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第3讲 氧气二氧化碳复习 试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84013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第3讲 氧气二氧化碳复习 试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84013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第3讲 氧气二氧化碳复习 试卷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84013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共9讲)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第3讲 氧气二氧化碳复习 试卷
展开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化学期末复习第3讲——氧气与二氧化碳【学习目标】理清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制法和用途;【学习重点】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制法和用途。【学习过程】(一)氧气、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相同点在通常状况下,都是一种____色____味的____体,密度都比空气______。不同点(1)氧气______溶于水,二氧化碳______溶于水;(2)氧气液化和固化后变成_______色;二氧化碳液化后变成_______色,固态二氧化碳叫 。(二)氧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不能______,也不能__________。(2)______供给呼吸(无毒)。(3)能参与光合作用。化学方程式: (4)能与水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色。化学方程式: 碳酸不稳定,受热分解,变红的石蕊试液又变成色。化学方程式: (5)能与Ca(OH)2、Ba(OH)2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 ,(6)能与NaOH、KOH反应(用于除去或吸收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 ,(7)能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在一定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1)燃烧:物质主要现象和化学方程式非金属木炭空气中:红光;氧气中:剧烈燃烧,白光。完全燃烧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不完全燃烧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硫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红磷空气中:黄白色火焰;氧气中:白光,大量烟。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氢气淡蓝色火焰。用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属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色固体。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色固体。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铜丝在空气中加热表面的亮红色逐渐变成色。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铝片在空气中加热表面会失去金属光泽,变暗。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化合物石蜡空气中:黄白色火焰;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氧化碳蓝色火焰。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烷亮蓝色火焰。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醇淡蓝色火焰,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缓慢氧化:动植物的新陈代谢、金属器皿的锈蚀、食物的腐烂、有机肥的腐熟等。1.(2019·扬州市17)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CO2能与水反应,可用于灭火 B.液氧用作火箭助燃剂 C.液氮温度低,可用作粮食保护气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红色固体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制作烟花常加入镁粉,原因是镁燃烧能发出耀眼的白光3.如图是硫和铁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是纳米铁粉在空气中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甲中观察到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实验乙中观察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实验甲和实验乙中生成物相同,但是实验丙和实验丁的生成物不同 C.从四个实验中可以看出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和反应物接触面积可以使反应更充分更剧烈 D.四个实验中水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集气瓶炸裂4.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引发酸雨的“罪魁” B.二氧化碳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D.二氧化碳有毒不能制作碳酸饮料5.把10gCO和CO2混合气体通入过量的石灰水,反应后过滤,得干燥的固体10克,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是 A.5g B.4.4g C.5.6g D.10g(三)氧气、二氧化碳的制法1.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_____变化)首先将空气除尘净化,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然后在低温、加压的条件下,空气被______。利用液氧和液氮的______不同,将温度控制在__________________之间蒸发液态空气,将沸点较低的________先蒸发出来,剩下的是沸点较高________。液态氧一般储存在蓝色钢瓶里,以便运输和使用。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能用到的装置如图所示。(1)本实验可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 (填字母)。(2)①写出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②上述反应的理论产氧率为 [产氧率=×100%,结果精确到0.1%]。③取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充分加热,发现实际产氧率远高于上述数值,则可能的原因有 (测定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可忽略)。(3)某同学进行该实验并用排水法收集O2.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填字母)a.未检查装置气密性即向大试管中加入高锰酸钾固体b.当导管口有连续气泡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c.集气瓶中氧气收集满后,先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再将其移出水面d.气体收集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4)实验室也可用双氧水制氧气。某同学为研究MnO2粉末用量对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影响,做了以下实验:采用不同质量的MnO2粉末做催化剂,每次均用30mL 10%的双氧水(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测定收集500mL氧气所用的时间,结果如表:序号123456789MnO2用量/g0.10.20.30.40.50.60.70.80.9所用时间/s1786322222①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5)若实验室采取加热KClO3与MnO2的混合物制少量O2,则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二氧化锰固体的颜色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实验室用FeS和稀H2SO4反应制取H2S。H2S是有毒气体,能溶于水,其水溶液为氢硫酸。①制取H2S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图中“防倒吸装置”应选择 (选填“甲”或“乙”)③NaOH溶液的作用是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利用下列实验来探究CO2气体的制取和性质。(1)A、B、C三套发生装置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CO2气体。①仪器a的名称是 。②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是 ;收集CO2可选用的装置是 (填序号),检验CO2收集满的方法是 。③利用B装置制取CO2时,反应未停止前关闭止水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④与A装置相比,利用C装置制取CO2的优点是 。(2)G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 (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CO2的性质进行了探究。实验步骤如下:步骤1:如图2所示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图中a处连接气体压力传感器),甲、乙、丙三个烧瓶的容积均为250mL,分别收集满CO2,三个注射器内各装有85mL液体。步骤2:三位同学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烧瓶。步骤3:利用“数字化实验”测定烧瓶内的气压变化,得到如图3所示的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曲线1、2、3分别表示甲、乙、丙三个烧瓶内的气压变化。①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烧瓶乙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曲线1中BC段气压逐渐变小的原因是 ,导致CD段气压快速变小的操作是 。③对比曲线1与曲线3,能得出的结论是 (填序号)。a.CO2能溶于水 b.CO2能与水发生反应 c.CO2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4. 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进行相关探究。【实验回顾】(1)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实验探究】(2)如图1所示,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导管另一端伸入装有滴加了紫色石蕊溶液的蒸馏水的试管中,轻轻振荡汽水瓶,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加热上述试管,发现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紫色,写出上述变化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 。(4)如图2所示,在C处放入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完成以下实验:在A处持续而缓缓地通入气体X.当关闭K时,C处的紫色石蕊纸花不变色;当打开K后,C处的紫色石蕊纸花变为红色。若气体X为未经干燥的二氧化碳,则B瓶中盛放的溶液可以为 (填字母)。若气体X为未经干燥且混有氯化氢的二氧化碳,则B瓶中盛放的溶液可以为 (填字母)。A.浓硫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交流反思】(5)该小组用空气样品和提高二氧化碳含量的空气的样品,控制相同条件测定二者在光照前后温度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3.则与空气样品对应的温度变化曲线是 (填“a”或“b”),二氧化碳可以产生温室效应。请简述温室效应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功与过: (各写一点)。【注意事项】1.固固加热型制气装置,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水蒸气冷凝成水滴倒流到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破裂。2.固固加热型制气装置,若排水法收集气体,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进试管,导致试管炸裂。3.若是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则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固体粉末进入导管并堵塞导管。4.固液常温型制气装置,使用长颈漏斗要形成液封(即长颈漏斗的末端插入液面以下),防止气体逸出。(四)氧气与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转化) 命题:张守艳 校对:繆小童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