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深圳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
展开
深圳外国语学校 20192020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初二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 30 小题,每题 2 分)
1. 下列估测,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 一份物理试卷的质量约100g B. 一根新铅笔的长约16cm
C. 洗澡水的温度约60℃ D. 中学生的脉搏一秒大约跳70次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一份物理试卷的质量约10g,故A不符合题意;
B.一根新铅笔的长约16cm,故B符合题意;
C.洗澡水的温度约40℃,故C不符合题意;
D.中学生的脉搏1min大约跳70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下列实验仪器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壁,故A错误;
B.使用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刻度垂直,故B错误;
C.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视线应与凹面的底部相平,故C正确;
D.使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在测量过程中不能移动平衡螺母,故D错误。
3. 如图所示,“嫦娥四号”登月探测器已经在月球背面成功着落,在月昼时期开展探测工作,在月夜时期保持休眠状态,即停止探测工作,保持静止状态等待唤醒.这里所说的静止,选择的参照物是
A. 太阳 B. 地球
C. 月球 D. “嫦娥四号”探测器
【答案】C
【解析】
【详解】“嫦娥四号”登月探测器在月夜时期保持休眠状态,停止探测工作,在月球上静止不动,与月球没有位置变化,这里所说的静止,选择的参照物是月球,故选C.
4. 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光滑弧形槽,一个为A1B1C1凸形,一个为A2B2C2凹形,两个相同小球分别进入两弧形槽的速度都为v,运动到槽的末端速度也都为v,小球通过凸形槽的时间为t1,通过凹形槽的时间为t2,则t1、t2的关系为
A. t1=t2 B. t1>t2 C. t1<t2 D. 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凸形光滑弧形槽中运动的小球,从以速度v进入弧形槽到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运动速度减小,小于初速度;在从最高点运动到槽末端的过程中,小球的重力势能再化为动能,到达槽末端时,速度又增大为到初速度v.
在凹形光滑弧形槽中运动的小球,从速度v进入轨道到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速度变大,大于初速度;在从最低点运动到弧形槽末端的过程中,小球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速度变小,到达槽末端时,速度减小为到等于初速度.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凸形光滑轨道中运动的小球,平均速度小于V;在凹形光滑弧形槽中运动的小球,平均速度大于V,即平均速度 ,又因为两小球的路程相等,由公式
可知:在凸形轨道的小球运动时间t1大,在凹形轨道中的小球运动时间t2小,即: t1>t2
故选B
5. 如图所示为“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大
B. 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是 2cm/s
C. 小车从A到C 做匀速直线运动
D. 若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速度小一些,所以斜面的坡度应该小一些,故A错误;
B.由图知,小车从A到B通过的路程为4dm,所用时间为2s,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故B错误;
C.小车从A到C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做加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若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测得的时间偏小,根据可知,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大,故D正确。
故选D。
6. 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深夜跳广场舞时将音响的音量调小是在传播途径减弱噪声
B. 发生地震时,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超声波产生
C. 人在岸上大声说话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
D. 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答案】C
【解析】
【详解】A.深夜跳广场舞时的音乐对需要休息的人来说是噪音,将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错误;
B.自然灾害火山爆发、地震、台风等都能产生的是次声波,这种声波可以绕过较大的障碍物传播的很远,人感觉不到,动物能感觉到,故错误;
C.人在岸上大声说话能惊动水中的鱼,是因为声音通过水将声音传播给鱼儿,该现象说明了水能传声,故正确;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故错误.
