是饱和溶液 B.溶剂质量:甲<乙
C.析出固体质量:甲>乙 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难度】★★
【答案】不饱和 b 降温结晶(或冷却结晶、冷 却热饱和溶液) A、D
变式2:(2016闵行二模)根据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0 20 40 60 80 t℃
50
40
30
20
s(g/100g)
.
.
甲
乙
a
b
① 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____;
80℃时,乙物质在1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___________g,
此时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精确到0.1%)
② 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提纯甲物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③ 将b点的甲溶液转化为a点的甲溶液,采取的方法是_____
(选填编号)。
A.增加溶质 B.恒温蒸发溶剂
C.升高温度 D.降低温度
④ 将8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析出固体的质量:甲>乙 B.降温后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C.降温后溶剂质量:甲<乙 D.降温后溶质质量:甲<乙
【难度】★★
【答案】40g/100g水 5 33.3% 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
AB B
考点三:烧杯问题
例9:(2015上海中考)用硫酸铜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完成下列填空(用编号表示)。
所得三个溶液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
【难度】★★
【答案】A B>C>A
变式1:(2016静安二模)右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1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充分搅拌后静置片刻,再升温至30℃,现象如下图所示。
① 20℃时,甲的溶解度_________(填“>”、“<”或“=”)乙的溶解度;
② 所得a、b、c、d四个溶液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用“a”、“b”、“c”、“d”表示)。
③ 溶解度曲线图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_(填“A”或“B”)。
④ 将d中的乙溶液降温至20℃________(填“会”或“不会”)析出晶体。
⑤ 30℃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精确到0.1%)。
【难度】★★
【答案】= a cd B 不会 33.3%
【方法提炼】常考知识点汇总:
1、20℃时,将20gNaCl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g。(答案:68)
类似这样的问题,要去考虑该温度下溶质的溶解度,在这种情况下此溶液是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还是悬浊液。
2、用烧杯内溶剂溶解溶质的题,要注意不同实验中,给的温度、溶剂的量、是否有晶体析出、量的多少等。
3、将8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解此类问题要注意,区分清楚甲、乙两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如果温度越低,溶解度越小,则在降温过程中一定会有晶体析出,此时溶质质量变小,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如果温度越低,溶解度越大,则在降温的过程中,原饱和溶液就会变成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保持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
知识点6:差量法计算
例10:(2015上海中考)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某次实验中固体的质量变化如下:
①生成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g,其物质的量为______mol。
②求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物质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难度】★★
【答案】①4.8 0.15 ②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物质量的为0.1mol。
变式1:(2016奉贤二模)为测定某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一定量该溶液,滴入硝酸银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到0.2mol沉淀,其它实验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反应后
实验数据
氯化钠溶液的质量
加入硝酸银溶液的质量
过滤后剩余溶液的质量
117g
140g
?
①沉淀质量________g,过滤后剩余溶液的质量_________g;
②该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难度】★★
【答案】28.7 228.3 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方法提炼】
运用的是差量法的计算。
题干中已知的是反应前后混合物的量,没有办法直接利用进行计算;这个时候可以考虑利用差量法来解题,考虑一下将反应前后的量做差后,得到的数值具有什么含义。
知识点7:气体的制备实验
考点一:装置的选择连接以及药品的选择
例11:(2016奉贤二模)经实验验证,以下四种物质:红砖粉、细砂、金属铜网、水泥块,都可作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其中适合在D装置中使用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红砖粉 b.金属铜网、水泥块
c.细砂、金属铜网、水泥块 d.都可以
【难度】★
【答案】b
变式1:(2016宝山二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为了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可选用下图中的________装置(填编号),选用该发生装置制取气体需满足的一般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答案】D 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反应不需要加热
变式2:(2016上海中考)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实验如下:
①控制所加盐酸的量,使反应时甲装置内液面位于______处(选填“x”或“y”)为宜。
②收集二氧化碳,应将甲的______处于乙的_______处连接(选填有关编号)。
【难度】★★
【答案】y f j
考点二:气体制备相关基础问题
例12:(2016崇明二模)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水
A B C D E F G
a
b
c
塑料隔板
止水夹
