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优质ppt课件
展开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2.运用材料,分析自然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提升综合思维。3.了解当地土壤类型和土壤结构特点,并运用相关原理进行解释,提升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理解土壤的形成因素。4.了解土壤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关注土壤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增强环保意识,树立人地协调观。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褐土 华北和西北东南部
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又是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土地资源学》
土壤形成自然因素: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等其他因素:人类活动
1、成土母质就是岩石的 物。
风化受 、 、 、 因素影响。
成土母质是土壤的 ______。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 ____________。
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 ,含粉沙和黏粒较 ,含沙粒较 ;发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 ,含沙粒较 ,含粉沙和黏粒较 。
读“某地不同土壤粒径占比累积示意图”。 1.该地土壤主体粒径集中于 A.1~10mmB. 0.1~1mmC. 0.01~0.1mmD. 0.001~0.01mm2.影响土壤粒径大小的主导因素是 A.成土母质 B. 地形 C. 气候 D. 生物
当土壤组成物质体积比为:矿物质40%、有机质10%、水分和空气各20%,该土壤能很好地满足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需求,称为理想土壤。下图示意我国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占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土壤中矿物质的来源是( )A.气候B.母质C.地形D.生物2.据图可知( )A.该土壤水分较多,空气偏少B.该地可能炎热干燥,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少C.该土壤矿物质比重大,颗粒粗D.该土壤水分和矿物质偏少,有盐碱化现象
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活动 ,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使有机质含量趋于 。
2、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 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地带性土壤是指土壤在空间上随气候、生物条件的变化而呈带状分布的特征。下表是我国三个地区地带性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统计分析数据。据此完成下题。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红壤有机质含量远低于东北地区的暗棕壤,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成土母质B.人类活动C.地形D.气候
3、生物是土壤 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
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是有机质含量的多少。
4、 :在山区,随着地势的升高,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分化;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率较 ,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在平坦的地方,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 ,成土母质能在较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从山顶到低平洼地,由于成土母质的颗粒存在由粗到细的变化规律,依次分布着砾质土、砂土、壤土和黏土。
5、时间反映的是土壤形成发育的历史动态过程。
6、人类活动有积极(水稻土)和消极(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土壤污染等)的两方面。
在自然状态下,形成20厘米厚可供耕作的土壤,一般需要100~1000年。
我们南方地区长期耕作,形成的水稻土,是一种比较肥沃的土壤。而山区的红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土壤呈酸性,比较黏重,较贫瘠。
1.有人认为,热带地区的土壤比温带和寒带地区的要深厚,土壤有机质含量也要丰富。这种说法有道理吗?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没有道理。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既与温度有关,又与降水有关。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化学与生物风化作用强,风化壳厚,因而土壤层厚度较大;但少雨干旱的热带地区,风化壳薄,发育的土壤层也较薄。另外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这将降低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
2.比较黄河三角洲冲积土、青藏高原寒漠土和江南丘陵红壤,说明哪一类土壤的发育程度较好。
黄河三角洲冲积土好于江南丘陵红壤和青藏高原寒漠土。黄河三角洲冲积土是黄河携带来的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堆积,黄河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层深厚、肥沃,发育程度较好。江南丘陵地区地形坡度较大,流水作用强烈,地表物质迁移速度较快,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青藏高原形成时间短,地势高,气温低,形成发育程度较差的寒漠土。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与地面平行展布的土层所构成。土层: 层、腐殖质层、 层、淀积层、 层和母岩层。
