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4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分析环境描写,体会写梨花美景的作用。
3.学习直接写人和间接写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西南少数民族乐于助人的精神,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可贵,发扬雷锋精神,争做文明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1.分析环境描写,体会写梨花美景的作用。
2.学习直接写人和间接写人的方法。
三、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找出生字生词,扫清阅读障碍,增加词汇积累。
2.借助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活中不能没有花朵,人世间不能没有真情。我相信同学们见过最美的花朵,也体验过最美的心灵。今天让我们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起去欣赏那一片美丽的梨树林,去感悟那一群美好的心灵。请翻开课文《驿路梨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作家作品
本文的作者是彭荆风 ,当代作家。他的小说、散文和电影剧本,多以边防军民的生活和斗争为题材。作品有《边塞烽火》《芦笙恋歌》《鹿衔草》等。
(二)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1977年。作者接触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有感于他们的热情好客、乐于助人,因此,他以小茅屋为中心,讲述了人们建造和照料小茅屋的感人事迹,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
(三 )检查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竹篾( )(miè)驿路(yì)修葺(qì)菌子(jùn)折损(sǔn)简陋(lòu)麂子(jǐ)露宿(lù sù)陡峭(dǒu)撵走(niǎn)悠闲(yōu)恍惚(huǎng)火塘(táng)晶莹(yíng)
2.解释下面的词语。
⑴驿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陡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简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修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竹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
1.miè yì qì jùn sǔn lòu jǐ lù sù dǒu niǎn yōu huǎng táng yíng
2.⑴驿路:在文中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⑵陡峭:(山势)坡度很大,直上直下的
⑶简陋:(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不完备。⑷修葺:修理(建筑物)。⑸竹篾:劈成薄片的竹条。
(四)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1. 朗读课文,划分结构
快速阅读课文,标好段序,并划分文章的结构。
明确:
第一部分(1-8)写“我”和老余正在焦急地赶路之时发现了小茅屋。
第二部分(9--36)主要写小茅屋主人的热情周到,引发我们对小茅屋主人的猜想。
第三部分(37)赞美西南少数民族人民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就像洁白的梨花,开遍神州大地。
2.理解内容,思考问题。
学生快速地阅读课文,讨论以下问题:
①课文中写了哪些人?按照他们出场的顺序列出他们的名字?并说出哪些是直接写,哪些是间接写?
②这些人为路边小茅屋做了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③本文是记叙的顺序是怎样的?如果按照小茅屋的出现、发展过程,情节该如何安排?
④全文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采用的是顺叙,并运用了插叙,试举例分析其作用。
⑤课文中有几处描写梨花的语句?这些描写起什么作用?
明确:
①课文中写的人物及其出场顺序是:“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梨花)。其中对“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课文对他们言行举止相貌进行了直接的描写,而解放军和梨花刚是通过梨花的妹妹——一位哈尼小姑娘讲述出来的,属间接描写。
②以上那些人所做的事以及做这些事的目的。(可列表说明)
③课文顺序:“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米——“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梨花妹妹说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
按事件发生顺序: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方便过路人——哈尼族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继续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借住后送来大米——“我们”路过这里住宿,修葺了小茅屋
④老人打猎迷路夜宿茅屋,解放军盖茅屋,梨花姐妹照料小茅屋是插叙。
插叙的作用:内容上突出中心,补充情节,有助于刻画人物。结构上,结构紧凑,情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⑤有四处。 作用: 以梨花美景来衬托美丽的梨花姑娘,以花写人,以花映人,写出了花的美,更突出了人的精神的美。表达出对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的赞美之情。
三、合作探究,研读赏析
(一)合作探究
(学生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
1.课文中的人物很多,你认为谁是文中的主要人物?为什么?
2.关于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制造了三次悬念,发生了二次误会,请把它们一一找出来。
3.请谈谈“驿路梨花”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4.如何理解结尾引用陆游的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结尾引用陆游的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明确:
1.建造和照料小茅屋者都是主人。因为建造和照料者都是以主人翁的姿态出现的,处处为他人着想,这正是本文要突出的中心思想。
2.第一个悬念是,“我们”正焦急时发现小茅屋,却没有人,没有灯。“我们”发生了疑问: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第二个悬念是,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而老人却说“我不是主人”,到底谁是主人呢?第三个悬念是,当“我们”要感谢哈尼族小姑娘时,她说:“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解放军为什么盖房子呢?
第一次误会是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时,他说不是。第二次误会是“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然而又不是。
3.文章的标题“驿路梨花”,字面的意义是指驿路上的梨花,实际上是一语双关,“梨花”还指梨花其人、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用“驿路梨花”作标题,以物喻人,使自然的梨花同小茅屋的主人相互辉映,暗喻了梨花小姑娘的纯洁、美丽,歌颂了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揭示了人们相互关怀的崇高道德风尚。
4.结尾引用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 歌颂了雷锋精神已经在边境地区军民中发扬光大。
(二)品读赏析
1.分析开头的环境描写
2.找出文描写梨花的句子,进行赏析。
明确:
1.写山:好大、起伏、一座挨一座、延伸、消失等几个动词描写山势,由近及远,突出了山的高、大、多,衬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下面小屋的出现给我们带来的惊喜作铺垫。接着又用“陡峭”“茂密”着意渲梁山的险峻。
2.①“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这里实写梨树花。它在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给人以希望和安慰。
②“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写梨树花的美景衬托小屋主人的心灵美。
③“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馆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这里是虚写梨花。着意以自然美衬托人物美,使自然界的梨树花和人物梨树花相映生辉。
④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陆游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这是结尾实写梨树花。起到点题的作用。引用诗句,结构上照应题目,内容上深化主题。
(三)思考讨论
1.探究主题: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2.分析写作特点。
明确:
1. 通过记叙云南哀牢山中路边一个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体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递的动人情景,热情地歌颂了人民群众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2.立意深刻,构思巧妙,巧设悬念增加文章的波澜。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突出人物形象。解放军和梨花始终没有出场,但通过写瑶族老人、哈尼小姑娘,从侧面表现出他们乐于助人的精神。标题巧妙,富有诗意。
四、回味赛读,互动释疑
1、回味赛读:回味文章情感、语言特色等,进行朗读比赛。再度感受课文洋溢的情感,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2、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五、拓展延伸
将本文与《驿路梨花》一文做比较阅读,说说它们的异同。
①才爬过两座山,我已经热汗淋漓了,而路还在脚下弯弯曲曲地延伸着!
