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同步鲁教版地理必修一新突破课时分层作业9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的受热过程 练习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5317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2020同步鲁教版地理必修一新突破课时分层作业9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的受热过程 练习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5317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2020同步鲁教版地理必修一新突破课时分层作业9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的受热过程 练习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5317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2020同步鲁教版地理必修一新突破课时分层作业9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的受热过程 练习
展开课时分层作业(九)
(建议用时:45分钟)
[合格基础练]
1.关于大气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②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氢 ③水汽和杂质集中在高层大气 ④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C [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水汽和杂质集中在低层大气。]
小实验:(下图准备装置)在两只烧瓶里分别充满CO2和空气,塞紧带有温度计和胶头滴管的橡皮塞。再把两只烧瓶放在红外线下照射,观察温度升高的情况。结论:两瓶在相同光线照射下,装有CO2的瓶内温度较邻瓶高,最大温差可达4℃。据此完成2~3题。
2.该实验反映的现象是( )
A.温室效应 B.酸雨污染
C.大气污染 D.臭氧层破坏
3.下列关于大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增加大气温度
B.能分解氧分子与氮分子为原子,使大气强烈增温
C.能吸收并放射长波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D.能反射和散射太阳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2.A 3.C [第2题,装有二氧化碳的温度升高多,说明二氧化碳对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强。模拟了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第3题,考查二氧化碳的作用。A是臭氧作用,B是太阳辐射的作用,D则体现了大气的削弱作用,故C正确。]
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被广泛使用,如图所示,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100 km处,据其可能探测到的现象完成4~5题。
4.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增加而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
A.一直递减
B.一直递增
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5.探空气球探测到水汽集中在(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电离层
4.D 5.A [第4题,从图中看到该气球所在高度约为100 km,处于高层大气中,所以该探空气球飞越了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气温变化符合D项。第5题,大气总质量的四分之三集中在对流层,对流层以上云雨绝迹,故几乎所有的水汽和固体杂质集中在对流层。]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6~8题。
6.图中表示被大气削弱后的太阳辐射的序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图中表示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序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
A.增强①辐射 B.增强②辐射
C.增强③辐射 D.增强④辐射
6.B 7.C 8.D [第6题,图中①表示未进入地球大气层的太阳辐射,②表示被大气削弱后的太阳辐射,③表示地面辐射,④表示大气逆辐射。第7题,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第8题,在夜间燃烧柴草有利于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面温度升高,防御霜冻。]
9.南京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针对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情况进行了观测,并绘制了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条曲线中,表示晴天时气温曲线的是________,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表示的情景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________图,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B C D
(3)利用所学原理分析新疆的瓜果为什么特别甜。
[解析] 第(1)题,晴天时,白天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比阴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比阴天低。第(2)题,晴天与多云天相比,多云天时昼夜温差小;陆地与海洋相比,海洋昼夜温差小。第(3)题,新疆多晴朗的天气,白天太阳辐射强,光合作用强,夜晚气温低,呼吸作用弱,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答案] (1)A 晴天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气温比阴天时低
(2)C 与晴天相比,多云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强,气温低,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气温高;再加上海洋的热容量比陆地大,升温、降温慢,所以陆地晴天昼夜温差大
(3)新疆多晴朗的天气,白天太阳辐射强,光合作用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呼吸作用弱,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等级过关练]
下图为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图(部分),据此回答10~11题。
10.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有关图示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②有利于高空飞行 ③上部冷下部热,大气稳定,以平流运动为主 ④有臭氧层,能吸收大量的紫外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0.A 11.D [第10题,根据图示的纵坐标、该大气层的高度位置可判断,该大气层为平流层,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结合温度范围判断①曲线符合。第11题,该大气层为平流层,而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故①错误;由于平流层的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故不利于对流运动,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利于高空飞行,②正确;该层大气上部热下部冷,③错误;平流层的气温升高,主要由于该层大气有臭氧层,能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平流层温度升高,④正确。]
12.同一经纬度“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 )
A.气压低 B.空气稀薄
C.到达的太阳辐射少 D.到达的地面辐射少
D [题干中的“同一经纬度”是指同一地点,“高处不胜寒”一般指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的状况。由于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能到达对流层高处的地面辐射少,造成“高处不胜寒”的现象。]
13.为了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发挥土地生产优势,我国许多地区发展了冬暖式温室大棚,极大地提高了农民收入,丰富了我国冬季城乡居民的蔬菜供应。
(1)建温室主要是改善农作物生长的________条件,实现这一目的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照菜农的经验,每天下午都要在棚内洒水,以保证蔬菜安全过夜,试用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
(3)A、B两位置的蔬菜,长势较好的是________,原因是什么?口感较好的是____________,原因是什么?
(4)分析说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光、热、水条件的影响。
[解析] 第(1)题,温室大棚根据大气保温效应原理制作而成,能够改善冬季农作物热量不足的问题。第(2)题,水汽可以吸收地面与大气长波辐射,储存更多热量。第(3)题,A、B两地位置不同,导致热量、温差都存在差异。B处热量较充沛,蔬菜长势较好。A处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产生的糖分多,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消耗的糖分较少,集聚在蔬菜内的糖分多,口感好。第(4)题,大棚技术改变了冬季的光、热、水资源条件。
[答案] (1)热量 大气保温效应
(2)棚内洒水可以吸收地面辐射与大气辐射,储存更多的热量。
(3)B处 B处保温效果好,热量充足,蔬菜生长状况好。A处 A处在门口位置,温差较大,蔬菜储存糖分多,口感好。
(4)使冬季的太阳光照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种植(可以减轻冻害,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