故选C
7. 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
A. 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 倒车雷达
C. 超声波清洗机 D. 真空罩中的闹钟
【答案】D
【解析】
【详解】AB.都是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C.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D.项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8. 在“放耳朵去流浪”大型室外演唱会上,某校师生们演唱了原创歌曲《以你之名》,男低音高老师在放声歌唱时,女高音周老师轻声伴唱。下列声音波形图中能够大致反映上述男、女老师歌唱时声音的音调、响度的是(纵坐标表示振幅,横坐标表示时间)(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男低音高老师放声歌唱,他的声音的响度大,声音的振幅大;他的音调低,振动频率小;
女高音周老师轻声伴唱,她声音响度小,声音的振幅小,她的音调高,振动的频率的大。
故选C。
9. 追踪考查动物种群分布的科学家发现了一大型动物在沙滩上留下的一组较深的脚印,随行的工作人员用蜡块熔化后浇铸成脚印的模型来判断动物的身高、体重等.图中最能正确反映蜡块物态变化过程的图象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蜡是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化图象近似为一条直线;也没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凝固图象也近似为一条直线.蜡是先熔化后凝固,所以温度是先升高再降低.故A正确.
10. 关于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冰融化——凝固(放热) B. 雾生成——液化(放热)
C. 露产生——汽化(吸热) D. 霜形成——升华(放热)
【答案】B
【解析】
【详解】A.冰融化,是固态冰熔化为液态水的过程,需要吸热,故A错误;
B.雾生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需要放热,故B正确;
C.露产生,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需要放热,故C错误;
D.霜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需要放热,故D错误.
故选B.
11. 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熔点,请你判断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物质
固体水银
金
铜
钢
钨
固态氢
熔点/℃
-39
1064
1083
1300
3410
-259
A. 纯金掉在钢水中不会熔化 B. 水银温度计不能测低于零下39℃的气温
C. 在-265℃时,氢是固态 D. 电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A.钢的熔点为1300℃,钢水的温度最低为1300℃,高于金的熔点1064℃,所以纯金掉在钢水中会熔化,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固体水银的熔点为-39℃,则水银的凝固点为-39℃,在低于零下39℃的环境中,水银会凝固,变为固体,所以水银温度计不能测低于零下39℃的气温,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固态氢的熔点是-259℃,-265℃低于固态氢的熔点,所以此时氢是固态,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灯丝工作时产生大量热,温度可达约2000℃,但是无法达到钨的熔点3410℃,所以电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 下列光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光的色散 B. 钢笔移位
C. 小孔成像 D. 水中倒影
【答案】C
【解析】
【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由于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所以出现的色散现象,属于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钢笔移位”,是由于光线通过玻璃、空气进入人的眼睛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形成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小孔成像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故C符合题意;
D.平静的水面相等于平面镜,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属于光的反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B. 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 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
D. 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会变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A错误;
B.因蜡烛是点燃的,所以适合在较黑暗的环境下才可看清蜡烛的像,能保证实验效果,故B正确;
C.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因此,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位置,像不会成在光屏上,故C错误;
D.平面镜所成的像始终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因此,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大小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14. 如图,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下图中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图中O点是青蛙的位置,将O点与井口左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将O点与井口右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标出箭头,即得到两条射向青蛙眼睛的光线,这两条光线就决定了青蛙的观察范围.
B图中光的传播方向标错了,C图中光线发生了偏折,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C图也不正确;D图中不仅光线发生了偏折,而且光的传播方向也标错了,所以D图也不正确,只有A图是正确的.
15. 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开凿隧道时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B. 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
C. 自行车的尾灯是靠光的折射来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
D. 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A
【解析】
【详解】A.开凿隧道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故A正确;
B.紫外线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判别钞票的真伪,故B错误;
C.自行车的尾灯是利用了全反射的原理,使光线发生了180°偏折,这属于光的反射,故C错误;
D.根据不同反射面对光的反射效果不同,物体对光的反射可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类,漫反射同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
故应选A.
