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同步鲁教版地理必修一新突破课时分层作业11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 练习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5317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2020同步鲁教版地理必修一新突破课时分层作业11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 练习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5317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2020同步鲁教版地理必修一新突破课时分层作业11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 练习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5317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2020同步鲁教版地理必修一新突破课时分层作业11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 练习
展开课时分层作业(十一)
(建议用时:45分钟)
[合格基础练]
读局部大气运动状况图,回答1~2题。
1.在赤道与30°N之间近地面的风带是( )
A.东南信风带 B.东北信风带
C.盛行西风带 D.极地东风带
2.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的地区,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 )
A.高温多雨 B.炎热干燥
C.低温少雨 D.温和多雨
1.B 2.B [第1题,赤道处受热多,气流膨胀上升,形成低压带,称为赤道低压带;从图中可以看出,30°N处形成高压带,称为副热带高压带。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右偏转,形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带。第2题,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大气在接近地面的过程中,温度升高,大气中的水汽不易凝结,因此不易形成降雨,因纬度低,气温高,因此气候特征表现为炎热干燥。]
下图为部分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关于图中M气压带所在半球及名称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B.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4.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由北向南排序正确的是( )
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③①② D.④①③②
3.C 4.C [第3题,M气压带沿30°纬线分布,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北侧是东南信风,即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第4题,读图可判断,b为南半球的西风带,②位置最南;d为北半球的西风带,④位置最北;a为东南信风带,①位于南半球低纬地区;c为东北信风带,③位于北半球低纬地区。]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甲 乙
5.甲图所示季节,关于图中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10°地区盛行西北风
B.10°—20°地区盛行东南风
C.20°—30°地区盛行上升气流
D.30°—40°地区盛行西南风
6.下列关于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表示7月份、夏季 B.乙表示7月份、夏季
C.甲表示9月份、秋季 D.乙表示1月份、冬季
5.D 6.B [第5题,甲图表示北半球,且此时为冬季,赤道低气压带(N气压带)应位于赤道以南地区,图甲中0°—20°地区盛行东北信风,A、B错;20°—30°地区盛行下沉气流;30°—40°地区为西南风。第6题,据图可知,乙图中赤道低气压带(N气压带)完全移到赤道以北,副热带高气压带(M气压带)移到北纬40°附近,北半球此时应为夏季。]
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7~8题。
7.关于图中A、B、C三种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种风都是季节性的
B.三种风都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
C.受三种风影响的地区,都易出现降水
D.B风是C风越过赤道后偏转而形成的
8.图示季节( )
A.亚欧大陆上被印度低压控制
B.亚欧大陆上的温度低于同纬度海洋
C.亚洲东部地区低温少雨
D.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
7.D 8.A [第7题,图中A表示东南季风,B表示西南季风,C表示东南信风。A、B是季节性的,C是常年存在的;A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受C影响的地区不易出现降水。第8题,图示季节,亚洲的东部、南部盛行偏南风,为北半球的夏季,此时亚欧大陆上的温度高于同纬度海洋;亚欧大陆上被印度低压控制;亚洲东部地区高温多雨;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
9.读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为________(1或7)月气压分布状况。
(2)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形成原_________________,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处盛行________风,D处盛行________风。
(4)夏季,D处盛行________风,形成原因是什么?
(5)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解析] 第(1)题,分析等压线分布图,可知亚欧大陆被高压控制,判断出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冬季,代表月份是1月。第(2)题,冬季,亚欧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形成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第(3)(4)题,C地位于亚洲东部,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D地位于亚洲南部,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其成因为夏季赤道低气压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成西南风。第(5)题,季风的成因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答案] (1)1
(2)亚洲高压 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 副极地低气压带
(3)西北 东北
(4)西南 夏季,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成西南风。
(5)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等级过关练]
10.下图表示地球上某两个区域等压线分布状况,图中数值a>b>c,则( )
甲 乙
A.甲、乙两气压形势在同一季节达到强盛
B.甲冬季强盛,乙夏季强盛
C.甲是由副热带高压北移形成的
D.乙是由陆地气温升高形成的
A [由图可知,甲、乙两气压形势分别是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两气压形势同在北半球,冬季达到最强盛。]
读90°E附近海平面气压图(单位:hPa)。回答11~12题。
11.气压最高值出现的纬度和气压值最低处的气压带名称分别是( )
A.50°N、副极地低气压带
B.90°N、赤道低气压带
C.30°S、副极地低气压带
D.60°S、赤道低气压带
12.由气压值可推断此时( )
A.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 B.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
C.大陆上等温线向北凸 D.印度半岛盛行东北风
11.A 12.D [第11题,由图可知,在50°N左右出现了一个高压中心,此时60°S附近出现了气压最低值,为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第12题,亚欧大陆出现了高压中心,应为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的冬季。由此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即可。]
13.读下图,回答问题。
甲 乙
(1)分析图甲中夏季风的成因及其对当地气候的影响。
(2)在图乙中画出1月赤道附近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用表示低气压带,箭头表示风向)
(3)简述1月赤道附近气压带与风带对降水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解析] 第(1)题,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北移,赤道低气压带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形成夏季风。根据海陆位置及夏季风来自海洋可知此时当地的气候状况。第(2)题,1月,太阳直射南半球,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南移。第(3)题,分析对降水的影响,可以从大气运动状况等方面考虑。
[答案] (1)成因: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而形成。影响: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沿海地区降水丰沛。
(2)如下图,要求:①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要南偏;②两个风带的风向无误。
(3)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区域降水丰富。原因: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凝结。信风带控制区域一般降水较少。原因:气流从高纬流向低纬,水汽不易凝结。