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评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评课课件ppt,文件包含第三章第二节第1课时南水北调与西气东输pptx、第三章第二节第1课时南水北调与西气东输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4页, 欢迎下载使用。
由于区域间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资源需求量小、资源赋存量多的区域,将资源调配到资源需求量大、资源赋存量少的区域。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我国幅员辽阔,空间跨度大,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之间,都存在着显著的经济发展差异和资源配置差别。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城镇和产业密集,但资源、能源明显不足,面临沉重的环境压力。我国中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相当一部分地区资源、能源供过于求。
2.我国的资源调配工程(1)南水北调“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建设的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之一。它规划了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把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流域连接起来,形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进而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①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提水北送,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经隧洞穿越黄河至天津;一路向东,通过胶东输水干线经济南到烟台、威海。
②中线工程: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后,经黄淮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继续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③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2)西气东输①“西气东输”主体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铺设管线到上海,全程4 167千米。该工程穿越戈壁、沙漠、黄土高原等复杂的地形区,三次跨越黄河,一次跨越长江,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最终送到上海市。②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外连土库曼斯坦的中亚天然气管道,西起我国霍尔果斯,南至广州、深圳和香港,是世界最长的跨国天然气管道。③意义:“西气东输”工程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提供大量的天然气,为当地发展提供能源保障。“西气东输”工程,对于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有效防止大气污染,提高沿线地区及沿海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思考感悟2019年12月2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正式投产通气。一年内将引进50亿立方米天然气,黑吉辽、京津冀等地将直接受益,以后将逐年增加输气量,最终达到380亿立方米/年。中国迎来了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这一工程对我国有何积极影响?提示为我国提供了天然气能源;保障我国能源进口多元化;利于我国防止大气污染。
1.判断正误(1)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城镇和产业密集,同时能源也丰富。( )(2)“南水北调”工程将湘江、长江、黄河与海河四大流域连接起来。( )(3)东线调水的水质要好于中线。( )(4)“西气东输”主体工程三次跨越黄河,一次跨越长江。( )(5)“西气东输”工程为长江三角洲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提供能源保障。( )答案(1)× (2)× (3)× (4)√ (5)×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读“南水北调”中线主体工程图,完成2~3题。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 环节施加影响的例证。( ) A.蒸发B.大气降水C.地表径流D.下渗3.下列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北省可大面积种植水稻B.从根本上解决了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问题C.促进北京市、天津市等缺水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D.北京市的居民可以淡化节水意识
解析第2题,“南水北调”工程改变了地表水的流向,属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中地表径流的影响,C项正确。第3题,水稻种植除需水资源外,还与气候、地形、土壤等要素有关,A项错误;“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问题,但不能根本解决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问题,B项错误;北京市居民仍需增强节水意识,D项错误。答案2.C 3.C
读“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示意图,完成4~6题。
4.“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的天然气主要从国外输入,下列国家或地区最有可能成为主气源地的是( )A.中亚B.俄罗斯 C.西亚D.乌克兰5.“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西部地区资源开发与经济建设的积极影响是( )A.改变能源消费结构B.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C.加快西部资源的过度开发D.有利于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效益6.“西气东输”工程对福建的环境影响是( )A.缓解能源紧张B.改善水体质量C.促进节能减排D.保证能源安全
解析第4题,“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的主气源地是中亚地区。第5题,“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我国西部地区资源的开发,我国西部地区作为天然气调出区而言,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效益。第6题,福建是“西气东输”工程天然气的调入区,有利于改变该地能源消费结构,从而促进节能减排。注意题目问的是“环境”影响。答案4.A 5.D 6.C
南水北调问题探究材料一 “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咽喉工程”,位于郑州荥阳境内黄河河段,共两条隧洞。黄河水文情况非常复杂,为确保“穿黄”工程万无一失,采用了隧洞穿黄方案。
材料二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规划示意图。
材料三 南水北调穿黄隧道示意图。
结合材料探究:(1)“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线路规划了A、B两种方案,说明方案A较方案B更合理的理由。(2)说明“南水北调”工程最终选择隧洞方案穿越黄河的理由。提示(1)方案B穿越黄河大堤和沁南滞洪区,工程复杂;方案A“穿黄”距离短,工程量小,技术难度不大,建设成本较低,建设工期较短。(2)避开河势影响,实现引水自流;避免外界温度、气候等气象条件的影响,耐久性更好;避开与黄河规划的矛盾;减少对黄河水文的影响;避免对黄河航运造成影响;形成接近地面的检修条件。