16. 如图,若要让反射光线射中目标,在平面镜不动的情况下,可将激光笔 ,可行的办法是( )
①入射点位置不变,逆时针转动一定的角度
②入射点位置不变,顺时针转动一定的角度
③入射角不变,但向左平移一段距离
④入射角不变,但向右平移一段距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入射点位置不变,激光笔逆时针转动一定的角度,则入射角变小,反射角也变小,反射光线顺时针转动,照到墙上的光点向上移动,不可行:
②入射点位置不变,激光笔顺时针转动一定的角度,则入射角变大,反射角也变大,反射光线逆时针转动,照到墙上的光点向下移动,可行:
③入射角不变,但激光笔向左平移一段距离,则反射光线照到墙上的光点向下移动,可行:
④入射角不变,但激光笔向右平移一段距离,则反射光线照到墙上的光点向上移动,不可行: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7. 如图是一款人脸识别取款机,它通过摄像机的镜头成像,然后分析人脸的信息。人站在 ATM 机前,看一眼摄像头, 再输入手机号、取款金额、密码,自动吐钞,拿走现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凹透镜
B. 这种镜头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C. 镜头所成的像是一个正立缩小的实像
D. 若镜头焦距为10cm,为了能形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 20cm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故A错误;
B.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故B错误;
C.摄像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故C错误;
D.若镜头焦距为10cm,为了能形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即大于20cm,故D正确。
故选D。
18. 如右图所示为实验室用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关于图中两种仪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天文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凸透镜,物镜相当于凹透镜
D 天文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相当于凸透镜
【答案】C
【解析】
【详解】AC.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放大、倒立的实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C错误,符合题意;
BD.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 如图是某人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示意图。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 )
A. 近视眼 凸透镜 B. 近视眼 凹透镜 C. 远视眼 凸透镜 D. 远视眼 老花镜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图可知,该眼睛看物体时,使物体成像于视网膜前,是近视眼;这是由于他的晶状体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强导致的,所以应该选用对光有发散作用的透镜来进行纠正,所以应该选用凹透镜,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0. 小希对下列光学成像实例进行了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实例: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②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放大镜看到的物体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所成的像;⑤照相机中所成的像
A. 反射成像的有②③⑤ B. 折射成像的有①④⑤
C. 属于实像的是①④⑤ D. 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实像和虚像的不同点:(1)成因不同,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2)像的正立、倒立不一样,实像一般是倒立的,而虚像是正立的.
【详解】①针孔照相机属于小孔成像原理,因此成的是实像,它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
②从潜望镜中观察景物,观察到的是虚像,利用的是平面镜成像原理,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③用放大镜看物体,利用的是光的折射现象中成虚像的情况;
④看幻灯机屏幕上的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⑤照相机中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综上所述,属于实像的是①④⑤;属于虚像的是②③;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③④⑤;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②,故只有选项C正确.
故选C.
2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必须使用镊子加减砝码、调节平衡螺母
B. 用托盘天平不能直接测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是因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大于托盘天平的分度值
C. 使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物体
D. 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若砝码磨损,则测量值将偏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A.必须用镊子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故A选项正确;
B.用托盘天平不能直接测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是因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小于托盘天平的分度值,故B选项错误;
C.使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故C选项错误;
D.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若砝码磨损,测量值大于真实值,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22. 对密度公式,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对于不同物质,m 越大,V 越大 B. 对于同种物质,ρ与 V 成反比
C. 对于不同物质,ρ越小,m 越小 D. 对于同种物质,m 与 V 成正比
【答案】D
【解析】
【详解】A.对于不同物质,一般密度不同,无法确定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故A错误;
B.对于同种物质,密度一定,与体积无关,故B错误;
C.对于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密度越小的,质量才越小,故C错误;
D.对于同种物质,密度是一定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故D正确。
故选D。
23. 你所在的教室里空气的质量大约是(已知空气的密度是1.29 kg/m3)( )
A. 几十克 B. 几千克 C. 几百千克 D. 几十毫克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估测教室里空气的质量,需要首先估测教室的容积,然后根据密度公式算出教室里空气的质量。教室的长约10m,宽约5m,高约4m,教室的容积
V=
教室里空气的质量
故选C。
24. 小乐同学不小心将乒乓球踩瘪(但没有破裂),将其放入热水盆中,球又鼓了起来。球再次鼓起来的主要原因是( )
A. 球内的空气受热后,质量不变,密度变大,体积变小
B. 球内的空气受热后,质量变大,密度不变,体积变大
C. 球内的空气受热后,质量不变,密度变小,体积变大
D. 球内的空气受热后,质量变小,密度变小,体积变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将其放入热水盆中,球内的空气受热后,球内的空气的量没有变,故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故C选项正确。
故选C。
25. a、b两个实心物体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物质的密度比b的大
B. b物质的密度是2×103kg/m3
C. b物质的密度是a的2倍
D. a、b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图象可知,当Va=Vb=2×10﹣3m3时,ma=1kg,mb=4kg,
则a、b的密度分别为:
∴ρa<ρb,即a物质的密度最小,且b物质的密度是a物质密度的4倍,故AC错误,B正确;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a、b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无关,故D不正确.
