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二节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精品课后练习题
展开第二节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2018浙江6月学考)人类对家鸡祖先经过数代的选育,获得了很多家鸡品种,这属于( )
A.人工选择B.自然选择
C.定向变异D.生殖隔离
答案A
2.达尔文认为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是( )
A.可遗传变异B.生殖隔离
C.自然选择D.适应
解析达尔文进化学说认为生物普遍存在不定向的变异,自然选择使有利变异逐代积累并加强,促进生物不断进化出新类型。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
答案C
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出现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种群中的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C.人工选择是进化最重要的动力和机制
D.生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与环境发生协同进化
解析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A项正确;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B项错误;自然选择是进化最重要的动力和机制,C项错误;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生物与环境发生协同进化,D项错误。
答案A
4.某生物种群由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组成,aa个体20只,Aa个体50只,AA个体30只,则基因a的频率为( )
A.30%B.35%
C.40%D.45%
解析由题意可知,AA=30,Aa=50,aa=20,根据基因频率的概念可知,a基因频率=(20×2+50)÷200×100%=45%。
答案D
5.下列关于进化,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唯一因素
B.抗青霉素细菌的保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C.外来物种的入侵不会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D.生物发生进化可能会产生新物种
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自然选择不是进化的唯一因素,但却是适应性进化的唯一因素,A项错误;抗青霉素细菌的保留,是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种群中的不定向的变异进行了定向的选择,使抗青霉素的细菌保留下来,淘汰了对青霉素没有抗性的细菌,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项错误;外来物种的入侵,会导致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减少,进而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C项错误;生物通过长期进化,随着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可使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基因库出现显著差异,最终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使一个物种演变成另一个物种,即生物发生进化可能会产生新物种,D项正确。
答案D
6.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
B.自然选择是适应性进化的唯一因素
C.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基因型,从而影响基因频率
D.自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繁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
解析自然选择使得生物个体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A项正确。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因此是适应性进化的唯一因素,B项正确。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表型,从而影响基因频率,C项错误。自然选择淘汰对个体存活和繁殖不利的性状,有利的性状保留,D项正确。
答案C
7.图中由于河道改变将种群隔离开来,使它们之间彼此不能往来接触,失去了交配的机会。长期的自然选择使它们形成了两个新物种甲和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甲、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C.甲、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
D.甲、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
解析由于长期地理隔离,甲、乙两种群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基因库间的差异逐渐增大,产生生殖隔离,形成两个新物种。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8.在一个海岛中,一种海龟中有的脚趾是连趾(ww),有的脚趾是分趾(Ww、WW),连趾便于划水,游泳能力强,分趾游泳能力较弱。若开始时,w和W的基因频率各为0.5,当岛上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更容易从海中得到食物。若干万年后,基因频率变化为W为0.2,w为0.8。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种群中所有海龟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 ,基因频率变化后,从理论上计算,分趾海龟中杂合子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 。
(2)该种群中海龟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其中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 ,但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只是产生了进化的原材料,进化的方向是由 决定的。
(3)海龟是否发生了进化? ,理由是 。
(4)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产生了新的物种? ,理由是 。
解析(1)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生物种群的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该海岛中海龟的基因频率变化后,从理论上计算,分趾海龟中杂合子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2×0.2×0.8×100%=32%。(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其中可遗传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只是产生了进化的原材料,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海龟的类型有很多种,其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基因重组。(3)(4)海龟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可认为海龟发生了进化,但未与原物种个体产生生殖隔离,故不能认为形成了新的物种。
答案(1)基因库 32% (2)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 自然选择 (3)是 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 (4)没有 只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并没有产生生殖隔离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2020杭州七县区高二上学期期末)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不会改变某种群亲子代之间基因频率的因素是( )
A.自然选择
B.基因突变
C.非随机交配
D.遗传漂变
解析自然选择会导致部分基因减少,部分基因增加,从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A项错误;基因突变可能产生等位基因,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B项错误;非随机交配不是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C项正确;遗传漂变是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之一,D项错误。
答案C