②这是岭南群山里的一条古驿道。青石砌成的曲径,想蚕吐的细丝一般,在偌大的山海里,飘浮不定地闪现着,仿佛永远没有尽头。昔日的筑路人,你们是多么艰辛啊!
③我的喉咙干渴得像开裂地发疼。我埋怨自己太贪赶路了,没在山脚公路道班工人那儿喝足水。此时,我真盼望着那位道班老工人将的那道山泉,会马上出现在眼前……
④据说那是好久好久以前的事了。为了打通崇山峻岭,许多石匠汇集到这深山里来。路成之后,匠人们又各自回乡谋生去了。惟有几个热心肠的人留了下来,他们担心行路人口渴,决心凿石开泉引水。敲呀,打呀,披星戴月,终于打出了泉眼。说到这里,老工人笑眯眯地对我说:“不信,你上山去听,那‘丁当’作响的泉鸣,就是匠人们凿石留下的声音!”啊!这古老的动人的传说,分明在赞颂我们民族高尚的精神文明的源远流长。
⑤山里的杜鹃花开得正盛,红的、粉的、白的,鲜艳多彩的色泽撩逗着人的眼睛。忽然,我发现花丛中有两团绿色的东西在慢慢地移动,走近一看,原来是两个检查电话线路的解放军战士。他们手里各自都采了一大捧山里的野生茶,军衣被汗水浸透了也全然不顾。留下一两声轻快的笑声,他们又隐入绿色世界里了。
⑥他们采山茶干什么呢?一想到茶,顿时又觉得出奇的干渴,我加快脚步,决心要寻找到一眼泉。
⑦哈!终于隐隐听到那“丁当”作响的泉声了。追寻着那声音,我来到半山一个平坝上用楠竹搭成的亭子里。走近一看,可不,一汪清泉有桌面那么大,银子般的山水正从一根竹管里畅快地吐出来。我正要扑上去饮个痛快,突然,我发现泉边有个粗瓷水缸,稳稳当当地放在竹架子上,瓷缸上写着:“莫饮生水,请喝山茶。”啊,谁想得这么周到!爬山跑热的身子,贪喝冷冽的泉水,是会闹病的。我拿起一个竹筒刻制的饮水杯,揭开缸盖舀出茶来。茶水还有着微微的余温。浓酽的茶汁,泛着黑红的色泽,喝下肚去,一股清凉,真是痛快极了。
⑧待我在泉边洗脸消汗之后,开始打量起四周来:这六角的竹亭子,虽不算精致,遮风挡雨倒是个好所在。一节节引水的楠竹,绕山跨谷,逶迤而来,使人感到引水的不易。还有那温热的茶水,定是每天泡换一次的,要不怎么又鲜又甜?这群山之中常常是十里不见一户人家,是谁在为人们做好事呢?蓦地,我想起路上邂逅的绿色人影来,想起了那两个采集野生茶叶的战士来!道班的工人说过,这山中有个查线的哨所,住着三个战士,维修着百十里线路。我打量着手里的竹杯,发现那上面还刻有一颗不大的五角星,于是我明白了……
⑨走出竹亭,我遥望山海,一幢小小的红砖瓦房,在绿树中隐约可见。那定是哨所了,离这驿道,怕有一两里路,每天烧茶挑来,走这崎岖的山路,要流多少汗呢?在这偏远、寂静的地方,过往行人,来去匆匆,脾气也难得对战士们说上几句感激的话儿,而他们,仍在默默地干着,为干渴的人们献上这甘甜的驿道茶。
六、课外作业
1. 熟读文中描写梨花的句子,并认真体会它们的作用。
2. 运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写一个人物片段。
板书设计:
“我”和老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
—
驿路梨花
歌颂助人为乐
的高尚品德
瑶族老人——专门送来粮食
哈尼小姑娘——照料小茅屋
(解 放 军)——建造小茅屋
(梨 花)——照料小茅屋
人物
事情
目的
“我”和老余
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
向哈尼小姑娘学习
瑶族老人
专门送粮食来
方便过路人
哈尼小姑娘
照料小茅屋
向解放军和姐姐学习
(解放军)
建造小茅屋
向雷锋学习,方便过路人
(梨花)
照料小茅屋
方便过路人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复习,新课导入,内容品读,主题思想,深入探究,拓展延伸,存疑问难,教师寄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教案设计,共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由诗导入,出示学习目标,初读课文,梳理全文,探究展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