故选B.
26. 我国发射了神舟宇宙飞船,为载人飞行进行了仿真人实验。飞船在轨道上正常飞行时处于“失重”状态,在这种环境中,以下哪个实验不能与在地面一样正常进行( )
A. 用刻度尺测长度 B. 用放大镜看物体
C. 用平面镜改变光路 D. 用天平测物体质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用天平测质量,因为天平的原理是等臂杠杆,利用的左右盘物体对杠的作用力,而在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对杠没有作用力,故没有示数,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27. 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类,它是( )
A. 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 B. 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
C. 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 D. 用力把铅球推出
【答案】A
【解析】
【详解】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橡皮泥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速度逐渐减小,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苹果在重力作用下,速度越来越快,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用力把铅球推出,铅球在力的作用下速度和运动方向都发生了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A正确。
故选A。
【点睛】考点:力的作用效果辨别
28. 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图中的各种形变,如果力的大小F1=F3=F4>F2,那么,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是( )
A. 图A和B B. 图A和C C. 图A和D D. 图B和D
【答案】B
【解析】
【详解】力的三要素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要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需要控制力的作用点、大小相同,改变力的方向.图(A)和图(C)的实验中,力的作用点、大小相同,而力的方向(F1向左,F3向右)不同;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两图是探究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故答案为B.
29. 使用弹簧测力计示,下列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能倾斜
B. 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C. 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上
D. 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答案】A
【解析】
【详解】A.弹簧测力计在使用时,可以测量任何方向上的力,只是为了减小各部件与外壳的摩擦,应使弹簧测力计所测力的方向与弹簧主轴的方向一致,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弹簧测力计的主要部件是由弹簧跟外壳构成,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应尽量避免弹簧、指针、挂钩与外壳间的摩擦,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使用前调零是弹簧测力计使用的必需环节,一旦指针不能指零,必然影响测量的最终结果,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弹簧都有一定的弹性限度,超过这一限度弹簧的伸长与拉力大小就不再成正比,弹簧测力计就会损坏,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3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树上的苹果只有在落下时才受重力作用
B. 瀑布是水受重力作用由高处往下流形成的,而河中的水面是平的,因此,河水不受重力
C. 当手提一桶水时,会感到手臂肌肉紧张,这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D. 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受地球的吸引,同时尘埃也吸引地球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地球附近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作用,所以树上的苹果也受重力作用,故A错误;
B.地球附近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作用,所以河水也受重力作用,故B错误;
C.当手提一桶水时,会感到手臂的肌肉紧张,是因为手受到水桶的拉力作用,而不是重力作用的结果,故C错误;
D.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受地球的吸引,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尘埃也吸引地球,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二、作图题(共 2 小题,每题 2 分,共 4 分)
31. 如图所示,M、N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为蜡烛,A′为蜡烛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及其焦点F,并把它们画出来。
( )
【答案】
【解析】
【详解】(1)在烛焰上取一点S,在其成的像上找出对应的像点S',连接SS',其与主光轴的交点O就是凸透镜的光心,由此可以确定凸透镜的位置。
(2)过S点做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要过S',折射光线与凸透镜右侧的主光轴的交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F位置,同理可以作出凸透镜左侧的焦点F,如图所示:
。
32. 如图所示,一物体静止在斜面上,请你画出物体所受重力G及物体对斜面压力F的示意图.