腐殖质层:土壤腐殖质积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层腐殖质积累,呈灰黑色或黑色
淋溶层:由于淋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有机质含量低,色泽较淡
淀积层:淋失的物质在此积累,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母质层和母岩层:土壤形成发育的原始物质基础,母质层为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母岩层为坚硬的岩石
有机层是土壤表层的植物残体堆积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在森林植被下,有机质主要以地表 的形式进入土壤,因而腐殖质明显地集中在 层,向下突然 。
P126 森林土壤和草原土壤剖面
草原土壤主要分布在温带和热带的大陆内部。由于气候较干旱,除黑土外,土壤下部均有明显的钙积层,有机质主要以 的形式进入土壤,腐殖质含量自表层向下逐渐 。
在森林土壤和草原土壤中,具有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中的土壤层是 层和 层。
棕壤发育在 下,剖面具有鲜棕色的淀积层,土层较厚,质地黏重,表层有机质含量 ,自然肥力较 。
红壤发育在 下,剖面呈均匀的土红色,有机质分解 、流失 ,腐殖质 ,质地较黏重,肥力较 。
黑土是在 植被下发育,具有深厚而肥沃黑土层的土壤。黑土层较厚,有机质含量 ,土壤肥力 。表层疏松,通气透水;底土黏重,保水保肥。土壤结构良好,易于耕作。
黑钙土是 气候和 __ 植被下发育的暗黑色土壤。剖面上部具有深厚的 层,自然肥力较 ,结构良好。
1. 砖红壤发育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环境下;燥红土是在热带干热地区稀树草原环境下形成的;赤红壤又称为砖红壤性红壤,发育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具有红壤与砖红壤的过渡性质;黄壤发育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与红壤属同一纬度带,但黄壤分布在多云雾、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区。读图 5-23、图 5-24,完成相关任务。
(1)据图归纳海南岛土壤类型的空间分布特点。
P127 红土、黄壤、水稻土
砖红壤面积最大,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部;赤红壤面积仅次于砖红壤,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区;黄壤主要分布在中部山地;燥红土主要分布在西南部沿海地区;水稻土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多、河流流量较大的东部和北部平原地区。
(2)燥红土分布在海南岛西南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海南岛的西南部属于中部山地的背风坡,夏季盛行下沉气流,致使该地区具有热量高、酷热期长、降水少、蒸发量大、旱季长的特点。在高温干燥的特殊气候条件下,植被为稀疏草原或稀疏灌丛草原。燥红壤有特殊的有机质积累过程,雨季中植物地上部分生长旺盛,旱季中有机质分解缓慢,有利于有机质的相对积累。
(3)议一议,海南岛地处热带,属热带季风气候,为什么发育有亚热带的土壤?
海南岛中部山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山地对夏季风有抬升作用,多云雾天气,降水较多,发育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
1.不同的土壤质地存在差异。决定土壤质地的最主要因素是( )A.成土母质 B.气候 C.植物 D.地貌2.不同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土壤类型不同。草原土壤出现的地区是( )A.内蒙古高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C.东非高原 D.东北平原
如图示意某土壤剖面,甲、乙、丙代表不同的土壤区域,丁代表底层基岩。据此完成下题。 3.该土壤剖面中,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区域是( )A.甲B.乙C.丙D.丁4.土壤有机质来源于自然地理要素中的( )A.气候B.地形C.生物D.成土母质
5.影响该山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植被覆盖度 B.海拔 C.降水 D.土层深度6.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草甸区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趋势明显,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光照减弱,生物生产量减少,腐殖质减少B.降水增多,土壤有机碳被雨水冲刷流失C.气候变暖,植物生长快,消耗有机碳多D.冬季放牧,草场畜牧超载导致植被破坏
有机碳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主要指标。土壤碳、氮的含量不仅与温度、降水量等环境因子有关,而且与植被状况、土地利用方式及人类活动的干扰程度等有关。下图示意我国伊犁河谷北部山地不同植被带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读图回答5、6题。
解析:第4题,根据图中植被类型的变化,可推知由沼泽植被至高山草甸,海拔在不断升高,土壤有机碳含量总体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加。第5题,由图中信息可知,土壤有机碳含量主要与海拔呈正相关,其原因是海拔高、气温低,生物生长不旺盛,消耗有机碳少,土壤有机碳积累多,所以近年来高山草甸区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主要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答案:4.B 5.C
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读我国某地土壤剖面图(局部),回答7~8题。7.该地区土壤表层黑色腐殖质层厚度小,最主要的原因是A.植被稀疏 B.气温较高 C.降水量大 D.地下水丰富8.该图体现的物质循环有( )①水循环 ②生物圈循环 ③地质循环 ④大气热力环流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2020年2月13日澳大利亚燃烧了4个多月的森林大火被扑灭了,大火对当地环境的影响错误的是( )A.森林覆盖率降低B.生物多样性骤减C.土壤肥力快速下降D.污染大气
下图为美国部分农业专门化地区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0.从气候角度考虑,最适宜规模化种植水稻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11.与乙地相比,甲地土壤较贫瘠的主要原因有( )A.冬季气候较湿冷B.以森林植被为主C.陆地形成时间较早D.夏季降水量较少
