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 教案 58 次下载
-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教案 59 次下载
- 第9课《改革开放》教案 教案 60 次下载
- 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 教案 61 次下载
- 第11课《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教案 学案 62 次下载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优质教案
展开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了解农村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目标1: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基本史实;
目标2:回顾改革开放前发展农村政策的弊端,说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原因、影响。
目标3:阅读材料,归纳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影响。
目标4:比较农村与城市改革,认识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及意义。
教学难点: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视频导入:播放课件素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视频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自学识记】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基本史实;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教师讲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阅读教材,概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背景、目的。
2.安徽省凤阳县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花鼓闻名全国。那么改革开放前的凤阳县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呢?小岗村的村民是怎样改变现状的呢?
过渡:小岗村的村民是怎样改变现状的呢?
3.阅读材料一、二,说出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现象?是什么政策造成的?
现象: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政策:人民公社
4.阅读材料三、四,说出最终什么土地政策改变了农村的这种状况?这一政策有何影响?
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包干到户)。
影响: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等。
5.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有何变化?
学生回答: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第一年秋天,粮食产量比上年增长6倍多。
6.教师提问: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给农村的发展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学生回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7.想一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
启示:(1)经济政策的制定必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2)经济政策必须与时俱进,适时调整;
(3)经济政策的制定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4)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水平。
目标导学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 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开始标志、主要内容、中心环节和意义。
2.阅读材料,思考回答材料中反映了什么问题?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企业没有活力。企业没有自主权。
原因:国有企业没有自主权,职工缺乏生产积极性。
3.【师生活动】 学生依据教材回答,教师通过播放课件适当补充。
【教师明确】 课件展示
1.背景: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2.开始标志: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3.主要内容:(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4.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5.意义: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目标导学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 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意义?
【学生回答】
(1)过程: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2)意义: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通过讲解法、问题教学法和阅读法入手,帮助学生初步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概念及作用,从而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对内改革从农村和城市开始。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使农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城市改革是从对企业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的,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了企业的活力,中国的企业开始蓬勃发展,走向世界。
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主要抓住八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他们的精力充沛,思维比较活跃,有一定的鉴别能力和分析比较能力;他们爱发表见解,爱表现自己,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语言讲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教学;另一方面通过预设一些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发表见解,使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不够顺畅、不够熟练的情况,需要加强对各部分内容如何衔接的学习和实践。对于概念的讲解还是不够透彻。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免费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免费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究新知,当堂练习,拓展拔高,课堂小结,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优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优质教案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