( )
【答案】
【解析】
【分析】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过物体的重心表示出重力的方向即可;压力是接触面受到的力,压力的方向垂直于受力面,并过压力作用点表示出压力的方向即可.
【详解】(1)过物体重心作竖直向下的带箭头的线段,并标上重力的符号G,即为重力的示意图.
(2)在斜面上选取物体与接触面的中点为压力的作用点,过压力作用点作垂直于斜面带箭头的线段,并标上力的符号F,即为压力的示意图.
三、实验探究题(共 4 小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33.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同学的实验数据如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7
98
98
(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该实验中烧杯内水上方气压__________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2)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地的冒“白气”,这是___________(选填物态变化)现象。
(3)如图甲所示 a 是小明记录的时间与温度图像,小明的同桌也用这套装置给更多质量的水加热,则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图线___________(选填“a”“b”“c”或“d”);图乙所实验中若在烧杯上加盖密闭,水的沸点会___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答案】 (1). 低于 (2). 液化 (3). c (4). 升高
【解析】
【详解】(1)[1]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该实验中烧杯内水的沸点为98℃,沸点与气压有关,则上方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2)[2]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地的冒“白气”,这是高温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
(3)[3][4]如图甲所示 a 是小明记录的时间与温度图像,小明的同桌也用这套装置给更多质量的水加热,气压不变,水的沸点不变,水的质量变大了,则加热至沸腾的时间变长,则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图线c;图乙实验中若在烧杯上加盖密闭,可以增大水上方的压强,水的沸点会升高。
34.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粗略测量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 f=___________cm。
(2)如图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___________处(选填“A”或“B”)能观察到烛焰放大的像。___________(列举一生活中常见光学日用品)的成像原理与此相同。
(3)如图丙,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是倒立__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①若将蜡烛位置向左移动,则还要将光屏向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②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___________cm 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答案】 (1). 10.0 (2). A (3). 放大镜 (4). 放大 (5). 左 (6). 40.0
【解析】
【详解】(1)[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根据定义则粗略测量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f=20.0cm-10.0cm=10.0cm
(2)[2][3]如图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为6.0cm,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且物像同侧,则人眼在图中A处能观察到烛焰放大的像,放大镜的成像原理与此相同。
(3)[4]如图丙,此时物距为15.0cm,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满足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5][6]若将蜡烛位置向左移动,物距增大,则还要将光屏向左移动减小像距才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根据光的可逆性,移动透镜至40.0cm刻度线处,此时像距为15.0cm,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35. 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游码归零后,小明发现天平指针向左倾斜,应把___________向右调节。调节平衡后,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___________g,酱油的密度为___________kg/m3;
(2)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3)小华认为不用量筒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他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 m0;
②在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m1;
③把烧杯中的水倒尽,再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 m2; 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___________(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答案】 (1). 平衡螺母 (2). 45 (3). (4). 偏大 (5).
