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九 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春望获奖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九 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春望获奖ppt课件,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古代诗词阅读,诗歌的分类,近体诗,作者简介,用指甲挠,一种束发的首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内容: 1、理解词义和句意。 2、划分朗读节奏 3、欣赏词语和句子。 4、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 表达的情 感。 5、体会诗词的语言和写法。
古体诗:五言古诗、七言古、杂言诗
律诗:五言、七言律诗,长律
今体诗用韵都是依照平水韵,而且限于平声韵,古体诗用韵较宽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
律诗和绝句
律诗:全首八句,每句五言的称五言律诗,每句七言的称七言律诗。 一二句称作首联, 三四句称作颔联, 五六句称作颈联, 七八句称作尾联。绝句:全首四句,每句五言的称五言绝句,每句七言的称七言绝句。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与李白合称“李杜”。现存诗1400首,这些诗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及衰这一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展现出广阔的生活画面,成为唐代社会的历史,历来被称为“诗 史”。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及“三吏”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溅( )—— 抵( )——搔( )—— 浑( ) —— 簪( )——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 解词:国,国都;城,长安城。2. 翻译: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3. 赏析:对比,对偶,借景抒情,描写了国都长安沦陷后残破不堪、乱草丛生的 景象,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为全诗创造了气氛。 “破”字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处处是断壁残垣、破砖碎瓦的破败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深”字写出长安虽是春天,但乱草丛生,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解词: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2.翻译:感叹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3. 赏析:互文,对偶,拟人。(1)诗人触景生情,原本能愉悦心情的花鸟,但因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更烘托了自己“感时”“恨别”之悲;(2)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内心感情的写照,形象动人。承上启下,“感时” 承上,“恨别”启下。
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解词:烽火,战争、战火,指安史之乱 。 抵万金,形容家书的珍贵。2.翻译:战火连绵,如今已持续到暮春三月,家书珍贵,足以抵得上万两黄金。3.赏析:对偶、夸张 ,突出了战火连绵不断,和家人难通音信,家书变得极其珍贵,表达出诗人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和忧国忧民的沉痛情怀。
尾 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解词:浑,简直。2.翻译: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忧国思家而焦虑叹息,昔日长长的头发如今越搔越短,纷纷断落,已经短的无法梳髻插簪。 3.赏析:动作描写,细节描写,描绘诗人白发稀疏的苍老愁苦之态和忧愁难解的情状, 表现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
全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安史之乱国都长安的残破景象,真实地展现了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思家悲己的感情。 “望”字包含两层意思: 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 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四、中考链接。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____”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_ __到______。 望 , 山河草木 , 花鸟 2.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忧国思家而焦虑叹息,昔日长长的头发如今越搔越短,纷纷断落,已经短的无法梳髻插簪。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忧国伤时、思家悲己
4、《春望》写远望之景,长安沦丧,山河依旧 的句子 ,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5、《春望》忧国忧民,憔悴,典型艺术形象 的句子 ,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6、《春望》拟人手法,写诗人感伤时事的句 子 ,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互文,对偶,拟人。(1)诗人触景生情,原本能愉悦心情的花鸟,但因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更烘托了自己“感时”“恨别”之悲;(2)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内心感情的写照,形象动人。5.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答案:D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过零丁洋一等奖课件ppt,共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辛苦遭逢,儒家经典,挺身抗敌的人日渐稀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苏教版春望公开课课件ppt,共22页。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九 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春望精品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杜甫诗之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