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9 桃花源记课文配套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9 桃花源记课文配套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读准下列注音,根据译文复述课文,探究课文,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关于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作者简介: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田园诗人。别号“五柳先生”。 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赢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代表作:《归去来兮》、《归园田居》、《饮酒》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多用来记载事物,有的作者还会在记载事物的同时发一些议论或感慨。
喧宾夺主
《桃花源记》是诗的小序,诗和序的内容是一致的,序又可以看成是对诗的说明。但因为这个“记”有着生动的故事,完整的结构和完美的表达形式,所以它不但可以独立成篇,而且比“诗”流传更为广泛,更为人们所喜爱,后来就有人索性将标题写为《桃花源记并诗》,终至于“喧宾夺主”了。
从课文题目中,你能联想到一个什么成语?
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阡陌交通 黄发垂髫 怡然自乐 便要还家 邑人 间隔 此中人语云诣 刘子骥 无问津者
huò kuàng yǎn
qiānmò tiá yí
yā yì jiàn
yù
yì jì jīn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怡然自乐:形容和悦而得意的样子。无人问津:津,渡口。没有人来询问渡口。比喻无人过问而十分冷落。 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亦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亦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 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谋生。(有一天)他顺着小溪划船,忘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
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繁多。渔人非常诧异。再往前走,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象有光似的。(渔人)就离了船,从洞口进去。初进时,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象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那里面的人)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的回答了他们。(那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备酒杀鸡做饭菜(款待他)。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这个人一一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事情,那些人听罢都叹惜。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招待。渔人住了几天,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了记号。回到郡里,到太守(那里),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往,寻找前次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到路。 南阳刘子骥,是志趣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兴的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寻访的人了。
志: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动词,做标记) 寻向所志 (名词,标记) 乃:见渔人,乃大惊 (连词,于是) 乃不知有汉 (副词,竟然) 寻:寻向所志 (动词,寻找) 寻病终 (副词,不久)
鲜美 古义:
今义:交通 古义: 今义:
妻子 古义:
今义:
绝境 古义:
今义:无论 古义:
今义:
鲜艳美丽 (味道)新鲜
妻子儿女
指男方的配偶
交错相通 邮电运输 事业的总称
与世隔绝的地方 没有出路的地方
不要说,更不必说 不管(连词)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缤纷。
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子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之声却处处可以听到。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
村里人嘱咐他说:“(这里)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课文中的桃花源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宁静安乐、没有剥削、人人平等、民风淳朴、虚无缥缈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渔人怎样发现桃花源的?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渔人看到什么景象?(所见)
在与桃花源人的交往中,哪些语句写出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地方?哪些语句写出了桃花源人与世隔绝的久远(所闻)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不足为外人道也。”
(厌恶战争、不满外界生活与世隔绝)
2、渔人把桃花源中的秘密告诉了别人,你怎么看待?
1、渔人为什么要离开桃花源?
3、作者虚构了刘子骥真个真名真姓,在当时很有影响的人,意图是什么?
假如桃花源真的存在,你愿意 做一个桃花源中人吗?为什么?
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社会理想?
这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是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但他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只能是一种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作者笔下的桃花源,虚构了这样一种理想社会: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9 桃花源记图文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关于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9 桃花源记背景图ppt课件,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桃花源记,陶渊明,词句翻译,文章结构,总结主题,安居乐业平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9 桃花源记背景图课件ppt,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关于作品,关于写作背景,品味课文,研讨思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