【解析】
【详解】(1)[1]天平指针向左倾斜,应该将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
[2]如图,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62g,故酱油的质量为
[3]如图,酱油的体积为40cm3,酱油的密度
(2)[4]用这种方法,测量质量后,烧杯中的酱油无法全部倒入量筒中,烧杯壁上会有残留,导致测得的酱油体积偏小,根据可知,测出的酱油密度与真实值相比偏大。
(3)[5]酱油的质量为
酱油的体积等于水的体积,为
酱油的密度
36. 下表是小英同学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时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测物体
物体质量m/kg
重力G/N
比值
物体1
0.1
0.98
9.8
物体2
0.2
1.96
9.8
物体3
0.3
2.94
9.8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
(3)本实验需要多次测量,其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使结论更具普遍性 B.减小实验误差
(4)月球表面的g值只有地球表面的,设想我们乘宇宙飞船到达月球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地球上质量为 6kg的物体,在月球上只有1kg
B.一个金属球在月球上的密度仅为它在地球上的六分之一
C.在地球上重为600N的人,在月球上重为100N
D.一根轻弹簧,在地球表面将它拉长1m需要6N的拉力,在月球上只需要1N的拉力
【答案】 (1). 弹簧测力计 (2). 托盘天平 (3). 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4). A (5). C
【解析】
【详解】(1)[1][2]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所以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测量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和测量质量的工具托盘天平。
(2)[3]由表中数据可看出,每组数据重力与质量的比值都相同,所以得出的结论是: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3)[4]本实验是一个寻找规律的实验,一次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可能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所以这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4)[5]A.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位置变化,故A错误;
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和物质的种类有关,和物体的位置无关,故B错误;
C.g值即为物体所受重力和它的质量的比值,月球上的g值为地球上的,所以,同一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也为地球上的,故C正确;
D.把弹簧拉长需要的力和弹簧的弹性有关,和地球或者月球对弹簧的引力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37. 中国是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但也不怕外敌干扰,我国自行研制的第四代战斗机“歼-20”性能优越,其最大载弹量为 11 吨,最大飞行速度为 2.5 马赫,最大航程为 5500 千米,试计算:取 10N/kg,马赫是速度单位,1 马赫=1 倍音速=340 米/秒,2.5 马赫 850 米/秒)
(1)其最大载弹量为 11 吨,合计受重力多少?
(2)若广东某空军基地距离黄岩岛为 1020 千米,“歼-20”以最大速度从该空军基地飞到黄岩岛执行保卫任务,只需要多少时间?
【答案】(1) ; (2)1200s
【解析】
【详解】(1)合计受重力
(2) 只需要时间为
答:(1) 合计受重力;
(2)从该空军基地飞到黄岩岛执行保卫任务只需要1200s。
38. 小华很喜欢物理,周末喜欢在家动手做实验一个周末,他利用家里的电子科,对一个瓶子、一个金属球、和适量水做了四步称量,称量的物品和结果如图所示,请计算:
(1)瓶的容积;
(2)金属球的质量;
(3)金属球的密度。
【答案】(1) ;(2) ;(3)
【解析】
【详解】(1)液体的质量为
瓶的容积
(2) 金属球的质量
(3)所加水的质量为
所加水的体积为
金属球的密度
答:(1) 瓶的容积为;
(2) 金属球的质量为;
(3) 金属球的密度为。
五、解答题(共 4 分)
39.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空心锤子
在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我们常常要使用锤子。如在墙上钉钉子时,我们用锤子反复击打钉子,钉子便进入墙里。但是,在宇宙空间,当宇航员用锤子敲击物体时,锤子给物体一个作用力,物体受力运动的同时,人和锤子也会向背离物体的方向运动,并且敲击时的作用力越大,人和锤子就会被弹的越远,根本无法进行再次敲击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
科学家把宇航员用的锤子设计成空心的,并在里面装入一定量的钢砂,当手握锤子敲击物体时,锤子会把受到的反作用力传给钢砂,使原来处于相对静止的钢砂运动起来。钢砂运动产生的相互摩擦克服了此状态下的反作用力, 同时产生热量,减慢了锤子的运动,使锤子不会反跳起来。由此攻克了在宇宙空间不能用锤子反复敲打物体的难题
(1)用锤子击打钉子时,钉子由于___________而发声。而宇航员在太空敲击物体时,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___。
(2)文中叙述到物体受力运动的同时,人和锤子也会反向运动,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敲击时的作用力越大,人和锤子就会被弹的越远,是因为力的___________(选填力的三要素之一)影响了力的作用效果。
【答案】 (1). 振动 (2). 真空中无法传播声音 (3). 相互的 (4). 大小
【解析】
【详解】(1)[1][2]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用锤子击打钉子时,钉子由于振动而发声;而宇航员在太空敲击物体时,却听不到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是由于真空中无法传播声音。
(2)[3]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当敲击钉子时,钉子也会给人和锤子一个相反的力,导致它们向后运动。
(3)[4]力的三要素有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力的大小,敲击时的作用力越大,人和锤子就会被弹的越远,是因为力的大小影响了力的作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