关键能力1.“南水北调”工程路线示意图
2.“南水北调”三线工程的比较
3.“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1)积极影响①社会效益:改善调入区投资环境;缓解用水矛盾,利于社会安定等。②经济效益:促进调入区的经济发展等。③生态效益:改善调入区生态环境状况;利于回补地下水,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2)消极影响(以东线为例)①长江径流量减少,海水上溯,引起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②长江泥沙淤积加重,航道淤塞。③对江淮沿线地区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沿线土地易发生盐碱化。④沿线经济发达,大量污水排放会降低水质。
典例剖析例1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示意图,下表为水源区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比例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比较汉江与渭河水文特征的不同点。(2)指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东线工程相比的利与弊。(3)“南水北调”工程调水时应保护水源区的水质,防治水体富营养化。你认为哪些土地利用类型可能会对水源区水质产生负面影响?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河流流量、水位季节变化、含沙量、结冰期、水能资源等方面。第(2)题,与东线工程相比,中线工程地势南高北低,可全线自流,但需开挖新河道,工程量大。第(3)题,水库水质变坏,多为水污染,其来源主要是农业中的化肥、农药的施用,居民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水产养殖产生的污染物。答案(1)河流流量方面,汉江大于渭河;含沙量方面,渭河多于汉江;结冰期方面,渭河有结冰期而汉江无结冰期。(2)利:水质较好;能够自流。弊:线路长,需要开挖新河道,工程量大。(3)耕地,不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引起的农业污染;城镇,工业生产及居民生活排放的污水;水域,水产养殖产生的污染物。
西气东输问题探究材料一 2019年12月2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正式投产通气,供应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河北等省级行政区。
材料二 下图为中俄石油、天然气管道路线示意图。
结合材料探究:(1)与天然气管道的西线工程相比,东线工程的规划建设意义为何更大?(2)图示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对我国有哪些有利影响?(3)分析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工程建设遇到的困难。提示(1)东线工程经过的油气田更多,天然气输送量更大;距离北京等我国东部能源短缺地区更近,输送距离短等。(2)增加能源供应量,缓解能源供需矛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比重,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带动天然气化工等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等。(3)冻土广布;气候寒冷;地表崎岖,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等。
关键能力1.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及具体表现
2.“西气东输”工程的影响
典例剖析例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西气东输”三线干线管道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首站,东达广东韶关末站。与二线工程相同,中亚天然气仍是“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的气源地。
材料二 “西气东输”工程示意图。
(1)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石油管道已在中哈边境口岸阿拉山口实现了跨国对接。指出中哈输气管道建设过程中,如果施工不当易造成的生态问题,并分析其原因。(2)在我国能源战略中,与哈萨克斯坦及俄罗斯合作是重点项目之一,试分析其优势有哪些。(3)“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有何意义?
解析第(1)题,中哈输气管道主要途经我国西北内陆和中亚地区,距离海洋较远,降水少,气候干旱且多大风天气。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极易被破坏。中哈输气管道建设过程中,如果施工不当易造成土地荒漠化。第(2)题,哈萨克斯坦及俄罗斯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适于管道运输;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是我国陆上邻国,适于建设管道并且建设管道不经过第三方国家,能源安全有保障;管道运输连续性强,受天气影响很小;我国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建交时间较早,有一定的政治基础。第(3)题,“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把天然气资源引入珠江三角洲地区:①可缓解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紧缺状况,为当地发展提供能源保障;②可减少煤炭的消耗,改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相对于煤炭,天然气的污染小,改善当地的环境;③可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1)土地荒漠化。途经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以温带荒漠和温带草原为主,植被稀少,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极易被破坏。(2)天然气储量大;陆上邻国,适于建设管道运输,并且不经过第三方国家,能源安全有保障;与海上运输相比,可以不间断运输;我国建交国家,有政治基础。(3)缓解能源紧缺状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质量,保护环境;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1.(区域认知)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路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有关图示区域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河流流量大,有结冰期B.温度带不同,雨热同期C.地势起伏大,高原为主D.旱地面积大,商品率高(2)下列有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通对调入区的地理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A.降低京津冀地区的居民用水价格B.可以有效解决华北平原的农业用水C.促进北方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D.有利于缓解丹江口水库的防汛压力(3)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相比,“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具有的最大优势是( )A.水量大 B.地形平 C.投资省D.