2.工业革命之前,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群体中灰色野生型占绝对优势。到了1900年,群体主要由黑色突变型组成,人们称之为工业黑化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灰色桦尺蠖全部基因的总和称为基因库
B.不能说明黑色突变型桦尺蠖已进化为新物种
C.黑色突变型桦尺蠖数目增多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D.环境是造成黑色桦尺蠖取代灰色桦尺蠖的动力
解析一个种群中所有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A项错误。该过程中没有说明黑色突变型桦尺蠖是否和灰色野生型还能进行交配及是否产生可育后代,所以不能说明黑色突变型桦尺蠖已进化为新物种,B项正确。黑色突变型桦尺蠖数目增多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项错误。环境是对不同颜色的桦尺蠖进行了选择,而不是造成黑色桦尺蠖取代灰色桦尺蠖的动力,D项错误。
答案B
3.水稻的非糯性(Y)对糯性(y)为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用非糯性抗病和糯性不抗病的两纯种水稻杂交,让F1自交三代,在自然情况下,基因频率的变化是( )
A.Y基本不变,R逐渐增大
B.Y逐渐减小,R逐渐减小
C.Y逐渐增大,R逐渐增大
D.Y基本不变,R基本不变
解析F1是YyRr,自交后自然情况下对非糯性和糯性没有明显选择,而自然条件下对不抗病的植株淘汰的率较大,因此Y基因频率基本不变,而R基因频率会逐渐增大。
答案A
4.某社区全部人口刚好男女各400人,居委会进行红绿色盲普查,发现女性中有10人患红绿色盲,12名未生育女性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18名色觉正常妇女的儿子患红绿色盲,男性中共有22人不能区分红色和绿色。那么,这个群体中红绿色盲的基因频率为( )
A.7.5%B.6%
C.5.6%D.8.1%
解析由于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Y染色体上没有红绿色盲基因的位点,所以红绿色盲相关的基因总数是400×2+400=1 200,Xb=10×2+12×1+18×1+22×1=72(18名色觉正常妇女的儿子患色盲,这18名正常妇女的基因型是XBXb,22个男性是红绿色盲,其基因型是XbY),所以红绿色盲的基因频率(Xb)=72/1 200×100%=6%。
答案B
5.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任何导致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式,都能引起生物的适应性进化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
C.地理障碍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可能导致生殖隔离
D.突变和基因重组是自然选择的前提,但不是生物进化的前提
解析基因频率改变不一定都能引起生物的适应性进化,A项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项错误;地理障碍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差别达到一定程度,可能导致生殖隔离,C项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是生物进化的前提条件,D项错误。
答案C
6.(2020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3月第二次联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间的双向基因迁移引起种群内变异量增大
B.自然种群中,个体中存在变异就会发生选择
C.环境条件稳定,种群基因频率就不会变化
D.同地物种形成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
解析两种群间的双向迁移,会增加个体间的基因交流,引起种群内变异量增大,A项正确;只有变异的性状影响了个体的存活和繁殖,自然选择才可能发生作用,B项错误;影响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有非随机交配、自然选择、遗传漂变和基因迁移等,因此环境条件稳定时,种群基因频率也会发生改变,C项错误;同地物种形成不一定是渐进的,如多倍体的形成,D项错误。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7.(2020温州高二上学期期末A)遗传学上将染色体上某一段丢失的现象叫做缺失。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都缺失的个体叫做缺失纯合子,具有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的个体叫做缺失杂合子。缺失杂合子可育,缺失纯合子具有完全致死效应。对某种家鼠进行实验,让无尾雌家鼠和有尾雄家鼠多次杂交,统计F1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结果说明缺失发生在 染色体上,要验证这一结论,可从亲本
家鼠体内获取细胞,进行 分析。
(2)小鼠的有尾性状为 (填“显性”“隐性”或“无法判断”),本实验亲本家鼠中控制尾有无的相关基因是否随染色体缺失而丢失? (填“是”“否”或“无法判断”)。
(3)F1中有尾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让F1雌、雄家鼠随机交配,F2家鼠中有尾∶无尾= 。
(4)已知家鼠的短尾对长尾为显性,其基因座位在常染色体上,上述亲本家鼠的该基因座位都是杂合的。让F1雌、雄家鼠随机交配,F2中短尾家鼠占 。
解析假设家鼠尾的相关性状的基因用A、a表示,若基因A所在的染色体正常用A+表示,缺失用A-表示。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无尾雌家鼠和有尾雄家鼠多次杂交,后代雄家鼠中只有有尾个体,没有无尾个体;而雌家鼠中有尾∶无尾=1∶1,说明缺失发生在X染色体上,有缺失的染色体含无尾基因A,正常的染色体含有尾基因a。推测出母本的基因型是XA-Xa+,父本的基因型是Xa+Y,则F1基因型是XA-Xa+、Xa+Xa+、Xa+Y。
(1)无尾雌家鼠和有尾雄家鼠多次杂交,后代雄家鼠中只有有尾个体,没有无尾个体;而雌家鼠中有尾∶无尾=1∶1,即雌性个体∶雄性个体=2∶1,说明缺失发生在X染色体上,有缺失的染色体含无尾基因A,正常的染色体含有尾基因a。可选择无尾雌家鼠体内获取细胞,进行染色体组型或者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这一结论。
(2)表格数据显示雄性只有有尾,且数量是雌性的一半,说明母本无尾是缺失杂合子,无尾是显性性状,有尾是隐性性状,题中某个体发生染色体缺失后,形成缺失杂合子,所以与尾的有无的相关基因仍然存在,没有丢失。
(3)通过表格数据可计算出,F1中有尾基因的基因频率为Xa+=49+51×2+5149+51×4×100%=79.8%。已知母本的基因型是XA-Xa+,父本的基因型是Xa+Y,则子代基因型是XA-Xa+、Xa+Xa+、Xa+Y,让F1雌雄家鼠自由交配,F2成年家鼠中的表型及比例为1/4×1/2=1/8XA-Xa+、3/4×1/2=3/8Xa+Xa+、3/4×1/2=3/8Xa+Y,即有尾∶无尾=6∶1。
(4)假设短尾与长尾相关基因为B、b,已知家鼠的短尾对长尾为显性,其基因座位在常染色体上,上述亲本家鼠的该基因座位都是杂合的。即亲本基因型为BbXA-Xa+和BbXa+Y,常染色体基因和性染色体基因分开考虑,Bb×Bb后代F1为1/4BB、1/2Bb、1/4bb,F1中B基因频率为1/2,b基因频率为1/2,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后产生的F2中B_占3/4,bb占1/4,结合(3)可知F2中短尾家鼠占3/4×6/7=9/14。
答案(1)X 无尾雌 染色体组型/染色体核型 (2)隐性 否 (3)79.8 6∶1 (4)9/14表 型
有尾
无尾
F1数量(只)
雄家鼠
49
0
雌家鼠
51
51
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第二节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第二节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同步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哪项不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节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节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课后测评,文件包含新教材精创522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练习2解析版docx、新教材精创522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练习2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第二节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第二节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随堂练习题,文件包含新教材精创521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练习2解析版docx、新教材精创521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练习2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