实验室常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I.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甲同学选择B装置为发生装置,使用长颈漏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乙同学选择C装置为发生装置,一段时间后不再有气泡产生,在解释“不再有气泡产生”的原因时,乙同学认为可能是石灰石与稀盐酸脱离了接触,你认为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检验气体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V.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常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某同学想通过装置G探究是否有HCl气体,你认为G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混合气体应从__________(填“b”或“c”)进入。
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学习,你认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共同点是_________(填序号)。
A.需要加热 B.反应物中没有气体参加
C.需要催化剂 D.反应物中必须含有要制取物质的元素
【难度】★★
【答案】CaCO3+2HCl →CaCl2+ H2O +CO2↑ 方便添加液体
可能是某种反应物已经消耗完毕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熄灭则集满
硝酸银溶液 b BD(错漏一个不得分)
变式1:(2016闵行二模)实验室制取气体是初中重要的一组实验,结合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①写出仪器D的名称______________。
②装置I是固固加热型装置,指出其中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改正错误需要操作的按钮是___________(填字母)。
③使用装置II制取O2时仪器D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要使装置II具有能随时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的功能,则需要对装置作的改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室制取H2、O2、CO2三种气体,可选用装置III来收集的气体有___________(填化学式)。
【难度】★★
【答案】长颈漏斗 试管口向上倾斜 A(或AB)
起到液封作用(或防止气体逸出)
2H2O22H2O + O2↑ 添加多孔隔板和止水夹 H2、O2
【方法提炼】
这部分的知识点比较基础也比较杂乱和多,学生要注重平时的积累和记忆。
知识点8:较冷门的知识点
例1:(2016奉贤二模)今年我们遭遇了特大寒潮袭击,造成很多家庭水管爆裂,这是由于水具有_____________的性质。
【难度】★★
【答案】反常膨胀或缔合
例2:(2016上海中考)空气的组成(按体积分数)见下图,甲气体的名称是_________;乙中含多种气体,其中可用于填充飞艇且性质稳定的气体名称是____________。
【难度】★★
【答案】氮气 氦气(注意写名称)
例3: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下列实验中水起吸收热量作用的是 ( )
A.溶解 B.铁丝在O2中燃烧 C.测定空气中O2含量 D.探究CO2的性质
弹簧夹
【难度】★★
【答案】B
例4:用嘴将蜡烛吹灭,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B.吹出大量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
C.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 D.将氧气吹走了
【难度】★★
【答案】A
随堂检测
1. (2016崇明二模)对于以下4种化学符号:①H2 ②Fe ③H ④H2O,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①④ B.能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的是①②④
C.能表示一个原子的是②③ D.④中的数字“2”表示水中有2个氢原子
【难度】★★
【答案】D
2. (2016崇明二模)说法正确的是( )
A.由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B.胆矾常常用于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
C.金属与酸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D.某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难度】★★
【答案】C
3.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 )
A.水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 B.水分子中的原子构成发生变化
C.水分子的质量发生变化 D.水分子之间的间隙发生变化
【难度】★
【答案】D
4. (2016静安二模)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振荡试管 B.加热液体 C.放回滴瓶 D.检查气密性
【难度】★
【答案】B
5. (2016黄浦二模)右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
A.①变红,③不变红
B.④变红,③不变红
C.①、④同时变红,②、③不变红
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难度】★★
【答案】D
6. (2016松江二模)右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错误的是( )
(其中 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比为1:2
D.两种反应物均为单质
【难度】★★
【答案】C
7. (2016上海中考)关于双氧水制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水的质量不变 B.只有加入二氧化锰才能制得氧气
C.液体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变大 D.氧元素全部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
【难度】★★
【答案】C
8. (2016上海中考)在氯化钡溶液中滴入某种液体,生成白色沉淀。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滴入的可能是硝酸银溶液 B.反应后溶液可能呈酸性
C.白色沉淀可能溶于盐酸 D.该反应可能是中和反应
【难度】★★
【答案】D
9. (2016上海中考)根据如表回答问题.
温度(℃)
20
40
50
60
80
溶解度
(g/100g水)
NaCl
36.0
36.6
37.0
37.3
38.4
NH4Cl
37.2
45.8
50.4
55.2
65.6
KNO3
31.6
63.9
85.5
110
169
①5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NaCl________g
②A是80℃含有120g水的KNO3溶液,经过如下操作,得到102gKNO3固体.
I.A溶液为___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II.对以上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_(选填编号)
a.A到B的过程中,溶质质量没有改变
b.B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69:100
c.开始析出KNO3固体的温度在60℃至80℃之间
d.A溶液的质量等于222g.