能自流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该区域地跨我国南北方地区,既有亚热带也有温带,但都属于季风气候,雨热同期,B项正确;南方河流没有结冰期,北方河流有结冰期,A项错误;该区域的东部位于我国沿海地区,地势较低平,C项错误;该区域南部水田较多,北部旱地较多,不同地区商品率有差异,D项错误。故选B项。第(2)题,“南水北调”工程不会直接影响京津冀地区的居民用水价格,A项错误;因水量有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华北平原的农业用水短缺的问题,B项错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生态用水紧张的局面,促进北方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C项正确;相比于汛期的径流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量太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于丹江口水库的防汛几乎没有作用,D项错误。故选C项。第(3)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途地势大致南高北低,水能自行流动,D项正确,故选D项。答案(1)B (2)C (3)D
2.(综合思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西气东输”工程包括天然气开发建设、输气管道建设和用户管网建设三部分,分三条线路。“西气东输”一线工程2004年全线贯通,二线工程2012年年底全线贯通,三线工程2014年全线贯通。下图为我国“西气东输”工程路线示意图。
(1)从能源消费结构的角度分析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2)简述“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工程的建设对上海、广州共同的影响。(3)推测“西气东输”新疆段工程冬季建设时可能遇到的困难。答案(1)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带来了一系列的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运量巨大的“北煤南运”给我国的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了很大压力;天然气具有清洁、使用方便等优势。(2)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天然气化工等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当地的大气质量。(3)大风天数多,多风沙天气;气候寒冷,易出现寒潮等灾害性天气;昼夜温差大,不利于工程建设等。
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东线、西线工程比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程难度最大B.水质最好C.自流调水D.线路最短2.下列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长江武汉段河流通航能力增强B.黄土高原发生洪水的概率增大C.加强对丹江口水库水质、水量的关注D.加剧长江流域的干旱程度
解析第1题,“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难度最大、水质最好,A、B两项错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自流调水,C项正确;东线工程线路最短,D项错误。故选C项。第2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可能导致长江武汉段河流通航能力减弱,A项错误;不影响黄土高原发生洪水的概率,B项错误;丹江口水库作为水源区,应该加强对丹江口水库水质、水量的关注,C项正确;对长江流域的干旱程度影响不大,D项错误。故选C项。答案1.C 2.C
读图,完成3~4题。3.三条“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线走向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A.农业发达程度B.环境状况C.城市分布D.河流分布4.下列有关西气东输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加重调入区的环境污染B.缓解调入区能源紧张状况C.减少调出区的就业机会D.破坏调出区的基础设施
解析第3题,影响“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线走向的因素有很多,如地形、地质、河流、市场、气源等,而城市分布决定了天然气的市场消费量,是最主要的经济因素之一。故选C项。第4题,“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的主要气源地是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天然气较煤炭更为洁净,会减轻调入区的环境污染,缓解调入区能源紧张状况,增加调出区的就业机会,加快调出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故选B项。答案3.C 4.B
读“西气东输”主体工程简图,完成5~6题。
5.“西气东输”主体工程对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要意义是( )①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 ②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③有利于西部地区农业的发展,增加土壤肥力 ④减轻东部地区能源压力⑤“西气东输”主干管道沿线酸雨会增多 ⑥拉动“西气东输”主干管道沿线相关产业、经济进一步发展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③⑤⑥D.①②④⑥
6.“西气东输”工程的建成最有利于解决我国下列哪些资源与能源问题?( )①资源浪费严重 ②能源结构的改善 ③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协调 ④加强环境资源的管理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第5题,“西气东输”工程对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要意义是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①对;有利于东部地区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②对;有利于西部地区农业的发展,与增加土壤肥力无关,③错;减轻东部地区能源压力,④对;“西气东输”工程是管道运输,与沿线酸雨增多无关,⑤错;拉动“西气东输”主干管道沿线相关产业、经济进一步发展,⑥对。故D项对。第6题,西气东输工程的建成最有利于我国能源结构的改善,②对;不能解决资源浪费严重问题,①错;有利于解决我国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协调的状况,③对;工程建成不能加强环境资源的管理力度,④错。故B项对。答案5.D 6.B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河南、湖北和陕西三省交界的丹江口水库调水,每年可向北方地区输送95亿立方米的水量,相当于1/6条黄河,基本缓解北方严重缺水局面。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路线图。
(1)要保证工程向北方地区稳定供水,还需采取什么措施?(2)请归纳“南水北调”工程对供水区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课内容课件ppt,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索引,探究点二西气东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作业ppt课件,共31页。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文配套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清单,资源配置,供过于求,东西互济,黄土高原,土库曼斯坦,霍尔果斯,能源结构,生活质量,民族团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