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诗经二首 蒹葭》 人教版(2016部编版) (9)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诗经二首 蒹葭》  人教版(2016部编版) (9)第1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诗经二首 蒹葭》  人教版(2016部编版) (9)第2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诗经二首 蒹葭》  人教版(2016部编版) (9)第3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诗经二首 蒹葭》  人教版(2016部编版) (9)第4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诗经二首 蒹葭》  人教版(2016部编版) (9)第5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诗经二首 蒹葭》  人教版(2016部编版) (9)第6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诗经二首 蒹葭》  人教版(2016部编版) (9)第7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诗经二首 蒹葭》  人教版(2016部编版) (9)第8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蒹葭课文配套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蒹葭课文配套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二读课文疏通文意,前两句,后六句,情景交融,意象与意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读:感受诗的音乐美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三读:品味诗意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思考:1.运用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2.首句渲染怎样的气氛?
    首句以水岸边秋景起兴,点明了深秋季节,渲染了凄清的气氛,烘托了人物怅惘的心情。描绘了一幅萧瑟冷落、露凝霜结的晚秋图。渲染了凄清、惆怅的气氛。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填空:这四句叙写道路的( ),表现了主人公的( ),以及不能见到心上人的( )心情
    险阻 执着追求 焦虑、忧愁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思考:这三句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环境描写。写出了时间的推移变化用秋天凄清悲凉的环境烘托主人公内心的失意惆怅。
    思考:1.这三句描绘出“伊人”怎样的形象?恍惚迷离、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形象。2.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怀?盼望与“伊人”相会而不得的无限惆怅、忧郁苦闷之情。
    再读诗歌,品味其形式特点。四字为主,节奏鲜明偶句入韵,朗朗上口重章叠句,余音绕梁双声叠词,参差变化
    三章反复咏叹,追求急切
    执着追求不到,无限怅惘
    朦胧的意境、朦胧的人物、朦胧的主题,给予人们的美感非常丰富。堪称中国史上第一朦胧诗。
    关于《蒹葭》主题的几种说法:一、政治说 诗中的“伊人”,为“知周礼之贤人 ”。也有人说:“‘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隐喻周王朝礼制。如果逆周礼而治国,是走不通、治不好的。反之亦然。二、爱情说(现在人们往往将其当作爱情诗) 诗中主人公的执著追寻,反映了纯真的爱情!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主人公陷入烦恼。三、理想说 人们根据对“伊人”的执著追求,以及追求道路的曲折,所以就有了“理想说”,即人们追求理想的道路是荆棘丛生的,但对理想的态度应是坚持不懈的!四、惜时说 诗歌之中反复的“白露”“流水”意象,它们有一个共同点:转瞬即逝。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五、距离说 即为“距离产生美”。
    《蒹葭》的美1.朦胧美2.含蓄美3.音乐美
    意象是艺术形象,意境是由此营造出来的艺术氛围。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鸥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绿叶黄花。(白朴《秋思》)列了十二个意象,呈现出绚丽的秋色图,但缺乏“情与景”的自然融合,无法构成引发想象的“审美空间”,缺乏意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组意象构成了优美意境,为了完成此意境的营造,作者构筑了“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等意象,把这些名词意象直接连缀,产生的悲凉气氛就是意境。通过这两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意象与意境的鲜明区别。
    《蒹葭》意象:蒹葭、霜露、秋水、诗人、伊人景 秋晨雾霭 烟水迷离氛 凄清哀婉 苍凉幽缈情 如痴如醉 如梦如幻 神情恍惚 惆怅失意全诗读来情调凄婉、情景交融,令人遐思, 呈现出迷离之美。
    2、含蓄美(追求的方式、人物形象)(1)没有直接抒情,只写了左右求索、不断寻找的行动。主人公的情感都是通过左寻右找的过程,形象而又含蓄地表现出来的。(2)没有着意刻画人物形象,但却十分含蓄地勾画了双方的形象特征。伊人----高洁、美好、可望而不可即主人公----百折不挠,执着追求,坚贞不渝。
    3、音乐美。(1)重章叠句,一意化为三叠。三章句式结构,诗意既相似,又有发展,表达感情更深刻,一唱三叹,极具感染力。(2)每章用韵,具有音韵美。第一章压ang韵,第二章压i韵,第三章压i韵。
    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重章叠句起兴手法

    相关课件

    语文蒹葭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蒹葭教学ppt课件,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初读感受音韵之美,诗无达诂见仁见智,歌曲欣赏在水一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2《诗经》二首蒹葭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2《诗经》二首蒹葭教学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师生共同朗读,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沚水中的小块陆地,思想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蒹葭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蒹葭示范课ppt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洪声韵,细声韵,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时间推移,空间变换,伤感惆怅,地点的变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