【难度】★★★
【答案】①37.0 ②不饱和 ac
10. (2016静安二模)利用下列仪器进行气体的制取实验。请根据要求填空。
①实验室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选择图1中的仪器G、I外,还需要仪器________(填字母,夹持装置略)组合装置。开始收集氧气的最佳时机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②若要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一瓶CO2,并随时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应选择图1中的仪器__________(填字母,夹持装置略)组合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用下图2所示装置检验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是否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请写出气体通过装置的接口顺序___________(用“a”、“b”、“c”、“d”表示)。
图2
图3
④用对比实验方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中振荡三个软塑料瓶(见上图3),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程度大小为A瓶>B瓶>C瓶,其中石灰水变浑浊的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A瓶与_____(选填“B”或“C”)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
【难度】★★
【答案】B F 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 B D E H
CaCO3+2HCl→CaCl2+H2O+CO2↑ c d a b (或d c a b)
Ca(OH)2+CO2→CaCO3↓+H2O C
课后作业
1. (2016黄浦二模)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结论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氢原子
碳原子
氧原子
A.反应过程中只有丁属于氧化物 B.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 22:3
C.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D.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2:1
【难度】★★
【答案】B
2. (2016黄浦二模)关于玻璃导气管的使用正确的图示(省略夹持和加热装置)是( )
A.用排水法集气 B.向上排空气法集气 C.用氯酸钾制氧气 D.检验二氧化碳
【难度】★★
【答案】D
3. (2016普陀二模)喝剩的半瓶汽水(如右图),对剩余的汽水描述正确的是( )
A.瓶内上部没有二氧化碳存在
B.剩余饮料一定是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
C.如果置于冰箱中一段时间,饮料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将更少
D.打开瓶盖有二氧化碳气体冒出,这时饮料就不会是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
【难度】★★
【答案】B
4. 能达到目的的实验是( )
A.探究MnO2对
反应速率的影响
B.验证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C.测定水的
组成
D.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硝酸钾
大理石
试管
烧杯
稀盐酸
【难度】★★
【答案】C
5. (2016徐汇二模)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CO2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B.酸性溶液的pH小于7。食醋是酸性溶液,所以食醋的pH小于7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难度】★★
【答案】B
6. (2016徐汇二模)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把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的石灰水区分开来的试剂是( )
A.氧化铜 B.石蕊试液 C.碳酸钠溶液 D.氯化钡溶液
【难度】★★
【答案】C
7. (2016徐汇二模)空气、水、天然气、石油和煤等自然资源对人类的生存、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有着重要的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生活中常用作溶剂的__________;生产中可用从________中获取充霓虹灯的气体。
②天然气用作燃料,其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而被称为“工业血液”的是____________。
③因为煤中含有___________元素,所以燃烧生成的气体,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因此,工业上煤燃烧后气体要通过盛有石灰浆(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的吸收塔,吸收塔吸收的气体是________。
【难度】★★
【答案】(1)水 (2)空气 (3)CH4+2O2CO2+2H2O (4)石油 (5)硫
(6)二氧化硫
8. (2016黄浦二模)下表是NaOH和Ca(OH)2的溶解度数据(单位:g/100g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
NaOH
31
90
111
X
313
336
Ca(OH)2
0.19
0.17
0.14
0.12
0.09
0.08
Ⅰ.表示溶解度的符号是_________;表中“111”数字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为测定X的值,取4份60℃的水各50克,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NaOH质量/g
50
60
70
80
H2O质量/g
50
50
50
50
溶液质量/g
100
110
114.5
114.5
【实验结果分析】实验1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由实验可知X的值为____________。
Ⅲ.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a(OH)2,通过蒸发浓缩、__________,然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NaOH固体。
Ⅳ.现有20℃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后,恢复到原来温度得到的溶液(乙溶液),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甲_______乙(填“>、<、=”)。
Ⅴ.在2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111gNaOH,欲使其完全溶解变成不饱和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溶液的质量可能不变 B.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增大 D.可以升温到40℃以上
E.NaOH的溶解度一定变大 F.20℃时加入的水的质量>23.4g
【难度】★★★
【答案】S 4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为111g/100g水 50% 129
降温结晶 > A、C、D、F
9. (2016普陀二模)右图是固体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根据图示回答:
①该图中,溶解度单位应该改为___________;
②随温度升高,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变小的是_______;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③t2℃时,a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
④t1℃时,在右图中标记的A、B、C、D四个点,这四个点中标示a、b、c三种物质的溶液质量分数相等的点,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A、B、C、D填空)。
⑤固体a物质中有少量的c杂质,若要得到较纯净的a物质,有以下两种方法:
甲同学采用的提纯方法主要步骤是:常温下的饱和溶液降温结晶,过滤,洗涤滤渣。
乙同学采用的提纯方法主要步骤是:常温下的饱和溶液升温结晶,过滤,蒸发滤液。
这两种方法,可行的是_________(填“甲”或“乙”或“都可以”)。
【难度】★★★
【答案】g/100g水 c a b c (或0.33或0.33%)
C D 乙方法中如果杂质较少,就不宜析出,所以甲方法更好。
10. 根据下图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
②采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
③若用G装置采用排空法收集氢气,氢气应从______进。(选“b”或“c”)
④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用C装置制取气体时,其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
在制取二氧化碳反应装置的残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溶液pH变化如图2所示(提示:氯化钙溶液呈中性):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滴入Na2CO3溶液的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答案】(1)集气瓶(2)AD(AE\AG)(3)略(4)催化(5)c(6)BC
(7)略(8)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或随开随用,随关随停)(9)NaCl、HCl、CaCl2(10)产生气泡、产生沉淀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