某科学家在黄土高原某地考察,研究土壤剖面发现最上面是黄土,下面土壤发红,最下面含有大量的鹅卵石。下图为黄土高原地区某沟谷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土壤发红反映当时的气候特点是( )A.炎热干燥 B.温暖湿润 C.寒冷潮湿 D.寒冷干燥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特征的判断。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土壤富含铁的氧化物,一般呈红色,所以土壤发红反映当时的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B项正确。
冻土是指温度在0 ℃或0 ℃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我国科学家考察了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13.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A.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B.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种的时间推迟C.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D.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
据图可知冻土可以分为活动层(季节冻土)和永冻层(多年冻土),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的整体气温在升高,所以地表温度不断升高,温度在向下传导过程中,使活动层不断向下加厚,因此永冻层上界下移;伴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地区的播种时间将会提前;活动层变厚将会使地表土层在高温时期变得更加不稳定,使地表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D正确。
研究表明,我国科尔沁草原在历史时期曾出现过草原与沙漠交替现象。下图为科尔沁草原沙漠化现状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4.导致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 )A.风沙入侵强度的不同B.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C.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D.风力和流水交替侵蚀
本题考查荒漠化成因分析。自然环境是荒漠化形成的基础,但不是主要原因,A、C、D错误。该地区位于内蒙古东部,是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历史时期该地区出现农耕和畜牧业的多次变更,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是造成植被破坏、导致土地沙化和荒漠化的主要原因,B正确。
研究表明,我国科尔沁草原在历史时期曾出现过草原与沙漠交替现象。下图为科尔沁草原沙漠化现状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5.治理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宜采取的措施有( )①合理用水 ②全面造林 ③禁止放牧 ④生态移民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本题考查沙漠化治理措施分析。草原地区打机井是造成草场退化和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合理用水是治理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的措施之一,①正确。该地降水较少,不适合全面植树造林,②错误。禁止放牧过于绝对,也不现实,③错误。生态移民可减少该地人口数量,减少资源需求和人类活动,有助于防治该地荒漠化,④正确。故选D。
宁夏南部山区年均温3.2℃,年均降水量420mm,年均蒸发量1500mm。近几年来,该地区马铃薯种植采用“垄覆沟播”技术,该技术是在田地起垄,垄面覆盖地膜,沟内播种。下图为“垄覆沟播”栽培方式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6.最适合借鉴该技术的地区是( )A.南方丘陵 B.河西走廊 C.东北平原 D.山东半岛
河西走廊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属于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而且温差大,因此适合利用该技术改善当地的水分和热量条件,故B正确。南方低山丘陵地区降水丰富,利用该技术会增加土壤水分的含量,从而影响农业生产,A错误;山东半岛和东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分能够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要,C、D错误。故选B。
17.土壤矿物质的来源、组成和性质决定于( )A.土壤中的微生物 B.高等生物 C. 成土母质 D.气候条件
下图为土壤组成物质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18.图中不能显示的土壤形成的因素是( )A.成土母质 B.时间C.生物 D.气候19.土壤涉及的圈层有( )A.1个 B.2个C.3个 D.4个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评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评课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物质基础,成土因素,土壤剖面,纵断面,图解地理耕作土壤剖面,情境探究,结合材料探究,方法突破,应用体验,提示土壤颜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作业ppt课件: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作业ppt课件,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分层作业,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B级能力素养提升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优质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优质ppt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新课导入,新课探究,成土因素,成土母质,土壤质地,温度与土壤有机质,人类活动,土壤剖面,耕作土层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